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铁树记 >

第4部分

铁树记-第4部分

小说: 铁树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丹之用,真土真铅与真汞,黑中取白赤中青,全凭水火静中动。
  丹之融,阴阳配合在雌雄,龙精虎髓鼎中烹,造化抽添火候功。
  丹之理,龙膏虎髓灵无比,二家交姤伏黄精,屯蒙进退全终始。
  丹之瑞,小无其内大无外,放弥六合退藏密,三界收来黍珠内。
  丹之完,玉皇俸禄要天绿,等闲岂许凡人泄,万劫之中始一传。
  真君曰:“多谢仙丈指示迷途!敢问仙丈,五仙之中,已造到何仙地位?”吴君曰:“小老山野愚蒙,功行殊欠,不过得小成之功,而为地仙耳。若于神仙天仙,虽知门路,无力可攀。”遂将烧炼秘诀,并白云符书悉传与真君。真君顿首拜谢,相辞而归。不知后去如何,且看下面分解。

第六回 真君访郭璞寻居 朝廷举真君孝廉
  却说真君传得吴君之道,回至本宅,厌居闹市,欲寻名山胜地,以为栖身之所。闻知汝南有一人,姓郭名璞,字景纯,明阴阳风水之道,遨游江湖。真君敬访之,欲问择居之事。
  璞一日早起,见鸦从东南而鸣,遂占一课,断曰:“今当有一仙客,姓许名逊者到我家中来,请我卜择居地。此人他日有神仙之分。”至日中,家童果报曰:“客至矣。”璞闻之,慌忙出迎,揖让而进,分宾主坐。璞问曰:“先生莫非许敬之乎?”真君曰:“公何以知之?”璞曰:“某今早卜一卦,应先生今日至,欲采居址之事。未知果然否?”真君曰:“诚然。念许逊南昌人,敝居闹市,厌车马之喧哗,苦红尘之扰攘。久闻先生通天文、地理、历数之书,敢烦博采名山,另迁居址。未知君意若何?”璞曰:“许先生仪容秀伟,骨骼清奇,非尘中人物。富贵之地,不足以居先生。居先生者,其神仙之地乎?”真君曰:“昔日吕洞宾居庐山而成仙,鬼谷子居云梦而得道。今或无此吉地么?”璞曰:“有,有,但当遍历耳。”
  于是命仆童收拾行囊,与真君同游江南诸郡,采访名山。行至庐山,璞曰:“此山嵯峨雄壮,湖水还东,紫云盖顶,累代产升仙之土。但山形属土,先生姓许,羽音属水,水土相克,不宜居也。但作往来游寓之所则可矣。”又行至饶州鄱阳,地名傍湖,璞曰:“此傍湖,富贵大地,但非先生所居。”真君曰:“此地气乘风散,安得拟大富贵耶?”璞曰:“相地之法,道眼为上,法眼次之。道眼者,凭目力之巧,以察山河形势。法眼者,执天星、河图、紫薇等法,以定山川吉凶。富贵之地,天地所秘,神物所护,苟非其人,见而不见。俗云:福地留与福人来,正谓此也。”真君曰:“今有此等好地,先生何不留一记,以为他日之验?”郭璞乃以诗为记云。
  诗曰:
  行尽江南数百州,惟有傍湖出石牛。
  雁鹅夜夜鸣更鼓,鱼鳖朝朝拜冕旒。
  离龙隐隐居乾位,巽水滔滔入艮流。
  后代福人来遇此,帝子王孙八百秋。
  许郭二人,又行至宜春栖梧山下。有一人姓王名朔,亦善通五行历数之书、三教九流之道,见许、郭二人,登山采地,料必其异人,遂迎至其家。询姓名已毕,朔留二人宿于西亭,相待甚厚。真君见其人诚意殷勤,乃告之曰:“子相貌非凡,可传吾术。”遂密授修炼仙方。王朔顿首拜谢。郭璞曰:“此居山水秀丽,宜为道院以作养真之地。”王朔从其言,遂盖起道院。真君援笔大书三字,以作牌额于其上,曰“迎仙院。”王朔感戴不胜,二人相辞而去。
  遂行至洪都之西山之地,地名金田。则见嵯嵯峨峨的山势,突突兀兀的峰峦,活活泼泼的青龙,端端正正的白虎;圆圆净净的护沙,湾湾环环的朝水。山上有苍苍郁郁的虬髯美松,山下有翠翠青青的凤尾修竹。山前有软软柔柔的龙须嫩草,山后有古古怪怪鹿角的枯樟。也曾闻华华彩彩的鸾吟,也曾闻昂昂藏藏的鹤唳,也曾闻咆咆哮哮的虎啸,也曾闻呦呦诜诜的鹿鸣。这山呵,比浙之天台,更生得奇奇绝绝。比闽之武夷,更生得岧岧峣峣。比池之九华,更生得迤迤逦逦。比蜀之峨嵋,更生得秀秀丽丽。比楚之武当,更生得尖尖圆圆。比陕之终南,更生得巧巧妙妙。比鲁之太山,更生得蜿蜿蜒蜒。比广之罗浮,更生得苍苍奕奕。真个是天下无双胜境,江西第一名山!有诗为证。
  诗曰:
  形势蜿蜒礴且磅,奇奇怪怪色苍苍。
  巉岩不改清堪挹,厚重无迁静有常。
  飞尽云烟闻锦绣,发生草木焕文章。
  分明是个神仙宅;万古精英此处藏。
  却说郭璞先生,行到此山麓之下,前一观,后一察。左一顾,右一盼,遂放下一个小团团的罗经,定了去处。取出一枚细尖尖的玄针,审了方向,抚掌大笑曰:“璞相地多矣,来尝有如此之妙!若求富贵,则有起歇。如欲栖隐,大合仙格。观其罔阜厚圆,位坐深邃。三峰壁立,四环云拱。内外勾锁,无不合宜。大凡相地兼相其人,观君表里,正与地符。且西山属金,以五音论之,先生之姓,羽音属水,金能生水,合得长生之局。舍此无他往也,但不知此地谁人为主?”
  言未罢,忽旁有一樵夫指曰:“此地乃逍遥公之业,其人姓金名宝,旧居之所也。”真君曰:“金公为人如何?”樵夫曰,“其人朴直公正,博施济人。”真君一闻此言,不胜之喜。二人径访其家。金公欣然出迎,礼毕,叙宾主而坐,欢若平生。金公问曰:“二位仙客,从何而至?”郭璞曰:“小子姓郭名璞,略晓阴阳之术。因此位道友姓许名逊,欲求栖隐之地,偶采宝庄正合仙投。欲置一居以为修炼之所,不知尊翁肯慨然许否?”金公曰,“窃观许君仙风道骨,诚非尘埃中人,第恐此地褊小,不足以处许君。如不弃,即当奉许君居之。且寒庄薄地数亩,悉当相赠。”真君曰:“虽蒙千金之诺,愿尊公订价值多少,惟命是从。”金公曰:“大丈夫一言,万金不易。愚老拙直,平生不立文券。”乃与真君索大钱一文,中破之,自收其半,一半付还真君。真君叩头拜谢,三人分别而去。于是真君辞了郭璞,择取吉日,挈家父母妻子,凡数十口,徙于西山居。
  (原书下有缺页)
  士取进朝廷以保国家黎民,尚亦有利哉!”武帝闻奏,即降下凡一诏书,径往取九州地面,敕令有司,各要保举贤良方正之士,入朝取用。
  却说豫章郡太守范宁,见真君孝养二亲,雍睦乡里,轻财利物,即保举真君为孝廉,上表奏闻武帝。武帝即遣使臣束帛赍诏,取真君为蜀郡旌阳县令。真君以父母年老,不忍远离膝下,遂上表辞职不就。表云:
  臣许逊,山林迂腐,草莽庸流,学不足以匡时,德不足以驭众。伏蒙圣恩明旨,下逮郡守,谬以臣姓名,上达天听,孤陛下求贤意也。切念臣二亲已老,景逼桑榆,况臣孑身又乏棠棣。臣别父母,何以尽微孝?父母无臣,何以终余年?伏乞陛下弃驽马之材,不令充驾。使臣终乌鸟之养,聊得承欢,则臣之至愿也。臣无任瞻天仰圣,具表以闻。武帝览表,嘉其笃孝,以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不允。真君辞职,屡嘉钦命,催迫上任。捱至次年,真君不得已,辞别父母妻子而出。不知到任政绩如何?且看下面分解。

第七回 真君辞父母赴任 真君任所施德政
  却说真君为旌阳县令,真君有二姊,长姊事南昌盱君,夫早丧,遗下一子盱烈,字道微,事母至孝。真君虑其姊孀居无倚,遂乃筑室于宅之西,奉姊居之,于是母子得闻妙道。真君临行,谓姊曰:“吾父母年迈,妻子尚不知世务,资姊当代弟,掌治家事。如有仙翁隐客相遇者,何以礼貌相待。汝子盱烈,吾嘉其有仁孝之风,便与我同往任所。”盱母曰:“贤弟好去为官,家下一应事体,为姊的担当,不劳远念。”
  言未毕,忽有一少年上堂长揖,言曰:“母舅,母舅,吾与盱烈哥哥,皆外甥也。因何独与盱兄同行,而不及我,彼何亲而我何疏耶?”真君视其人,乃次姊之子、复姓钟离,名嘉字公阳,新建县象牙山西里人也。父母俱以早丧,自幼依于真君,为人气象恢弘,德性温雅。至是欲与真君同行,真君许之。于是二甥得薰陶之力,神仙器量,从此以立。真君又呼其妻周夫人,告之曰:“我本无心功名,奈朝廷屡聘,若不奉行,恐抗君命。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二亲老迈,汝当朝夕侍奉,调护寒暑,克尽汝子妇之道。且儿女少幼,须不时教训,勤以治家,俭以节用,此是汝当然事也。”周夫人答曰:“谨领教。大人肃清正为官,家中事体妾当为之,不敢有负。”言罢,拜别而行,不在话下。
  却说旌阳县百姓闻知真君来任,哪一个不喜悦,乃以手加额曰;“吾等有幸,乃遇此好官来也。”遂纷纷远接,迎至县衙。真君上任,誓曰:“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誓毕,遂谢了皇恩,乃作养学校,轻减赋役,抚安黎庶。六房吏胥,或有重厚者,则以诚信勉励,贪毒害民者,则罚之以刑,革役赶出。乃取每月初一、十五为放告限期。
  是时正月十五日,真君往城隍庙行香,回至一巷口,闻有妇人哭丈夫声,半悲半喜,并无哀痛之情,即唤过公差云:“可带那哭丈夫的妇人进县问罢。”公差乃带了那妇人到县,真君问道:“那婆子,你丈夫因甚身死?”其妇供道:“妾夫刘心,卖菜营生。日前气疾身死,埋在南门外。奈家有嫩子,无倚无赖,以此悲哀。”真君看那妇人,脸上搽有脂粉,因思:彼守服如何好整饰?随唤着仵作李英监同其妇去坟所启棺检验,有无伤痕。李英开坟检看,并无伤痕,回报真君。真君曰:“汝敢卖法,限明日再检。若不明白,决不轻恕!”
  李英归家忧闷,其妻杨氏恳问,仵作以此事告知。杨氏云:“曾看死人鼻中否?”仵作云:“不曾。”杨氏云:“妾闻有人会将铁钉插入人鼻中,坏了人性命者。”仵作因妻所言,次日看验,刘心鼻中果有铁钉二个,遂取钉禀告真君。真君将其妇细鞫,招认与张屠通奸,恐丈夫知觉,谋害身死。真君遂以其妇处死,张屠发配充军。乃问李英:“谁人教汝鼻中取钉?”李英道:“是身妻杨氏所教。”真君曰:“汝妻系结发夫妇否?”李英曰:“系夫死再嫁者。”真君遂拘杨氏,审问夫死之故。开棺检视,鼻中亦有铁钉,勘问得实,亦系同奸夫谋死。遂拘奸夫,一并拟罪。乃拨银与李英再娶。时真君上任,初断此事,吏民莫不钦服。
  又一人姓梅名敬,娶妻姜氏。梅敬为家道未丰,往成都府贸易。姜氏饯别而行。梅敬一去,六载未回,不想其妻在家与邻人通奸,虽有雨意云情,未至经人耳目。梅敬一日思归,在诸葛武侯庙中祈求灵签,有云:“逢崖切莫宿,逢汤切莫浴。斗粟三升米,解却一身曲。”梅敬祈得此签,不晓其意。一日,驾舟回归,梢子泊舟于崖下。梅敬忽想起那签中“逢崖切莫宿”之句,即令梢子移舟,舟才撑开,其崖忽然崩陷。梅敬方信签中之言有验。及抵家,姜氏接见,各叙间阔之情。天色已晚,姜氏具汤水一盆,请夫洗浴。梅敬又悟“逢汤切莫浴”之语,遂出外与人说话去了。姜氏遂解衣浴水,不想被一人暗执利枪,从腹杀出。梅敬见姜氏身死,不胜恸哭。其邻舍知之,反首梅敬无故杀死其妻。真君即拘梅敬审勘,梅敬遂以祈签之事,告知真君,说“逢崖莫宿,逢汤莫浴。”如此如此。真君自思:梅敬去家六载,姜氏必与人通奸,今见亲夫回来,奸夫实欲害之,误杀其妇。因详签中语云:“斗粟三升米。”斗粟十升,止得米三升,更有七升是糠,莫非这奸夫就是康七么?因问梅敬。梅敬曰:“小人邻居,果有个康七。”真君即令左右拘来,三推六问,康七供道:“不合见姜氏美貌,与她通奸,本意欲杀其夫,误伤其妻。”真君遂断其偿,命令刽子手押赴法场处决。真君至县连断此场异事,百姓皆呼为神君。
  又有张悖德、张悖礼争财成忿,具状告理。真君引汉朝苏琼判断乙普明兄弟争财之事,遂共让其田不取,又引田真哭紫荆故事谕之,且曰:“天下至难得者兄弟,易得者田地,假若争得田地,失却兄弟之情,汝等心下何安?”遂援笔写诗一首。诗云:
  兄弟原来骨肉亲,缘何一旦便生嗔。
  莫因花里莺声巧,致使堂前雁阵分。
  好去和同遵礼乐,莫将非礼乱彝伦。
  愿如昔日田家予,泣取荆花再发春。
  真君将此诗付与悖德兄弟,且叮咛劝谕。悖德、悖礼悔悟前非,再拜泣曰:“某等愚民,不沾德化,以致如此。自此以后,永遵德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