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8岁成为亿万富豪 >

第11部分

28岁成为亿万富豪-第11部分

小说: 28岁成为亿万富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俭,过的是最简单的生活;我没有买过一件衣服,广东的冬天不冷,在砖窑火烤着还热呢,平常也用不着穿衣服,不论干活还是回到工棚,长年只穿一条裤衩;吃饭是自己买米在窑上煮,那是真正的“吃饭”——没有一点儿菜,顶多弄一点盐水……我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把钱全部积攒起来,凑成整数寄回家还债。第一个月“出粮”(广东话发工资),我就寄回家120元!在广州市郊的时候,我每月虽然还挣不到200元钱,但是除了买米我没有任何开销,多半用来还债。第二年到了海丰的机砖厂后,当了工头,挣的钱多了,我还是首先还债,这年我已把在家乡的欠债全部还清。家里来信说,人们对我的看法已经改变,不仅没有人再骂我,反而得到了别人的称赞,说我有骨气、有出息、能干……邻居中的青年人,向我家打听我的地址,纷纷到广东来投奔我。家乡实在太穷了,从在广州郊区开始,在海丰、在淡水,通过我找工作的乡亲,不下百人,我办起公司以后,几百名员工绝大多数都是四川人,特别是广安人。开初,我并没有想很多,也不懂有多大意义,反正是我找到了饭碗,有老乡来我尽量介绍,有饭大家吃嘛,自己当了老板,就尽力安排来求职的老乡。后来,听到一位四川省的领导人说:“贫困地区一家人中有一个出来打工,就意味着一户脱贫!”原来还有这么大的意义啊,几年来,在我公司打过工的四川老乡,先后也有数百人!我感到高兴,不仅自己摆脱了贫困,而且也为乡亲们脱贫尽了一份力。    
    还清了欠债,了却了一桩心事,乡亲们对我看法如何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我实现了自己的计划,卸下了思想上的包袱和压力,一身都感到轻松了。我虽然从小就在艰苦环境中生活,但也有我的欢乐,而我的最大欢乐,就是经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得到的收获,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改变了自己的形象。    
    我们不是很爱说“争气”、“争光”吗,如何争?我认为:靠自己!只要能努力,只要会努力,终究会有收获。    
    我第一次尝到了收获的欢乐。


第二部分 要为把握机遇准备点什么开拓事业,就必须创新

    父亲是我的第一个老师,家乡广安是我的第一个课堂。    
    所以我始终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    
    照此做人,注定成功;开拓事业,就必须创新。    
    我的出身是世代农民家庭,从小受的是传统农民的教育和影响,这种农民观念,注定要影响我一生。但我不能完全被其束缚和限制,尤其在开拓事业上。    
    父亲刘凡元,在土地上辛辛苦苦地劳动一辈子,一直到1989年走完了他61年的路。他对农活样样精通,一生勤劳节俭。不管他怎样地勤巴苦作,还很难求得温饱。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是翻身农民,分得了土地,农村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他像大多数农民一样,每次都是积极分子。由于农业生产力低下,他苦苦耕耘了几十年,仍然无法抵抗天灾人祸,不能改变贫穷面貌。人民公社吃集体食堂,他患了浮肿病,险些丧命;1976年广安大灾荒,他又一次被死神召唤……他活了下来但留下了病根,最终死于癌症。    
    作为传统农民的父亲,他对我们的教育也是传统的,包括“黄荆条子出好人”、“不打不成材”等等,我便是在父亲的这种严厉教育下度过的童年。父亲是“我的大学”的第一位教师。    
    由于我生活在传统的农民中间,懂得他们是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原则对待事物的“亲见主义者”,对他们说得再多再好,不如一个具体的实际行动,这种观念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从小就讲实在和实干。这种实在、实干,使我一生受益,我的事业正是实干出来的。我相信,现在家乡的父老兄弟看得起我,并不光是因为我捐钱为家乡修路,盖学校,而是看重我的人品,尤其是我讲实在,试想:如果我出走广东后,一走了之,不把债还清,人们将对我怎样看?恐怕怎么解释也是无济于事的。    
    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也为了教育我公司的员工、有志气、讲实干,我特地请人写了一幅古语条幅,挂在我的办公室:“有志者,事竟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记者、作家们采访我时,常问我:“企业精神是什么?”我还没来得及把我公司的“企业精神”正式提出来,我还在酝酿、琢磨,希望更完整、确切,更符合实际。但上面这几句话,是我对自己和对员工的希望和要求。    
    从社会实践──“我的大学”里,我学会了我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忍耐!    
    在我开始砖瓦窑上繁重的体力劳动时,年纪还小,身体也瘦弱,别的孩子在那种年龄,正背着书包上学,甚至还在爹娘面前撒娇呢!我不仅要忍受体力上的劳累,还要忍受精神上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苦痛,我想哭都得背着人,一个人偷偷地落泪。这对一个少年,是需要很大的忍耐力和控制自己感情的能力的,我做到了。    
    在我流浪福建途中,饿得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时,偏偏卖盒饭、点心的小车从我面前过来过去,满嘴流口水……我照样能忍耐!    
    在我买“猪儿摩托”做生意失败以后,还不出别人的钱,债主想怎么奚落就怎么奚落,要咋个骂就咋个骂……我得忍耐!    
    在我到广东打工的初期,干的是又重又累的活,挣的钱却少得可怜,这还不说,更要看老板的脸色,稍不小心,或者老板看你不顺眼,就炒你的“鱿鱼”。最使我揪心的是,你到哪里都会看到,脏的活、臭的活、别人不愿干的活,就找打工仔干,我脑海中永远都记得这样的一幕:    
    一处下水道堵塞了,满街都是臭水,当地的清洁工人不闻不问,行人绕道走一边,最后有人在街上叫住两个扛铁锹的打工仔,一听口音便知是四川来的,他们没有找到固定工作,每天踯躅街头打“零天工”,生活得不到保障,饱一顿饿一顿,什么活他们都愿干。    
    雇他们的人说:“把这段下水道搞通,给你们20门(元)。”    
    两个打工仔相互望了望,嗫嚅地问:“一个人20元?”    
    “想得好!20门干不干?”那口气哪儿是在雇工,而是在施舍,在恩赐!    
    两个打工仔光着脚站在臭水中,整整干了一天,满身溅着污水,甚至头脸上也是脏水污泥……    
    这就是20元的代价。    
    要吃饱肚子就要挣钱,掏粪坑、冲厕所、钻下水道……干不干?不干可以但没有钱!为了钱不仅要下力,还要忍气吞声,这是我最受不了的,一开始打工心里就憋着一股气,暗下决心要争这口气,有朝一日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虽然干的是别人不愿干的粗活、下力的活,被别人瞧不起,但是,自己不能瞧不起自己,我是用劳动挣钱,凭力气吃饭,我绝不自暴自弃,看不起自己,我还经常想着自己总有一天也会当老板,甚至要超过这些人。不要看我嘴上啥也不说,咬着牙在忍受,可我心里从来没有服过,我绝不甘心自己一辈子受穷,永远低人一等,我也有一个脑袋、两只手,你能干的事儿,你能当老板,我就不信我办不到!    
    外表上我在默默地承受、忍耐,心里却在想:我要拼命地干,我要干出个样儿来。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觉得受苦、受累和受气,对一个人是好事,尤其是对一个想取得成功的人还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磨难,“好事多磨嘛!”这是我的亲身体会。我讲不出太多的道理,但我们都看过电视片《西游记》,唐僧去西天取经,硬是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八十难也不行。这个故事生动地证明了“好事多磨”,神仙都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凡人,特别是我这样的来自最底层,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民,要成功一番事业,不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休想达到目的!


第二部分 要为把握机遇准备点什么怎样对待艰难困苦

    要经受许许多多艰难困苦,怎样对待艰难困苦,都不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能学到的,要在社会上、要在奋斗中——在“我的大学”里才学得到。    
    如果说,“我的大学”的第一位教师是我的父亲,那么“我的大学”的第一个课堂,便是我的家乡广安。    
    我对家乡广安的认识和了解,原来因为年幼,文化知识浅等原因,知道得并不多。真正了解家乡,并在了解的基础上深深地爱家乡,是在我离开家乡之后,特别是近几年我多次还乡,一次次加深了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当我在广东沿海为当老板而努力奋斗的几年,家乡的改革开放也在大步前进,尤其各级政府的领导观念已大变。因此我近几年回乡,每次都受到破格的接待,行署、县、镇的首长们给我讲述广安的历史,介绍广安的变化,文件、资料、书籍、报刊,当面送,邮政寄,广安的材料我可以说应有尽有。加上南方沿海和深圳特区,是经济发展的热点,广安的各级部门常有人来南方考察,或应我的邀请到沿海来,所以不断地给我带来家乡的情况和消息。我对家乡越来越了解。    
    这些年,我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尽了一点绵薄之力,家乡各级政府数次给我赠锦旗,书以“广安赤子,乡梓荣光”等等鼓励我。    
    随着与广安家乡的联系的密切,了解的情况不断增多,我对家乡的感情日深,时时关注着家乡建设的发展。出差去四川,时间再紧,哪怕只挤得出一两天,也要回广安走走、看看,每次几乎都是路上用的时间比在广安待的时间长,但我心里会感到一种特殊的安慰。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人们说的游子的感情!    
    “月是故乡明”,广安的月亮在我心中,的确比别处的月亮明啊!    
    我把家乡、把父老乡亲刻在心里,使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无愧于他们的人。这种自觉的精神约束实际上也是一种传统的面子观念。我依然按传统美德的准则做人,因为在我心中留下了很多有口皆碑的形象。但在开拓事业创办实业上,我尽量不受其约束,因为在我眼里还没有人留下多少让人敬佩的实例。    
    认识广安,基本上就是认识了中国农村。    
    我有幸成为伟人邓小平的同乡,但我不仅仅是以此为荣,更多的是作为自己奋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在一本名叫《地灵人杰金广安》的书中,是这样写的:    
    “广安,在这1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巍巍华蓥横亘其间,滔滔渠江流经全境。四季如春,八节长青;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此处地灵生人杰,斯郡天宝蕴物华。    
    “广安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东,华蓥山脉中段西侧、长江二级支流渠江的中下游,东经106°32′—107°03′,北纬30°18′—30°50′。    
    “远在秦代以前,今广安地域属巴国。    
    “刘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分宕渠部分地区(今广安县城)新置始安县,取原来的始安城(古城)为名,属巴渠郡,此时开始在今广安境内建县……    
    “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在渠江县浓回镇的秀屏山下新置广安郡,属梓州路,取‘广土安辑’之义,广安由此得名。”    
    上面这段文字,说明广安与“天府之国”的其他地方一样,美丽富饶,而且历史悠久,广安建县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另外,在《广安县志》上,还有更为生动具体的描绘:    
    “广安厥土饶沃,无旷土,无闲田,无沃瘠之别,无水旱之忧,树以桑麻榆枣,畜以牛马鸡豚,植以葱韭蔬果,延以瓜瓠薯葛。广安物产富饶,凡山林竹柏之材,原野羽毛之羽,坡池鳞介之虫,水陆草木之实,岩洞药石之宝,畜产皮角之富兼而有之。兹地所产之稻米包谷香尤滋润,号称金羹玉饭;所出之蚕丝品质特优,黄白莹然;所织之賨布汉斌有载,谓为筒中黄润,一端数金。”    
    这是文人笔下的广安——一个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虽然都是赞美文字,但也不难看出,广安确是一个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地方,素有“金广安”之称。可惜,它终归是个农业县,很大程度上要“靠天吃饭”,所以虽经朝朝代代,人民仍然难得温饱!甚至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1976年,一场天灾便弄得饥民遍野,四处逃荒……    
    当我1964年降生在这块土地后,从我记事起,伴着我的便是贫困。不论父母亲怎么勤巴苦做,连饥饿的威胁也逃不脱。在我下面,又添两个妹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