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

第5部分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第5部分

小说: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时,人的腰、臀、大腿、小腿的肌肉都很发达。在肌肉上广泛分布着像网一样分散铺开的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中,血液汇集,才得以保持人体头凉脚热的健康状态。 

  但是,40岁之后,腰、臂、大腿的肌肉开始消耗萎缩、臀部肌肉也松弛了,即所谓的〃臀松弛(瘪屁股)〃的状态。下半身肌肉减少的同时,那里的毛细血管也随之变少,血液不得不向上半身移动。上半身血液增加后,在上臂测定的血压值当然上升,这就是高血压。 

  由于西医没有这样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常常把原因不明的事物冠以〃原发性〃一词,把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这不是指由于突眼性甲状腺肿及肾上腺疾病(库欣病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也称褐色细胞瘤)、肾脏病等伴随发生的继发性高血压,而且还没有弄清原因。〃原因不明〃意思中含有〃原发性〃的意思。 

  而且,下半身变瘦的〃臀松弛〃状态如果进展得很快,血液就会(更向上移动)在脑中溢出,这就是脑溢血。如果脑中的血液积聚得过多,就有引起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危险。 

  为心脏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管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如果形成了血栓,就会在中途断绝向下一阶段组织的营养供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使心脏失去功能。这就是心肌梗塞。症状轻微时称作心绞痛、心肌缺血,一般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这是由于上半身大量血液汇集造成的,因此被认为是〃臀松弛〃的一种。有医学研究报告证明:〃每天走12500步以上的人,不会产生心肌梗塞〃。 

  另外,我们常能见到:几乎所有的糖尿病人,下半身都比上半身细。 

  人体40%的体温是由肌肉血液中糖分的燃烧产生的。由于这些肌肉的70%存在于下半身,因此下半身的肌肉减少时,即在〃臀松弛〃状态时,糖分的燃烧就不充分。因此多余的糖分就残留在血液中,这种状态就是糖尿病。 

  这样,脑出血、脑梗塞、心肌梗塞、糖尿病等,全部是〃臀松弛病〃。 

  因此,为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平时,要注意多散步、走路、做运动、下蹲等,注意锻炼下半身。这是预防和改善这些疾病必不可少的运动。   

  日本人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是心肌梗塞,第三位是脑梗塞。为了预防这些疾病,血液粘稠的话〃就多喝水〃的指导已经实行了十多年了。可是,心肌梗塞、脑梗塞一点儿也没有减少的迹象。 

  很难想像在温暖的人体中会发生〃血液变硬〃这种状况。而血液流经全身一周的速度非常快,仅需40秒,竟然还会产生〃血液变硬变稠〃这种观点,就更让人不可思议了。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东西才会变硬呢? 

  〃水变冷后会结成冰〃;〃食物放入冰箱会变硬〃,也就是说,〃世界上的物质变硬〃只有在冷的时候才有可能。血栓形成也是同样的道理。就像被雨淋湿身体会变凉一样;体内水分增多,身体就会变凉。因此,我们不禁怀疑:不想喝水时〃为了预防血栓形成〃强迫自己喝水,身体变凉,是不是反而会导致血栓症(心肌梗塞,脑梗塞)的发生呢? 

  哮喘发作的时候,西医提倡〃为利于痰的排出,要尽量多喝水〃。但就像我们所见到的那样,由于哮喘是〃水毒〃的一种症状,勉强摄入水分不但不能好转,反而会使症状更加恶化。哮喘和阿托匹性皮肤病是使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水分排出体外的状态,毒物通过呼吸器官排泄时,就是哮喘。而通过皮肤排泄时,就形成了阿托匹性皮肤病。 

  在我的诊所中就诊的人,有一个长年患哮喘的药剂师。前些日子,当我与他谈起哮喘等于水毒这件事之后,不愧为药剂师的他非常内行地说:〃喘息发作好转后,的确有大量的尿排出呀!现在可知道了,原来哮喘等于水毒。〃 

  的确,在患细菌性支气管炎时,发烧并有粘呼呼的痰的时候,水分可以使痰变稀,饮水使之容易排出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哮喘时,就不一样了。勉强摄入水分是不正确的疗法。 

  由于心功能不全,排尿困难时就会发生全身浮肿,或作为症状之一,有时肺部水分聚集,也会发生肺水肿。这时,与哮喘同样,会有大量的〃稀的水样痰〃排出。西医一般使用利尿剂,使水分排出,治疗心功能不全。这样一来,肺水肿以及由此引起的水样痰的排出反而会受到抑制。 

  据此,在血栓预防、哮喘发作时,恰当的做法应当是:饮水、增加体温和促进利尿并举。如果要同时具备这些功能,就应该饮用:红茶(有磨碎的生姜的饮品)、草药茶、玉米茶及放入干梅子的绿茶。   

  在肝功能的检查中有γ…GTP(谷氨酰转肽酶)这一项。70单位以下是正常,70单位以上就容易被人怀疑为酗酒成性。 

  过量饮酒的确有时会造成γ…GTP值升高。有些大量饮酒的人,进行这一检查值有时能达到500或600单位。 

  但是有的人虽然滴酒不沾,却也有γ…GTP升高的现象。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在建立档案和接受体检时,常受医师的责备:〃你酒喝得太多了,如果这样下去,就会形成酒精性肝炎或脂肪肝;再下去,会变成肝硬化,要注意了!〃如果这个人说:〃我滴酒不沾呀!〃,医生就会很吃惊,稍感不解之后,就会怀疑:〃那……也许,胆囊或胰腺有毛病了,做个腹部超声波检查(B超)吧!〃……检查就会继续下去。接着,如果腹部超声波检查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按西医的说法就解释不清了,医生也就没招儿了。 

  长期以来,我留意了那些〃不饮酒,γ…GTP却升高的人〃。我注意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水、茶、咖啡、清凉饮料等水分摄入太多! 

  大家都知道:啤酒大约含水93%,日本酒和葡萄酒约含水86%。因此,喝酒就等于强迫自己喝水。 

  中医不把〃醉烂如泥〃看成是〃醉酒〃,而视其为〃水毒〃。醉酒的症状有头痛、尿频、腹泻、呕吐等,无论哪种症状都是患有水毒的表现。现在明白了:检测γ…GTP不是检查酒精,而是对〃水毒〃的检查。因此,得了这种中医称为〃水毒〃疾病的人,即患有类风湿、过敏(阿托匹性疾病、哮喘、鼻炎)等疾病的人,即使没喝酒,多数人都有γ…GTP值升高的情况。 

  可是γ…GTP值高,但又特别喜欢喝酒的人,以及那些为了应酬不能不喝酒的人怎么办呢? 

  对这些人,重要的是要常散步、做运动、沐浴、洗桑拿浴等,充分发汗,不想喝水时,不要勉强喝。如果摄入水分,也要摄入有利尿作用的红茶,生姜红茶、草药茶、玉米茶等饮品。另外平时适当吃些黄瓜、西瓜、红豆、牛蒡、山药等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如果饮食上多注意一些,一定可以降低γ…GTP值,预防由于酒精过多造成的肝炎和脂肪肝。  

  西医把血液中胆固醇的正常值设定在130~219mg/dl;只要检测值有所增加,医生就会使用降胆固醇药。因为胆固醇一直被认为是造成动脉硬化,进而导致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元凶。但是,胆固醇不仅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一种成分,也是形成胆汁、雄激素、雌激素的重要成分,它还是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原料。去甲肾上腺素具有抗疲劳、消除紧张的作用。因此,也有医生指出:用药使胆固醇下降,会导致对疲劳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最近,大量的研究数据也表明:血胆固醇水平高的人更长寿。 

  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在1200名患有高血脂的病人中进行了一项调查,得到如下结论:实施饮食加药物降低血胆固醇的A组与任何手段都不使用的B组相比,10~15年之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和死亡率,A组明显高于B组。 

  在赫尔辛基进行的另一项研究表明:与进行诈骗等活动的智能犯相比,暴力犯罪的犯人,血中胆固醇值更低。 

  另外,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大学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在对消防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血中胆固醇值高的人与低值人相比,前者表现优秀,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 

  当然,血中胆固醇值过低也不好。血中胆固醇值如果过低,脑内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出现反抗的或暴力的倾向,有时,还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在日本,1980年厚生省(现在的厚生劳动省,即卫生部)对国民营养调查对象中的1万人进行了长达14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证明:胆固醇值维持在240~259mg/dl的水平是〃健康长寿〃的最佳胆固醇值范围。 

  同样,对大阪府八尾市的1万人进行的11年的跟踪调查也表明:数值在240~279mg/dl是最健康、有益于长寿的胆固醇值。(1997年) 

  茨城县经过对40~79岁男女10万人进行5年跟踪观察后发现:胆固醇值越低,总死亡率,特别是肿瘤的死亡率越高,胆固醇值在240mg/dl以上的人群,总死亡率最低。 

  每年有400万人服用抗胆固醇药〃Stachin〃,年利润达到3000亿日元。但是,它却有很多副作用,如:导致横纹肌(骨骼肌)溶解症(肌肉溶解,患者主诉肌肉疼)、肝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出血)等。 

  因此,如果对胆固醇过分敌视,反倒对健康不利。

  糖尿病是一种表现为血液中糖分过分增多(高血糖)的疾病。人体的60兆个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只能以糖分为唯一的能量来源维持存活。因此,血糖值(正常值:60~110mg/dl)如果降低,就会引起伴有手足颤抖、房颤、昏迷等低血糖反应的发作。由于低蛋白质、低脂肪不会产生如此快的不良反应,可见,在维持生存方面,糖是至关重要的营养成分。 

  糖分是很重要,但如果摄入过多或运动不足,就会导致血液中蓄积太多(高血糖状态),从而损伤血管壁。如果发生在眼睛,会引起视网膜疾病(最后导致失明。现在,失明者中有一半是由糖尿病造成的)、糖尿病性肾病(接受肾透析的人中约有一半为糖尿病造成)等疾病。另外,血糖升高,白血球的功能下降,免疫力就会降低。癌、自身免疫性疾病(克罗恩病,即节段性肠炎、桥本氏病、溃疡性大肠炎……)等,所有这些疾病都容易发生。有时,有的糖尿病人尽管得了心肌梗塞,也不会感到胸痛(无痛性心肌梗塞),这样反而容易耽搁治疗,的确不是一件好事。 

  血糖的升高是引发糖尿病的原因。因此,西医普遍认为:要控制糖果、点心、砂糖等糖分的摄入。控制米饭、馒头及其他面食等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分解会变成糖)以及酒精的摄入。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年以后),日本人的米和薯类的〃碳水化合物〃(糖分)的摄取量,分别减少了1/2和1/10,这种减少很明显。尽管如此,糖尿病患者却还在快速增加。战争刚结束时,日本只有几千人患糖尿病,而现在日本人的糖尿病患者数已经达到了1620万人。 

  那就是说〃糖尿病〃的原因不一定就是〃糖分〃。 

  与1950年相比,2000年,日本人的食品摄取量中肉、蛋、奶、奶制品增加了19倍。这种碳水化合物以外的食物产生的过多的热量,以及由于运动不足而导致的能量消费的下降才是引发糖尿病的真正原因。 

  胰蛋白酶和脂肪酶等物质是消化肉、蛋、奶等食物的消化酶成分。它们是由胰腺分泌产生的。由于大量摄入了这些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食物,从而导致胰腺疲劳,导致胰腺不能分泌充足的胰岛素也被认为是引发糖尿病的原因。牛津大学糖尿病研究所的辛普森博士的实验证明:让27名糖尿病患者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高碳水化合物食品(非精碾谷物和豆类)和低碳水化合物食品(全世界医院中使用的含糖很少的糖尿病食品),两种食物各吃6周。结果发现:前者血糖值明显下降,尿糖排泄量减少。 

  辛普森博士认为:血糖的减少(胆固醇值也减少了)是由于豆类、蔬菜、非精碾谷类(黑面包)中的膳食纤维起了重要作用。在英国,糖尿病患者也被推荐限制食用碳水化合物(糖分),其实,这根本没有道理。 

  注:空腹血糖的单位与日本使用的mg/dl不同;这里使用n。mol/L。 

  最近发现:黑砂糖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实际上,在我的病人中,我就鼓励他们使用我提倡的〃石原式减肥法〃,即:早晨喝胡萝卜苹果汁,以及生姜红茶(放入黑砂糖);中午吃面包;晚上可以吃任何食物,包括饮酒。很多患者的糖尿病都得到了惊人的改善。

  下面介绍其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