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思想通史 第四卷 上 >

第92部分

中国思想通史 第四卷 上-第92部分

小说: 中国思想通史 第四卷 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也”(浩气传),这就把精神当做第一性来规定起来,他也沿用“心斋” 
的传统说法,明白地说:心犹如虚空,但虚空还不如心的神妙(同上卷二五
心说),更充分暴露了唯心主义的本质。
蜀学的世界观大略如上,至于其认识论和人性论,大致与洛学相似,并
没有新的花样。例如苏辙说: 
“性之为体,充遍宇宙,无远近古今之异。古之圣人,其所以不出
户牖而无所不知者,特其性全故耳。世之人为物所蔽,性分于耳目,内
为身心之所纷乱,外为山河之所障塞,见不出视,闻不出听,户牖之微

能蔽而绝之,不知圣人复性而足,乃欲出而求之,是以弥远而弥少也。” 
(老子解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所谓“复性”也称为“复命”: 
“君之命曰命,天之命曰命,以性接物而不知其为我,是以寄之命
也,此之谓复命。”(同上致虚极章第十六) 
苏轼也说,“君子”日修善而消不善,“小人”日修不善而消善,其间有不
可得而消的,那就是先天的不平等的性,也就是“天命”,他说: 
“性至于是则谓之命。命,令也,君之令曰命,天之令曰命,性之
至者亦曰命。”(毗陵易传卷一乾) 
所谓“苏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正指他们能把“性”和“君之令”、
“天之令”统一起来,从而能“任”为封建统治说教之“重”。关于这一方
面,在论述洛学时已有说明,在此从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