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当年离骚 >

第50部分

当年离骚-第50部分

小说: 当年离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你做过的最小的官了吧,你放心,朕才不会像周衡那么小气。”周棠说着就开始上下其手,拉着他往里间休息用的床榻上带。
洛平自知反抗无用,也就随他去了。
事后周棠悠闲地缓着呼吸,怀抱着洛平,用手顺着他汗湿的长发:“你是我的小夫子,我会给你想要的一切。”
洛平的声音有些疲倦,不过意志很坚定:“那就封我做丞相吧。”
周棠手上顿了顿,突然又不满意了:“洛平!你是为了做丞相才肯跟我上床的吗!”
洛平不答,心里却是透亮:登基这么些日子,周棠愣是没动他的官职,就是在等他求他。这个孩子,越来越会把握他的老师了。
次日在朝堂上,洛平一心等着擢升,不料另一件事掀起了轩然大波。
——叛军。
周棠的皇位果然做得不安稳,有人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起义,抓住的无非就是“周棠不是正统继承人”的把柄。
对于此事,周棠冷笑道:“是妓女还要立牌坊,正好,朕就来告诉他,谁才是天道!”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预告:
三遍荣华不如你。

 
☆、第六十章 叛军疑

洛平……还是没有捞到丞相之位。
周棠封他做了文渊阁大学士;洛平淡淡看了他一眼;领旨谢恩。
文渊阁大学士,这是个纯粹的文职;有名望却没有实权。
于是朝中讽刺洛平的声音更加大胆嚣张,甚至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
他们说;洛慕权聪明反被聪明误;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屁颠颠地写了诏书又如何?周家的皇帝已经不敢再信任他这样的人了,否则说不好哪一天他又跟别人合谋篡了自己的位。因此,封个大官是可以,但干预朝政的事;还是算了吧。
自认为摸清了皇上意图的杨易、杜文观和张方志三人,根本不把洛平放在眼里;甚至在洛平提出科举改革策略之时,纷纷上书提出了反对意见。
周棠没有回应他们只言片语,一些有眼色的官员已经发现苗头不太对。果然,不久这三人就因种种理由或贬谪或罢官。
众位朝臣不禁摇头:“果然是圣心难测啊,皇上对洛平,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啊。”
周棠的态度,其实是这样的——
“文渊阁距离皇宫最近,我可以随时来看你啊,而且召你进宫也很方便。”
洛平:“……”
“小夫子你生气了?”
“臣不敢。”
他说得冷淡,周棠赶忙收起了嘻皮笑脸:“小夫子你听我说,我让你待在这个位置是有长远打算的。”
“是吗?不知陛下作何打算?”洛平确实不理解周棠这样做的用意,明明上一世的此时,他很干脆地就让自己做了丞相。
周棠正色道:“我会让你当上丞相,但不是现在。现在朝中的势力太不稳定,你在这些旧臣心目中的名声也……不大好。与其让你上位之后受他们的气,不如先培植出一批自己的门生,到时候会轻松很多。”
洛平有些怔忡,他没有想到周棠居然会为他考虑这么多。当年他刚做丞相之时,的确受了不少怨气,直到朝臣完全换血,才稍微减轻一点压力。
“我不想让你太过劳累了,你已经为我做了那么多,我要让你一面掌权,一面享福。”周棠邀功似的说,“而且,我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拜托你。”
“什么事?”洛平这么问了,但其实心里已经有了数。
“我要你帮我编一部书。”周棠的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它要囊括古往今来有关大承的一切,历史、洲志、文学、丹青、哲理、宗教……我要让我所拥有的这些,即使在我死后,依然能让后世之人铭记。小夫子,它将是一部能让你我的名字名垂青史的典籍!”
“……承天通鉴。”洛平喃喃道。
“嗯?”周棠愣了一下,“对!你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就叫《承天通鉴》!”
“好,”洛平说,“我会为你编撰出这部书来。”
周棠的这份野心他很清楚。
上一世,直到被囚禁于无赦牢中,他都还在完善这部典籍。那时候他万念俱灰,这部书几乎成了他生存的唯一支柱。
如今他依然对这部书有着很深很复杂的感情。至少,他能在活着的时候给周棠留下一样有意义的东西,比他在判官那里见到的那几页自己的人生,要厚重得多。
自从周棠把《承天通鉴》的任务布置下来,整个文渊阁乃至翰林院都忙得不可开交。洛平作为主编,经常忙到无暇回府休息,几乎是在文渊阁里安了家。
说起来这也算周棠的用意之一,洛平住在文渊阁,他便有很多机会见他,只可惜,有关叛军的消息接二连三地放到他面前,他自己也是焦头烂额。这时候他就会想,当皇帝似乎也没有那么好。
那些叛军多是打着先皇旧部的旗号,口口声声说要扶持三王爷四王爷,总之明目张胆地雇佣军挑事端,弄得当地民怨四起。
正当他们自我膨胀之时,三王爷周朴和四王爷周柯同时呈书殿前,表明自己绝无反意,与叛军撇清一切关系,并声称拥护周棠,主张对冒用他们之命的人绝不姑息。
这无疑是给叛军们当头一棒——他们造反了能怎样?自己做皇帝?周家岂会放过他?可此时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上。
周棠把军事调度权交由方晋方太尉,命他严惩叛军。不过当看到南边突现的一支叛军时,他震怒之余也略有犹豫。
那是一支名为“安世军”的部队,据传言,他们的领头人是承景帝,周衡。
方晋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此事怎么处理?”
周棠斟酌良久,搁下了这份军报。
他可以逼周朴和周柯表态,却不能触及到周衡。最关键的是,那个所谓的周衡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曾苦口婆心劝他放过周衡的小夫子又该如何自处?
周棠没有回答方晋的问题,而是起身道:“你退下吧,朕要去一趟文渊阁。”
方晋退出殿外,目送皇帝的车撵向文渊阁行去,戚然叹道:“慕权啊,何苦来哉……”
————
周棠驾临之时,洛平正忙着校对一本乐史。
经过上一世的摸爬滚打,他对编撰《承天通鉴》很是得心应手。那时候走过的弯路,如今全都可以避免,这使得他的进度出奇地快,而且几乎没有错漏,这让那些抱着挑剔心态来看待他的老学究们都不得不服。
周棠照例检视了一番编撰工作,照例大大夸奖了一番,照例提出要与洛学士私下谈谈。
洛平却从这些“照例”中看出些许不同来。
他抬头看了眼周棠,对上那双严肃深沉的眸子,心下恍然——这次不是来捣乱胡闹的,恐怕,是来兴师问罪的吧。
果然,进了内室周棠便道:“南州有支叛军,竟然用‘死人’的名头来造反,小夫子,你说他们是不是很可笑?”
洛平道:“陛下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周棠看着他:“我接到军报,说是周衡在南州起兵,意图卷土重来。”
洛平不动声色:“陛下来找我,是想问我那人是真是假吗?”
周棠道:“小夫子,放走那人的是你,说他不会起兵的也是你,你想要保他,我不曾违逆你的意思,所以这时候我只有来问你了,如果那是周衡,你还要袒护他吗?”
洛平直视着他回答:“陛下,你是一国之君,在臣的心里,你也是唯一的天子。有人要反你,无论是谁,你都可以一网打尽,不用询问臣的意思。”
周棠展颜笑了:“小夫子,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你果然还是最在乎我的!”说着就要去抱他,被洛平让开了。
“陛下没有别的事情的话,臣就先去做事了。”
“慢着慢着,”周棠连忙喊住他,“其实不管那人是不是周棠,我都没有打算像对待其他叛军那样将他们一网打尽。”
洛平疑惑:“为什么?”
“因为小夫子你一心想让我摆脱弑亲的骂名,我不想辜负你的期望。尽管我们对外都称周衡死于宁王手中,可世人都说是我杀了他,那么这次就让我证明给他们看,我对周衡没有丝毫愧疚,我可以坦然面对他。如果那真的是周衡,我就尽力劝降他,如果是假的,我就替我侄子报这个冒名顶替的仇。”
洛平难掩吃惊,他的小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长成了一个懂得权衡和掌控人心的君王。他不再是那个意气用事的少年了,他对他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少了吧。
洛平定了定心神:“既然陛下早有决断,又何必来问我。”
周棠喜滋滋地扒在他耳边:“那不一样,比起应对之策,我更在乎小夫子的态度啊。要是你还要替他求情,我就,我就要拿戒尺打你屁股!”
“……”
“小夫子,我看许公子小说里的那些夫子们都会那一个戒尺教导学生的,为什么你不这样?好像你从没有教训过我。”
“陛下很优秀也很听话,没必要教训。还有,陛下当以国事为重,不要再读许公子的小说了。”哪有学生嚷着要夫子抽的?
“那我赏你一把戒尺吧,以后我要是做皇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准许你用它来教训我,可以抽我的屁股,抽疼了也不怪你。”周棠完全没听进洛平的话。
“臣……没有这方面的兴趣。”
洛平继续编撰着通鉴,假装没有注意到盯梢自己的暗卫。
周棠亲自去南州惩治“周衡”率领的叛军,还不忘留下一支暗卫护着洛平,顺便,看他有没有私下接触什么人的意思。
周棠觉得,洛平那么笃定地让他去剿灭叛军,很可能是因为确定那不是周衡,那么真正的周衡在哪里?小夫子和他还有来往吗?这些都是皇帝陛下十分在意的事。
这种不信任,洛平倒是习以为常了,他要监视就让他监视吧,反正他与周衡已经很久没有联系过了。除了知道他还在那座禅院,对他的近况一无所知。
周衡没有原谅他,他也没有脸面出现在他面前。
于是周棠行军中收到的汇报中,只描述了洛大学士编书的认真与艰辛,与方太尉偶尔互相登门拜访,出门买茶时巧遇张尚书的女儿,被廷廷缠着说要讨两首情诗,找许公子要了两本小说做编书参考,在墨香书院收了两名门生,吃烤鸭时吃到烤鸭西施多给的一只鸭腿……之类的事情。
周棠当即下令行军提速。
京城太不安稳了,他要赶紧回去盯着小夫子才行!
南面战事频频传来捷报,那支军队果然是冒用了景帝的名号。
天子率领王师浩浩荡荡降临南州之时,领头之人已被吓破了胆子。那人找了个与周衡年纪和相貌相仿的少年,以替天行道之名征兵征粮。
皇帝斥责他假冒景帝,为一己私欲欺君造反,当场将其斩杀。但对于那名少年和其余参与此事的将领、百姓,他都不予追究,甚至下旨对刚经历过洪涝灾害的南州发放补助。
他说:“皇侄虽非朕所杀,却是因朕救护不力而死,朕只能竭尽全力善待他的百姓,才能赎罪万一。”
这一场平乱中,周棠十足的仁君表现,感动了大承天下的百姓。
原本犹豫着要不要为这位争议颇大的君王效力的傲骨文人们,也都坚定了赴京赶考报效朝廷的决心。
与此同时,各地叛军也都在朝廷的镇压之下逐渐偃旗息鼓。
就在周棠拔营回朝之时,大承的中元节即将到来,这是夺位战事初歇之后,百姓们过上的第一个安宁祥和的节日。
在大承,这个节日有一个传统习俗——放河灯。而在秣城这个最繁华富饶的城池之中,这一习俗又被会玩闹的文人雅士们变成了一场全城同乐的游戏。
周棠高兴地想着,这是他第一次好好地过这个节,一定要小夫子陪他一整夜。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预告:
三遍荣华不如你。


 ☆、第六十一章 河灯节

每年中元节;秣城的秦水河上便会举办一场盛会。
想要祈愿的人们;除了自己在岸边放河灯以外,还可以前往秦水中央的一艘官船上;花钱购得一只漂亮的河灯,并在一条香烛和艾条围成的华丽河道中放下自己的河灯。
河灯在放入水中前会依序挂上号牌;而在河道两侧的宾客可以花十文钱;告诉船家自己想要的河灯编号,请他帮自己打捞上来。
由于这些河灯都出自名家之手,单是外表就很有收藏价值,加上常有闺中小姐寄情于灯;谁捞到这样的河灯便是一种缘分,所以每年都会有许多人在此花大把的银子捞河灯。
据说高祖时期;一位布衣青年便是在中元节的河灯会中捞上了公主放下的河灯,最终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还有传说讲到,某个失意的小官吏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写于河灯之中,谁承想让当朝丞相捞了上来,而且大为赞赏,很快将其举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到后来,一些热恋中的情侣也会在这里玩游戏,将不太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写在河灯中,然后互相告知自己河灯的编号,打捞上来后,也算是两人间甜蜜的定情信物。
今年的河灯会格外热闹,秣城纷纷扰扰折腾了好久,现在终于安定下来,远征的将士们也都归来了,大家都有许多思愁念想想要抒发,于是河道上的船夫们忙得快要转起来,小舟上放满了顾客要的河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