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109部分

大明官商-第109部分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以战养战。否则时日一长,养兵养民,只怕空耗大人财力。”

    听了这话,冯虞上一眼下一眼仔细打量黄伟半晌,“好个黄孟伟,果然是腹藏珠玑,言必有中。我意也是取后一条,不过还不如你所说的明白。不过,既要及早收服全台,也须尽量善加治理。毕竟日后福建局势如何还难以预料。台湾便是咱们退身之所,不好过于急功近利。此外,要想让高山族人为我而战,除厚赏军功之外,还需安顿好家人使之无后顾之忧。当然,也不能大包大揽过于厚待,否则衣食无虞那个还肯拼命,这就如养鹰一般,鹰饿死了,猎户两手空空,可鹰要吃饱了,哪个还肯出猎。”

    “大人思虑得更周详,孟伟敬服。对了,那日听大人于海船上纵论海权,孟伟茅塞顿开,这几日试着循大人思路,写一篇海权总要,粗分义、形、势、谋四篇,现下尚不知几时可成,还需大人多加指点。”

    冯虞大喜:“孟伟实是有心了。指点谈不上,这么着,你先按你所想写来,待初稿完篇,咱们两个,再加上军师、水师将领一道斟酌。我本就想在台湾设一水师学堂。这海权总要成书之后,我将责令水师学堂代代学员奉为圭臬,传诸后世,也好彰你孟伟大名于历代。”

    “孟伟如何敢当!”

    “有何当不得的。这个不说了。今日召你们两个过来,有一桩事要商议。现下台湾基业草创,杨风这都督府却兵少将,光杆一个。我意,请你们二位在此地逗留一年半载,助杨风一臂之力。毕竟此地艰苦,有些强人所难,两位愿去愿留,悉听尊便,我决无怪罪之意。”

    黄伟与林炫对视了一眼,嘴角一弯,笑了起来。林炫说道:“干城,或许这是最后一次如此呼你了。”

    冯虞听得一头雾水,“这话从何说起?”

    “方才来时路上,我与孟伟便说过此行观感。台湾虽属蛮荒,却是创业之际,气象一新。我等素日留心经世之学,恰逢其时,正待今日施展。我等商议已定,此番便不跟大人回闽。只是不知该如何开口,怕有索官之嫌,哪知却与大人不谋而合,正合我等之意!既要投身你麾下建一番功业,日后便须以官场尊卑相处,自然不好再呼你表字了。”

    冯虞听罢仰天大笑,“好好好!今日可便宜了杨风。这样吧,孟伟,今日起,你便就任都督府同知,助杨风将诸事统管起来。”

    黄伟起身抱拳拱手,“孟伟当仁不让。”

    “林炫!”

    “在!”

    “你任都督府参议,兼南洋宣抚使。”

    “是!”

    “几位,有一事你等须有数。台湾都督府是我为便宜行事而特设,并无朝廷诏令,这等名号断不可传入中原为朝廷知晓。诸位名姓,决不可形诸都督府公文,否则便是谋逆了。再有,日后不论台湾或是南洋番国,我军兵锋所至,皆属这台湾都督府治下。你等职事自然也不限于这台湾一隅。故而你等须放远眼光,妥当行事。只要不惊动朝廷,不陷于久战,遇一般事务不必待我遥制,三人商议着自决而行。拿不定主意的,可向朱潜问计。”

    三人一齐起身回道:“遵命!”

    冯虞伸手示意三人落座,又道:“至于经营台湾开销甚大,我早有所料,已有应对之策。这个,你等不必担忧,只管按着方才孟伟所议放手去做。明年,我在京师静候佳音。”

    第二天一早,冯虞与送行官佐军民依依惜别,登上海船,启程回月港。立在船尾,看着台湾岛渐渐消失于视野中,冯虞心中不觉生出一股惜别之情。这一别,不知几时才能再上台湾岛,不知几时才能再见着这些好兄弟。身后二十一名新募高山族卫士,也向着台湾的方向极目远眺,有的眼中已泛起泪花。长这么大,这些人还是头一回离开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前往传说中的花花世界。

    冯虞回头看见这番情形,笑道:“不必过于伤感了,咱们还要回来的。到时候,大家如能在中原建功立业,回乡时才好让亲人面上有光,不辱勇士之名,对吧?”

    亲兵队长山加听了这话,拍着胸膛说道:“大人只管放心。咱们到中原,不给大人丢脸,不给族人丢脸。”

    冯虞含笑点头,不过很快想起一事,“对了,到了中原,你们不可说自己是台湾来的,只说是福建土兵方可。”

    “这?为何?”布农亲兵们大眼瞪小眼,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自报家门?,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04章 疯狂的石头() 
冯虞见布农亲兵不解其意,却不便明说此次进兵台湾是私下行事,只得说道:“这其中有个道理。按着朝廷律令,武官招兵是有一定规矩的。如今,朝廷尚未允准在台湾招募兵丁,本官这算是私募,不合朝廷法度。所以呢,大家到了中原,口风定要严谨,决不能提台湾两个字。待到日后你们沙场建功,皇上信得过你们高山族人了,那时我再请旨,为你们表功正名。”

    这些布农亲兵听了这话倒也豁达,“原也是,咱们从不曾立过功劳,官府自然信不过咱们,平白让人看不上眼。大人放心,咱们定按大人吩咐行事。日后立了功劳,自然叫人小看不得。”

    回到福州府,冯虞与家人僚属打了个招呼,便率领亲兵一头扎进了寿山。第四天头上,冯虞领着亲兵喜滋滋地班师还朝,行列中还多出几部大车,车上所载物品用油布包了个严严实实。回府没多会儿,陈琛、朱潜便急匆匆寻上门来。

    “大人,这几天去了何处?之前死活不肯透些口风,我与思献手上一堆公务等大人处置。”

    冯虞笑道:“实不相瞒,此番进山寻宝去来了。呵呵,快随我来。”

    三人进了观自在堂,迎面便见书桌上一块金黄色酒坛大小的奇石,看这黄石,玲珑剔透,色泽晶莹,绚美圆融,一眼看去便知非是凡品。朱潜也算见过不少好东西了,见着这块石头,依然是眼里放光,扑上去摩挲起来,只觉着手感温润细腻。其中妙处,竟是无法言说。

    “这、这是什么石头?如此俊美!若是这等石料篆刻印章,是最好不过了。可惜,这块石料如此均匀绵密,个头这么大,又是明黄色泽,非皇家无福享用。可惜!可惜!”朱潜恋恋不舍地放下石头,连声哀叹。陈琛也凑上去把玩了许久,方才放下,一脸的艳羡之色。

    却听冯虞说道:“两位都是好眼力,都说这田黄好,那便决计错不了了。”

    “田黄?莫非是田中发掘?”陈琛惊道。

    “正是?”

    “何处出产?”

    “就在寿山,我那别院内那大片田庄!”冯虞洋洋得意。

    两人惊得大张着嘴巴,看着冯虞说不出话。只听冯虞说道:“寿山产寿山石。其中上品,一石多色,色彩绚烂,可称天姿国色。寿山石质地温润、硬度低,是做印章、石雕的绝好材质。这田黄又是寿山石中绝品,细、洁、温、润、凝、腻,只在寿山溪上游两岸寿山村所属稻田下与溪底砂土中有此出产。哈哈,现下这些地方尽在我名下了。咱们好好计议一番,如何将这寿山石,尤其这田黄名号打响。如此,这亿兆金银唾手可得!”

    陈、朱二人听了也是兴奋不已。三人当即各搬椅子过来,当即商议开了。陈琛问道:“大人,这寿山石容易开采么?产量多大?除了这块,尚有别的样品么?”

    “寿山石矿脉,已知的分作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多藏于田底、水涧、山洞。寿山溪村两旁水田底层及溪底砂土中所产寿山石,便是田黄。以色泽分类,可分为黄田、红田、白田、灰田、黑田、花田等。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极为通灵澄澈,色如碎蛋黄,最是稀罕,便是此刻我等所见的这块。而如此硕大的,更是万中无一。

    寿山村东南有山名坑头山,便是寿山溪发源地,依山傍水处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此两处出产水坑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质尤罕,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之分,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其余各处洞中亦产,量更大,有高山冻、高山环冻、高山晶、掘性高山、高山桃花冻、高山牛角冻、高山鱼脑冻、高山鱼鳞冻等分类。

    寿山村东南十五里处有月洋山,其周遭所产寿山石称月洋石。月洋石仅十余种,其中最上品产于顶峰,称芙蓉石。芙蓉石亦为印石上选,石质极为温润,凝脂细腻,雍雅尽在其中。芙蓉石可分为红芙蓉、白芙蓉、黄芙蓉、芙蓉青、红花冻芙蓉等。

    旗山系寿山石称旗降石,石质结实,温润,坚细,凝腻,富有光泽。

    前两年,我已将寿山、月洋两处矿脉所藏之地尽行买下。至于旗山矿脉,大半也在锦衣卫冬狩场内。至于产量,全靠人力开挖,却也不难。只是保存费事。将胚料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须以置放入木盒,放在阴湿处保存。如是上品,小块的要浸入盛满菜油的瓷盆保存。个头大的,便如这个,须将石坯沾油后用油纸包裹好了,放在阴湿处。依我看,不可开采太多,所谓物以稀为贵,采得多,便不值钱了。”

    朱潜这会儿回过魂来,和道:“大人说得极是。这寿山石出得越少,售价越高,才是长久生意。”

    陈琛却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若是为人探知这寿山石产自大人产业所在,大人从此莫想得安生了。我看,还得寻个托词让人莫打寿山的主意。这寿山石的名号便要改了。再有,田黄叫着也太显眼,也得改。”

    冯虞点头称是,“我也想过此节。我看,寿山石不妨改称寿石,田黄则改名为天黄,假称是南洋稀产。我打算将这块石头送入京师,贡奉天子,就如当日拍卖漆器一般,借此由头炒热名头,交各地万邦园经销,大赚一笔。你们看呢?”

    两人异口同声:“此议甚妥。”

    “不过,思献,此番却要你跑一趟了。毕竟上回我托词夫人生育才推迟赴京,此番却不好自己入京抛头露面,省得惹人非议。你是都百工使司同知,进京献宝名正言顺。”

    “大人放心,此事便交与我。”

    “有你出马,我便放心了。京里万邦园掌柜交游甚广,有事可助你一臂之力。噢,这回我一并运回三百余件大小珍品。你可挑几件好的,分送李东阳、张永、韩文、刘瑾、石文义、焦芳、刘宇、张彩、曹元锦等人。剩下的好的拍卖,次些的留万邦园。对了,走之前,你可寻知名金石匠人,刻上几方印章,雕上几件石雕,以作垂范,还能卖得更贵些。”

    陈琛笑道:“大人只管放心,上下打点之事我自会料理清楚,此番不赚个几百万两银子,我便不回来见你了。”

    冯虞大笑:“你若不回来,我便发下海捕文书去。”

    十日后,冯虞亲撰奏章,称南洋澳大利亚国有作孤山,山中产奇石,名唤寿石,据称是混沌初开乾坤如奠之时,女娲补天东南所遗之斑斓彩石。当地土人又有凤凰彩卵留人间之说。其中极品称天黄,寓意吉祥,此番偶得此宝,非皇家无福消受,特遣专使入贡京师云云。带着这道奏章,陈琛领五百精兵押运,先到杭州,再走水路,入京去了。,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05章 富得流油() 
天气渐热,采妍与杨云的肚子一天天大发起来,本就身子不便,如今又热得难耐,家中不免有些鸡飞狗跳。加上怀孕后采妍好吃酸,杨云好吃辣,这几日张罗人手弄冰块,搭凉棚、配菜肴,还得陪着聊天说笑散布冯虞可有得忙了。不过,虽说鞍前马后忙得脚不沾地,可冯虞前世已经有过一番体验,现下倒是忙而不乱,乐在其中。听说是“酸男辣女”,看这情形,指不定年底便是一个男婴一个女娃,齐全了。

    看着冯虞张罗得井井有条,冯母、忠叔等人大为惊异。晚饭后,冯母忍不住开口问道:“依虞,这些个你从何处学得?”

    “啊,哪些?”

    “什么每日散步、多食鱼肉蛋奶、衣着宽松、不下厨、勤洗浴难不成经史子集里头还有如何照料孕妇的?”

    “这个”冯虞挠了挠头,这还真是不好说了。“那个,医书中倒是有所提及。孩儿胡乱翻看时便记下了。”

    “哦?哪本书上有,快拿来给为娘看看。”

    “这个”一脑门汗,还真是越捂越露,“孩儿一时想不起是哪部了,待孩儿有空回书房仔细找找。”

    冯母嗔怪地看了他一眼:“这孩子,平日里心细得不得了,如今这传宗接代的大事却记不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