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烽火恩仇录 >

第60部分

烽火恩仇录-第60部分

小说: 烽火恩仇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天早上,蒋介石一走进大厅,照例浏览这张军事地图,然后坐看案边文件。他对中国形势的变化是清楚的,日本人占了半个中国,而问题又在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在井冈山、瑞金、陕北建立了根据地。如同一阵旋风卷起狂澜,从江西,往西开始向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发展漫延,其势迅猛。若不采取措施,就不可能组织国民党部队打败日本人的侵略。可恨的是张、杨发生“西安事变”,扣留了他这个皇帝,使他的战略部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认为,这是他的基本战略,攘外,必先安内。
蒋介石坐在沙发上,目光凝视着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送来的一份对半年抗日以来,台儿庄、武汉会战的战役,分析报告或地图、他忧虑的心情似乎好了一些,喝了一口山菊茶,然后闭目仰躺在软皮沙发上。
三天前,他收到一封从高级情报基地,特高部送来的一封密件。这封密件是张学良部下发来的,由于是张学良部下写给委座钦鉴,自然,特高部的工作人员不敢作技术处理,只能以特级机密信函的传递方式传送到他的手中。
蒋介石拆开这封密信,见信上仅写了:“委员长,朱仁堂将以张作霖帅府小蚕珍宝换回张学良将军,三日后会见磋商的密函。”
当“小蚕”二个字映入他的眼帘时,蒋介石似乎瞬间发现了什么,他的心猛烈的跳动,又把此信从头到尾看了三遍。
二十余年前,他随孙中山去了广州,孙中山在论及袁世凯的卖国行径时,谈到了袁世凯的罪恶不仅在卖国,还在于他攫取了国宝。袁世凯曾指使孙殿英炸毁慈禧陵墓,乘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之际,盗取了稀世珍宝,据为己有,后来出身绿林的张作霖控制了北京,将这批珍宝转移到了奉天(沈阳)……
国父孙中山在旅途中讲出了这么一个历史案件,使蒋介石极为心动,尔后,由于蒋介石政务繁多,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东北寻宝,对付张作霖,所不幸的是张作霖被日本人在皇姑屯车站炸死,这批珍宝便没有了下落……
接着“9。18”事变,“西安事变”以及共产党抗日发难,使蒋介石面临着不可逾越的危机,他成天诚惶诚恐,担心他的政权面临着崩溃和倒塌。他随时捕捉机会,向国外势力讨好、亲近,同时对日本军国主义尽可能地持克制忍让的态度,只要不颠覆他的政府,他可以作最大限度的让步。
他透彻地分析了日本侵略军的意图,那太阳旗上“中日亲善”掩盖下的不外乎是对中国资源的掠夺和占有,至于对他的政权和危及,仅仅取决于他这个总裁,他这个委座,他对日本帝国态度如何。因而,他认为,目前,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已不是危及他政权的主要因素。而是迅速发展,不可一势,如星火燎原般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才是使他政权覆没的主要危险。
就在这时,秘书进来了,把蓝色的皮夹打开递到他的面前。
这是政务院卫戍部值班室送来的一份文件。
蒋介石一见,朱仁堂三字,即刻兴奋起来,随急西安事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南京失陷……的阴影笼罩开来,当日,他估计朱仁堂要来见他,因为来自特高基地的情报极为准确。因而他要求他的侍卫对这间大厅作了特殊的布置,并且令身边的任何人当天不准进入这间大厅,就是“大龄”亦是如此,他要同这专程造访他的下级军官朱仁堂长谈。蒋介石已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他打算在同朱仁堂长谈中,甩出一个圈套,在政务院给他委以要职,在高官厚禄的诱惑下,让他自动交出小蚕那批国宝。如果不成,就把他作为人质扣,令其家人将宝送到重庆。
“朱将军到了吗?”蒋介石太阳穴边的那条血脉一阵明显跳动,然而他的语态仍然平和。
“在政务院会客厅内”侍卫庄重地站着,恭敬地捧着蓝色公文皮夹,等委座签字。
蒋介石的目光在卫戍部送来的文件上一扫,摊开细长的手。侍卫急忙将派克钢笔拧开,递到他手中。蒋介石唰唰唰地写下“可。蒋中正。”
侍卫合上公文夹,急忙退出大厅。
约摸十分钟过去,大厅的门开了。
朱仁堂在两名侍卫的引导下,走进了大厅。
正襟危坐的蒋介石为了掩饰他内心的紧张和兴奋,漫不经心地把目光移过去,审视着张学良部下的下级军官朱仁堂,他惊奇地发现,迈着稳健步伐的朱仁堂带着一股寒气。
蒋介石心里一怔,神情略为慌乱。但他瞬间意念一闪,进到他大厅的朱仁堂毕竟是一个东北军的一个中级将领,这和他这有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数百万正规军的委员长来说,朱仁堂算得了什么?朱仁堂仅仅是他的国家权力下的一个为他领兵打仗的兵卒而已。他可凭借他的权力,一句话,就可将朱仁堂为庶民。蒋介石的神情极为淡漠,他面前的这个朱仁堂,他可以不屑一顾。
蒋介石把目光从朱仁堂身上移开,落在他的蓝皮封面的文件夹上,不紧不慢地甩出来一句浓重的浙江话:“坐下”。
朱仁堂以审慎的目光环视了一下大厅,来不及看清厅内的陈设就被侍卫扶到与蒋介石案头相对的宽大的沙发上。侍卫端来糖果糕点,为他沏上茶,很快离去。
这是蒋介石安排的秘密会晤。
大厅内只有蒋介石和朱仁堂二人。
朱仁堂的神情有些紧张,这蒋介石虽然出身不甚高贵,平心而论,算不上中国一代巨人,然而他却是一个集军、政、财权为一身的国民党政府的首脑,在他面前谈话,必须持重,不能有半点疏忽。为了掩饰紧张的心情,他揭开茶盖品茶。
蒋介石看了看端着茶碗手有些颤抖的朱仁堂,语调平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说:
“朱将军,此次你来重庆,我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会见,眼下国难当头,将军不浴血抗日,却用什么珍宝来……”
“委员长,东北军没有张学良将军不行啊,虽然东北军为抗日发动兵谏,可是在台儿庄、娘子关、徐州、武汉会战中浴血抗日,不惜牺牲效忠党国,在战场上履立奇功,目的就是让张学良将军重回军中,完成党国大业……”又道:“日本人炸死张大帅后,就占领了东三省,在那里修工厂,建铁路、开矿山,把那儿的资源鲸吞之后,又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我们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中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大量金银财宝,有的是希世珍宝,如果这些被日本人掠夺去,我们就有愧于祖先。”
蒋介石阴森的目光落在朱仁堂说话字词上,他关心的不是国家的资源被掠夺,而是放了张学良回部队抗日,而是朱仁堂说出了张作霖统治北京时鲸夺了多少圆明园、慈禧墓中的宝贝,他耐心地等待朱仁堂说下去,可朱仁堂仅提到稀世珍宝就断了下文,他呷了一口香茶、神情庄重说道:
“朱将军,国难当头,你我共同有责。比如说,张将军兵谏,为的是抗日,圆明园被烧,慈禧墓被盗、这也是我们民族的不幸。据我所知,袁世凯执政使张作霖犯了盗窃国宝罪,我故不追究,但这批珍宝却不能落在日本人手中!”他佯装神情坚定,两手撑着案头,腰背笔挺,两眼凶狠地看着朱仁堂、企图通过他的权力的威慑,让朱仁堂屈服,把张作霖隐藏的那批稀世珍宝给他交出来。
朱仁堂却不在乎这种权势,他只在乎同等条件下,将张学良将军放回部队抗日,这是国难当头每个中国人的心愿,也是张家对他有恩的忠心忠义。这次来的目的是小蚕委托他同蒋介石提条件磋商,献宝换回学良将军的大事,另外要把这批稀世珍宝转移出日占区,存入欧洲银行,买通美国总统,施压力放出张学良的筹备金。
他认为他和蒋介石是对等的关系,如果蒋介石不买他的帐,他就可即刻离去。于是,他紧盯着蒋介石面部,企图看透他面部的每一个细微的神情,观察、捕捉住他的心态。然而蒋介石的脸如同岩石般的阴沉。朱仁堂只能沉默。
如何打破这种局面?朱仁堂一边喝茶,一边寻找着机会。的确他从西安到重庆,非常之不易,单是路上的安全,就精心策划了一个月。因为他肩负着救出张将军自由的重任,李宗仁将藏匿着一大宗稀世珍宝的放出消息,高手对他的追杀、算计自然必在考虑之列。更为重要的是,日本人已盘踞东三省,占领半个中国,藏匿珍宝的地段――长白山已在日军的控制之中。如果目前再不采取措施将珍宝转移,那么这批价值连城的珍宝就迟早会落入日本人的手中。
尽管蒋介石贪心,但他手下拥有那么多的军队以及追随他的一大帮能人。朱仁堂认为,目前在中国能够同他一道将日战区的大宗珍宝转移的也只有蒋介石。
朱仁堂在沉思片刻之后说:“委员长,我专程从西安赶来,是有一件大事相商。”
未等朱仁堂把话讲完,蒋介石急忙问:“什么事?”
“受小蚕委托同委员长磋商,小蚕愿将大帅藏匿的故宫珍宝,换回张学良将军的自由。”
蒋介石故作矜持,以稍重的浙江口音问:“是什么珍宝?”
朱仁堂拉开公文包,递过去一份隐藏在长白山的小蚕珍宝的清单。
蒋介石接过清单,见上面开列着中国历史上两枚皇帝的金龙御印、慈禧太后的珍珠凤冠,天晶石及近千件有极高价值的珍珠、玛瑙等等。他的头轰的一声,这可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朱仁堂接着说:“委员长,这批稀世珍宝藏宝图在当今中国只有小蚕和我三人知道,小蚕已憔悴数日,只是思学良心切,这才将此宝委托本人掘地起出,献给委座,补充国库,支持抗日。我想对于党国财政收入和委员长江山稳定是最好的良药。”
蒋介石沉思不语,既然在中国只有仨人知道,那么张学良部下已明显地摆出了一副和他合作的姿态。他有些激动,从软皮沙发上站起来,背着手,在厅内的红色地毯上踱着步。过了一会儿,他走到朱仁堂身边,说:
“朱将军,可以考虑,倘不知什么时候将此宝送来?”他已打定主意,口头答应,不兑现条件,决不能放虎归山,影响蒋某人的千秋大业。
朱仁堂见蒋介石的态度缓和,已口头答应,便神情焦急地说道:“此宝倘在东北长白山,日占区,小蚕非常担心落入日本人手中。所以决定同委员长合作,只有仰仗委座鼎力相助,才能支援委座大业。”
蒋介石脸上没有半点悦色,伫立在朱仁堂身边,待朱仁堂把话说完之后又回到案前,仰躺在椅上……
当晚,蒋介石派专机把朱仁堂送走。
东方刚露出鱼肚白,广袤的地平线闪射着霞光,一轮巨大的金灿灿的火球慢慢地从黛青色的天际慢慢升起。大地、白云被烧红了,发亮了,厚实的乌云被烧成了紫红色。骤然间,金色的火球跳跃腾空,大地一片金黄。
惶惶不安的重庆城虽然沐浴着金色的阳光,绿色的树梢、楼房的白色墙体像镀上了一层金,可居住在奔腾、怒吼的长江岸边的重庆人并不需要日月星辰给予他们的光明,他们害怕日照的光把他们暴露在日本侵略军飞机的能见度下,把古老的重庆展示在敌机火炮之中……栖息在国民党政府眼皮下的重庆人,在这特定的历史景况中,形成了一种逆反的心态,希望月色和黑夜,讨厌阳光,然而又怎能与伟大的自然规律抗衡!不管日军的枪炮声离重庆如何如何之后,但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自然界的规律决不会因中国被日军的火炮击中、血肉横飞而改变运行轨迹。
当朝阳透过树梢落在重庆国民政府政务院那道拱型门的长廊墙壁上时,两辆黑色高级轿车从里面极其轻快地驶出。这保持一定车距的两辆高级轿车穿过古老的街道之后,沿一条蜿蜒的公路向江陵飞奔。阳光斜射下来,在铮亮的流水线条般的美式轿车的车体上碰撞出一束束刺眼的光,尔后又折射到路旁的岩石、树林和那些已经凋零的花枝上。
黑色高级轿车一前一后地向前奔驰,一会儿爬上斜坡向右拐了一个弯,平稳地向下驶入一块草坪上,嘎地一声,两车并排停下。
两侍卫分别上前拉开车门。
几乎就在同时,蒋介石和宋美龄下了车。
蒋介石离开小车向宋美龄走过去,宋美龄亦离开小车向他走来。
蒋介石以怜爱的目光与宋美龄对视之后,戴着白色手套的双手撑着文明棍,抬眼朝四周望了望。见这儿到处布满了岗哨,几乎相距五米,就有一名持卡宾枪的士兵密切注视着前方的动静。卫戍司令部对他和宋美龄前往江陵的安全保卫已作了极其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他满意地点了点头。
当他把目光从远处收回时,发现宋美龄仍看着他。
“走吧,大龄。”
宋美龄莞尔一笑,同蒋介石走上了能往江陵的玉石台阶。
蒋介石和宋美龄的随从紧跟在身后,但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蒋介石为何要来江陵?他是游览还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