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汉末南国 >

第52部分

汉末南国-第52部分

小说: 汉末南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荫下,感觉大汉的繁华;一起去参观大汉最高文化教育中心“三雍”,即灵台、明堂和辟雍,其中灵台是国家天文台,明堂是“天子太庙”,辟雍则是“天子之学”。当然也就只能在外面转转,门口都有警卫的,等闲人根本进不去;一起到雒水边去欣赏外出踏春的雒阳仕女的丰采。
驻军不在雒阳城里,而是位于城外,雒阳城虽然大,但主要是皇宫、祖庙、太学和各类官府衙门,以及交易的市,除了极少数的皇亲国戚外,大部分的人都住在城外。出广阳门到城外的平乐观,北军主要部队三个营:屯骑营、步兵营、射声营,都驻扎在这里,其他两个营,长水营和越骑营则驻扎在城北的石桥,至于胡骑营和虎贲营,在光武中兴之时就已经撤销,胡骑并长水,虎贲省射声。
石桥的地面很大,有很大的场地可供骑兵训练,长水营和越骑营两个骑兵营驻扎在这里,恐怕也就是为了周围这宽阔的地面,训练便利又不扰民。
北军中真正掌握军权,管理军队和率领军队作战的是各营的司马,虽然他们的地位不高。北军中侯和五营校尉名位甚高,但实际上都成了主要参与议论朝政的大臣,基本上不过问军营的事情。这也就是张博一个军侯,能够独当一面的原因。
越骑营的军营其实并不大,从外面看是一个小城堡,在里面看起来长宽最多不过二百五十丈,毕炜进去的时候,只见张博全装惯束,穿了一身黑色的札甲,腰里插着一把三尺长的环首刀,骑着一匹黑马,在操练他那一曲的士兵。
这些越骑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骑马的,眼下他们穿着盔甲,手持弩机骑在真马大小的木马上苦练,个个挥汗如雨。在毕炜看来,越骑营倒是很有秦军遗风,在这个骑兵都改用长矛和弓箭的时代,他们任然使用臂张弩,倒不知道那些弩机,是不是当年秦国遗物?
张博见毕炜进来了,就把指挥旗交给一个屯长,招呼毕炜进他营房中说话,进了室内,张博脱掉束甲,换上练袍。
“上次那件事情,已经有一些眉目了。招募越骑为数不少,”张博道。“大概有三百人,都是退伍五年之内的老兵,另外还有三百人在谈,这些人对我说要增加报酬,如果要他们到交州去,每年要他们这个数。”张博伸出五根手指。
“每年五万钱?五十万?他们勒索啊,不过只要能把这些人带到交州,多大代价我也出。此时不用钱,何用钱刀为?”
“还有,越骑今年要更换一成的士兵,这些人我私下也问过了,有的人愿意去交州,只要价钱合理。”
“你要努力把这些人争取过来,他们一般退伍后,也就是去私人的部曲当兵,我们价格给高一些,待遇好一些。一定可以争取过来。”
“只是,”张博有些担心,但他还是把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这样干还是太明目张胆了,而且为你考虑,这些人都是骑兵,交州没有骑兵,也不需要骑兵,骑马的步兵都很奢侈。你的朱崖在海上,水军才是根本,你不发展自己的水军却来建立骑兵,怎么说你好。”
“没关系,这些人会用得上的,你要努力去搜罗老兵,屯骑营、步兵营、射声营都要,尤其是射声营的材官,越多越好。我马上就要成为大汉朝廷的正式官员了,拥有自己的部曲,也不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好,我想办法,现在想起来你那些部曲,还真是好笑,现在有几个军团了?天驱神策,这些名字有点那个,逾制啊。”张博点头道。
“现在快有四个军团了,至少我走的时候如此,这次北上,我对大汉军制有了深刻地了解,我发现我前的军事思想真是浅薄。我怎么会幻想重步兵无敌,怎么会幻想一场参谋部的战争,军团的建制不适合大汉,我的军事思想太超前了。”毕炜沮丧的说。“这次回去我要彻底改变一下,这是一次复古的改变,所有不适宜时代精神的,都要改掉。”
“我会再找几个军官回去,让他们好好操练你的部曲。”张博道。“不过你那个什的建制还不错,就不要改了。”
毕炜:“我会让大汉的军制改变来适应我,不会让我的军制改变来适应大汉。”
“你随便好了。”
曹破石约好毕炜在太学门口(因为光禄勋的官府就在太学对面)见面,见了面曹破石道:“你的事情没办好,有几个人作梗,上面也没办法。”
“弟的事情,还望兄费心了。”毕炜送过去一颗拇指大小,玲珑剔透的白色珍珠。曹破石的眼球都快掉了,他拿着珍珠边把玩边说:“这么重的礼物,那里受的起。你们南边就是好东西多。”
“如果直接搞不到交州刺史,别的空缺有没有。”
“有一个议郎的位置,可以搞到。要不你先做议郎,三个月之内,必然会想办法让你坐到太守的。”
果然自己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士大夫集团反对宦官集团的每一项提议,这已经成为传统,大司徒许诩发给光禄勋一道公文,以“我朝祖制,刺史当避原籍,炜日南人也,不得本州为官。”的理由,就让毕炜的宏图成空。
郁闷归郁闷,不过他还是上任作了议郎,而且这一呆,不知多久才能调到交州去,他梦魂牵绕的交州,他的朱崖,他的事业,都在万里之外。
已经是腊八了,他又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交州刺史丁宫,因为收复朱崖儋耳两郡的功劳,迁为青州刺史。而真正收复朱崖儋耳的自己却还不能站出来声明,他建立水军,组练陆军,招徕移民,不被朝廷认为示意图不轨图谋造反才怪。这对自己简直是当头一棒,那个该死的丁宫,把自己的领地拿去请功,这下子自己的地盘也没有了,毕炜去见丁宫,却被门子告知丁宫生病不见客,气的毕炜大骂丁宫。士燮和张博也都很吃惊,安慰毕炜,说是朝廷还没有决定下来是否恢复这两个郡的建制,如果这两个郡的建制不恢复,朱崖仍然是毕炜的天下。
“丁宫这一下子,弄得毕兄是颇为狼狈呢,不过祸兮福之所倚,这件事情是好事坏还难说。”士燮说,然后三个人紧张的忙碌起来,尽力打听朝廷意向。
这个年过得也没有什么意思,即使他的生意再红火,事业再兴旺,他的事业很有可能要被夺走了。
朝廷上下经过辩论,认为大汉的这两个郡早就撤销,现在也没有恢复的必要,丁宫收复失地,弃置可惜,可设朱崖儋耳两个县遥领。但是皇帝陛下对这种开疆拓土的事情很感兴趣,得知朱崖洲产出珍宝后更加的兴高采烈,决定合并两郡,恢复一个朱崖郡的建制,下辖六个县。并从中原豫州发十万人口到朱崖戍边,选出的朱崖太守准备年后南下。
但是自己十年的基业一朝被拿走,可再就拿不回来了。
就在朝廷上下为收复朱崖儋耳两郡兴高采烈,毕炜一个人却黯然神伤,他甚至都想发函给朱崖,要求朱崖准备行动起来,索性反了就是,但士燮张博说不可,朝廷决定恢复朱崖儋耳建制的消息传回交州,最少还要两个月,选出的朱崖太守按照惯例先要回乡,征召自己的领导班子,这样一来,最少还要半年他们才能到任,有半年的时间还是可以做很多善后事情的。何况贸贸然造反,一点准备都没有,毕炜手下那些人,又有几个是愚忠透顶甘心造反的,朝廷在很多人心中还是神圣不可抗命的,何况他的军队此时还陷在象林战场泥潭之中呢。士燮认为朝廷恢复的是朱崖儋耳两郡,毕炜起家之地琼海和三亚并不在这两郡范围,只要到时候安排妥贴,和新来的太守打好关系,还是可以保全毕炜根本的。
“从前朱崖洲本来就没有完全征服,朱崖儋耳两个郡只是岛的西北部,丁宫呈献上去的地图也只是恢复了以前的边界,他还没有冒失到完全得罪你的程度,换个角度看我们只是暂时失去岛西北部,一旦你当了刺史,不久什么都回来了吗?”
“问题是我的军队怎么办?作为部曲他远远超过朝廷规定的人数,难道作为民团存在吗?”
“你怕什么,我去打听新选出的朱崖太守是哪一位,我就不信金银珠宝达不倒他,我们可以拉他下水,你怕什么,丁宫调走交州刺史要换人了,你有多大把握得到这个位子?朝议决定从中原豫州发十万人口戍边,这可是件好事。”
“不错,就算那是坏事,我们也可以把它变成好事。一定会有办法的。”
腊月还有一件事情令人担忧:鲜卑檀石槐大寇并州,攻城邑,烧官寺,杀长吏,虏去人民数万,雁门,云中,定襄,代郡损失惨重。
年后没多久,就传来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会稽许昌在去年十一月聚众造反了,自称越王,大败汉军,现在已经围攻郡城。
第六十三章 斗酒十千恣欢谑
    许昌号称大越王,带着手下装备参差不齐的两万军队,经过多次战斗,已经基本摧毁了会稽汉军主力,开始围攻东南重镇会稽。在京师,朝中重臣刚刚还在为鲜卑犯边之事恼火,得到这种消息,更是决心派出精兵强将一扫反贼。没两天朝中决定就下来了,扬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簧统帅东南强兵三万,讨破之。
毕炜得知这个消息,也没什么表示,只是点点头,他还在处置朱崖设郡的善后事情,他在朱崖北部西部的家业,看来是要移移了,关键是人口,朱崖洲人口六十万,四十万越人原本就是縻系,现在忠心耿耿,倒也没什么,总数二十万的汉人移民,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些人,包括原来买进的奴隶,有赖于毕炜跨时代的社会实践,他们已经没有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全部是自由民,本来都是为了提高这些人主人翁意识,增强劳动积极性,为以后的均田制试点,但是万万没想到现在这种局面,他们都成为了朝廷的子民和征税对象,可为大局糜烂了。所以他现在忙于隐藏人口,转移家业,这位刚刚当上的议郎也不去拜访同僚,倒是引起了很多同僚的不满。
他也无所谓,本来这个京官就没打算干得长久,新的任命还没下来,趁此良机,他去洛阳城的大小景点逛了个遍,包括还未开凿石窟的龙门山。
正月十五,上元节刚过,他和孙坚两人,轻车简从的,到城西平乐观游玩,这是当年大将军梁冀所筑,人站在观中高阁之上,能够看到洛阳城老大一块风景,目光穿越城区,甚至可以看见北邙山上郁郁葱葱的松柏。
平乐观是汉代长安未央宫里的楼阙,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戏楼。“大坛”上有华盖,是皇帝看戏的地方。“设秘戏以示人”,说明戏楼建在广场上,很高大。东汉时期洛阳城西建有的“平乐观”,后汉李尤平乐观赋曰。乃设平乐之显观。章秘玮之奇珍。习禁武以讲捷。厌不羁之遐邻。徒观平乐之制。
这个地方有汉一代一直是贵族王孙游乐的地方,到了曹魏更是发扬光大,李白还写诗赞曰:“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毕炜进去的时候,那些公子们正在无聊的射覆。周围正是所谓流觞曲水,酒杯里斟满酒,顺着水流漂,哪位想喝了就拿起来喝。
“真是奢侈阿。”孙坚抱怨了一句。
“不要拘泥表面现象,我带你到这里来,难道是为了让你看他们喝什么牌子的酒吗?你要明白,这些贵公子们,多年之后,将成为你的伙伴,对手或者敌人。”
“有那么严重吗?”孙坚疑问道。
“当然,这些人个个都是名门之后,四世三公。”
“我也是名门之后,我的祖先是孙武。”孙坚骄傲的挺起胸膛。
“嗯嗯,你那是历史贵族,或者说是曾经的贵族,这里在座的都是当今的权贵,没得比。”
“那我们现在要怎么做,杀掉他们吗?”孙坚有点冲动。
“你观察周围一下,左近有多少护卫?总有一天将要杀掉他们,但绝对不是现在。”
这个时候,这听见一个家伙叫了起来:“刘季玉,你真不是男人,昨天我们去打劫,你跑什么?”
毕炜注意了一下那个被叫做刘季玉的,白白净净的一个小胖子,“这位难道是刘璋?”
白白净净的一个小胖子如同被电击了一样,浑身打颤,但是立刻跳起来反击:“刘表,你丫的不是也跑了吗?还要袁家兄弟给你打掩护。我考。”
“那个高个子,二十来岁的家伙是刘表?胡须挺漂亮的”
“你们刘家人都不很厚到。”其他的人纷纷说到。
毕炜不是有意偷听这伙人讲话的,实在是这伙人毫无顾忌,声音大的足可以让全洛阳的人听见。他越听越开心,这伙讨论风花雪月斗鸡跑马的公子哥中间有那么多震动天下的人物:袁绍,袁术,刘表,刘璋 ,刘虞的公子,还有我们的曹操兄。
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自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亦因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