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浴血的年代-宋朝军事故事探秘 >

第7部分

浴血的年代-宋朝军事故事探秘-第7部分

小说: 浴血的年代-宋朝军事故事探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吴广成:《西夏书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民国、戴锡章:《西夏纪》,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甘肃文化出版社1988年版宋、司马光《竦水纪闻》,《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王之望《汉滨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宋、王允中《郭景修墓志铭》
宋、赵起:《四库存目丛书》第83卷《种太尉传》,齐鲁书社1997年
燃烧的黄土永乐之战
宋朝发动的元丰西征终因粮饷不济无功而返,仅仅攻克了兰州和米脂,义合、吴堡、塞门、浮图寨等地,宋神宗积极准备力图再举。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宋军三月由鄜延路沈括和种谔主持发动了葭芦寨战役,大将曲珍带领二万步骑出东川,西夏军主将宥州观察使格众见势连忙领精锐三万抵御全力防守东路防线。谁知聪明的沈括计划巧妙,宋军由鄜延东道出塞走了几里后就马上掉头返回转向西道,从西路攻击西夏军,西夏军毫无防备遭到惨败,宋军斩首两千余级,俘获数千人,西夏军主帅宥州观察使格众战死(另说被俘)。宋军大将曲珍乘胜进攻葭芦寨,西夏战败后立即增派援兵万人死守明堂川,阻止宋军进一步前进。种谔成竹在胸,派遣李仪从侧翼夜渡黄河进攻葭芦寨,李仪领骑兵五百发动夜袭,斩首两百级攻克了葭芦寨。宋军得手后“横山之势一日隐然……明堂之南遂无虏障焉。”接着如何巩固横山防线的进一步战略计划就提上议事日程了。
种谔亲自面见神宗奏议曰:“横山延袤千里,出产战马,易于耕种,而且有盐铁之利,百姓也骁勇善战。如今从自银州开始,然后迁宥州于乌延城,最后修夏州,三郡鼎峙,则横山之地已囊括其中。最后修盐州,则横山强兵、战马、山泽之利,尽归中国,可以居高俯视兴、灵,直覆巢穴。”沈括先前给神宗的奏折中原则上也是采取以乌延城为横山防御中心的策略,占据横山腹地。
但就在种谔回鄜延路的途中,情况彻底发生了变化,一个名叫徐禧的中央特派员出现了。徐禧此人不是科举出身,但史载此人“少有志度,博览周游”,神宗召见后评价道:“朕多阅人,未见有如卿者”,于是深得宠幸,被神宗视为人才。徐禧算是个当时的军事爱好者,自认为打败西夏易如反掌,这次来到了鄜延前线,马上提出了永乐战略构想。徐禧上奏道“银州虽据明堂川、无定河交汇,但故城东南已被河水所吞,其西北又被天堑所阻。不如修建永乐城之形势险厄。银、夏、宥三州陷没百年,一日兴复,当然不错;但修建费用很高,如果修建永乐城,名义上不是一个州,却事实上可以巩固疆土。”沈括被其说服,也写了《请筑永乐城奏》:“既获米脂寨,以横山势弊,距宥州才三舍,下瞰银夏平川千余里可以耕穑,为囤田之计,今乞与米脂之间筑城永乐囤劲兵以抗虏,则河北之地尽可耕种!”
当种谔返回到鄜延路时,沈括已经听了徐禧的建议,准备在米脂和横山之间的修筑永乐筑城,种谔自然极力反对。徐禧见种谔胆敢对自己不服便勃然大怒,以特派员身份威胁道:“你就不怕死,敢误我大事?”种谔毫不畏惧反驳:“修永乐城必败,败是死;违节制也是死;死在这里,总比丧师辱国而当俘虏好。”最后徐禧见种谔不屈服,就把种将军搁在一边,于元丰五年八月出兵修建永乐城。宋军动员禁、厢、蕃各军八万运粮民夫十多万,李浦担任前军指挥,吕整为副将,曲珍为中军指挥高永能为副将,后军王湛为主将景思宜为副将,出延州前往米脂以北修筑永乐城山。
西夏方面原先得到的情报是李宪的计划在泾原路用二十万军马边修城寨边进军,最后攻打灵州,所以动员了六个监军司兵力百姓十丁发九,征集了三十万军队,携带了上百天的粮食屯兵泾原路以北严阵以待。现在宋军改变计划在鄜延路修建永乐城,严重威胁了西夏的横山战略要地,西夏感到了局势的严重,遂整军向永乐进发。探马不断来报西夏兵前来,而徐禧却不加重视说:“西夏如果前来,那就是我立功的好机会”,只是令各将稍加戒严。九月上旬,经过十四天努力耗费三十万工的永乐城终于竣工,城池“三面阻崖,表裹山河,气象雄壮”神宗赐名“银川寨”。徐禧留下景思宜带领四千人镇守,曲珍也暂留负责善后的城防工事以及军舍修筑,自与沈括带中军,右虞侯军,右军八千余人先返回了米脂,等待曲珍及左军、左虞侯军、后军、前军陆续抵达后继续修筑邻近城寨。西夏人见宋朝大军返回,随即乘势出击,在无定河西岸列阵窥视永乐,永乐守将曲珍飞报求援。宋军大将高永能之弟高永亨说“城中兵少将寡,且无水源难以坚守。”徐禧听了大怒把高永亨押入大牢,然后满不在乎的说:“西夏人来送死啦”,他还唯恐沈括抢了他功劳,就以主帅不能轻动为理由让沈括带领先期抵达的万余人守米脂,自领其余的二万五千士兵会同留守永乐部队四千人前去和西夏人决一雌雄。沈括还算比较清醒考虑到宋军已经遣散不少,大军尚未齐集不宜硬拼便说:“我军只有三万多作战部队难以对抗几十万敌军,不如放弃永乐然后待各路大军重新召集后反攻,再把永乐成为困住西夏人的牢笼。”但此时的徐禧早已经把自己看成诸葛亮再世,准备一展身手了,那里还听得进半句。
徐禧到了永乐,大将曲珍知道他是外行,说:“您最好还是回去,督促各将作战就行了。”徐禧立功心切笑道:“曲侯老将,怎么这么胆小。”接着他还下达命令各军士不再按照斩获首级给与奖赏,而是等到战后统计总数,平均分配奖励吃大锅饭,理由是以免士兵抢夺首级耽误了杀敌,此令一出宋军上下斗志全无。九月九日西夏大军三十万在名将叶悖麻和咩讹埋两人带领下抵达。西夏军数倍于宋军,但徐禧却下令全军城外列阵和西夏军野战,他手拿黄旗和大刀坐在城楼的瞭望台上亲自指挥全军。高永能见西夏军尚未齐集,要求立即出战先击破西夏前锋精锐以挫动敌人士气,否则敌军到齐了势必“众寡不支,大事去矣。”徐禧摸摸胡子装作内行说道:“尔何知王师不鼓不成列”,“不鼓不成列”这句话是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一个著名的人物宋襄公的名言,意思是不能向没有列好队没有擂响战鼓的敌人进攻。宋襄公的结局可谓妇孺皆知,此人终为天下耻笑,而宋军的徐禧毫无疑问也将步其后尘。很快西夏铁鹞军开始渡河,铁鹞军是西夏的重骑兵浑身裹满铁甲威力无穷,宋兵见了面有怯色,曲珍和高永能马上建议乘敌人半渡攻击可以取胜,否则西夏铁鹞军过了河恐怕难以对抗,可徐禧还是不听。西夏军过了河集合完毕,五万名重骑兵铺天盖地的杀了过来。徐禧命令宋军精锐选锋骑兵队数千人出击,这些选锋骑兵都是宋军的精英,身穿锦袍手持银枪光芒耀日,他还下令步兵阵不动,等待选锋骑兵队三波攻势后步兵才能发动攻击。选锋军虽然精锐以一挡百,但人数不过几千人,面对的铁鹞军也是精锐王牌而人数却多得多。曲珍接到这个以卵击石的命令也只好硬着头皮冲锋,宋军三次攻势都没能撼动西夏军阵。接着西夏开始反攻,宋军骑兵不敌,退却过程中正好和后边前进的步兵阵相遇,顿时一片大乱,军兵逃走了几乎一半。富有经验的曲珍见此马上向徐禧指出目前宋军虽败,但根据刚才交手情况西夏军精锐已经尽出,目前应该避实击虚命令骑兵队立即绕到西夏军背后攻击西夏军的老弱,也许可以转败为胜。这本来是败中求胜的妙棋,但徐禧这时原先的勇气早就不见踪影了,紧闭城门不回答,曲珍收拾剩下的一万五千多人沿山崖入城,骑兵只好把八千多匹战马也扔了。这一战按沈括的战报记载“将校寇伟(第六将主将)、李师古(第二将副将)、高世才、夏俨、程博古(第九将主将)及使臣十馀辈、士卒八百馀人尽没。曲珍与残兵入城,崖峻径窄,骑缘岸而上,丧马八千匹。”接下来西夏军又转攻水寨,原先宋军在这里打了十四眼井供水并且修筑堡垒护卫,但李稷因为考虑到城中粮食不够拒绝厢军逃入堡垒,一些厢军就自己挖了一条磴道逃入,西夏军正好利用了这条磴道攻击堡垒控制了水寨切断了宋军的水源,这样一来永乐城中断水的宋军便成了瓮中之鳖,西夏军把永乐城团团围住军阵厚达数里。神宗接到永乐败报连忙命令各路援救,但种谔称自己手里只有四千名老弱残兵,米脂的沈括带领万人前去受到了西夏军阻击。沈括正在等待延州援兵时突然宋朝的内线西夏大将阿约勒之弟密报,西夏军数万在大将阿约勒带领下要攻绥德,并有三百多羌人准备当内应。沈括考虑到绥德丢失则延州、河东不保,只得放弃永乐退兵绥德,等待各路援兵部队集结后再去永乐。西夏阿约勒进兵到绥德后看到原先说好做内应的羌人尸体被挂在城头就悻悻的退兵了。李宪领兵千里迢迢赶到后早已粮饷匮乏,又被西夏大军挡住只好在外围按兵不动,这样一来永乐彻底断绝了外援。西夏大将叶悖麻和咩讹埋听说宋军援兵止步便加紧进攻永乐城,这时永乐城内缺乏水源的弱点开始显现,宋军只好绞马粪取水,打井数丈出来的泉水只够军官饮用。高永能提出永乐属于新造的城,加上建造过程中气候潮湿连日下雨,所以城体还没有风干非常的不坚固很容易被攻破就和曲珍一起建议马上弃城,打开仓库重赏士兵突围,不出意外至少七八成士兵可以突围成功!徐禧却道“此城据要地,怎么可以丢弃?而且大将奔逃,军心就动摇了”,于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城中越发艰难士兵渴死大半。不过徐禧勇气倒是可嘉,每天亲自怀揣两个烧饼上城作战,累了就在城头枕着士兵大腿打个盹,宋军在他的鼓舞下忍着饥渴和西夏人死战,西夏军一时也未能破城。西夏军指挥部增派仁多家族名将仁多零丁助战,仁多零丁以残暴著称,他接管指挥后西夏军的进攻几近疯狂完全不顾伤亡和代价,“驱蕃丁蚁附而进”,每天派出万人冒着矢石挖掘城体。西夏兵伤亡惨重开始尸体还用毯包裹,并且拖回营中,随着死亡增多尸体也不再包裹运回营寨就扔在城下,“死者列布城下皆不掩尸……贼蚁附而登积尸如山,践之而登。”徐禧看到情况糟糕,就派出吕文惠前去谈判,西夏军却要求派曲珍前来。徐禧考虑到曲珍总令军政不可前去,再次指派景思宜前去谈判,西夏向宋朝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要求归还被占领的兰州,米脂等地,遭到了当场拒绝,西夏人恼羞成怒当场扣留了景思宜,继续加紧猛攻。西夏人在城下叫嚣:“汉人何不投降,没水已三天了吧!”当时只有徐禧和李舜举两个高级官员手里还有两壶水,徐禧听了就把手里的一壶水倒了下去说“没水,这是啥”,西夏军大笑“恐怕也就这些了吧!”徐禧于是怀疑可能是被俘的景思宜走漏了消息。九月二十日突降大雨,西夏军在雨夜发动了最后攻势,城池被西夏军攻破了。宦官李舜举见城破当即撕下衣服,写下遗书封在腊里。他写道:“臣舜臣死无所恨,愿陛下勿轻此贼”,这时几名亲兵牵来马匹扶他上马准备突围,李舜臣拒绝上马,终于殉国!负责粮草的官员李谡骑马突围冲到城门口,但门口宋夏两军鱼龙混杂人如潮涌没法继续向前,不幸被流矢射中面部死于乱军之中。蕃军指挥官马贵挥刀斩杀了几十名西夏军终于也倒于血泊之中。大将高永能和西夏作战曾经杀敌无数,西夏人视其死敌,凡获及高永能者“赏金等其身”。高永能孙子高昌裔劝他从小路逃跑,高永能叹道:“吾结发从军,未尝一败,今年已七十,受国大恩,恨无以回报,今天这里就是我死地了!”他放弃逃生,杀入敌群终于战死。而永乐之败的责任人,志大才疏的徐禧则下落不明,不知去向。曲珍比较有经验没走城门从城头爬下,但也遭到西夏军围剿,曲珍浴血奋战连兵器也打坏了,于是找了根木棒作为武器继续作战,向米脂方向逃跑,西夏人紧追不舍。曲珍眼看自己要被追上,心中叫苦不迭,此刻奇迹发生了,他居然发现路边有一匹不知那来的矫健白马,于是连忙上马一路跑向宋境米脂城逃脱了追捕,后曲珍把该马命名为“天赐白”成为跨下爱骑,此外宋将吕整,李浦也从城头爬下逃脱。西夏大将悖麻获胜后进围米脂城,耀兵三日后方退,永乐战役终以宋军彻底失败告终。沈括写给皇帝的战报写道:“九月九日西贼三十万攻永乐城,副都总管曲珍兵少禀敌未退将校寇伟、李思古、高世才、夏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