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簪花红袍传 >

第34部分

簪花红袍传-第34部分

小说: 簪花红袍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云微笑道:“凰姊,你感觉如何?”翥凰微微气喘,道:“坏小子,竟敢搔我的痒,看我怎么收拾你!”不等说完,便冲了过来。小云哈哈一笑,拔腿就跑,二人在大厅中追逐起来。戏耍一会儿,小云担心木荣春着急,道:“凰姊,既然你有变化之能,事情就好办多了!你可以附在小弟身上,随我同去昆仑!”翥凰十分高兴,应了一声,再次化为一股红雾,钻入他衣袖中。

小云眼下功力已是极高,翥凰和他合为一体后,为抵抗“乾阳之火”的高温,他体内的“壬水寒阳真气”开始自行运转。形成水火既济,相互平衡的一种局面。翥凰附体后,他除了右臂稍感灼热,再无任何不适反应。

次日丑初时分,三人御剑飞离“玄牝圆丘”,掠过“聚仙镇”和渺无人烟的戈壁沙漠。飞行两个时辰,抵达昆仑山。木荣春手指不远处的一条大河,对小云道:“前面就是弱水,飞越时要多加小心!”弱水浮力极小,水面之上树叶不漂,鹅毛不浮,不论多轻的东西,入水即沉,是昆仑山的天然屏障。小云闻言点头称是,心里暗自戒备。飞经弱水上空时,感到一股极强的吸力,向下拉扯自己。心里一惊,御剑升往高空,方才摆脱吸力影响。

过了弱水,三人向昆仑主峰“忘机峰”飞去。昆仑山方圆五百里之内,布有五行结界,气温比外界高出许多。初秋季节,沿途所见仍是树木繁茂,山花烂漫,一派生机盎然的盛夏光景。黄羊、野兔之类的小兽,随处可见,在密林间自由自在的嬉戏觅食。景色幽静,野趣天成。

昆仑之高,小云早有耳闻,但直到此时身临其境,才有了深切体会。三人飞行一个时辰,才抵达半山腰。向上望去,“忘机峰”完全隐没在云雾之中。山势之高,真可谓“昂头天外”。三人放缓速度,在一条盘山小路上降落。木荣春道:“从这里再上去三十多丈就是‘玉虚宫’,御剑前往不恭,咱们徒步上山!”三人沿山路缓缓前行,小云趁二人未曾留意,扯起衣袖,见翥凰正在眨眼微笑,似是说,她很好,自己不必担心!微微一笑,心里涌起一股暖意。放下衣袖,快步追上木荣春。

前行片刻,转过一个弯,穿过一座刻有“太清胜境”四字的天然石拱门,前方出现了一片房舍。木荣春道:“这就是‘玉虚宫’!”小云原本以为,作为道教创教祖师的日常起居之所,“玉虚宫”虽然不必富丽堂皇,但最起码也应庄严肃穆。谁知今日一见,却大出所料。

“玉虚宫”依山修建,大约也就有二十余间房舍,非但不大,反而颇显局促。整栋建筑随山势起伏变化,显得错落有致。所有房舍,都是用外形极不规则的大块山石,随意砌成,绝无雕凿之工。屋顶用茅草铺就,干爽蓬松,估计住在里面,定有冬暖夏凉之乐。中间一座殿堂,较为高大,应是“玉虚宫”正殿。匾额上书“大器免成堂”,字字镏金,光芒闪耀。

小云颇感惊奇,不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外部装饰,“玉虚宫”别说比不上“望仙宫”,就算和浣花镇的冯家大宅相比,也是有所不及。但正因“玉虚宫”未经雕凿,浑然天成,所以更能体现出道门所追求的至善至美的自然纯朴之境。远远望去,“玉虚宫”掩映在霭霭云雾之中。几个青衣道童在不远处的药圃中,管理各类药材。或浇水,或施肥,或除草,举止舒缓,神情恬淡,一副悠然自得的景致。山风吹来,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使人俗念尽消。和人间的忙碌喧嚣相比,此处就如同仙境,正是:人间神仙府,天上野人家!

三人心旷神怡,一时谁也没有说话。白鹤从“玉虚宫”中走出,和三人见礼后,道:“老爷尚未返回,先请入内小憩,以便等候。”转身先行,引领三人步入“大器免成堂”。堂内陈设简单,一张案几,一尊香炉,另有几个蒲团,可以供人坐用。除此,再无其它摆设。四人分宾主坐好,木荣春和白鹤随口闲聊,荣浩和小云初来乍到,闲坐无聊,结伴外出闲逛去了。

日落时分,四人出了“玉虚宫”,在门前广场肃立等候。过了一会儿,白鹤手指天空,道:“老爷回来了!”三人举头望去,见一道耀目的紫光,从东南方向飞来。速度逐渐减慢,飞临“玉虚宫”上空,紫光敛去,老子骑板角青牛从空中缓缓降落。木荣春三人跪倒叩首,道:“弟子荣春、荣浩、云归鹤,参见太上祖师!”

老子将手中的黄藤杖交给白鹤,抬腿下了青牛,缓步走到三人身前。道:“罢了!都起来吧!”白鹤上前牵起青牛,转身离去。荣浩和小云随后站起,木荣春仍旧跪伏不起,泣不成声。老子暗暗叹息,缓步上前将他扶起,道:“痴儿,何故如此伤心?”木荣春失声痛哭,再次跪倒,抱着老子的双膝,断断续续道:“祖师爷,您终于回来了!您知不知道,荣昱、荣辉两位师弟,已经死了!作为大师兄,我对不起他们,您责罚我吧……”

老子再次将他扶起,轻拍他的脊背,道:“我已知之!荣昱、荣辉实为本教精英,此次不幸亡故,也是命数使然,你不可太过伤心。来日大难,死人将会更多!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让亡者得安,生者缅怀,徒自悲伤又有何益?”环顾三人一眼,缓缓道:“你、我,包括今日在场的每一个人,又有谁能够不死?这山川、这江河,这日月星辰,乃至这浩瀚苍穹,又有哪个能够永恒长存?无论是人也好,还是物也罢,最终必将归于消亡,唯独大道永恒不灭!它不因我而生,也不因我而亡,先天地而存,后天地而老;随世事变迁,有所更迭;任意婉转,乃至无穷。修道之人,自应上体天心,默察玄机,时时体悟大道之永恒不灭。不以生而喜,不以死而悲,之后才能同天并老、与地同荒,任意逍遥,乃至无极!诸位,仔细体悟吧!”声音不大,苍凉悠远,竟似天籁,直抵人心。三人听罢,各自体会他话中之意,一时无人作声。

老子缓步走到荣浩身前,上下打量几眼,道:“你是荣浩?”荣浩稍显紧张,躬身道:“正是弟子!”老子一笑,道:“我知你智力渊深,素有‘渊海’之名!但大道无为,如果一味追求智术权谋,反倒入了旁门。长此下去,对大道的领悟程度,反不及愚钝之人。其中道理,你需好好想一下!”正要转身离去,见荣浩眼角呈瘀黑之色,眉头一皱,道:“你修习的可是‘壬水寒阳功’?”

荣浩躬身称是。老子脸色一沉,道:“我来问你,每当深夜子时前后,你就会感到欲火难抑,于是每每就有自慰(手淫)之举,情况可是这样?”荣浩闻言一惊,此事极为隐秘,就连和他朝夕相处的木荣春也不晓得,老子又是如何得知的?欲待不认,却是不敢,但如果直承其事,当着许多人的面,岂不脸面无存?一时间,进退两难,呆在那里,一言不发。

老子大喝道:“孽障!有便是有,犹豫作甚?”荣浩当即跪倒,道:“弟子确有此事,可能是弟子修道日浅,自控力较差,每当深夜来临,就会感到欲火难耐,所以才会做出这等丑事。事后弟子也常常感到后悔不已,觉得无脸见人,心中十分痛苦。此事已困扰弟子十几年,希望祖师慈悲,能够助弟子化解此事!”说完叩头不止。

老子叹息一声,道:“你且起来!”荣浩闻言起身,满脸愧色,不敢抬头看人。老子道:“人之好色,出于天性,就如饮食之欲,与生俱来。所以就算你有自慰之举,也算不得什么丑事,你大可不必,背负上沉重的心里负担!人之欲望,就如江河行地,建坝筑堤予以疏导,自然可行。但如果想将欲望完全禁绝,就如同阻挡江河的奔流之势,不但绝无可能,而且必将导致洪水泛滥,欲望失控!如此,反为不美!”一顿,又道:“此事也不能全都怪你!一来,你修习的‘壬水寒阳功’,本身就有助长性欲之能;二来,你尚在壮年,精血旺盛,所以欲望比常人更难控制!但不知你想过没有,这种欲望,单靠人为的方式解决,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这就是为什么,你明知此事不可为,却仍然会日复一日做下去的原因所在!”

荣浩道:“弟子也知道,这样做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但每日深夜欲火焚身,终是难以克制!希望祖师能够传给弟子一个克制欲火的法门,以便让弟子早日脱离苦海!”说完再次叩首。老子微笑道:“此事外人无法帮你,但我有几句话,可以说给你听听。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相合为自然之法。既然你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就不必再去强行克制,一切顺应自然,正所谓克是不克,不克是克!”说完举步走开。

荣浩不知此话何意,起身后颇感茫然。木荣春面露喜色,道:“十三弟,你傻站着干什么?还不赶快谢过祖师的成全之恩!”荣浩不解,但还是依言跪倒,道:“弟子谢过祖师!”老子不去理他,挥手令他站起,缓步走到小云身前,道:“你姓是名谁?家住何方?”小云道:“弟子云归鹤,是蜀郡浣花镇人氏。”

老子面无表情,目光如电,盯着小云的双眼。过了一会儿,见他并不闪避自己的目光,方才微微一笑,道:“天府之国,可谓人杰地灵,就连垂髫童子也是如此不凡,当真令人意想不到!”略一停顿,又道:“想来荣春等人,已经为你施展过‘夺体换胎’之术!否则,你也不会具有‘道体仙胎’。此举虽可使你成为一代天骄,但成功来得太过轻易,难免会遭天妒!未来的艰难险阻,必将层出不穷!小伙子,打起精神,准备迎接挑战吧!”说到这里,对三人道:“你们随我来!”举步向“大器免成堂”走去。

四人在殿内依次坐好,木荣春开始从头说起,等将两年中发生的所有事情讲完,已是月上东山。老子道术已入通微之境,早就具有洞察过去未来之能。这些事情,他大多都已知道。但细节方面,仍要借助木荣春的讲述,才能得知事情全貌,然后才可做出相应决策。待木荣春讲完,他沉吟片刻,道:“我原本想将小云收为弟子,眼下看来,有些不妥!”

听他改变主意,木荣春大惊失色,道:“祖师,您此话何意?”老子哈哈大笑,用手指虚点他道:“荣春,你一生都在替他人考虑,很少想到自己。这固然不错,却也未必全对。别人的福祸安危,和你自己的生命相比,孰重孰轻,你要好好的想一下!”略作停顿,又道:“你们师兄弟五人,眼下和小云虽无师徒名份,但已有师徒之义。如果我收小云为徒,岂不是掠人之美?此事,还是不做为好!”微微一笑,道:“你们和小云相处已近两年,日常尽管以平辈相称,但我知道,你们心里一直把他当成后辈。我一旦收小云为徒,他的辈份将高出你们许多。试问,你们心里能否接受?别人我不敢说,单就荣煌,你让他称小云为‘师祖’,估计他无论如何也难以启齿!真要如此,对小云以后在教内的发展,极为不利!”他老于世故,熟悉人性,又能洞察人情,所以才有此番考虑。

木荣春敬佩不已,道:“祖师爷,您所言极是!此事究竟如何处理,请您直接示下!”老子道:“如果让小云拜你为师,也是不妥!如此又地位太低,所谓‘人微言轻’,对内无法号令教众,对外难以震慑群魔!高不成,低不就,却是颇费思量!”沉吟片刻,一时委决不小。过了一会儿,方才道:“我看这样,小云技艺仍由我亲自传授,但不能算是我的弟子,就算我代你师父紫阳,收他为徒好了!如此一来,小云在教内的地位,不高不低,正好合适!和你们‘荣’字辈是同辈,相互之间称呼起来也较为方便。你以为如何?”

木荣春大喜过望,道:“祖师爷,您算无遗策,弟子无话可说!”老子点了点头,双掌一拍,将站在门外候命的白鹤唤入厅中,让他马上准备入教拜师所用的物品。待他去后,老子对小云道:“孩子,你知道我为何要创立本教?”小云不敢胡乱猜测,道:“弟子不知!”

老子一笑,眯起双眼,望向窗外的星空,缓缓道:“上古之时,物质极度匮乏,享用菲薄,民生艰难。但尽管如此,人与人之间却是极为友善,绝少争斗之事,天下一片熙和!”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神情宁静祥和,似是在追忆上古之时的悠闲岁月。过了良久,方才将目光收回,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云略作思考,道:“上古之时民风淳朴,人民不嗜欲,不贪得,不妄取!知足常乐,安守本分,所以才会如此!”老子双眼一亮,稍显兴奋,道:“你说的很是!这种淳朴之风,原本可以维持更长的一段时间,但伴随物质日益丰富,人性渐趋贪婪,也就随之土崩瓦解了。一千多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