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杂文第二卷 >

第18部分

杂文第二卷-第18部分

小说: 杂文第二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宏观低速世界中,经典物理的理论和实验符合到令人满意的地步。

    二狭义相对论的适用范围

    狭义相对论的适用范围是高速运动的世界。

    狭义相对论的出发点是:真空中的光速C是速度的极限,而且是不变的。

    狭义相对论的突破点是:对“同时性”的质疑。

    狭义相对论的重要观念依据,是爱因斯坦的质能联系式:E=mCC他认为:实物物质的静止质量是“凝聚成点的能量”,物体的能量则是弥散开去的质量。狭义相对论的重要结论是:

    1质量会随物体的运动速度而变化:

    2在一个静止的世界,有一个观察者,观察另一个以接近光速运动的世界,发现那里的尺缩短了,钟变慢了。这个结论叫“尺缩钟慢”,

    即高速运动世界里的时、空,发生相应变化。

    三量子物理的适用范围

    量子物理适用于微观世界。

    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微观世界遵循的规律与宏观世界遵循的规律相同,甚至近似,

    四量子物理简介

    在微观世界(进入到分子、原子甚至更小的研究层次),研究对象是不连续的,基本的观点是:时间、空间、质量、能量都是物质的属性,不能离开物质而单独存在。每个质点的时间是分裂的,空间也是分裂的。

    例如,氢原子的周围,它的空间是分裂的:在距离氢原子nnr的地方有空间。而在其他地方氢原子没有空间!

    电子可以在有空间的地方运动,不可以在没有空间的地方存在。

    电子可以原来在一层空间中运动,突然到了另一层空间运动,没有过渡的时间,也没有过渡的空间,这就叫做跃迁。

    电子在不同的空间,原子有不同的能量值。跃迁导致光子的吸收或放出。因此,电子究竟在哪一层空间中运动,完全决定于氢原子的能量状态。

    电子在n=1的空间运动时,原子的能态最低,最稳定,所以n=1叫做基态。

    电子在n>1的空间运动时,原子的能态升高,不稳定,很快会跃迁回基态,把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所以n>1叫做激发态。

    氢原子最简单,所以只有一个量子数n。其他原子复杂得多,所以不止一个量子数。一共有四个量子数:n、s、p、d,在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到不同元素的这些量子数。

    量子数只能取自然数,这就是在微观世界中,时空分裂的原因。
第107篇 什么是缘
    第107篇什么是缘

    X哥,M国的CH先生,Z国的X姐,我都亲眼见到了,而且,比您摄影技术低几个档次的我,抢拍到了X姐的最新玉照。

    看吧,羡慕吧,Inthelandofhometown!Inthenameof缘。

    CH先生最紧张的,是见不到L怎么办?不惜托三个人,电话通知:“来呀,一定要来呀”

    也是缘,多少同啊?幼儿园的同学、小学的同学、初中的同学、高中的同学、大学的同学

    CH先生讲了一个笑话:初到M国时,在亲戚的铺头搞清洁。有个老外,在那里大吵大嚷。

    老板走出来一看,老外用枪指着CH先生的头,鬼叫一样要抢劫。

    CH先生睬都不睬他,只顾自己搞卫生,原来听不懂劫匪讲什么,以为不关自己的事。老人家传下来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问题是,谁更胆怯?拿枪的,还是被枪指着头的?已知搞清洁的惊都未惊过。

    最后,劫匪抢了几张一元的零钞,落荒而去。

    阿崔呢?阿崔在哪里?巧了,有他电话的人,电话本都留在家里。

    我打一个电话去找一位朋友,找到一位同事的家里电话,他家又找到他,然后听我说,叫阿崔打这个电话。

    电话响了,在东莞呢,东莞又怎么样?不来我们不走了。

    半个小时就到了,可见一分钟都没有耽搁。

    见过几次ZQP,这次最精神,原来他是CH先生的老上级。

    什么上级呀?碌架床的上铺,够高级了吧!

    原来大学生活中,也有人谈论女同学的,曾经,CH先生问ZQP,“女同学哪个最漂亮?”

    ZQP说:“L同学吧,Z教授也很好。”

    可是ZQP上Z家借书,不止一次吧,却从来不带CH先生去。

    大家评评理,够不够哥们!

    Z说:“我当时还认定,没有人追我!”

    怪了,怎么不去抓ZQP?

    CH先生给人的观感,是那么硬朗,双目经常瞪得大大的,带着淡淡的台山口音的粗声大气,说话肆无忌惮。

    受他的传染,ZQP孔变得粗声大气,肆无忌惮。

    连C小先生都变得活跃了,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中,说话象在家里一样,不用三思。

    当然我最嚣了。岂止我呀?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Z教授,说话从来都精确到标点符号的人,在人事圈里锻炼得八面伶珑的JY姑娘等,也敢胡说八道了。

    这种气氛,叫人们全部忘记了什么叫做分寸。体现了浓浓的情字和友字,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缘字。

    这次经实地考察,发觉华师的粤海酒店确实是个聚会的好地方:

    1,有利于X老师在艰难的奋斗期间,拨冗参加聚会。

    2,毕竟是母校,有归属感。

    3,档次够高,食品的值得欣赏程度,几乎碟碟清。如果不是想着明天还要吃饭的,肯定门前清。

    4,招牌有叶选平的题字。正门朝中山大道,后门对着两栋我们的学友曾经捱过的宿舍古迹,最钩引回忆的地方。

    感谢邓爷爷,感谢他对恢复高考的勇气,我们全部是既得利益者。受益最深的,可以轮到CH先生,一九七七年,转运了,他上大学、陈夫人上中专、陈公子上小学,全家上学!大中小号,分别是大、中、小学生。

    开始了新生活。然后到1996年,这位不安本分的人,又跑到M国捱世界去了。
第108篇 “高论”
    第108篇“高论”

    “环境只是外因。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家境,忽略黄家小妹的奋斗精神,就变成鼓吹“越穷越革命”了。”__高论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新理论”,唯有XX说的才是高论,新理论多数都是低论。

    一个是上进心,一个是艰难的历程,成才之路缺一不可。

    许多穷人家出了了不起的人才,更多穷人家出的却是体力劳动力,能在艰难中脱颖而出的,少之又少,却占了杰出人才的大多数。

    家况好的也能出人才,但多带有傲气,却缺少傲骨。许多干脆就是伪专家,假内行,一样风光潇酒,却给社会造成许多潜在损失。

    两岸三地同时推行了近二十年的素质教育实验,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场实验对华人思维的干扰破坏,比十年浩劫毫不逊色。其后遗症现在已经凸现了:

    第一,在学术界形成了占主流的“风派”,整天东打听西探窥,只知墙外花香,自己的风格是什么?特色是什么,全然不顾,回到了MZD在四十年代痛批的教条主义风格,“下车伊始,哗啦哗啦叫,钦差大人满天飞”。

    第二,典型的三拍“一拍脑壳出主意,一拍胸膛下决心,一拍屁股走人”,一有什么“好主意”,立即“全面推广,不得例外”。哪里还有什么具体条件具体分析、群众路线?都是自上而下的夹硬来。

    第三,破坏了教育界的和谐,导致官本位的确立:

    1)在分配制度上,校长取教师的1。8倍,最低的副主任都取1。4倍,干好干坏都旱涝保收,完全违反按劳取酬的原则。

    2)制造科别歧视、年级歧视,同样一节课,都是一节课,语数英贵,高三初三贵。

    3)不断发动学生给教师“打叉”,以便抓住教师的把柄,威胁“未位”(排队在后20%的)淘汰。

    4)学生表现和班主任奖金挂钩,使教育充满怨恨而不是爱心。

    4)即将铺开的“人事制度改革”,实际上是把教师从主人翁的地位,贬为临时工。

    这场两岸三地同时展开的教改实验,甚至不是省长市长所敢不执行的。这场教改实验的顶峰,就在近三年内展开的“新课标”,有个省级机构调查的结论,只有8%的中学执行“新课标”,其他都是阳奉阴为,穿新鞋走旧路,忠实者吃大亏了。

    一场大规模的实验,应该留对比“田”,让事实去证明新的比旧的好,而且好很多,完全可以排除偶然因素干扰,才能证明是成功的,才能形成新传统,让对比田自动靠拢,才是科学的实验方法。

    有人以为我说得离题了,不对。因为这场大实验的主要理论支柱:“让学生愉快学习”。由于方向错了,路就越走越歪。

    学习如果是轻松愉快的,自愿的,那么还要老师做什么?老师不在场,学生一定捣乱,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学习软件,非常优秀的软件,又便宜又耐用,家长还愿意高价请家教的原因:一小时的家教费用,最低50元,最高180元,一段起码两个小时,家长还是宁愿不要软件:有自觉学习精神的孩子,课堂上已经吃饱了,还要软件干什么?

    如果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一定选择玩!

    专家们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说:“玩好啊,让孩子们多玩啊,身心健康啊!”

    谁要是忠实相信这些理论,学生和家长一定要几十年不断地付出代价。

    京校的代价,可以用比各省低得离谱的分数录取来弥补。农村的孩子,有这种运气么?

    学习一定是被迫的,有明白了前途重要的强迫,有父母社会的强迫,有硬用科学真理取代自己固有思维的痛苦,过程不可能愉快,极不愉快,结果才会是愉快的。

    黄家小妹能越过艰难,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艰苦就不是问题了。一开始就追求愉快,最后一定是痛苦的。一开始就正视艰难,最后才是愉快的。

    当小妹面对愉快的局面时,就象人们为什么喜欢吃苦瓜一样,她就喜欢这种味道,当然是愉快的。

    回应前文:“黄家小妹的奋斗精神”,绝对不可能是家长说:“玩好啊,让孩子们多玩啊,身心健康啊!”的结果,我敢打赌。除非家长是正话反说,用激将法。

    问心那句,家长真的会这样想?

    最后,引用Marx的话结束全文:

    “在科学的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敢于攀登,走畸岖的羊肠小道的人,才能登上光辉的顶峰。”
第109篇 优等
    第109篇优等

    在M国,儿童处于一个宽松的、可以张扬个性的环境,有少数,象小妹一样,选择向知识的海洋进军。这些人自然会成为出众的人。

    M国需要这样的人不多,真正在科学领域引领潮流的M籍土著人,需求量并不大。

    M国需要的由M籍土著人占据的关键性岗位,是在管理上出众的人,这些人主要处理的是人际关系,即管理学,是可以在玩中磨练出来的。

    在科学领域引领潮流的M人,可以是外国入籍的,例如爱因斯坦。这些人就不可能是玩出来的。

    外国人的佼佼者,自然会因聚宝盆的引力,入籍M国。

    这也是Z国众多家长望子成龙的梦之一。他们不可能允许子女玩。

    玩出来的管理人员,在Z国没有机会。

    同样的工作,在Z国,有大学以上文凭跟没有的比较,工资相差五倍以上。

    因为玩而学业不佳,却要挤入大学的门,费用要多两倍以上。

    这就是Z国的社会和家长,决不允许子女玩的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意识。

    甚至鼓吹“让孩子们玩啊!”的宗师们,回到家里,都决不允许子女玩。甚至在子女考上大学之前,家里的电脑是锁起来的,电视是常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