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343部分

龙啸大明-第343部分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有三百份[杭州时报]在这里发行,一些人都专程出城来购买,通过看报来了解一些朝廷的时事。

    虽然一些朝廷官员对[杭州时报]颇为不满,认为有伤风化,但谁都知道,现在朝廷根本管不住商毅,而且这时马党、东林党两派都忙着内斗,这件小事谁也顾不上。

    因此青州大捷的捷报传到南京的时候,[杭州时报]也率先把这个消息公布了出来。结果这一次又在南京引起了一场大轰动,不仅是因为战果巨大,而且还送来了俘虏和战利。在押送俘虏、战利进城的时候,也引得许多百姓在街边围观,虽然百姓们分不清战利的盔甲旗帜等级,但清军的俘虏却是可以看得出来,纯正的满人和汉人还是有十分明显的区分的。

    结果这次捷报在南京城中又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一批中下层官员,还有一些东林党人以及复社等一批仕士夫们都纷纷上朝廷,要求南京朝廷趁着这次青州大捷,立刻出兵收复中原的土地,把清军赶出关外去。

    也弄得南京朝廷十分尴尬,因为这时南京朝己经做出决定,派造左懋第、陈洪范、马绍愉三人为核心,组成北使团。准备北上前往北京谒陵,祭告先帝;通谢清王,并酬谢剿寇文武劳勋,同时还有“大明皇帝致北国可汗”的御、以及封吴三桂为“蓟国公”的诰敕。而在松山降清的总兵祖大寿的儿子锦衣卫指挥祖泽傅也随团北行。

    :

第六十五章 洪承畴献计() 
北京皇宫; 武英殿。

    多尔衮坐在正中的椅子上,虽然耐着性子听完了李率泰讲说山东一战的经过,但是脸色铁青,显得十分难看。而李率泰说完之后,也低下头去,不敢与多尔衮的目光对视。整个武英殿里一片沉寂,仿佛落针可闻。

    过了好久之后,多尔衮才道:“李率泰,额孟格,你们说的这一战的过程可都是真的吗?”

    李率泰颤声道:“奴才们所说的,千真万确,决不敢欺骗睿亲王,如果有半句假话,奴才愿以全家领罪。”

    额孟格也道:“睿亲王明察,奴才们所说的,全都是真的。”

    多尔衮点了点头,又沉呤了一会儿,才又看了看左右站立的十几位大臣,转头对左边站立的一名大臣道:“洪卿,你以为如何呢?”

    这名大臣正是洪承畴,因为他是崇祯十五年1642年才降清的,对明朝的情况都十分熟悉,这次多尔衮率军出关,也专门把他带在身边,以备察讷咨询。而洪承畴本有机谋材能,而且在明朝的时候,又长期付责追剿宏民军,也十分精通军务,向多尔衮所献的意见,也都是切中要点,因此多尔衮每逢遇到不懂或难解之处,也都会向洪承畴请教,而对他的倚仗也越来越大,大有超过范文程的势头。

    这次山东的失败确实大出多尔衮的意料之外,在他看来,就算和和李率泰不能彻底消山东的明军,致少也能够稳定住山东的局面。那知等来的却是一场惨败,拆兵过半不说,就连勇将和都丧命战场。多尔衮接报之后,自然是勃然大怒,当时就想要打李率泰和额孟格杀了,以镇全军,同时也让自己出一口气。

    但满汉大臣都苦苦相劝。由其是洪承畴,认为山东一战,李率泰确实是己经尽力了,而且失败也不全是李率泰的过失,还是应该把他叫回北京来详细询问这一战的过程,然后再做决定。多尔衮虽然有些不干心,但毕竟也架不住群臣都在劝说,因此也只付忍下了这一口气,把李率泰招回到北京来。

    其实战事的经过李率泰在告急文中说的己经十分详细了,回到北京之后,只是回答群臣们提出的一些细节问题。

    而现在见多尔衮又向自己发问,洪承畴也迈出一步,躬身施礼,道:“回禀睿亲王,臣以为李章京所说的话,应该都是真的。”

    李率泰和额孟格都感激的看了洪承畴一眼,毕竟这个时候能有人为他们说句公道话,也是十分难得了。但多尔衮却“哼”了一声,道:“都是真的?商家军有那么历害吗?”

    洪承畴道:“睿亲王不要忘了,两年以前,饶余贝勒率军出关攻明,同样也是在山东济南、州一带,受挫于明军,而当时就己经是商家军在山东镇守。而且据饶余贝勒所说,商家军正是倚仗的火器犀利。与李章京所说,极为相似,因此臣才敢言,李章京所说,都是实情。”

    多尔衮听了; 这才没有再说什么?

    这时范文臣也出列道:“睿亲王,洪大人所言极是,试想当时以饶余贝勒久经战阵之人,又有内大臣相助,所率数万精兵,尚不能取胜,何况是李章京这支人马,故此这一仗也非战之罪,实在是因为我们料敌不周之过。因此处李章京,还请睿亲王三思。”

    多尔衮的脸色稍好了一点,又想了一想,道:“李率泰,这一次我暂时先给你记下,你先解除军职,留在北京,听候处置。”

    李率泰赶忙给多尔衮磕了一个头,道:“多谢睿亲王。” 然后才起身退出了武英殿。

    而多尔衮又道:“洪卿留下来,其他各位大人都先退下吧。”

    其他的满汉大臣都知道多尔衮要和洪承畴单独商议大事,因此都向多尔衮行了一礼,然后也都陆继退出了武英殿。不一会儿,整个大殿上只剩下洪承畴和多尔衮两个人。

    由实多尔衮也是身经百战的人,听了李率泰的解释之后,也知道李率泰确实是尽了力,失败也算情有可原,杀他有些说不过去,另一方面李率泰可不是一般人,冒然杀他,只怕汉军的众将都会寒心。因此也就借这个台阶下,饶了李率泰。

    多尔衮皱了皱眉头,这才问道:“洪卿,火炮、火铳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在过去我也曾两次率军攻明,也与使用火炮、火铳的明军交战过,并未见他们有什么出奇特别之处啊为何到了商毅手里,立刻就与众不同了呢。”

    洪承畴苦笑了一声,道:“回禀睿亲王,现在我们对商毅的情况所知不多,因此微臣也难以回答。不过据刚才李章京所说,微臣到是发现商家军与别的明军相比,有几点不同之处。”

    多尔衮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洪承畴道:“首先一点,在商家军所用的火器中,火铳的使用比火炮要多,几乎人手一杆,就是在短兵相接时,也是在火铳上插一把短剑,当作长枪来用。而且商家军使用的火铳,似乎要比其他的火铳打得更远,使用火铳的方式也更纯熟,射速也便快,因此自然也更厉害一些。这几点和其他明军都大不相同。或许原因就在这里。”

    多尔衮也点了点头,道:“洪卿所说极是,但仅此几点,我大清也能做到,别的明军也能做到,并不能就能说明商家军就会如此厉害的原因。”

    洪承畴道:“这些只是微臣仅从李章京的讲说中推断而出,但俱体如何,也不得而知,因为我们对商毅的了触还是太少了,还需要详细打听,另外还要请饶余贝勒来北京一起参详,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因此在暂时,我们不要在山东继续用兵了。”

    多尔衮怔了一怔,有些愕然,道:“不对山东用兵了吗?”

    洪承畴点头道:“不错,睿亲王明鉴,如今我们大清的兵力不足,而如今俯首要之敌仍是李闯,并非是商家军。”

    多尔衮又想了想,道:“洪卿,为什么说我们的主要敌人是李自成,而不是商毅呢?依我看这商毅可要比李自成厉害得多啊”

    洪承畴笑道:“睿亲王,敌之主次,并非原以强弱而定,商家军虽然悍勇,但依臣看来,兵力有限,前次杀死了王鳌永,攻占济南之后,便止步不前,和和李率泰领兵到了山东之后,就主动放弃了济南,而在青州打败了和、李率泰之后,也没有继续进攻济南,可见其只能固守青、莱、登三府之地,无力再扩张了。”

    多尔衮点了点头,道:“有道理。”

    洪承畴又道:“而商家军再悍勇,也是明朝的军队,就要受制于南京朝廷,若是不能力敌,亦可智取。而且巨己听说南京己派出北使团北上,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只要我们固守济南,不主动去攻青州,商家军也不会轻启战端。故此商家军虽强,但却并非我大清目前的首要之敌。”

    多衮听了,也连连点头,道:“还是洪卿的见解,高人一筹。”

    洪承畴接着道:“而李自成就不同了,此人流寇出身,向来无拘无束,也无人能管,而且善能四处流窜,行踪无定,虽然流寇不及商家军悍勇,但一打就散,散后而复聚,依然为乱,然而其行无定向、居无定所,所到之处,劫掠一番之后,更立刻离去,因此往往以十倍之兵相困,亦难捉拿,而且就算是被打得全军覆,只要有一口气在,立刻又能立刻聚集一帮人马,与我大清作对。何况现在李自成手下,尚有数十万人马,一但分散做乱,必来防不胜防,因此必须趁着现在李自成新败,一鼓作气,将其彻底消灭干净,永绝后患。”

    顿了一顿,洪承畴又道:“就算不能把李自成彻底消灭干净,也要把他赶过长江,让他在南明去闹,不要搅挠我大清的地方。而等李自成把南明搅了个天翻地覆之后,我大清正好可以出兵南下,收取江南之地。”

    因为洪承畴在明朝就是剿平流寇起家的,和李自成打交道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对农民军的习惯特点也是了如指掌,因此说到李自成头上,也是头头是道。

    多尔衮听完洪承畴的这一番说之后,也沉思了良久,终于点了点头,道:“还是洪卿说的是。” 同时心里也不由对皇太极生出敬佩之意,因为当初皇太极为了招降洪承畴,可谓是使尽了手段,甚至不惜让最心爱的庄妃出面劝降,使了一把美人计,当时也让人大感不解。而皇太极的解释是,有了洪承畴之后,清军再攻明朝,就等于有了引路之人,可以事半功倍矣。

    当时多尔衮还不明白,现在才算是懂了,皇太极所说的引路,并不是指道路,而是指洪承畴了解明朝部的情况、特点、习惯等等。就像刚才那一番话,如果不是一个熟悉明朝的人,根本就说不出来的。同时多尔衮还想起来,在何巴泰回到盛京之后,皇太极好像还派遣专人,收集过商毅的资料,难到他早就预料到了今天的事情吗?想这里,多尔衮也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这才发现,自己确实是比皇太极差得太多了。

    :

第六十六章 新法令(上)() 
朝在为商毅头疼的时候,商毅确在浙江大张旗鼓的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法令。

    首先一条,就是清丈土地,重新造鱼鳞册。

    清丈土地一直都在商毅的计划之中,从北京回来以后就开始进行了,只不过当时只是在杭州府进行,而现在商毅己经坐稳了浙江巡抚的位置,又挟持着大胜清军的战功,因此也在浙江省全省境内,开始全面的清丈土地。

    这条法令一发布之后,立刻引起了一片怨声载道,由其是那些占有大量土地的官宦富豪人家,都是一片反对之声。其实历来朝廷要丈土地的时候,都会遭到许多人,由其是官僚集团的反对,原因到没有别的,因为官僚集团,往往都是倾占土地的主要成员。丈土地损害的就是他们的现实利益。因此主张清丈土地的官员,往往都会成为众矢之的,甚致不得善终。

    但商家军却没有这个负担,一来是商毅在全军的威信极高,只要是他做出的正式决定,基本上没有人敢反对。而在另一方面,商家军进驻浙江的时间并不长,军队里的骨干成员还来不及在浙江购田置地,因此清丈土地也不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相反核实土地的数目,作为收税的依据,也有利于加商家军的收入,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当然谁都希望商家军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而唯一一个既属于商家军成员,又拥有大量土地的家族就是老林家,但林之洋心里十分清楚商毅的目地,亲身回家劝父亲,主动交付自己家里的土地实数。

    这个时候林正朔也终于显示出一个老商人清醒的判断力,知道和商毅对抗是没有用的,因此也主动将家里所有的土地数量都上报了。并把倾占,投靠的土地也全都退还出来。何况林家的土地并不多,一共也只有一万多亩,只能算一个中上等地主,就算全交出来,损失也不大,相反还能借此修复和毅的关系。

    林家这一带头,其他反对的人也都无计可施,现在浙江的一亩三分地都是商毅说了算,就是朝廷也要让商毅几分,因此也只能认命。

    虽然也有几个死撑不放的官宦人家,还以为自己家里有点势力,因此拒绝配合清查土地的工作人员,还有人抠打工作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