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他比烟花寂寞 >

第11部分

他比烟花寂寞-第11部分

小说: 他比烟花寂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少年之前?”

“那年她自上海出来没多久……孩子约十七八岁吧。”

“谁领养了这个孩子?”

“我们不知道。”

“姚晶有没有去看过她?”

“据我们所知,从来没有,她也不提她,我们故意在她面前问起,她也没有反应。”

“故意”问起。为何要故意问起。是有心挖她疮疤,还是特地要出她洋相。

当然,不必替姚晶担心,应付她们这样的人,姚晶的演技绰绰有余,谁也别想在她面孔上找到什么蛛丝马迹。

那女孩子,十七八岁了。

“她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

“父亲是谁?”

“姚晶的丈夫。”

“她以前结过婚?”编姐几乎打破杯子。

“共结了两次。”

“这个男人,他在什么地方?”

“不再有消息了。”

“是个怎么样的人?”

实在太渴望知道。是二流子?阿飞?当时两个人都十五二十?他骗她?对她不住?

“不”

“是个怎么样的人?”

“是个中年人。”

“中年人?”我们错愕之至。

“是的。”

“怎么会!”我说。

“是一项买卖,当时他们来到香港,不能安定下来,他们父女都不安分,于是她认识这个生意人。”赵月娥说。

“是正式注册结婚?”

“是,婚姻注册处注册。”

“咦,噫!但是姚晶从来没有办过离婚手续。”编姐大大惊异。

她重婚,她在美国重婚。

她前夫却没有提出抗议,为什么?

“那个人叫什么名字?”我抢着问。

“马,姓马,他叫马东生。”

无论如何,这位马先生是个值得尊重的人,因为他守口如瓶,如果他也像此间一些轻薄的男人般,占了便宜得着甜点,还到处去大叫大唱,姚晶会怎么样?

这算不算是不幸中之大幸?她的男人都为她沉默如金,连小小的石奇在内,皆为她守秘密。

“怎么才能找到马先生?”

“我们有十多年未曾见过面。”

“怎么能找到他?”

“他一直做成衣外销的生意。”

“谢谢你们,”编姐说,“多谢你们的资料。”

到这里我实在忍不住,问她们,“为什么说这么多给我们听?”

赵怡芬忽然说了非常发人深省的一句话:“心中有秘密,不说出来,知道秘密何用?”

说得太好了。

我们把这一段录音对白听了又听,听了又听。

其中夹杂着不少“月娥,快吃,凉了就显油腻”与“喂,灌汤饺,这里”之类的废话。

我与编姐的结论是,她们不喜欢姚晶。

“为什么?”

“因为偏心。”

“别胡说,公道自在人心嘛。”

“人心?人心早偏到胳肋底下去了。”她说,“我弟有两个女儿,大的似明星女,二女似小丑鸭,他有一次说两个孩子俊丑差那么远。”

“谁晓得还有下文,他竟说:‘二女多美,大女多丑。’听者皆骇笑。世事有什么公道可言,爱则欲其生,恶则欲其死,越是与众不同,越得人厌憎,所以都说平凡是福,你懂得什么?”

哗,教训是一套一套的。

我们尚得设法去找马东生先生。

“你去纽约找张煦,我去找马东生。”

“别调虎离山,咱们俩永不分离,一齐找马东生,见完马东生后找张煦。”我们像是得到所罗门王的宝藏地图,一直追下去,不肯放手。

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明查暗访,还出到私家侦探,才追到马东生先生踪迹,并拍下照片。

我已经好久没见到杨寿林,工作很忙的时候抬起头,也很想念他,但不至于想到要找他。淡下来了,毫无疑问,他也没有主动同我说声好。

很令人惆怅,以前有一度,咱们也有颇浓的情意,该趁那时候,加些面粉,冲厚些,不至于弄得现在这样。

太迟了。

我又拿起马东生先生的照片细看。

他刚自家门出来,家住在九龙塘,是那种改建的三层颇具规模的洋房,正在登上一部柯士甸。车子有十年历史,他身上的西装也有十年历史。

他长得像一个江北裁缝,胸凹进去,背凸出来,微驼的身型,已经畸形的脊椎,上了年纪,缺少运动的中老年人都如此。不过马东生先生在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没有英俊过,说不定也就是现在这样子。

二十年前,他是一宗买卖婚姻中的男主角。

姚晶那时大概只有十多岁,她还没有进电影界。

拍戏是她与他分手之后的事。没想到这个秘密维持得那么好,那么久。

孩子也是在姚晶进人艺林电影公司训练班之前生下的。我们不明白的是,照马东生的经济情况看来,他能够负责这孩子的生活有余,为什么女儿会过继给别人?

编姐说:“我看张煦未必知道这么多。”

“我认为他是知道的,这足以解释后期他对她冷淡的原因。”

“为了这么一点小事?”编姐失笑。

我想一想,“或许张煦不介意,但是很明显,他家人很不满意。”

“又不是他家人娶老婆。”

“但你不是不知道,世家子一离开世家,便贬为普通人,他们是不肯违背长辈意愿的。”

别说得那么远,就算是寿林吧,如果家里不喜欢他同我来往,他还不是掉头就走?

新文报只此一家,他身为总经理,离开我还是离开他家,选择是很明显的。

“张家又为何因这种小事而跟姚晶过不去?”

“我不知道。他们有他们的苦处,有点名望的老家族,恐怕人面很广,媳妇有这种历史,叫亲友在背后议论纷纷,大概是难堪的。”

“会吗?”编姐很怀疑。

我们是普通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下班把房门一关,扭开电视,又是一天,当然不觉得生活有何痛苦繁复之处。

年前再婚的女友参加新翁姑的晚宴,碰巧是母亲节,那婆婆向我女友说:“你也是母亲,祝你母亲节快乐。”

真是暧昧,也分不出她是关心还是刻薄,我听了马上多心,直接感觉是这个婆婆不好相处,替女友捏一把汗,果然,过没多久,她跟丈夫分开。

人际关系千丝万缕,哪里有什么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故事。

是以到后期张煦住纽约,姚晶住香港,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就是因为其中夹杂牵涉的人太广。

我问对编姐说:“你仿佛很久没写稿子,快操练操练。”

“写不出来,有时候星期五兴致勃勃地开始写,一日也有三五千字,正在庆幸下笔顺利,一个周末后再也续不下去,抽屉里又多了一叠废纸。”

“日子久了也不再尝试,只写一些小品,三五百字,日日清。”编姐说。

“将来谁写姚晶的故事?”我说。

“你。”她始终不肯动笔。

太辛苦了,这样的大任竟落在我身上。

我也得先找到答案再说。

马家佣人对我们很客气,放我们进屋子里。

马东生的屋子布置很舒服,家具是五十年代所谓流线型的式样,保养得很好,现在看上去不但不觉古老,反而新奇,在怀旧狂热影响下,连一支柏克五一金笔都是难能可贵的,何况是满堂名贵家什。

等足一小时,他打过电话到寓所,佣人把我们名字回过去,他约我们第二天见面,打发我们回去。

但是第二天再去的时候,佣人不肯开门,我们中了调虎离山计。

我们立刻知道毛病在什么地方。我俩太过大意,暴露了身份,马东生立刻知道我们是为姚晶而来,警惕十分。

幸亏我们已有电话号码,但打来打去,佣人只说马先生人不在香港。

我看整件事要静一静才能再把他交出来,穷逼一只惊弓之鸟,对我们来说,也没有好处。

“来,我们先去三顾草庐,别忘记朱老先生。”

我们去得很及时,朱家大小十余口,已办好移民手续,日内就要动身,看到我俩,朱老很是诧异。

他问:“你们还在做姚晶的新闻?”

“不不不,不是做新闻,只是搁不下手。”

“与你没有关系的事,知道那么多干嘛?”朱老问。

“不,我一定要查出为何她要把遗产交给我。”

“因为你可爱呀,那还不够?”他也很会说话。

“不够。”

“你们不会在我这里再得到什么。”

“我们已找到马东生。”我说。

这小老头。

他一直知道马东生,偏偏任由我们绕圈子。

“他不肯见我们,那是没有用的,”我用很卑鄙的手法,“朱先生,请你告诉他一声,我们必要时会得在他家门守上几日几夜,请代我们向他保证,我们绝不会把他所说当新闻写出来。”

“这又是为什么?”老先生不原谅我们,“他是个正当生意人,你们何必去骚扰他。”他对我们的神色有点厌恶,“别人为了二十年前的旧事来打击你的生活,你又如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代年轻人只有私欲。”

这样的控诉是很严重的,我马上噤声。

编姐白我一眼,“她不会说话,朱先生,你不要怪她。”

“你们两个人,放着正经事不做,还想知道什么呢?”

我说:“我想见姚晶的孩子。”

“孩子更加与你们无关,为什么不让她好好过日子?”

我勉强地笑道:“朱先生把我们说得像蝗虫似的。”

“你们难道不是?”他站起来,“电话,尽管帮你打,人家见不见你,我可不敢担保。”

他走开。

我无端给他骂一顿,觉得闷。






他比烟花寂寞07



07

编姐说:“你应当为姚晶高兴,有这么多人维护她。”

给她这么一说,我的气消了一半。

真的,姚氏两姐妹就不见得有这种苦心。

过了好久也不见朱先生出来。

编姐身边刚巧堆着一只大型纸盒子,里面都是艺林公司的旧画报,非常有历史价值,她翻得爱不释手。

朱老终于亮相,他摊摊手宣布结果。“马先生说无论如何不见记者,如果你们在报上乱写,他告报馆,而且断不止律师信、道歉启事那么简单,他会把你揪到法庭去,时间金钱在所不计。”

我与编姐面面相觑,没想到碰到定头货。

“到此为止吧,小姐。”朱老先生心肠又软下来,看样子他无法对女性板面孔,真是个好人。

“姚晶为什么不把钱给女儿?”我死心不息。

“她不需要。”

“为什么不需要?”

老人家被我缠得慌,叫出来:“她的养父母及亲生父亲环境都很好!”

没有人要挑晶的钱。

也没有人要她的爱。

“只准再问一个问题,”老先生气呼呼地说。

我刚要再发问,被编姐一手按住,“朱伯伯,这些画报你还要不要?”

“全要丢掉。”

“送我好不好?”

“你尽管拿走。”他松一口气。

“来,帮我扛箱子。”编姐向我使一个眼色。

我同朱先生说:“几时我到美国来看你。”

他立刻写地址给我,“你要是问我个人的私事,无论多隐蔽都可和盘托出。”

“谢谢你。”我很感动。

其实写他的故事又何尝不是一本好小说。为什么以前没有想过?

那日我们没有收获,除非你喜欢看电影画报,像编姐。

编姐整夜喝红酒,听比莉荷莉地唱怨曲,以及翻阅这些画报。

她问我:“这些大红大紫的明星都怎么样了?”

我说:“没有怎么样,就像其他人一样,死不了的,全部活下来了。”

“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编姐问。

“外国电视台有一个节目,叫做‘某某怎么样了?’专门访问过气名人,怎么,你也有打算开这么一个专栏?”

“有意思极了。”

“是。我也觉得很好,每一个从灿烂归于沉寂的名字此刻怎么样,真引人入胜。”

“不过写这种专栏要写得好,否则就没有读者。”编姐说道。

“无论写什么样的专栏都要写得好,”我说,“勿要把读者当阿木林。”

她继续读画报。

“我们怎么找姚晶的女儿?”

“找人盯住马东生,他总会去探望亲生骨肉。”

“帐单会是天文数字,一个月下来,你我都吃不消。”

“可不可以亲自出马?”

“你可以由早上七时开始坐在他家门口直到深夜两时?”

“那怎么办?”

“让事情冷一冷,反正这个秘密已经维持了十多年,不妨再久一点。”

“孩子长得好不好?”这是我所关心的。

“希望长得不像她父亲。”编姐笑。

有些很丑的男人娶美妇为妻,但人算不如天算,遗传因子偏偏作对,生下来的儿女都似父亲,这种例子实在见多了。

有人比我们更焦急,那是石奇。

他来找我,问我有那小女孩的消息没有。

我们摇摇头,摊摊手,令他失望得不得了。

与我们混熟了,我们也不再把他当英俊小生,随便他在我们公寓干什么,他很喜欢这样,认为非常自由。

有时候我们还叫他做咖啡,到著名的地方去买蛋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