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__ >

第3部分

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__-第3部分

小说: 人一生的99个坏习惯__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根据有关学者观察统计,常常在厕所里抽烟的人,比不在厕所里抽烟的人更易患结膜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及其他肺部的疾患。有人称吸烟为慢性自杀,而在厕所抽烟,就是这一过程的催化剂。
  类似公共厕所这样的隐秘场所,越是这样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这从某些方面,也暴露了人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丑恶的一面会放大,不良的习惯会更加变本加厉。所以孔子早就说过,要〃慎独〃,这是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也是检验一个人最为灵验的试金石。〃慎独〃的关键就是在自己的心目中,时刻保持有一面〃镜子〃,比如一句〃人在做,天在看〃,以审视自己的言行。
  即便是你独自一人,也不要以为你是绝对安全的。更不要以为,就只有你一个人存在,可以为所欲为。

  第8节:〃颐指气使〃代说话

  No。6
  〃颐指气使〃代说话
  你有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件事?有的时候一个人站在你面前,虽然什么都没说,但你却知道他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或是想说什么话。除非你是个伪装高手,或者是生活中的职业演员,否则你就一定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流露出你的真实想法,即便你当时说的不是你想的那回事,或者你根本什么都没说。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人们靠眼睛观察所获取的信息占55%,所以,人们不会单纯地从你说的话里判断是非,他们更能从你的眼神、语气、肢体语言等来分析出其他的东西。如果你的肢体语言传达的信息和你嘴里说出来的话不符合,那你无异于浪费时间,适得其反。
  通过眼神传达的信息是最多的。当你正注视着一个人的时候,表达的信息是你对他感兴趣。当你回避了对方的眼神交流的时候,对方会感觉到你根本不重视他,对他不屑一顾。看多了不好,不看更不好,所以,较好的做法,就是在整个的对话交流过程中,保证与对方眼神交流占60%的时间,这样对方既认为你对他有兴趣,又保持若即若离的感觉。但眼神不应该有强势的侵略性。
  眼神的交流不亚于口语的表达。很多中国人与人握手或交谈时,总是东张西望。与人交谈时目光恍惚,是很失礼的。还有的人,甚至是将努嘴、撇嘴、翻白眼,当成了一种随时随地的表达,不论是对陌生人还是亲人长辈,好像自己有多忙多累,对方的问题又是多么没有价值似的。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长春市某社区主任刘雅琴遇到了〃问路哑巴〃,已经50岁开外的老社区主任提起问路的事,仍气愤不已:〃真没想到问个路竟这么难,连问4个人都是努努嘴,连句话都懒得对我说!〃
  原来那天下午,她到人民广场办事,拎着两大包东西往回走时,却找不着259路公交车站点了。她向路边一位冷饮摊主询问,这位同样50多岁的妇女,不耐烦地朝一个方向努努嘴,然后把脸扭向一边。
  刘雅琴朝努嘴方向找去,可越走越觉得不对,只好停下来又向一个中年男子问路,没等她把话说完,中年男子就用嘴朝相反的方向一努,瞧也不瞧她走开了。她只好又折回来。就这样,她绕着原地转了3个圈子,连问4个人,每个人都是冲她努努嘴,没有一个人肯停下来告诉她站点在哪里。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她仍没找着站点。一气之下,刘雅琴决定自己找,刚走几步就发现了259路公交车站点。更让她生气的是,这个公交站点,离她刚才问路的地方只有10多米远。
  刘雅琴说:〃长春是座文明城,每个长春人都应该乐于助人,在我们社区,遇到问路的人,我们社区主任都是仔细告诉他,老人和孩子还会领着去,像这样连问路都听不着声的事,太让人伤心了,真希望以后再也不要发生了。〃
  〃问路冷漠〃是一件应该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在市民文明行为巡视过程中,这样〃问路哑巴〃竟然是经常遇到的事情。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如何对待需要帮助的人,是衡量一个城市市民素质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个个体而言,如何运用好自己的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也是衡量一个人交流技能的方式。
  比如人的面部表情,一个轻轻的微笑,就会传达给人一条积极的信息,而且除了人的诞生和死亡之外,表示友好的微笑,几乎适用所有的场合。微笑会给人带来温暖和信心。如果你面带微笑地对人说话,相比之下,对方就会很容易接受你的观点,也更容易相信你所说的话,既便在你不说话的时候,人们也认为你的意见是积极的。
  还有嘴部的动作,比如撅嘴、撇嘴等等,也可以直接表现出你正在思考你所听到的东西,或者是你正在犹豫,并想收回你所说的话。嘴和眼一样都有传情达意的作用。在社交活动中,谈话时尽量少努嘴或撇嘴,因为这样的动作容易流露出不屑的意味,而显得不够有涵养。站立、静坐或握手时,嘴巴可以微闭,不要露出牙齿,如果能保持微笑状就更完美了。
  不注意这些交流技巧的人,无论是对待谁,全凭自己的心情,情绪好的时候,能够手舞足蹈、眉飞色舞,情绪糟糕的时候呢,甚至是连眼皮也不抬一下,努努嘴、撇撇嘴、晃晃脑袋之类的,都是不合适的交流方式。以这样的方式和陌生人说话,会让人感觉不知所云、心生厌恶,和熟悉的亲朋好友说话,更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类〃颐指气使〃的行为,不仅仅是一个偷懒的问题,也是一个礼貌修养的问题。
  即便是我们的〃颐指气使〃中,不包含任何恶意的成分,有时甚至是一种亲昵的表示,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过火,一旦养成了习惯,自己又没有意识到,出现问题要改起来就困难了。
  对任何人全凭自己的情绪,好的时候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糟的时候甚至连眼皮也不抬一下,努嘴、撇嘴、晃脑袋之类,都是不合适的交流方式。

  第9节:以为别人听不到

  No。7
  以为别人听不到
  人们在交往中特别重视自己给别人的〃第一印象〃,给人的第一印象好,大家打起交道来会心情愉快,事情也会办得更顺利。可是第一印象,并不一定是见面才会有的,在此之前通过别人的介绍等方式,也可以形成。比如出于礼貌,人们在见面前,经常会通过电话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等细节,这样,你的第一印象就通过你的声音传给对方了,可以说你的电话形象,是你给对方的第一张〃名片〃。
  电话形象是人们在使用电话时的种种外在表现,是个人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说的就是声音在交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话时的表现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反映,电话交流同样可以给对方和其他在场的人,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会忽略这样的细节,那就是在和别人电话交流的时候,尤其是和自己比较熟悉的朋友,边讲电话边吃东西、翻看书报以及忙些别的事情,并且发出很大的声响,让对方听得清清楚楚。我们还会认为:反正别人看不见,不会知道我在和他(她)讲话的时候,还在忙些别的事情。
  只有当我们自己遭遇同样的境遇时,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电话被别人心不在焉地处理掉,实在是太过分了。自己怎么能这样不被尊重呢?要是心胸狭窄一些的,朋友间的友谊大概就要产生间隙了。如果是工作关系方面的合作者,那么接下来的合作,大概也会有问题。
  可见,讲电话中的学问还是不少的,如果不以为然或者是全不知情的话,也许就会做些后悔莫及的事情。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电话形象如何,主要由他使用电话时的语言、内容、态度、表情、举止等多种因素构成。那么怎样给人一张得体的〃声音名片〃呢?
  首先,无论在哪里,接听电话最重要的是传达信息,所以打电话时要目的明确,不要说无关紧要的内容。语气要热诚、亲切,声音清晰,语速平缓。电话语言要准确、简洁、得体。音调要适中,说话的态度要诚恳。
  如果主动给对方打电话,要选择好通话时间,不要打扰对方的重要工作或休息。要控制好通话的时间,不要聊起来没完。如果对方当时不方便接听电话,要及时收线,等时间合适再联络。
  接听电话要及时,应对要谦和,语言要清晰明快。如果对方要留口信,一定问清楚姓名、电话等细节,并及时传达,免得耽误别人的事情。
  更不可接了电话就说〃请稍等〃,撂下电话半天不理人家。如果确实很忙,可表示歉意,说:〃对不起,请过XX分钟再打过来,好吗?〃也可以记下对方的联系方式,自己有时间之后再给对方打过去。
  自报家门是一个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且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好方式。除非是特别有把握的时候,知道打电话的是谁,这样的话可以省略。但是〃礼多人不怪〃,即便是比较熟的朋友,在不是特别有把握的情况下,我们这样说也没什么不当之处。
  接电话时应当认真听对方说话,而且不时有所表示,如〃是〃、〃对〃、〃好〃、〃请讲〃、〃不客气〃、〃我听着呢〃、〃我明白了〃等等,或用语气词〃唔〃、〃嗯〃、〃嗨〃等,让对方感到你是在认真听。漫不经心、答非所问,或者一边听一边同身边的人谈话,都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即便是需要表示挂断电话,不想继续交谈,也可以用语言委婉说出,同时找出比较稳妥的理由。
  如果使用录音电话,应事先把录音程序编好,把一些细节考虑到。不要搞得太复杂,让对方莫名其妙、不知所措。如果对方打错了电话,应当及时告之,口气要和善,不要讽刺挖苦,更不要表示出恼怒之意。
  在办公室接电话时声音不要太大。接电话声音太大会影响其他人工作,而且也会使对方感觉不舒服。如果对方没有报上自己的姓名,而直接询问上司的去向,应礼貌、客气地询问对方:〃对不起,您是哪一位?〃
  替他人接电话时,要询问清楚对方姓名、电话、单位名称,以便在回电话时为受话人提供便利。在不了解对方的动机、目的时,请不要随便说出指定受话人的行踪和其他个人信息,比如手机号等。
  在电话中传达有关事宜,应重复要点,对于号码、数字、日期、时间等,应再次确认,以免出错。挂断电话前的礼貌不可忽视,在先于对方挂机时要轻。
  总之,一根小小的电话线,传递出来的信息,远远超过了说出来的内容。虽然彼此没有见面,但是我们的声音、语气、语速,甚至是一个举动,如将电话夹在头和脖子之间,扭过头对旁边的人说话等,对方都能感觉得到。
  一根小小的电话线,传递的信息远超过说出的话。我们的一个小举动,电话那端也同样可以感受得到。

  第10节:你想让垃圾满天飞

  No。8
  你想让垃圾满天飞
  不止一次听说,在不少国家的旅游景点和主要街道,都有中文〃不许随地吐痰〃的告示。中文并非世界通用语,用中文意味着为了给中国人看,中国人的陋习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了。
  而随地吐痰的陋习,更是遭到方方面面的口诛笔伐。但是,〃嗬呸!〃等令人作呕的声音依然不时出现。当温情脉脉的说教失去作用的时候,就须用〃重罚〃对付。上海对随地吐痰者处以200元的重罚,上海干净了;香港规定随地吐痰一口罚款2000港元,不管是本地人还是游客,没有一个人愿意掏这份冤枉钱;近期北京也出台了相应的处罚标准,但是由于处罚者稀少,难见陋习有所收敛。甚至在北京吐一口痰罚款5元,竟然还出现过拿出10元,〃不用找了,再吐一口〃的现象。
  澳大利亚饮料工业环境委员会最近出版了《丢弃行为研究报告》,这份广泛翔实的报告表明,乱扔垃圾行为很复杂:各个年龄层和具有各种社会背景的人,都有过乱扔垃圾的行为,但又都有过到垃圾箱倒垃圾的正确行为。大多数人意识到乱扔垃圾不光彩,因而会选择在僻静之处丢垃圾,从而使很多角落成了〃卫生死角〃。
  该报告还说:乱扔垃圾行为与年龄有关。乱扔垃圾最多的是15岁以下的孩子。而15~25岁的年轻人,则趋向于群体活动时丢弃垃圾。老年人则比较〃自重〃,他们多在没有旁人时,才乱扔垃圾。而且女人和男人同样爱乱扔垃圾。不同的是,由于女性通常在家,她们只在居所附近丢弃垃圾;而男人活动范围广,其丢弃垃圾的范围也相应扩大了许多。有意思的是,在遇到清理垃圾的社区公益劳动时,女人比男人更乐于参与。
  中小学生以及下岗人士,乱扔垃圾的次数比平均水平要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