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思想通史 第四卷 上 >

第20部分

中国思想通史 第四卷 上-第20部分

小说: 中国思想通史 第四卷 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骨子里却在于企图使他们妥协和联合。因为豪族门阀还有一定势力,还据有
“台省要职”的位置,而如李义府为子向山东魏、齐旧族求婚,也还是遭到
拒绝(同上注)。
马克思说:“加特力教会曾在中世纪,不分阶级,家庭出身和财产,由
人民中间挑选出一些最优秀的分子来形成它的等级制度,把这当作是巩固僧
侣统治权和镇压世俗社会的一个主要手段。一个统治阶级越是能吸收被统治
阶级中最优秀的分子,它的统治就越是巩固,越是危险。”(参看资本论第
三卷,页七八○)这一理论也适用于唐王朝统治阶级的情况。我们必须指出, 
庶族地主之参与政权,对封建专制主义政权说来,它曾起着巩固的作用,而
也造成了危险的局面。
到了武周时,庶族地主的势力更显然上升了,进士科更成为出仕的主要
途径。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尤其是进士科,在政治上形成了一个新的官僚集
团。唐人沈既济说: 
“太(武)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 
因循日久,寖以成风。至于开元、天宝之中,。。家给户足,人无苦窳, 
四夷来同,海内晏然。虽有宏猷上略无所措,奇谋雄武无所奋。。。故
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 
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 
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雋彦韫才毓行者, 
咸出于是。”(通典卷一五选举三) 
这就说明,统治者选拔所谓“优秀分子”参加“品级联合”的封建政权, 
不仅唐太宗了解,武周也了解。他们“选拔”的手段,即众所周知的进士科
举制。进士科选拔人物的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的否定,因此旧的名门大族如
赵郡李栖筠,也因“仕进无他技”(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参加进士科考
试了。封建专制主义王朝通过进士科吸引着各地方各阶层的人来参与政治, 
特别是庶族这一阶层。如岭南曲江的张九龄,自称是“荒徼微贱”(旧唐书
卷一○六李林甫传)。福建的林蕴、欧阳詹,因了独孤及的新学记中说到“缦
胡之缨,化为青衿”,于是“相与结誓,继登科第”(见唐语林卷四企羡)。
这些是来自各地的庶族,由寒门微素,登第以至仕进,事例甚多。如元和十
一年(公元八一六年),“李凉公下三十三人,皆取寒素”(唐摭言卷七)。
出身胥徒的汪遵,“一旦辞役就贡,。。(许)棠怒曰:小吏无礼,而与棠
同砚席”(同上卷八),但汪遵毕竟先许棠而中了进士。唐末毕諴,“家本
寒微,咸通(唐懿宗)初,其舅向为太湖县伍伯”(唐语林卷八补遗),可
是毕諴考中进士而做到宰相。沽酒经商者也考中进士,如“陈会郎中家以当
垆为业,为不扫官街,吏殴之。其母志贤,勉以修进,不达不要归乡,以成
名为期。。。元和元年(公元八○六年)及第。”(唐语林卷四贤媛)至于
通过科举而做到宰相的庶族,除上举张九龄、毕諴外,如元载“家本寒微” 
(旧唐书卷一一八元载传),以“明庄老文列四子科”出身,在代宗时做到
宰相。牛僧孺、白敏中、令狐綯等,都是出身寒族而伪造谱牒的人物,均官
至宰相。穆宗宰相王播也是寒门微素出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
斋餐,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在显达后赋诗说:“上堂已了各西东, 
惭愧阇黎饭后钟”(唐摭言卷七)。大体讲来,唐高宗以后宰相,大部分由
科举特别是进士科出身。因而,出身科举而走上仕途的庶族人物,形成一个

新的官僚集团。然而问题并不如有些学者那样想的十分简单。专制主义的皇
权曾经希望过统治阶级内部之间的妥协,采取过抑右扬左的办法,但就统治
阶级内部矛盾上看,豪族和庶族却是在斗争中。在一定的条件之下,皇权倾
向于一方面,而在其他条件之下又倾向于别一方面,以致统治阶级的内讧削
弱了并损耗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庶族集团的利益在各方面和豪族利益有些不同,因而在政治态度上也表
现得大有区别。例如关于争夺劳动人手这一问题,庶族地主就和封建皇权一
致,以对抗豪族。杨炎的两税法,就是一个鲜明的事证。如肃宗时“管户总
百九十三万三千一百七十四,不课户总百一十七万四千五百九十二,课户七
十五万八千五百八十二;管口总千六百九十九万三百八十六,不课口千四百
六十一万九千五百八十七,课口二百三十七万七百九十九”(通典卷七,历
代盛衰户口),其中不负担租庸调的户口,比例极大,不课户占总户数三分
之二弱,不课口占总口数七分之六左右。有课口的户才叫课户,那么租庸调
大都集中于课户内的课口身上。有课口的课户,负担自极沉重。而不课户不
课口除老小疾病鳏寡外,主要就是贵族官僚门阀大族及其所非法隐占的农民
即客户等。杨炎两税的建议不但使门阀豪族在名义上要负担封建贡纳的一部
分,更重要的是企图把他们所隐占的隐户客户争夺过来。两税法事实上也达
到了这个效果,括出客户一百三十余万(同上,唯新唐书食货志作三十万)。
从文化教育领域来看,庶族地主之所以赞成和拥护进士科,因为这是他
们出身的阶梯,前引沈既济的话就是明白的说明。不少考中明经科的,还要
再考进士。可见当时人对进士科的看重。庶族地主由进士科出身的常袞为相
时,“非以辞赋登科者,莫得进用”(旧唐书卷一一九崔祐甫传)。以后常
袞任福建观察使,更立学校,选士入京参加进士科考试。进士科自高宗时刘
思立为考功员外郎,建议试杂文,即试诗赋辞章,因而又被称为辞科。唐会
要卷七六进士说: 
“进士举人,自国初以来,试诗赋、帖经、时务策五道。中间虽暂
改更,旋即仍旧。” 
进士试诗赋,不是唐代诗歌的发达的原因,而是诗歌发达在政治上的反
映。辞章既成为进士科出身的本钱,故出身庶族的张说、张九龄,都是当时
善于辞章的人。张说与苏頲,当时称为“燕许大手笔”。以后的杨炎、常袞, 
也擅长辞章,所谓“■文章俊拔,当时推重,与杨炎同为舍人,时称为常、
杨”(旧唐书卷一一九常袞传)。其后以文章称者,如柳宗元、刘禹锡及牛
党中的杜牧之、李商隐(后投靠李党)、皇甫湜、杨嗣复等,都是进士科出
身。因而进士科出身的庶族地主往往就是辞章名家。
庶族地主因为过去的门第不高,也就不会请求门阀的那一套家教礼法, 
行动放荡不羁。如史称元载“倡优猥亵之戏,天伦同观,略无愧耻”(旧唐
书卷一一八元载传)。旧唐书对元载、杨炎、王缙的总评是:“三子者咸著
文章,殊乖德行。”(同上)至于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史书则说他
们“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旧唐书卷一九○下李商隐传)。
杜牧也被称为“恃才,喜酒色”,好狎邪之游(唐语林卷七补遗)。这些人
的行动,越出了门阀大族的规范,一直是被其反对派讽刺讥笑着。自然,庶
族地主的举止,绝不是被压迫农民的举止,当然有许多可耻的行径,但门阀
的指责却无疑的是有偏见的夸张,表现出豪族对庶族参加官僚等级制度的仇
视。从门阀豪族来说,特权贵族不依过去的身分来选拔,而一依科举来选拔,

就意味着过去旧式等级制度遭受破坏了,因而他们极力反对进士科。这突出
地表现在郑覃和李德裕的行动上。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说: 
“李德裕尤恶进士。初,举人既及第,缀行通名,诣主司第谢,。。 
酒数行,乃赴期集。又有曲江会、题名席。至是,德裕奏国家设科取士, 
而附党背公,自为门生。自今一见有司而止,其期集、参谒、曲江、题
名皆罢。”郑覃更直接请罢去进士科,被文宗以人才优劣“色色有之” 

道理驳回。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说: 
“文宗好学嗜古,郑覃以经术位宰相,深嫉进士浮薄,屡请罢之。
文宗曰:敦厚、浮薄,色色有之,进士科取人二百年矣,不可遽废,因
得不罢。” 
欲罢去进士科的,不止李、郑等人,华阴大姓杨绾也提出罢进士(旧唐
书卷一一九杨绾传)。他们为什么要力争罢进士科呢?李德裕的话说得很明
白。他说:
“臣无名第,不当非进士。然臣祖天宝末,以仕进无他技,勉强随
计,一举登第。自后家不置文选,盖恶其不根艺实。然朝廷选官,须公
卿子弟为之,何者?少习其业,目熟朝廷间事,台阁之仪,不教而自成。
寒士纵有出人之才,固不能闲习也。”(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 
这些话包括下面的意思:(1)朝廷大官,必须是公卿门阀的子弟来做。
(2)公卿子弟继父祖为朝官,必须以门第高下入选。(3)庶族寒士不懂规
矩,没有资格入仕。(4)家不置文选,否定进士科的辞章。总之,门阀大族
之反对进士科,主要在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旧标准,反对另外订立规格, 
以开庶族入仕之途。
唐代豪族标榜品第,虽然不象南朝那样严格,但仍然区分品第和凡庶。
这不仅涉及政治地位,而且涉及和政治关系相结合的土地占有的关系,这点
已经在前章详细论证过。例如苗晋卿推荐元载给陇西大族李揆。李揆当时任
宰相,“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
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旧唐书卷一二六,李揆传)因了在等
级制度上重视门第族望,也就有所谓品级上的威仪礼法,如博陵崔祐甫,“以
清俭礼法,为士流之则”(旧唐书卷一一九崔祐甫传),并且经常以宗法礼
教来讽刺庶族。既然重视传统的礼法,相随而来的便以经学标榜,如“郑覃
以经术为宰相”,建议刻开成石经,这是人所熟知的。又如杨绾博通经史, 
“五经奥义,先儒未悟者,绾一览究其精理”(旧唐书卷一一九杨绾传), 
他们正是以经义来反对进士的浮华的。这一套东西有其历史的渊源,而归根
结底就是封建地主对封建的追思、怀念、回忆底诗篇,是他的梦幻的本质, 
他的政治的重要性等等发生的作用”,其目的是在于通过旧的文化传统以维
持宗法关系的族望和谱牒,使等级制度维系于血缘自然关系之下,而不至僭
乱。新唐书卷一九九柳冲传说: 
“故善言谱者系之地望而不惑,质之姓氏而无疑,缀之婚姻而有别。
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其信可与也。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其智可
与也。关中之人雄,故尚冠冕,其达可与也,代北之人武,故尚贵戚, 
其泰可与也。及其弊则。。四者俱弊则失其所尚矣。人无所守则士族
削,士族削则国从而衰。” 
这里谈到地望、姓氏和婚姻等等关系,正涉及本卷序论补所论证的封建

制的实质。这样好象只有门阀大族的婚姻、冠冕、人物、贵戚才是评判等级
制度所应遵守的规模,否则,好象人无所守,封建国家就将衰亡了。这完全
是魏、晋以来的豪族企图挽回命运的回忆式的礼赞。
在上面已经论证过,等级制度可以从血缘的自然关系来建立起来,也可
以从直接的臣属关系来建立起来,二者在唐代社会是混合着的。正因为如此, 
在唐代出现了一连串的党争,即旧门阀豪族和新起庶族之间的统治阶级内部
的斗争。
有些学者论唐代政治,曾将门阀豪族和新起庶族说成是两个阶级,这是
完全错误的。他们不是两个阶级,而是同属于地主阶级中的不同等级或阶层。
如果不分析豪族和庶族两者斗争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可避免地陷于唯心主
义,以致从血统关系、文化关系上层建筑方面来歪曲唐代历史发展的规律, 
甚至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对古老阀阅等级的衰微,万分惋惜。
研究唐代党争,下面的几个问题必须研究清楚。首先,豪族和庶族虽有
矛盾,但同属于地主阶级,因而他们之间不但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可
以转化。本为牛党令狐楚门生的李商隐,以后却娶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儿,被
牛党所排斥,而转依李党。关于郡姓杜佑这一家,其孙杜牧却已成为庶族地
主牛党中的才人。更多的门阀大族也转而插足于科举,通过科举依然能够取
得很高的政治地位,如赵郡李栖筠、弘农杨绾和陇西李揆都是进士科出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