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汉末南国 >

第26部分

汉末南国-第26部分

小说: 汉末南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时、地利、人和全在其一边,我军却人生地不熟,因此打起来就格外的艰难些。依我之见,若非黎人多患疾病,而且我军火器厉害的话,恐怕此仗至少还要打上两年时间,到了那个时候,真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 
方明从身边的一名卫兵手中接过刚才脱下的头盔,用手拍了拍,随后说道:“虽然我军也有些吃力,但黎人早就撑不下去了,要不然的话,也不会珠崖儋耳山岳三部一起投降。” 
诸婴看着方明手上的帽子,笑道:“其实这也在公子意料之内,要知道,合浦黄氏用心险恶,有意借战争削弱诸部的实力,同时又在其内部逐步排挤本土派,企图控制珠崖,这样一来,保守的那些首领就感到不满了,而当其走投无路之时,更是树倒猢狲散之时,现在,除了昨日最后投降的唐泽,再除去那些被黄家自己解决掉的头领,珠崖洲那些声名赫赫的头领已经差不多全消失了,剩下来的,只有乖乖听我们的话。” 
方明将头盔戴在头上,接口道:“依我看,黎人快速的灭亡还有一个原因,公子发动的特种战,那些被天花病人穿过用过的衣物,自然会遗留有公子说的那种病毒。黎人的首领穿戴起来,自然很快的感染天花,很快全部落一个也别想活下去。”他顿了一顿,又说道:“这一招不可谓不毒,不知道后世的史书上会怎么写我们?” 
诸婴嘿嘿一笑,说道:“史书是人写出来的,你想让它是个什么样,那么它就是个什么样,我们也许会成为千秋功臣,但也可成为千古罪人,就看我等今后怎么做人了!” 
方明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诸婴话中的意思,顿时恍然,略微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就看今后你我二人怎么做人了!” 
两人相视一笑,随即齐将目光投向远方,望着那南边激烈的海上战斗。 
确切的说,这不是一场海战,而是一场单方面的海上屠杀和掠夺,那些最后一批抢在守港黎人投降之前行驶出港口的众多黄家运输船遭到了琼海海军的穷追猛打,那些负责护航的战船在琼海舰队猛烈的攻击下纷纷化做海上烟花,沉入了深不见底的大海,而那些毫无战斗力的运输船则被无情的拦截和俘获,由于此时是东风,因此,敌方舰队并非是向北而去,而是转向西方,慌不择路的奔向那茫茫大海,各自追寻着自己那未知的命运。 
望着那密密麻麻的海上舰船,方明折服的说道:“海军战舰极善于海战,以一当十。” 
方明笑道:“那也比不上我们天驱军,三天连战五阵,俘获生口十万,海军不可与陆军相提并论。” 
方明不再纠缠这个话题,他话锋一转,问道:“这些船深入西方,却不知道何时才能抵达彼岸?” 
诸婴冷笑道:“恐怕其中大多数是到不了彼岸了!我军舰队会一直追下去,直到追得他们筋疲力尽,就算是能够逃脱我军的追赶,那么他们也逃不过大海的狂浪,南海的风浪可是有名的。这些船只是徒劳的奔命而已。” 
诸婴提起手中刚刚配发的千里镜,向着远方眺望一阵,随后放下千里镜,对方明说道:“这一年里你我二人可以说是齐心协力,不知明年会如何?” 
方明笑道:“或日南,或南海,珠崖大局已定,自然挥刀向外,我二人共同对抗强敌,岂不美哉?不过我等皆为大汉子孙,军刀砍向的,必定是外族。”
  一名方明的副官跑回方明身边,递给他一个本子,待方明在那本子上签了字,他又转身奔去。 
方明将朱笔交给身边的卫兵,转身询问诸婴:“将军这么快就要回三亚了吗?” 
诸婴答道:“是啊,马上回去,三亚那边有些乱,必须快刀斩乱麻,至于儋耳此地嘛,一来已经平定,二来有你在此,应该万无一失。第三卫的谢玄还是很有些才能的,上月镇压山贼,着实立了功劳,你不妨更器重他些。” 
方明点点头,又问道:“三亚那边怎么乱成这样?” 
诸婴摇头叹息,向四周望了望,随即小声说道:“还不是因为内政部在那里强行土改?强令当地酋长卖地,这样一来,不激起民变才怪。现在三亚已经有些糜烂了,因此原先计划的合浦攻略只好作罢,先安定了三亚再说。” 
方明惋惜的说道:“其实公子过于急切了,土改此事宜缓不宜急啊!” 
诸婴不方便继续议论自己的主子,于是赶紧转移话题,问道:“听说琼海大舰已成,不日将试航?” 
方明点头道:“正是!大舰十艘,转为下西洋而建。” 
诸婴叹道:“船厂能在一年之内建立如此巨舶,确实了不起!” 
“那,公子将去西洋?” 诸婴问道。 
“不知道,我们是军人,这些问题不用我等操心。” 方明答道。 
诸婴沉思片刻,又问道:“郑问将军也将留在这里?” 
“不,他马上就回去。” 方明说道。 
“去合浦?”诸婴问道。 
方明回头看了看那仍旧骑马立在那里的郑问,随后对诸婴说道:“不是,他将去日南。” 
诸婴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后便不再言语,而是转过身子,与方明一同走到山头的西北角,俯视着那下面的大海。 
现在最令毕炜头痛的问题是,他奇缺内政人才。地方越打越广,人越打越多,也越杂。这各部落混在一起,让教化工作增添不少麻烦。现在准备仿效八旗制,很没创意的将海南全岛划分为八旗,大收流民,穷搜山谷。共得六万五千六百八十九户,人二十一万三千八百口。中间大部分是黎人,还有一部分山越人,但基本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将他们分为八部,以红,黄,蓝,白四色旗统制。以三百户为一营,五营为一协,五协为一盟,三盟为一旗。营设营管一人,参管二人,协设协领一人,参领二人,盟设都统一人,参统二人。置各心腹及在众人有声望的各首领分掌各部。
不过这件事情也急不来。在天花攻势后,几乎是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海南岛,土著的残余势力,乱七八糟的黄家家兵。纷纷向琼海输诚投降。要不就掉头往合浦跑。朝廷的交州刺史部方面对毕炜在海南的大胆行动也装作没有看见。这些人光复了珠崖儋耳两个郡,谁还敢到珠崖去触霉头? 
刘家他们在珠崖经营了几十年,对毕炜部队的支持也是巨大的。从后勤支撑到民政接管。反正早就是分好赃的。可笑那合浦黄家,先是挑动黎人攻击琼海,失败后又直接出动三千家兵助战,不料一败再败,自己这边,如果不是出于种种考量,攻到合浦杀了黄家全族也是又可能的。
这一切,已经改写了历史,在交州,琼海的名字已经为各大家族的族长所记住,已经有很多人来到琼海,想和他见面。
毕炜无声的叹了口气,既然自己已经被深深的卷进了历史里面,也小小的改变了历史走向。为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身份,为了自己身上炎黄先祖流传几千年的血脉。为了眼前这座可爱的城市。他只有做下去,尝试着将历史朝自己以为好的方向扭转。
已经是第二年的深秋了。
第三十五章 贸易与私掠
    若是说在汉桓帝永康元年(168年)谁在交州风头最旺的话。那就当属琼海了。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地方到后来一举成为盐业大鳄。最近又以三千人在半年的时间里剿灭了朱崖洲的黎人。更令人吃惊的是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竟然在南海合浦苍梧九真交趾日南桂林七郡同时开了十三家商号。而这家叫“礼和”的商号经营范围更是大的出奇。从寻常的布匹,木材,食盐到各种奢侈品。甚至还有百炼精钢。面对如此迅速崛起的琼海所有人都在议论着那个琼海的公子,统制毕炜。
进入十二月后,琼海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动。 
至于商业方面。毕炜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是在明年春季之前在南海合浦苍梧九真交趾日南桂林七郡同时设立商行经营范围包括粮食、布匹、食盐,铁器甚至军用物资。这个计划一出就引起了手下骨干们的巨大反应。在此之前毕炜一直要求琼海在商业方面在大陆要保持低调。但眼前的计划如果实行对交州商界无疑是个重大的冲击。毕炜对此的解释是琼海由于实际上征服了整个朱崖洲。现在琼海的名声大振。再保持低调已经没有意义了。当然对于毕炜的这个决定大家并没什么异议。特别象刘武他们这些交州本地的骨干更是赞成这个计划。再由毕炜做过详细的分析计算后他也认为琼海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个计划。于是在十二月整个南方商界迎来了一场从所未有的风暴。
行政方面,集中力量建设石禄琼海地区,初步建设三亚临震地区(三亚在汉代设临震县),其他地区实行八旗制度,派人去大陆,向汉朝寻找一个合适的名号。
军事方面,由于火器的小范围使用,原有的军队编制已经不适应了。毕炜之前确立的编制本来就是个四不像,是三三制和五五制的混合体,上下指挥和协同中暴露出很大的问题,他知道古代军队之所以下级建制不健全,是因为在战争中用不上复杂的编制,军队缺乏甚至没有战斗中的机动能力,战场上军队排成巨大的阵型,士兵只需跟随他人前进或后退,平时的训练也不好,就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精确的战场控制。而像秦军和罗马军团,他们的胜利来自他们的下层编制和良好的训练,使得士兵拥有在战场上极佳的机动能力。
汉军的下级编制十分完善,汉军的编制是部曲制,在领兵将军之下设部、曲、屯、队、什、伍的组织系统。部是汉军中的最高一级编制,部的主管军官称校尉,官秩同于太守,出征作战时受领兵将军指挥。曲隶属于部,长官叫军侯,地位相当于县令。屯置屯长,队设队率,什伍是军中最基层组织。这套军事组织体制常年设置,战时则由朝廷任命将军予以统帅,出征讨伐。 
隋唐军事制度最有特点。盛唐的赫赫军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完善的、运行良好的军事体制。唐朝军权集中于中央,由皇帝亲自掌握。尚书省下辖的兵部,为国家日常军务统理机构,其长官为兵部尚书。贞观十年(636年),对北朝以来的府兵制度进行重大调整:府兵为国家基本的常备军,平时隶属于十二卫和太子东宫六率,其中左右卫领60个军府,诸卫领40…50个军府,其余隶属东宫六率。每卫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每率设率一人,副率二人。平时负责管理府兵轮番宿卫诸事,战时经皇帝任命,率领从各府调集的府兵出征。‘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新唐书&;#8226;兵志》)重大军机要事由政事堂举行的宰相会议辅佐皇帝商决,兵部负责武官的考核、任免,军队的编制及轮换、甲仗、厩牧、图籍等事务。 
府又称军府,是唐朝中期以前基本军事单位,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构思向来为人们所称道。太宗时,军府又名折冲府,兵员达1200人为上府,1000人为中府,800人为下府。每府置长官折冲都尉一人,副长官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全国最多时共设634府,兵员达60万人,主要分布于作为政治中心的关中、陇右、中原等地。
罗马的重步兵军团编制亦是十分完善,但是他在面对骑兵攻击时十分脆弱,因为它缺乏骑兵协同,然而他的好处是适合小国寡民,公元前100左右,罗马对外一系列战争使其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但实际上此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罗马军团早已丧失初期那支百战百胜的军队的威名,素质下降兵源不足,对外战争屡战屡败,这时候马略又对罗马军团进行了改革。
为了加强兵源,罗马从征兵制走向了募兵制,士兵真正成了职业兵,军团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在旧的三列阵列基础上又发展出一种新的三列阵列,最主要的是不再按照士兵的经验能力来布置阵线,因为这个时候士兵都能得到良好的训练,每个人都基本差不多。
这就是棋盘式的阵列布置,实际上,我们常听说的罗马军团是指这个时期,这和这之后的恺撒等等一系列著名人物有关,因为大家都对那段历史感兴趣,所以提起罗马军团,也是指这个时期。
新的三列棋盘布置,第一线配置了4个联队,二、三线三个联队,每个联队600人;每个联队中的连队并立着,每个连队是200人;每条线右翼是后备兵、中间是主力、左边是枪兵,一个军团的人数大约是6800人,传统的第三线后备兵被取消了,武器装备也得到了统一,标枪和重剑成了制式装备,而长矛则基本从罗马军团中消失了。但其对轻步兵和骑兵的运用,还是没有什么重大的变化。
但是这些只是对于罗马军团的屡次变革的一个总结而已,废除了老式的指骨组织,长矛完全的从军中消失,军团里的兵种组合也更有更大灵活性,可以看到每支联队里含有各种类型的兵种,战线也不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