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

第149部分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149部分

小说: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雷达和电子技术方。英国产品也是能和美国并驾齐驱不落下风的。

    其实上到英美签定《大西洋宪章》前,英国的科技水平都是普遍高于美国的,美国占优势的地方很少。

    而美国可怕的地方则在于,其拥有将“高科技”转化为实质性的武器装备,通时是以“海量”的产能爆发出来。

    《大西洋宪章》签定之后,英国人被迫将自己的家中的牛黄狗宝,上百年的技术积累全部向美国开放进行所谓的“技术交流交换”。从资金到技术都得到了大补的美国,仗着国力的优势,方才大踏步的追赶上来。

    而这个位面。由于英国海军在前期败得太惨。类似于《大西洋宪章》后英美“技术交换”的局面,在丘吉尔战争中第二次访美之后,被提前了。被德国逼得走投无路的英国人,被家中上百年的积累,无论是财富还是技术,敞开了和美国进行“交流”。

    1940年二月三日,经过十余天的谈判,丘吉尔在华盛顿和美国总统加纳。签署一份名为《英美华盛顿条约》的协议。

    协议的内容,无非就是另一个位面罗斯福对丘吉尔“打劫”的翻版。只是其提前一年多开始了。

    协议的内容包含:英国用其在北美地区的一堆小岛,换得了美国手上共计五十艘老式驱逐舰——他们中最年青的,其舰龄也高达十八岁。比起日本人“扔”给英国人的那批古董,美国人的宰起人来同样更狠,

    同时英国同意对美国全面开放其殖地市场,以书面协议的方式承诺在战后允许东南亚地区“独立自治”。实行美国的“民门开放政策”。印度方面,英国同意对美国开放市场实行美国人主张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政策。

    而作为交换条件,英国人得以购买美国人出售的两艘内华达级战列舰的“许可”。

    总而言之,丘吉尔在华盛顿。是遭遇了加纳总统赤(蟹)裸(蟹)裸的抢劫。在这过程中,若不是其“日本盟友”也渗和了一脚,露出想要出售军舰的**,美国人的要价会更高。

    为了安抚日本人,不让日本在这场美国对“日落帝国”的抢劫中搅屎,美国方面私下给了日本三亿美元的商业贷款以阻止其在这笔交易中“搅屎”。

    日本方面本来也没想真的将战列舰卖给英国人,对于这种短期内削弱美国海军的行为是乐见其成。只是天皇听了李华梅的建议,装作“英日”友好的架势过来唬人,既成功地交好了英国人,也意外地得到了一大笔美国的贷款,令国内军备的速度得以加快。

    此时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没有意识到,太西洋西边的那个“矮子小国”,内心里已动了异样的坏心思。

    按英国人的设想,两艘内华达级战列舰加入本土舰队后,他们总算能“均出”两条战列舰进入地中海,配合法国海军压制最近开始有些蠢蠢欲动的意大利海军。

    至于亚洲远东,顾前不顾后的大英帝国现在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目前来看,东亚最大的威胁日本,这段日子似乎非常地“乖”。不但在大英帝国最危急的时候“雪中送炭”,还主动的要求销售战列舰,帮助大英帝国向美国人压价。若不是有“日本友人”好心相助,丘吉尔在华盛顿时会被加纳总统宰得更狠。

    当然,这一切都是李华梅搞出来的“战略欺骗”,到目前为止,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认为日本受制于东亚的特殊形势,以及和中苏两家“世仇”的关系,在这场战争只能象一战时一般,老实地趴在东亚充当英美的小弟。谁都没有想到,日本这条恶狗会在将来反咬其一口。

    虽然丘吉尔以极大的代价成功地从美国购得了两艘战列舰以填补本土舰队实力巨大的不足,但该舰要加入英国海军,最少也要等到四月以后,而从二月到三月这两个月的时间,正是皇家海军最虚弱的时间。

    心知趁敌病,要其命道理的林汉和汉娜,哪里可能给英国喘口气回血的机会?

    卑尔根海战结束后,参战的德国主力舰暂时回国大修,船厂加班加点连夜赶工,二月二十日之后,除了舰艏被鱼雷中创的纽伦堡号巡洋舰外,余下的舰只皆已恢复到最佳状态。

    大家有赞给赞啊……

    ps:大家有赞给赞,不必小气啊。1292

第264章 宗教侵略() 
一月二十四日的海战结束后,德国海军已经取得了挪威和丹麦之间的卡特加特海峡的制海权,再也不必胆心英国皇家堵在这里切断其和本土之间的联系。大批来自本土的运输船,源源不断地将将军队、坦克、大炮、飞机等各补给物资送到挪威南部来。比起历史上德**队在北欧和英军艰难的僵持拉锯战,这个位面德国人的战略形势完全可以说是占据绝对的上风和主动权。

    如果可能,现在的海军甚至可以主动出击,切断纳尔维克和英国本土之间的联系。但是在余下的日子里,德国方面却不只顾专心地巩固挪威南部的占领区。他们只顾在卑尔根港一代修建野战机场,对于占领了北方纳尔维克港,切断了其来自瑞典铁矿的交通要道的英军却看似毫不在意。

    德国一年要从瑞典进口大约一千一百万吨左右的铁矿砂,不过战前德国国内已囤积了足够使用半年以上铁矿石贮备,瑞典的铁矿来源通道被英军截断,暂时不会对德国产生太大的影响。加上现在苏德同盟,德国还有办法从苏联和通过意大利获得自己需要的矿产。

    不过导致德国人不急着进攻纳尔维克港,趁英军最虚弱的时候将其赶下海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参谋本部现在将纳尔维克视为让英国人流更多血的伤口。在参谋本部的人看来,卑根根港一战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元气大伤,挪威战役的主动权已经彻底转到德国这方。过时地进攻卑尔根港,只会逼得英国人提前“跑路”。在德国参谋本部的眼中,纳尔维克现在已变成一个诱饵,引英国人更将更多人力和物力投进来的陷阱。

    而英国内部现在对纳尔维克港的看法同样也正处在严重的矛盾之中。惨糟重创。损失极其惨重的皇家海军,别说拥有挪威海地区的绝对制海权了,现在他们连保证本土和纳尔维克港的运输补给线安全。都很成问题。

    一月二十四日的海战结束后,英国内部就开始讨论从纳尔维克港撤出军队的话题。但是内部的意见不一。

    正方,无非纳尔维克港对英国的战略意义实在太大了,占领了这里,德国海军想要偷入大西洋就近乎不可能。如果能在这里再设下一支舰队,理论上可将德国破交舰队通过挪威海偷入大西洋的可能性压制到最低。

    而反方说的话比较伤人,现在的皇家海军,哪可能再和德国舰队正面硬撼?目前英国海军只剩下六艘战列舰。其中位于本土的四艘主力舰有两艘正在船厂抢修,只有两艘可以出击。而另外两艘战列舰还在地中海开罗的亚历山大港。调回国内最快也得是一个星期以后的事。至于向美国人购买战列舰,再快那也是一两个月以后的事了。

    “现在的挪威海已经是德国人“自由来去”的后花园,就不要再做占着纳尔维克港

    封锁通道的梦了。”

    反对者说的是大实话,甚至他们的意见也是主流,但是在上层中持继续占据纳尔维克港意见的人却是多数,其原因却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英国政府无法承受海军惨败后,紧接着再“失去”挪威所带来的政治压力。

    于是,“看看形势再说”的意见,就成了英军上层的想法。一月二十四日海战后。英国停止了对纳尔维克港的增兵,只保留了最初登陆的那批三千人的部队以“显示”其在这里的存在。

    寒冷的挪威北部不比相对温暖的中欧地区,一月的时候。这里的气温长时间低于零下十度,出现零下二十度的恶劣暴寒气候也不意外。加上挪威北部多山地,并不适合军队大规模突击,德国陆军想要拿下这里,在冬季面临的交通上的困难非常地大。

    一月二十四日后,整整一个星期,整个被北欧都来自北极南下的冰冷空气肆虐着,大降温,大暴雪严寒气候环境。堪比俄罗斯的冬天。由于道路被积雪严重堵塞,短时间内想通过陆路进攻纳尔维克。也变得不可能了,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海路方向的进攻。

    但德国海陆两军一心想通过这里再多放英国人一些血,对于纳尔维克的三千多人的驻军这点“肉”根本就看不眼,所以有意地拖延进攻这里的时间,眼巴巴地等着英军往这里添兵,可惜对手却不上道。

    现在挪威的北部的形势,就是英国人想走又舍不得走,德国人想要却不急着的要,双方正处于一种极微妙的脆弱平衡中。

    从一月二十三日傍晚开始,北欧恶劣的暴风雪天气一直持续到一月三十一日才有所好转,到二月一日这天,天空难得地放晴。

    此次挪威之前,德国空降兵配合海军陆战队,成功将挪威政府部门的全部高官和皇室成员几乎一网打尽。很快和德国暗中勾结的国防部长吉斯林就组建新一届的政府,吉斯林任总理。

    对于普通的挪威人来说,德军占领挪威后,他们最大的感受除了愤怒之外,就是生活比从前极不方便了许多。因为德国入侵挪威,身为受害国的挪威,也因此失去了其“中立国”的地位,挪威对外的海上输入补给线路很快就被反应过来的英国海军切断。

    德军占领挪威南部后,战争时期实行的军管制度,尤其是夜间宵禁制度,同样也让普通人的生活感到大为不便。

    不过二月一日这天,德国占领军却取消了宵禁,并在奥斯陆港举行了盛大无比的宗教仪式——在德国玩过无数次的,萨菲罗斯教神明降世的“神降”仪式。

    这几年来,德国在欧洲和全世界国家的印象中,是这个国家变得来越象个神经兮兮的宗教国家,而且是信奉邪教的。林汉“创立”萨菲罗斯教后,听从前天主教人士汉克神甫的建议,将这个原本崇拜魔鬼邪神的教派,“伪装”成了基督教的分支,然后仗着自己拥有庞大的财力和非人类的“神力”,趁着经济危机这个“天时”,在德国乃西欧甚至是整个西方世界大肆传播。

    在汉娜取代了希特勒后,萨菲罗斯教更成为德国的第一大教派。现在的德国,虽然国内没有公开地迫(蟹)害犹太教或基督教,但是在官方的明里暗里各种手段的推进和支持下,德国国内的其他宗教几乎都被逼得奄奄一息。

    对外输出宗教,进入意识形态上的侵略,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战前萨菲罗斯教在挪威发展信徒也较顺利,德国侵略挪威前,该教在挪威的信徒已发展到十万人之多。对于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北欧国家来说,这已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德军占领挪威后,当地的萨菲罗斯教在汉娜和林汉的指使下,也开始暗中活动。

    考虑到当地人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情怀,林汉并没有直白地要求当地信徒和德国人主动合作,仅仅只是要求他们不要和德军对抗以先保护好自己。

    德军占挪威后,有意地逮捕了当地大量的“不合作人士”,事后由萨菲罗斯教的出面和德军唱双簧戏,又将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保释出来。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类似的把戏玩了很多。

    平民是最现实的,当国家被外国占领时,加萨菲罗斯教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于是这几天里,要求入教的挪威人一下子就增加了数千之多。虽然这些人都是滥竽充数想混进教里“抱大腿”的投机者,但本着令滥勿缺的精神,林汉还是命令手下将他们全部收入。

    而到了二月一日,奥斯陆的当地的气候好转,雪停,适合举行露天晚会时,林汉和汉娜立刻就命令当地的萨菲罗斯教会在奥斯陆港口附近举行大行的宗教仪式。按两人的设想,他们将通过宗教手段对当地的挪威“洗脑”,减弱他们对德军的抵抗情绪。

    “扎扎死,扎扎丝,纳斯塔纳扎扎丝。。。。。。。”

    二月一日这一天,德国人无比熟悉咒语回荡在奥斯陆港口的上空。这天晚上,整个奥斯港灯火通明。

    当地的萨菲罗斯教的教徒,在驻军的配合下,在这里举行地盛大的宗教仪式。为了吸引居民前来观看,德军还宣布将在今晚的晚会上向参予者发放面包和烤肉。当晚十一点时,奥斯陆港这儿人头涌涌,当地人中足足有两万余参予这场晚会。

    当时汉娜的“本体”沙恩斯霍斯特号就特地停留在奥斯陆港,然后她象从前在德国做过无数次地那般,虚化瞬移到岸上的准备好的祭台上。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