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81部分

大明官商-第81部分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大?”杨万荣又吃一惊,“为何动他?”

    “这赵大来路不明,手又长,与宁王与勾连,小婿还怀疑,只怕此人与中原匪类也有些勾搭。依小婿研判,此人日后只怕必生祸患。与其日后大费周章,不如现下就将其剪灭。只是手上没有铁证,官面上无可奈何,只能是私底下动手了。如今便是机会。”

    “如此说来倒也使得。收拾了他咱们海上也少个对手。只是贤婿打算灭他的庄子还是抄他的海船?”

    “若是直接拿他老巢开刀,一来没证据,二来动静太大,怕他身后人物出来生事。先拿他的船开刀。船队灭了,等于斩去这赵大四肢,身后那些人必弃之而去,到时候再收拾他轻而易举,顶多以为小婿是落井下石罢了。只是小婿不知此人海上实力如何,咱们能否不露身份将他收拾了,这个还得听岳父的。”

    杨万荣站起身来,在屋里转了几圈,一番盘算之后,回身说道:“这些年,老夫可没少盯着这赵大。此人手下有大福船四十来艘,还有几艘广船,船员庄丁数千人众。每年冬、春走两趟东瀛,夏秋两季台风太多,运气不好整个船队都得赔上。每次出海,都是倾巢而出结为船队。即便遇上海盗,凭着人多也能应付得了。

    要想在海上动手,不容易。老夫手下有船百艘,人手也多于他。不过,茫茫大海上要想将堵住对方船队,本就不是易事,想要一网打尽更是不易。你看,上百艘船要四下合围,每个面不过二十五艘,对方若是全力冲一面,想来不易堵截。此外,咱们手上的都不是水师船,虽零星弄了些弩车,不过交战时依然是跳帮肉搏为主,即便灭了赵大船队,自己想必也是损失惨重。”说到这儿,杨万荣连连摇头,又坐回到座位上了。

    冯虞听了这话,也觉着心中没底,想了想,问道:“可有海图?”

    “有!”杨风应了一声,起身到博物架上取了个木匣,打开匣盖,取出一幅折叠起来的白绢,抖开来往桌面上一摊。三人凑在一块儿,只听冯虞说道:“赵大船队路径,想必是沿海岸走到浙江海域而后取近道直趋东瀛,要么是经澎湖、台湾、琉球至东瀛。依小婿看,不管怎么走,总是要出月港、经海峡的。”

    杨万荣插话道:“赵大船队一般要走后一条线。海上行船难免不测,若是漂到大明海岸难免失风,走澎湖、台湾、琉球、东瀛一线,一路靠泊补给没问题,还要安全许多。”

    “嗯。若是经澎湖,那便是送上门来了。其次,不论来回,赵大船队总要满载货品,吃水深、船重,跑不快。只要能给咱们堵上,跑是跑不了的。咱们还可以布十来条船,打上水师旗号,在战场以南巡弋,若有零星突围的,见着水师船必来求救,到时候攻其不备,必能克尽全功。”

    听冯虞所说有理,杨家父子二人一齐点头。

    “再说伤亡之事。据我所知,海战凭的是强弓硬弩,再就是纵火烧船,其次跳帮肉搏。小婿可调用营匠打造大弩火矢。铸炮恐怕一时半会是来不及了,不过可以赶制药包,抛射也好,投掷也好,总是管用的。这个咱们回头再商议,实在不行小婿回去就将工匠派上澎湖另建工坊,茫茫大海隔着,不易走漏风声。总之这回不干则已,要干,就将那赵大的船队一扫而空,免得打蛇不死随棍上。”

    “若是如此说来,这一战倒是打得。不过,春季这一趟只怕是赶不及了。干脆让他再蹦跶几日,到冬季他们船从东瀛回来再下手。想来这一趟一进一出,赵大至少得赔上大半身家。”杨风在一旁补上一句。

    看杨万荣点头认可,冯虞便不再多说此事。大方针定下,接下来的推演运筹、物资准备,尽可交给杨家来办,毕竟杨万荣是老江湖,杨风前段时间又学了不少参谋功课,料也不难应付。冯虞只需把工匠、火yao这一摊事办妥就好。只是还有件事未了,趁着这会儿干脆一并说了。

第155章 这堵墙不是大人砌的() 
看冯虞还有话的样子,杨万荣也不急着收摊子开筵了。“怎么,贤婿还有事么?”

    “这事倒不算什么大事,可也马虎不得。”冯虞将当日刘瑾管他要南洋怪异野物之事说了一遍,杨家父子听着是哭笑不得。

    “这叫什么事,全天下军国大事车都拉不完,却来惦记这等事,难怪”杨风话到嘴边却给老爹狠狠瞪了一眼,只得打住。

    “这个抓野物这差事应了就应了吧。好歹在刘瑾面前讨个好。只是这活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麻烦。事先没法子打招呼,只能过去雇土人现抓,能不能逮着,逮回来个什么东西都没数。再则,咱们也是在口岸交易,若要深入人家地盘去掏野物,让不让还两说呢。再有,咱们抓的野物还不能太少,毕竟这些东西脾性如何无人知晓,茫茫大洋,走这一趟可不是三天两头就能到的。在船上难免有死的病的,照老夫看来,抓个十只,回来能剩下三个就不错了。”

    倒也是,看来自己是想得太过简单了。冯虞思来想去,也没忆起前生城市里的动物园是怎么弄来那些动物,又是如何照料的。算了,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岳父,此事能做便做,能弄个三五只稀罕些的野物,尽可交差了。若是做不得也不必强求。不过依我的意思,不妨借着此次机会,将杨风手下军马拉出去练练手,想来三五千兵卒的小国不在话下。到时候,让行猎的咱们登陆围猎,不让行猎的先打人后打猎。”

    “成!就这么定了。”一听要让儿子历练一番,杨万荣顿时来了精神。“正好今春卢老四的船没等来货,原打算放空,这回正好用上,如今出海,赶着六月前回来即可。他那四条船,载你们这几百号人过去正好,富余的舱位正好装那些野物。只是你们记着,回程上务必多带淡水食料,否则那些个野物只怕要活活饿死渴死。还有,你小子头回带兵,仔细着些,莫逞强。行了行了,咱们开宴。外头一堆人肚子想来都瘪了。”

    冯虞这回在月港呆了整整五日。婚前新人按规矩已不好相见,见不着杨云,冯虞颇觉无趣,原打算早些走人,哪知漳州府太守、驻军官将听说冯虞到了月港,纷纷赶来拜会,一来二去的愣是拖了三天。等到冯虞回转泉州,虚斋先生已过世了。见此情形,冯虞不好拉上陈琛、朱潜二人拍屁股走人,只得留下帮着料理丧事,直到做过“头七”方才回返福州。不过这期间也并非全无收获,顺带结实了不少虚斋先生的高足,又与陈琛促膝长谈了几回。

    冯虞的易经修养近乎于一窍不通,倒是经济学问颇有些独到的见解,两人相谈甚欢,陈琛对冯虞的观感也日益改观,陈琛的评语是:“大人论事好独辟蹊径,常有惊人之语,独到之思,一时间常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细想来却暗合天理。与大人谈话,实为一大快事。只是,大人这些念头说法从何处学来,不会皆是自家独创吧?”

    每每到此,冯虞只能是笑而不答了,也无从答起。回到福州府,冯虞即刻召集陈琛、朱潜、林炫、岳海、范长安、周天赐、赖时亨、骆天成、安化勇、林胜、胡锐、忠叔、陈行恩、冯有理等人碰了个头,算是让陈琛正式在这个小集团中亮相了。职守自然也要调整。这一路上,冯虞与陈琛接触多了,发觉此人虽不好说有经天纬地之才,不过确是颇有些远见卓识,智囊一般的人物。这一回,冯虞明说了,日后陈琛便是军师一角,若是自己不在,便由陈琛负总责。至于一般事务,还是朱潜揽着。陈行恩一支笔管账。除此之外,冯虞又将冯有理从府中调出,跟着朱潜做事。

    冯有理是回头参与到冯虞的核心圈子里来,坐在角落里不时偷笑。跟着忠叔这段时日,原先的棱角已磨去许多,沾了不少人间烟火气。这会儿他窝在角落里,不错眼地盯着冯虞,生怕漏过一句话。

    只听冯虞说道:“今年咱们有好些件大事要办。一个是待刘瑾回书之后,便将都百工使司搭建运作起来。第二件,几处工坊还得扩产。第三,澎湖那边得好生经营。第四,我那岳父杨老爷子有心将万邦园分店开到各省,今年至少是南直隶、苏杭、武昌、成都、太原几处,借着这个机缘,咱们顺带将各处眼线布起来。这是第几件了,哦,四件了。第五,我打算着,咱们练出那些新兵要找个机会练练手。这第六,诶呀,一个巴掌还数不过来了”

    底下哄堂大笑。

    “第六,便是我的婚事。”刚停歇的笑声又响了起来。“笑个屁,成婚不是人生大事么?到时候有你们忙的。说好了,到时候哪个不来应卯看我军棍伺候。”

    众人嘻嘻哈哈地纷纷起身抱拳拱手:“得令!”

    冯虞不禁失笑:“没个正形,坐了坐了,说正经的。方才说这六件事,哪件都不好应付。再加上我那寿山别院,下半年也该到收官的时候了,也得仔细盯着。没别的办法,只能是仰赖诸位尽心支应着。当务之急,还是工坊,这一块加上锦衣卫,便是咱们这拨人立身之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借着营建都百工使司工坊的机会,招人、研发水力机械、改良工具,自明,你责任重大。有理、林炫要日日跟随,勤学好问,早日上手,把担子分去些。大面上情形便是如此,思献兄,说两句如何?”

    陈琛依然是一身素服,起身冲着众人一个罗圈揖。“思献初来乍道,一时也说不出什么细的来。路上,我与冯大人深谈过几回,大人局面之大,人手之少,令人匪夷所思。只能说诸位皆是干才,能冲能打。诸位皆是自家人,思献也不讳言,如今世道,官场险恶,冯大人独善其身,所费心力自然倍于那些随波逐流的。咱们为僚属的,说不得要尽力替大人分担些。日常事务之外,众位还要留心周遭,举贤荐能,咱们人多了,家大业大,这条船才行得稳当。

    冯大人唤我军师,思献愧不敢当。当然,馊主意偶尔还有。如今冯大人在福建境内算是权倾一时的,不过,还不敢说是立定脚跟。人脉不广,士绅未归心,钱粮军马控在手里的实是有限。若是朝廷一纸调令,或是安插个桩脚来,咱们便难过了。再调回头来说,大人如今上到这个位置,即便控住福建一隅,可腾挪之处也紧得很,还是要放眼天下。当然,福建是根本之地,大人在仕途上宜稳扎稳打,不宜贸然往朝堂上钻,中枢水太深,难趟。至于放眼天下,大人还是以生意铺路,分店布点,财货为经,人脉为纬,结商网如蛛网,网罗天下。”

    “好个网罗天下。棋固然是要一步一步走,却不能不多算五步七步,这就是庙算。日后还请思献兄多费心。此外,过些日子,林泮老爷子要起个文社,专研经济学问,咱们给出的地皮银钱。若是有什么需得长远计议的,尽可请他们帮着出谋划策。思献兄,林老爷子那边你就多跑跑,笼络着。这帮人,有头脑有人脉,能量不可小视。”

    听说闽中三凤之一的林泮、那出了名的孤高倔老头都能给收拢来,陈琛不禁再一次对冯虞刮目相看,这位大人年纪轻轻,究竟从何处学来的本事,官、商、士林三道都能混得如此风生水起?若是以举止做派看年纪,恐怕至少也是不惑之年了。

    散会之后,陈琛与朱潜走到一块儿,低声说起这想法。朱潜听了,笑道:“呵呵,你这念头之前我也琢磨过许久了。我带你去个地方。”

    两人坐了马车来到大食堂,朱潜指着牌匾问陈琛:“思献,此处你可来过?泉州府也有分店的。”

    “大食堂?久闻其名,却不曾领略过,这些年小弟囊中羞涩,来往的也是布衣,师兄你又不是不知。”

    “成,今日请你开开荤,师兄我可是在此白吃白喝惯了的。”

    两人进了大食堂,寻一僻静处坐下,此处执事、伙计都认得朱潜,不劳他点菜,自行张罗了一堆菜食端了过来。“朱先生,今日又来啦,几道新菜,香露河鳗、绣球干贝、三珍酿笋尖、蒜茸鱼皮、杂拌菇、素鸡,这个是永春姜母鸭,竹荪筒骨煲、您最喜欢的海蛎豆腐羹,先用着,不够招呼一声,再给你添上。待会子佛跳墙起锅,给您这边也来一罐。”

    “佛跳墙?这是菜么?”陈琛听到这么个名字,颇觉好奇,不禁开口问道。

    “这个呀,是咱们爷去年琢磨的一道大菜。”

    “哦,如何个大法?”

    那伙计看了看陈琛,边上朱潜赶忙说道:“这是陈琛陈大人,日后在冯大人帐下可比我还高一头呢,只管细说来,不妨事。”

    那伙计听了,赶忙施了一礼,“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