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杂文第二卷 >

第3部分

杂文第二卷-第3部分

小说: 杂文第二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意把自己的右手、右脚全废掉?他一定神经有问题。何况,由于参照物的改变,左右都有相对性。

    当年,为了证明“左”派的荒唐,必须先否定其左,还得费力地证明不是左,是“形左实右”。其实,中正才是合理的,偏左偏右,都是有问题的,甚至是错误的。不必奇怪:考察一个夸夸其谈的人,究竟真的有水平,还是假内行、伪专家,一看其是否中正,还是偏颇,一目了然。

    在教育线,现在已经是轻视老师、轻视人的观念逐渐占了上风。在“最新教育理论”的影响下,假内行、伪专家逐渐占据了教育理论的统治地位。仔细分析他们的理论根据,全部都是违反辩证法的,其最常用手段,就是“以偏概全”。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搬一堆堆的书包砸人(即全部是别人的话,自己的观点既模糊,也不成体系)。最简单的识别方法,就是找普通的老百姓听一下,如果能听懂,觉得有道理,才有价值。如果听不懂,就是假的伪的。这种鉴别方法,叫做“白居易鉴别法”(即能让老百姓明白、在老百姓心目中有地位、简易明了有可操作性)。

    轻视知识、官本位的观念逐渐占了上风。可以举几个重要例子说明一下:

    (1)“资产阶级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什么时候资产阶级统治过学校?教师其实是自由职业者,他们之间唯一的区别是“把心掏给学生,还是混饭吃”。即使校长是巨贪,即使校长宣传封资修,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主要还是人类的知识财富,还是能力的培养、智力的提高。

    由这一论断开始的文革,历史证明,就是荒废学生的学业。昨天的几位学友都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2)“封闭式的学校教育,使学生进入社会之后没有自保的能力”。其中最典型的例证是一位研究生,被一个文盲拐卖到乡下做老婆。

    由这一点出发,引发了社会和市场对学校的介入。

    实践了20年,新人类在新模式下成长了。现在这一代人做了父母,都在痛苦地思索:当青少年的世界观没有定型,是非判断力不足够的情况下,过早地让社会罪恶和肮脏的东西,侵入到校园中,是对他们的子女负责,还是不负责。过早地宣扬个性,是对他们的子女有益还是有害。校园这一方土地,应该是净土,还是街市。

    (3)大前年,有一个学生,物理没有成绩,家长问起,开始说老师搞丢了他的试卷。家长准备和学校算账。孩子改口了,说他没有参加考试。原因呢?因为物理老师上课教别人,就是不教他。证据呢?他问物理老师问题,老师总是不肯回答为什么,总是说:“别问为什么,记住了会用了就行了,以后自然知道为什么。”家长没有理由不生气的,亲自到学校来,声明要投诉,没有满意的答复,准备打官司。

    知道吗,校长最怕打官司。法人要上庭的,不管官司如何判,上庭已经输了名声。

    中午1点半,午睡正蒙查查,教务主任一个电话打到我家,要我马上到教务处,校长和家长都很不高兴,要我去自己搞掂这件事。我当然更不高兴。

    我一到,校长首先表态:X老师是很负责的老师,应该是什么地方误会了。学生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这样的学生是很好的学生,老师应该高兴,并热情帮助学生寻找答案。有什么问题好好研究,心平气和,我们是想解决问题的吧?不是想跟谁过不去。

    把我气得不得了,真想象XXX说的:“我想吃了你!”

    都50几的人啦,那能没有风度?我先让校长、主任、学生的父和母说个够,要多虚心有多虚心。摆出一副“只要放过我,什么都好说。”的哀兵姿势。等他们都说够了,校长主任都忙别的事去了,我说:“可以听听我的看法吗?”家长很窜,“我就是要听听,今天你给我一个什么样的过得去的解释。”

    我说:很对不起,在课堂上上大课,只教其他学生,就是不教你的儿子,这一招我还没有学会,今后真是要下功夫研究研究。在进一步说明以前,我提一个要求,请这位学生也到场。因为我认人的本事很差,教过无数学生了,能记住人和名的不超过十个。我实在想不起你儿子是谁,更不可能对他有成见。

    学生到场了,我先请学生把他对父母的投诉重新说一遍,三口六面,当堂讲清楚。虽然内容跟家长投诉的有很大出入,我不准备计较,但家长心虚了。

    然后我问家长,1+1=2,对吧?谁都会,对吧?请你告诉我,1+1为什么等于2?

    沉默了很久,我想:应该给台阶下了。我说:有三类问题是不必要问为什么的,一类是知识,记住会用就行了,越问为什么越糊涂的。第二类是规定,不准问为什么的,一问就乱的。例如,在课堂上,我可以大声讲话,可以走来走去。学生就不准。为什么呀?宪法不是规定人人平等的吗?第三类是目前没有答案的,科学界都没有共识,我怎么能给出答案呢?

    我又问家长:你知道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吗?是尊师重道。学生尊重老师,子女尊重家长,没有理由不成才的。反过来,不尊重师、长,只能变得脾气古怪,成不了大器的。文革不是把教师的面子都抹下来了吗?学生学到了什么?什么也学不到!

    嘿,投诉老师的学生,在家里能给父母好面色么?!

    一下子,重组了。现在不是家长和学生统一战线对付我了,是家长附和我教训该学生了。尽管这个学生后来对我还非常不服气,家长倒是给我道足了歉的,我也赞扬家长,有问题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及时跟教师联系。今天收获很大,能认识到这么通情达理的学生家长,不胜荣幸!

    (4)其实我什么都研究,那一本本大部头的“最新教育理论”,我也研究过。现在X市推行的“新教材”、新教法,“研究性教学”实践,其核心是“不注重研究性的结论,只注重研究性的过程”,至于提供的的药方,就是“建立一个学生成长袋”把什么垃圾都装到里边,让其他人能知道学生的成长过程。

    狗屁!应该是“目标管理”的变成了“微观跟踪”,应该是“既往不究”的变成了斤斤计较,应该是“面向未来”的变成了“纠缠过去”,应该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变成了“谨小慎微”。应该是“环保和最小成本”的变成了热衷于“制造一大堆垃圾纸片子”。

    别说写,请出书的人自己去试一试:每天把50多张不按顺序排列的纸片子,分别装入按顺序排列的“成长袋”中,看看烦不烦,看看有什么用!让出书的人自己去试一试,每天去写十点:“今天我如何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今天我如何热爱祖国、热爱党,今天我如何刻苦学习,今天我如何关心集体,今天我如何积极劳动,今天我如何帮助他人”看看其真实性有多少。

    现在做班主任的人,个个都希望有一天不用做班主任了,能跟我讲上两句话的班主任,其中必有一句是:“我真想一觉醒来,可以跟你的年纪一样,就可以不做班主任了。那就解放了”。解放都半个多世纪了,还有那么多人天天盼“解放”,笑话不笑话?

    98年之前,班主任、级组长、科组长这三职中,我总得当一样。97年50岁了,就发烂渣,什么也不当了。当班主任最好的时期,是91年以前。当时除了计划、总结、学生评语之外,什么也不用写。如何管理,完全是班主任自己说了算。可以自己设计,玩什么花样都行。

    那时候,不觉得是一件额外的负担。计划、总结是花了心机而且注意呼应的。评语就流了:千人一面,千面一人。多讲优点,轻瞄缺点。人人有一职(班委、团委、科代表、组长、副组长、小组长--四人为一学习小组),不同的就是与职务有关的内容,而且叫几个学生帮助抄写。

    77年大张旗鼓宣传的“知识就是力量”,现在的新领导没有几个懂了。整天在那里说什么“与之鱼,不如教之渔”。不尊重知识,整天学打鱼,在文化的沙漠中,学打鱼有什么用?不如老老实实给他五块饼、两条鱼。够一大群人吃的了。

    为什么那么肤浅、那么不懂辩证法呢?就不能既与之鱼、又教其渔?小学两千天,初中一千天,高中一千天,就不能今天教其渔、明天与之鱼?学生平均每天得一鱼,每天学一渔技,都有两千条鱼,练习了两千天渔技了。

    鱼骨是字词句、四则运算、概念公式。鱼肉是规则、定理、规律、内容。鱼头是能力: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记忆理解、推理想象、思维洞察、逻辑辩证、应用转移。鱼皮是修辞修饰、特色文彩、形式常识

    本书中国书客(http://。cnbooker。

    。cnbooker。)驻站作品
第20篇 “外”行
    X年这个时候,高三开工作会议,头头都来参加了。

    轮翻作了重要指示之后,级组长发言,反映学生处于“拉不动”状态:教师拚命使劲,学生总走不动。

    有一位头忍不住,说:“教师的劲使得不是地方。猜题!我考研究生时,猜中了题,拿到了高分。谁猜中了题,破格,中级破格升高级,高级破格升特级,特级破格解决爱人的工作问题。最起码,破格升一级工资”。

    高考结束后,这事没有人提了。

    什么叫做猜中题?

    猜中一题还是全卷猜中?

    一字不错还是模型相同?

    你有这个权破格吗?

    本书中国书客(http://。cnbooker。

    。cnbooker。)驻站作品
第21篇 “内”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女同事,自尊得不得了,口头经常挂着当年的实绩、现在的实绩,大有真懂教育者,舍我其谁之势。

    那前,她最痛的,是每次考完试,乖女都“包尾油”--倒数第一。

    无可奈何之际,刚好校长跟某人讲价钱:高级教师不教高三,说不过去!去年不教可以,要作准备,今年高二教重点班,明年跟上高三。

    于是教到她的女儿。就向此人讨灵丹妙药。

    此人说:请我上馆子,就教你。

    果然请他上酒楼,请同班的任课教师作陪。

    酒足饭饱之后,他说:就一招,不要问为什么,照做就是了。一问为什么,就不灵了,你这几百元,就白花了。

    乖女也在场,他对她说:以后上完每一节,问自己两个问题:这节课我应该学什么,我学会了没有。

    再对老妈说:以后不准在女儿面前谈论学校的事,不准辅导她。除了关心女儿的生活起居,不准说任何别的事。包括亲戚朋友姨妈姑爹的事。然后对乖女说:以后妈妈跟你说什么,一不听,二翻脸。因为分了你的心。

    上学期期中考,进了八个名次。又请喝酒,问能不能再进几位。

    他说:照既定方针不变,继续忍住不说话。

    期末考又进了几名,又请喝酒,问:还有可能再前进吗?专业选什么?

    他说:照既定方针。专业选偏门。结果选了生物。又推荐一位年青的细细粒的教师做家教。

    一模,排名第八,最后广州某高校本科正线录取。高兴得不得了。再也忍不住了,又请喝酒,问为什么。

    此人说:“教师水平有高低,都是正线本科毕业的,你的女儿能尊师的话,每天一条鱼,吃了六百条鱼,能不肥么?第一次进八名,是作弊的,我跟同事打招呼,每个人都松一点,才进的。”

    以后再说话,学校真懂教学的没几个,此人算一个。

    本书中国书客(http://。cnbooker。

    。cnbooker。)驻站作品
第22篇 早晨你好
    三位PoMa多多咀,

    众多太太排成队。

    又捉鱼来又摸虾,

    康泰祥和看新会。
第23篇 串联
    文革初,什么匪夷所思的事都可以发生。大串联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我是一个很被动的、没有主见的人。大批消息灵通的“红五类”纷纷汇集北京接受检阅时,我还傻呼呼地每天回校看大字报,找人辩论:反正你说东,我就说西,都可以在语录中找到根据。

    有一天,七位同班同学来找我,说要出去串联,要我做领队。当时我还不知道:人家都商量好了,却要你当头,其实是找替死鬼,万一出了什么事,找个“冤大头”负责的意思。年青时幼稚得很。于是我就当了领队,迈开两脚,出发长征了。

    先走路七天到韶关。然后第九天在坪石发生分裂,主导的四人自行拉队走了,盲从的三人只好跟着领队继续前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