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__ >

第14部分

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__-第14部分

小说: 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__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善意地指出刘蕾平时在工作中着装的不足,两人言谈甚欢。下车的时候,老板意味深长地说:〃刘蕾啊,看来以前对你的了解太少了,今后你要好好干。〃
  〃皮鞋〃这个话题,用到了人际关系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法则就是,赞美对方衣饰细节的变化,能迅速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看看,就是看出老板穿了双新鞋,刘蕾和老板之间的僵局马上被打破,关系也改善了,顺便还了解到不少老板的个人喜好,从老板最后的态度来看,刘蕾也通过这个机会展示了自己。工作中,不妨注意观察,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说,说话谁都会,但把话说得动听,通过说话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却未必是每个人的专长。所以,在和老板相处的过程中,懂得说话的艺术极其重要。如何正确把握和老板说话的分寸?归结为一点,就是从细节处找到说话的突破口。生活本来就是由无数的细节积累的。不过如果是真的在内心漠视领导,自然要寻找另外的解决途径。无论是因为和领导有个人纠纷,还是从来就不那么佩服领导的才能,首先应该明白,既然别人今天成为了你的老板,他就自然有胜过你的地方。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是有缺点的。所以还是要从细节上入手,先于别人改变自己,平衡心态,纠正自己的偏见。
  在和老板相处的过程中,懂得交往的艺术很重要。人无完人,老板当然也有缺点。但是既然人家今天是你的老板,他就自然有过人的长处。

  第43节:唯领导马首是瞻

  No。39
  唯领导马首是瞻
  与〃漠视领导〃相反的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唯领导马首是瞻。这同样是要不得的行为,不仅是因为由此产生的效果不好,更重要的是不符合一般的道德水平。但是因为领导的权威,自己的利益需求,使得许多人在不知不觉间,陷入了唯领导马首是瞻的境地。这种人不仅是工作上的事情,一味听从领导的遥控,早请示晚汇报,根本不能自己作出决定,甚至当领导作出的指示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时,也不敢表示相反的意见。而且在生活中的细节问题上,也因为领导的喜好,而变得一切投其所好,没有了一点自己的生活空间。
  所以,像这个故事中的女秘书瑞贝卡一样的人,现实中并不多。
  女秘书瑞贝卡成了白领津津乐道的对象。起因是一封反驳老板的邮件,这封邮件在白领当中引发了轩然大波。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外企总裁和他的高级女秘书瑞贝卡,一天,因为总裁忘记带了某个重要文件,回去取文件的秘书赶不及而将重要的商务谈判耽误了。事后,总裁用邮件群发的形式发给管理员,指责他的这位女秘书渎职、错失商机,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而瑞贝卡用邮件群发的形式发给中国区员工,畅快淋漓地回击了总裁的所有指责。令瑞贝卡没有想到的是,她的这封邮件竟然迅速在外企白领中传播,并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甚至被称为〃邮件门事件〃,她自己也被网络称为〃史上最牛的女秘书〃。
  为什么瑞贝卡的这封邮件能如此快速传播?有人说是因为中外文化差异的碰撞,更多的白领说,是因为瑞贝卡说出了他们积压在心底很久、想说而不敢说的怨言。转发者说,好过瘾,仿佛在骂自己的老板。也许,每个白领心中都有一个〃瑞贝卡〃,但在实际面对老板、上司的指责时,他们心底的〃瑞贝卡〃却很难爆发。从这件事引起系列反应的侧面,我们发现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工作之中,忍气吞声、屈从权威的现实。
  由此引发的一个持续讨论中,一个名叫Sayid的业务主管表示,自己的心中确实也有一个〃瑞贝卡〃。就在前不久,他也差点做了和瑞贝卡一样的事情:〃那是在春节后,我们的财务总监发了一封让我十分气愤的E…mail,而且还同时转发给了另外几位主管和市场部的所有人。我当时就很纳闷,究竟为什么,现在的高层之间这么喜欢群发邮件。如果说是希望全公司的同事都引以为戒,那至少也要有一个明确的犯错对象,始作俑者吧。如果邮件本身只是含沙射影地批评某些人,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弄得整个公司都怀疑来怀疑去。这样一来,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工作氛围,也会让员工对高级管理层心存恐惧。可是,事情还是发生了。财务总监在邮件里义正词严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最后还告诉他,原本想把这封信发给公司全体人员,但想想这样会让他很没有面子,所以暂时不那么做。条件是不要再发类似的E…mail。当天下午两人相遇,财务总监打完招呼,说那信真是说别人,两人之间的纠纷就这么妥善处理了。
  不得不承认,事件之外的许多人,在得知〃邮件门事件〃后,大多数都有过瘾的感觉。她说出了许多企业员工,对上司敢怒不敢言的心声,因此在这封邮件被广泛传开之后,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广大的支持就无可厚非。但是冷静想想,那位总裁先生,只因为东西没能及时取到而迁怒于秘书,这实际上是说不过去的。尽管秘书有提醒老板的工作职责,但他不是全权〃工作保姆〃。事后也没有什么原因导致他失去商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看来这通说辞,纯粹是为了发泄一时的愤怒。而且使用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更是不符合一个领导的素养。再说瑞贝卡,本来只是个人之间的小矛盾,把那封信回复给总裁自己,也许双方心平气和了以后会逐渐对此事释然。但是邮件内容咄咄逼人,而且群发给公司其他省市分公司这种做法就有点儿过激了。
  从讨论的结果看,大多数人遇到这样的事,心里会先冒出一个〃瑞贝卡〃,随后,理智会占上风,因此不会〃鲁莽行事〃。当然这件事情,牵涉到一个处理矛盾方式的问题,但是对于领导的权威,绝对是一个比较大的反抗举措。它提醒了许多在工作之中忍气吞声的职员,如果领导做出并不符合事理的事情,以致影响到工作,或者损坏了我们自己的利益,我们就应该大胆说〃不〃。与其长痛不如活得自我一些。更为重要的是,不能曲意逢迎,唯领导马首是瞻。当然。我们需要注意表达的方式,调动智慧完善解决矛盾。

  第44节:借离职出恶气

  在领导的权威下,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人容易陷入唯领导马首是瞻的境地。曲意逢迎当然不行,调动智慧才真正有助于解决矛盾。
  No。40
  借离职出恶气
  跳槽的事情时有发生,起因多是因为对手头工作的不满,或者是因为工作环境,或者是因为薪酬,最后不得不〃出离饭碗〃,另谋高就了。但是到达新的工作环境,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就全部都解决了。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觉得心情很好,生活充满阳光,工作很带劲。可是,有时候又会觉得心情抑郁,对什么都没兴趣,情绪很不稳定,工作上遇到一点儿不顺心的事就会烦躁一天。这个时候,往往就是许多人准备跳槽的开始,似乎这样就可以出口恶气,但是这样快速地转换工作,结果吃亏的还是自己。
  李婧跳到这家新公司已有两个月了,新公司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办公环境好,福利待遇也不错,但是她还是不能把十分的热情,投入到现在的工作中去,因为她当初离开时也是意气用事,过后很后悔。她离开以前那家公司的原因,就是工作压力很大,时不时地加班,工资也低,于是她经常抱怨这,抱怨那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公司的工作环境,离自己所期望的越来越远,加上那段时间和男友的感情出现了一点儿问题,慢慢地我觉得什么都不如意,心理落差越来越大。有一天,我因为一时疏忽出了一点儿问题,老板在例会上严厉地批评了我。会后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我头脑一热,就打了份辞职报告给老板,以此表达自己的反抗,出出压在心中的那口恶气。就这样,我离职了。不久,我便应聘到了现在这家新公司。原本把一切都想得很美好,进了公司才发现,原来这里并不适合我。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我早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我还是一时冲动了!〃
  像李婧这样觉得自己草率、糊涂,对新工作同样灰心的离职者,现实中的确不少。其实他们没有明白,人的职业状态也有春、夏、秋、冬。这就像一年中有四季变化一样,职业〃季节〃的变幻,也会给人的职业状态带来影响,影响到职业决策。
  职业生涯规划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职业人士身上都会发生这种状况。表面上看,这只不过是偶尔的心情波动,从而影响了工作情绪,其实,这是一种职业心理周期现象。当职业状态的〃春天〃来临的时候,你会对工作、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你开始注意并发掘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关注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勾勒自己的人生。而在职业心理周期的〃夏天〃,你已经做好了心理上充分的准备,此时的你正是雄心勃勃地大展拳脚,将计划付诸实践的时候。此时,你似乎浑身洋溢着智慧和勇气,乐于接受各种挑战,而且对失败和挫折的敏感程度比较低。处在这个心理阶段的你工作上会有比较大的起色或产生质的飞跃。夏天过去,秋天来临。你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工作很有起色,自己也获得了很大的信心。但慢慢地,你会觉得一切没有以前来得顺利了,困难也越来越多。其实你的工作环境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职业心理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个阶段的你倾向于接受一些难度不大的工作任务,期望能较好地完成,但对自己的要求明显没有那么严格了。职业心理周期的〃冬天〃,是个需要引起人们高度警惕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你会突然发现工作中有很多的不足。这些问题显然不是突然间出现的,它们其实一直都存在着,只不过你现在才注意到罢了,并且你会不自觉地把你对它们的厌恶之情放大很多倍。就像案例中的李婧,原本只是抱怨的因素一下子觉得不可忍受。而且,在这一阶段,工作中原先你觉得好的那一部分会突然成为你视觉感知中的盲点,你看不到好的方面,你很有可能会因为某个并不严重的突发事件而作出错误的决定,使自己的职业生涯陷入低谷。
  对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职业心理的〃春天〃期是最适合他们的。此时要注意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多去注意工作上、职场中好的东西,养成乐观、开朗的处事习惯。明确一个科学、客观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人事业的成功起步是至关重要的。在职业发展最快、最顺利,表现在职业发展曲线中上升曲线斜率最大附近的时候,最佳的职业心理状态是职业心理的〃夏天〃。这一职业发展阶段最需要无所畏惧的勇气和敏捷的大脑。此时,多接触些励志的东西(书籍、聚会等),多和事业成功的朋友交流、分享心得,多接触些正面的观点、思想等对职业心理季节的调整都是极其有帮助的。在职业发展遭遇障碍的时候,职业心理的冬天随之而来了。虽说职业心理的〃冬天〃不好,但它对保持职业心理的健康还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阶段。但是也要注意这个阶段不宜过长,要学会调整,不要轻易作任何决定,因为在这个阶段,你对事情的分析、评价往往很难做到客观。故事中令李婧后悔不已的离职,就是个很好的案例。
  所以,借离职出气,实际是害人害己的事情,还是那句古话〃三思而后行〃,人生一定要有所决定才能迈步,但是在作出重大的决定之际,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
  就像四季更替一样,职业人士的心理也有波动周期。一时冲动借离职出气,实际只会害人害己。〃三思而后行〃,人生才会少走弯路。

  第45节:信口开河〃喊人〃(1)

  No。41
  信口开河〃喊人〃
  开口说话,是办公室生活中,极为细小的一个方面。职场称呼,运用得恰如其分,可以拉近上下级、同事之间的关系,运用得不恰当,就有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习惯称呼人辈分或者官职,前者在工作中,很显然不是绝对通行的,即便〃家天下〃在中国统治多年;但是后者,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办公室生活中,在辈分、年纪、职位相当的人中间,一样存在问题。这样,传统的称谓方式不是很行得通,于是就需要变通,同时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不少人在职场中,都遭遇过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别人的难题,〃老师〃、〃老板〃、〃老大〃、〃老总〃……该选择哪一种来称呼领导?而同事之间,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称呼最好呢?
  为亲密起见,同辈、同职的人之间,习惯以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