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贞观攻略 >

第339部分

贞观攻略-第339部分

小说: 贞观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引开,我那婆娘自己饿死了也要把最后一块面团子给我吃,最后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活生生饿死……

    你说,咱们普通人家,穷啊,穷的没办法了。穷到最后没吃的举家逃荒,一路上饥一顿饱一顿但是好歹有个念想,谁知道一群乱兵冲了过来见人就杀,好兄弟们都死了,家人也死光了。就剩我一个孤零零的活到现在,你小子还有家人还有朋友,军校里一大帮子好兄弟,你闷个什么劲儿?!

    你就是再不回去,你家里人再不关心你,把你当做不存在,你还能把你的血给放干了把肉割光了把骨头都给敲碎了断绝关系不成?你这生下来就是你爹娘的孩子。谁也改变不了的,况且说到底你这还是有家人的,他们都还活着,比起你刘叔,除了每年清明给他们烧点儿纸钱,还能怎么办?”

    刘叔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眼泪水止不住的流,铁打一样的汉子竟然也能哭,杜荷一下子感到压抑无比,但是同时也觉得刘叔说的很对,比自己要惨的。天底下何其多也?何必呢这是?再看向刘叔的时候,杜荷也红了眼睛,一坛子酒下肚,杜荷就双膝跪在刘叔的身边……

    “刘叔,您没儿子了,没家人了,孤孤单单的一个人,我现在也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没人疼没人爱的,您要是不嫌弃,就收我做个义子,咱们爷两儿以后相依为命,以后我孝敬您,逢年过节的咱们爷俩儿过,以后您老了我给您养老,您去了,我给您披麻戴孝,以后每到清明我给您烧纸钱,到了下面也不用担心没钱花!”杜荷一说完就磕了一个头,刘叔见状又是哭又是笑,身子一下子瘫倒在地上,紧紧把杜荷抱在怀里面,一个劲儿的说着好孩子好孩子之类的……

    这只是贞观五年最后一天最后几个时辰的一个小插曲而已,伴随着长安城中哔哔叭叭的爆竹声,还有欢乐的人群欢乐的吵闹声,喧嚣声,贞观五年成为了历史,刘叔和杜荷双双昏睡过去,仿佛与世隔绝一般,陪伴他们的,只有慢慢亮起来的天,还有缓缓升起的朝阳。

    苏宁和苏定方穿着朝服,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避开了欢乐人群的海洋,和大批官员一起,进入皇宫,给李二陛下贺喜,恭贺新春,李二陛下换了一身朝服,干干净净崭新的衣服,更显得光彩夺目,笑呵呵的接受了群臣的恭贺,还有不少外国使臣的恭贺,苏宁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些大唐时期的外国人的恭贺。

    北边儿的就不说了,东边儿的新罗高句丽还有倭国,也就是小日本儿,还有南边的不少部落和外族,以及西部边陲的一些国家,包括了西域目前的国家,高昌等国,大概是因为从西突厥的通商活动中了解了中原王朝重新一统,实力强大,而且经济繁荣,打着和大唐通商的想法过来的。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西突厥大可汗阿史那泥孰亲自前来恭贺大唐的新年,带上了不少礼物,包括了牛羊马等等一系列大唐目前很需要的物资,李二陛下大喜过望,在正式的朝会结束之后,还特意把阿史那泥孰留了下来,招待他吃了一顿饭,苏宁还被拉过去作陪,谁让苏宁是主导了西突厥兵变事件的主要人物呢?

    阿史那泥孰委婉地表达了对苏宁的谢意,然后请求李二陛下扩大对西突厥的商业贸易规模,主要就是西突厥和大唐贸易而不和西域贸易,引来了大量的西域国家垂涎三尺,大量西域商队也来这里做生意,然后他可以从中获得大唐和西域国家两方面的赋税,如今西突厥是越来越富有了,他很希望这个情况可以继续发展下去。

    他还说了什么如今大唐驻军军营周围的那一大块地方已经渐渐的有了小镇的雏形,还引来了大量的西突厥人民试图定居,更有甚者给大唐商人和西域商人做工赚取钱财,这个是他很愿意看到的,要是所有西突厥人都可以来他的王庭周围定居,那么他就一定可以拥有更强的实力,震慑西突厥十支箭部落,让他们老老实实的不敢乱动。

    更重要的是。他希望李二陛下暂时不要和西域国家通商,理由说了一大堆,其实也就是他不希望本来可以收取的大量的来自西域商队和大唐商人的赋税被转移了,收不到了。如果这样,他的损失可就大了,李二陛下毫不留情的笑着戳穿他的本意,阿史那泥孰不好意思的笑笑,连说皇帝陛下英明。

    李二陛下更高兴,就此应允下去,阿史那泥孰大喜之下立刻表示,会将进贡给大唐的牛羊马和各种毛皮翻倍,献给大唐的皇帝陛下。

    宾主尽欢,阿史那泥孰高兴的返回了西突厥。李二陛下面色阴沉的把苏宁揪到了书房里面,问道:“阿史那泥孰所说的西突厥越来越富有是怎么回事?你不是说可以让他们穷的连仗都打不起来吗?这越来越富有虽然也让大唐得到了很多的好处,但是也不免有养虎为患之嫌疑吧?”

    苏宁原本还担心呢,李二陛下这一说苏宁就高兴了:“陛下,阿史那泥孰所说的西突厥越来越富有您可不用担心。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他自己越来越富有了,而非西突厥这个国度越来越富有了。”

    李二陛下疑惑道:“这是什么意思?”

    苏宁说道:“大唐商队和西域商队进入西突厥贸易肯定是要上交赋税的,这个赋税给了谁,自然不会是西突厥的平民百姓,给的肯定是西突厥的高层贵族和阿史那泥孰本人,他们自然是越来越富有了。所以他们才能用这些钱在味仙居里面大吃大喝,大量购买大唐的奢侈品。

    而大唐商队的钱是从西突厥这个国家赚过来的,包括贵族,自然还有很多的百姓,贵族可以得到百姓的赋税和大唐商队还有西域商队的赋税补贴自己,但是西突厥的百姓没有。西突厥的百姓只能越来越穷,越来越穷,而西突厥的贵族们只会越来越富有,因为所有的钱都是他们的。

    总体说来,就是大唐的商队和西域商队把从西突厥赚来的钱拿了一小部分上交给西突厥一小部分的贵族。供他们继续挥霍,尔西突厥的贵族又可以得到来自与西突厥平民百姓的赋税,所以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挥霍,可是西突厥的百姓没有,更重要的是西突厥的百姓数量远远多于贵族,一旦百姓们没有钱继续购买大唐商队的产品,就证明他们真的已经被榨干了。

    百姓们被榨干了,赖以生存的牛羊马没有了,他们还能做什么?反正赋税是交不上去了,失去了赋税这个最大的资金来源,西突厥的贵族们迟早也会陷入没有钱的困局中,那个时候他们才会注意到无论如何压榨都压榨不出什么油水了,因为平民早就被榨干了,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一起完蛋。

    当然这个还不太可能,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前,西突厥的贵族们只会越来越奢侈,大唐要有意无意的把越来越贵重的商品卖到西突厥,让他们的贵族越来越奢侈,对钱财的要求越来越高,当西突厥的平民们发现他们已经入不敷出,无力继续支付越来越重的赋税的时候,西突厥就会陷入内乱,而且贫富差距过大,一定会引发普遍的贪腐,西突厥的官员全部都贪污,西突厥的百姓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这个时候他们只有两种抉择,一种是起兵反抗,西突厥民风剽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兵,这个可能最大;另一种是自生自灭,当然可能很小,但是无论哪一种,对于大唐而言都是有利的,因为大唐都有机会介入其中,以王师的身份介入西突厥的内务,那个时候咱们可就不是外人了,西突厥的百姓一定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到了那个时候,陛下,西突厥还不是任我们搓扁搓圆?他们还有反抗的力量吗?上层越来越富裕,只会让上层越来越腐化,附带着正规军队也会越来越作威作福,越来越腐化,根本没有和大唐长期训练保持战斗力的军队相抗衡,那个时候,大唐的三千驻军就足以要了西突厥的命!”

    苏宁一脸奸笑,为李二陛下剖析整个邪恶的战略的基本过程和最终目标,李二陛下听过果然大喜,但是短暂的大喜过后李二陛下却又陷入了另一个担忧当中。

四百一十八 李二的忧虑() 
“你方才说的战略固然新奇,固然有效,但是你所说的一个问题我很在意。”李二陛下托着腮,看着苏宁。

    苏宁问道:“是何问题?”

    李二陛下皱着眉头说道:“你说西突厥的贵族越来越富裕,上层越来越富裕,只会带来普遍的贪腐,连带着所有的官员都贪腐,这是何道理?既然富裕了,就不需要贪腐也能过得很好啊?”

    苏宁心中冷笑,这个事情其实就可以拿靖康之耻来做剖析。

    北宋时期,大宋非常富裕,综合国力堪比美国,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高薪养廉的政策,宋代官员的平均工资是整个中国古代最高的,赏赐神马的也是丰厚到无法想象,宋真宗的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一点儿不假。

    但是宋代的官员贪腐问题很轻吗?拿一个事实来说,靖康年间,金兵二十余万南下开封,大宋首都开封号称八十万禁军,八十万对二十万,既没有水也没有火,就算是惨败也不至于败得一塌糊涂败的那么惨,就算是八十万头猪排成方阵让金兵砍也要很长时间,但是八十万禁军就在短短时间内崩溃了。

    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八十万禁军只是号称,事实就是,宋钦宗在战前突破文官们组成的重重阻碍清查禁军数量之后,彻底崩溃,因为直到那个时候,他才知道,账面上的八十万庞大军队,有七十余万被吃了空饷,真正的禁军,只有区区数万人。还是歪瓜裂枣,能战之兵一万都不到。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七十余万空饷兵里面,居然还有死了三十多年的幽灵存在着。领了三十多年的军饷。全是被贪腐之人弄走了,除了关西三十万边军之外。大宋堪比二战时期德国的军费开支,竟然是有百分之八十被吃了空饷,种师道带来的关西禁军是大宋当时唯一能战之兵,被西夏和金军轮番消灭。大宋再无可战之兵,这就是靖康之耻的最大原因。

    这就是高薪养廉和文官领兵制度之下的荒谬可笑事件,可见中原王朝从来都不是被敌人消灭的,而是自己玩儿死了自己,武官没有地位没有权力,自暴自弃吃空饷,文官不愿意大宋建立起战时体制以免损害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从而重重设防,欺上瞒下,然后金兵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开封保卫战里面。宰相李纲等人所用的军队都是临时招募的平民和散乱的禁军边军,以及各地乱七八糟的所谓勤王军,根本不成建制,饶是如此,大宋还是击退了金军第一次南下,宋钦宗支持下建立的战时体制显露其强大威力,山穷水尽之下一样可以击败外敌,但是随后战时体制被文官集团强行摧毁,李纲流放,种师道气死,第二次金军南下,靖康之耻!

    两次对比,鲜明!真他妈的鲜明!

    高薪养廉?文官领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文官领兵就不说了,除了寥寥数人,其他的都是它娘的作死,当然李二陛下不会和赵匡胤一样天真,赵匡胤是不作死就不会死,他作死了,所以大宋就死了;李二陛下控制的很好,至于后期军阀割据,那是李隆基干的,和李二陛下没什么关系。

    至于高薪养廉,在没有充分的法律支持下,是行不通的,只能带来无节制的付出付出再付出,贪污贪污再贪污,然后引发剧烈的贫富差距,官员普遍贪污,特权阶层垄断全社会的财富,两级分化严重,等到两级分化严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是全国性崩溃,万劫不复,就是全国性起义,迎来新生。

    孰是孰非,看着西突厥的结局就知道了,估计没多久了,这群化外野人已经陷入了奢侈的享受之中,商纣王的错误他们会再来一次,给苏宁和大唐提供宝贵的经验,当然他们的结局也是一定的,他们的结局就是成为大唐的正式行政区划,所有领土被正式纳入大唐的国土范围,设立道州县,建立统治,两面夹击西域,为控制西域做准备。

    “陛下,臣不是说富裕不好,但是,仅仅是官员富裕,而百姓穷困,这会是何等光景?就像箕子大夫看到商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就担忧有灭国之祸一样,以小见大从来都是至理,大唐人是人,突厥人也是人,大家都是人,都免不了趋利避害,正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驱,数百年前,先人早就说明了人的本质。

    既然如此,会发生在西突厥人身上的事情,就一定也会发生在大唐身上,不会因为学识的多少而有所改变,历朝历代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