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烽火恩仇录 >

第8部分

烽火恩仇录-第8部分

小说: 烽火恩仇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伤流产。
在上海医院的病榻上,昨天还来电报祈求能在上天国前会上弟弟一面。黄仁霖因为有这个“微妙”的任务脱不开身,想不到今天姐姐就长辞而去,以无限遗憾的神情进了天国。黄仁霖一声长吁,撕碎的电报纸雪片一样散落地面。
五 白雪何时融化
    五    柔心似焚消息白雪何时融化
张学良本着“人情送到家”的宗旨送蒋介石去了南京,西安的领导人也本着这种精神,慷慨地放走了军政大员,毫无保留地放走了飞行员和飞机。蒋介石在报纸上发表了《对张、杨的训词》,西安明明听着不对味,也只好隐忍着,缄默着。
三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却得到张学良受到审判的消息,西安一下子“奔走骇告,莫知所措”了。元旦这天,西安举行了一次东北军、西北军联合大检阅,“打倒蒋介石!”“打倒南京政府!”“放回张学良将军!”的愤怒声浪摇撼着全城。
南京方面却兵分五路,以四十个师的兵力向西安集结推进,至潼关,华阴、华县一带筑垒布阵,炫耀武力。西安方面忍无可忍,遂形成一种强烈的应战呼声,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一起行动,积极地进行了必要的军事部署。
一月五日,三位一体经过协商,由杨虎成领衔发出“歌电”向南京表示抗议。“歌电”措词委婉,立意严正,骨子里是十分强硬。
西安呼声强烈,当时形势又不允许蒋介石掀起内战。于是南京又变化策略,一方面委派东北名流吴翰涛、王化一等持着蒋介石、张学良的信来西安劝和,一方面又令驻潼关的顾祝同委派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到西安试探着进行和谈。
谢葆贞是“西北各界妇女救国联合委员会”的会长,小蚕是副会长。她们走在妇妇女队伍的最前边,长长的队伍高呼着“释放张学良”!“打倒蒋介石”!的口号从北大街走向钟楼,又从钟楼走完了东大街。千万个母亲、妻子、女青年,向南京政府表示了最强烈的抗议。游行队伍散去以后,谢葆贞没有回家,往南一扬,急匆匆赶往金家巷去看望赵四小姐。
因为重兵压境,西安城内特务活跃,形势一时显得很复杂,很险恶。张学良公馆仍然是东北军的中枢神经所在地。
自从张学良去了南京,冬云灰暗,张公馆无形中少了些生气,有些冷落,有些清淡,北风把院内的枝叶连连扫向墙角,满地上簌簌有声,枯草在墙头忽左忽右。谢葆贞上西楼的时候,在二楼木梯上与一个披大衣的中年汉子打了个照面,那汉子一个劲盯住谢葆贞:
“杨夫人,不认得我了?”
“噢!你是苗剑秋,不是在天津吗?啥时候回到西安的?”这就是在五四讲演时大骂蒋介石的那个“苗疯子”,三剑客之一的苗剑秋。谢葆贞见过他,心里也暗暗地佩服他。
“二十七日到的,是《每日论坛报》记者勃特兰掩护我从凤陵渡偷偷回来的,方才拜会了四小姐,问问少帅走时的情况。”
望着这个精明,爽直的汗子,谢葆贞问:“下一步你打算干什么?”
“继续跟蒋介石斗法呗!我当高崇明一块在日本留过学,卢广绩已经请求过杨主任了,让我也参加设计委员会。”
设计委员会在绥署内办公,谢葆贞与苗剑秋握手告别。“好啊!以后我们会常见面的。”
“笃笃笃!”她敲响通向张学良、赵四小姐的卧室的门。自从张学良走后,赵四小姐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院里没有了她风姿绰约的纤纤身姿,楼梯上没有了她宜喜宜嗔的春风面影,偶尔闪现一下,也很少与人说话,显得忧心忡忡,焦愁不安,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怎么办好。杨虎成多次叮咛谢葆贞,要多多往金家巷去:“眼下的四小姐,恐怕比南京的少帅更痛苦。”
门轻轻开了,形容憔悴的赵四小姐一看是她盼望的女友,那对湿润润的眸子里有了亮气。
“成天一个人孤坐,会闷出病来的。知道你病了,张副司令心里会更难受。谢堡贞说,“看你的神色,咋晚又是一霄没睡!”一面说,一面往梳妆台上望了一眼,台正中仍然放着张学良刚到南京那天发来的电报:“午后二时抵京,寓宋子文兄处,一切安善,请转告诸同志释念。学良。”这才几天呀,情况急转直下,广播连连传来不幸的消息。
赵四小姐说:“我老是想从前的事。当年在北平时,我请一位星相家为他测过八字,星相家说他是三环套目的格局,中年以后有牢狱之灾。我不懂什么叫“三环套目”,你看看,这不是说中了么?”
谢堡贞搂过赵四小姐瘦削的肩胛:“别往这儿想,这是迷信。”
赵四小姐说:“就算是迷信,不说它了,可我总感到,他是个带兵的将才,却不是那号搞政治的角色。”
“这话怎么说?”
“他那心太实,政治和诚实是两码事,左右政治的是权势和手腕,权势和手腕的圈子里有多少诚实可言呢!”赵四小姐望着谢堡贞,“宋子文,蒋夫人他们之所以敢来西安,就是看准了汉卿的诚实,实际是抓住了他的孟浪幼稚,巧妙地利用了他。”
“小妹又想邪了。”谢葆贞摇头否定她,“张副司令此行,示大义于天地。我想了好多天,觉着他比别人想得深远。”
前几次来,谢葆贞对赵四小姐深感同情,两个人一块垂过泪,一起叹息过,可从来没说过这等话呀,赵四小姐疑惑不解地盯住她。赵四小姐没心思梳妆,郁悒的神色里含一股幽怨,也许是在抱怨谢堡贞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儿呢?
谢葆贞说道:“这次事变是紧接两广事件的又一起反蒋事件,加上张副司令在九&;#8226;一八时奉了密令对日退让,很多人就胡乱猜疑,猜疑他发动这个事变是不诚心抗日。这种疑虑在西安不明显,在外地就很普遍,他们许多人就误认为这是张、杨二将军利用实力舍得偕位夺权搞兵变!”
“也许会这样看。”赵四小姐附和地说。
“这从各地来的电报里就能看出,尤其地方实力派,都怀疑我们抗日的诚意。”谢葆贞看得出,赵四小姐听得很仔细,“张将军是大聪明人,所以他就亲自送老蒋去南京,在政府心脏里为西安事变进行辩护,用个人的身家性命粉碎四面八方的流言蜚语,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一项了不得的壮举”
谢葆贞的话象冬日里难得的暖流,使赵四小姐陷入了少有的沉思……沉思良久,她抬头望着谢葆贞,望了好一阵才了话:“你上过学,有学问,想事情跟别人想得不一样,难怪外边传说你哩。”
谢葆贞一笑:“传说我什么?”
“‘杨夫人是个共产党,要留神!’还说,你是‘共产党有意派到杨主任身边的可疑分子’哩”。
谢葆贞沉默了一下,端庄凝重,显得很和蔼:“小妹,我也年轻轻,何尝不懂得生活?不懂得青春?说心里话,  虎成要是不象这样有权有势就好了,我们可以在关中找一块土地,两个人在一起过简朴宁静的日子。可现在,象张副司令说过的,已经是骑上老虎了,又有什么法子呢?你老实告诉我,你看我象不象外边传的那样――是个共产党?”
“有时象,有时又不象,我说不上来。”赵四小姐轻轻摇头,“打死我,我也不敢乱说。”
“我说呀,你是个小滑头!“谢葆贞佯装嗔怒,抱住赵四小姐拧了一把,赵四小姐“哎哟”一声,二人同时滚在了床上。就势在躺在床上,谢葆贞喘了喘,搂住赵四小姐说话:“当女人太难了,跟个窝囊废,受一辈子气,跟上个有志气的,更是准备吃大苦,受大难。咱是一个命,是苦命,下一辈子呀!你我再不要生个女人了!”
赵四小姐摇头:“这能由你由我么?”
正说着,“笃笃笃”有人敲门,她二人一头坐起,忙理理揉乱了的衣服和头发,赵四小姐又利落地扯扯床单,谢葆贞这才走过去拉开门。
“啊!杨主任!”进来的是杨虎成,副官从门外轻轻地带上了门。杨虎成随身带来一个文件袋儿。赵四小姐平时和谢葆贞常常接触,亲姐妹一样,但和杨虎成正二八经照面,这还是第一次,便恭敬地侍立着。杨虎成要她坐下说话,赵四小姐坐下了,屋里静静的。杨虎成说:
“西安很乱,我这心也很乱,张副司令走了,我也没有把你照顾好。”她说得很缓慢,心情显得很沉重。赵四小姐懦弱,听到这里,禁不住眼圈儿红了。
“吴翰涛、王化一从南京来了,也带来了张副司令的口信:让你到南京和他见见面。”赵四小姐转过身去,用手绢擦着泪水,哽咽起来,谢葆贞连忙扶住她,轻抚她的后背,杨虎成不说了,打开文件袋儿,取出一封封信件。“吴、王二位明天走,你收拾一下,准备和他二人一块坐飞机走,这样到南京也有人招呼你。”
赵四小姐哽咽着问:“见一面之后怎么办?”
杨虎成说:“具体怎么办,听副司令的叮咛。我的意思,在副司令回西安以前,你最好先到香港避一避,那里你熟悉,房子什么都现成。西安眼下不安宁,很不安宁,张副司令倘若不赶快回来,下一步恐怕会更难收拾。”杨虎成拿起那一叠儿信函,“这是东北军将领委托你带给张副司令的密件,大伙急切地盼望你能传到他手里。”
谢葆贞替赵四小姐拿主意:“这些信件检查出来,反而不好。你记性好,我说,干脆在西安把内容都背下来,把信毁掉。”赵四小姐默默点头,赞同这个主意。
杨虎成又说:“副司令爱吃西餐,爱吃个水果,西餐没法带,冬天的水果也不多,我准备了一些苹果、梨、桔子,明天随飞机一块走。”说到这里,杨虎成有些动情,声音有些发涩,“你告诉张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回西安的事由我们设法,让他千万把身体保养好!”
赵四小姐的泪珠又淌了下来。
奉化溪口,在蒋母坟庄的庐舍里,虽是严冬,高下参差的松柏依然以青翠的姿色笼罩在四周,蒋介石半躺在床上,一面养伤,一面算计着南京,算计着西安。张学良囚禁在南京,不是个办法,这个人生性好动,交际广泛,搞下这场事变,更为全国上下所嘱目。
审判是审判过了,可张学良在审判厅竟公开了那封最见不得人的“铣电”,这样以来,人们心里是不是服气这场审判,就很难说。所以蒋介石很快又给南京的戴笠下了密令,迅速将张学良解到溪口,这里是四明水区,山青水秀,四季盎然,让他来这里读书养性,反省往事。
副官进屋报告:“张钫从南京赶到溪口镇了,求见委员长。”
“来了吗?让他下午来见我。”
西安事变发生,于右任、张钫作为南京派出的宣慰使赶到潼关,却被阻留在那里,作为陕西元老,想不到杨虎成来了个黑脸拒之,他二人实在是愤愤不平,好在二十五日那天,蒋介石获释了,事情才算过去。
张钫赶回开封住了几天,忽然接到电报,委员长要他去一趟奉化。拿着电报,张钫赶到南京,到于右伍那里坐了坐,于右伍同在京的陕西人是同一个看法:‘委座让你去,一定是为解决陕事有所商谈。关中是好地方,百姓是好百姓,你只要抱定宗旨一条:只要和平,不要战争。“
下午,张钫自溪口镇赶到了六里外的坟庄庐舍。青砖平房,精巧严整,因为林木丛杂,层层叠叠,外面不容易看到这一长排灰色的房屋。从屋里穿过林隙往外眺,居高望远,却是一目了然,到处是连绵青山,山脚下是远近延伸的式的水田。
蒋介石穿着钢架背心,转动不方便,对张钫点点头,示意他坐在床前准备好的沙发上。寒暄几句,便转入正题。蒋介石说:“目前陕局尚在混乱之中,你熟悉陕西情形,以你之见,以为应该如何处置”
张钫试探性地询问:“听说委员长和杨张二位将军在西安商谈,允许了什么条件?”
蒋介石梗梗脖子昂起头:“那是子文他们谈的事。我除了训斥他们,商谈过什么?!现在我们只研究对陕西如何善后罢,我告诉你,何应钦他们可是主张声罪致讨,以整纪纲的,他的话是‘不将叛逆根本铲除,养痈必贻后患’。”
张钫说:“何部长这是借个原故泄他肚子里的火气。委座明察秋毫,比我更清楚。中央部队眼下拥挤在潼关到渭南这条路上,计有八师之众。渭南到秦岭山下,几十里宽。现在听说已在商州活动,如果他们出洛南到泰峪,中央军的后路就受到威胁,有被掐断的可能。张、杨部队在临潼、鸿门、斜口一带凭依山形,易守难攻。就这样打起来,中央军未必有利。我认为用政治解决较为便利,也切合目前的实际。”
蒋介石不吭声,默思一会,忽又谈起张学良来:“一个东北人,还有一个陕西人,身有草泽意味,鲁莽野蛮,灭裂武断。东北军调到陕西才几天嘛,张汉卿就轻举妄动,以致演成这种局面。”
“汉卿对日本人有杀父之仇,失地之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