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从酋长到球长 >

第364部分

从酋长到球长-第364部分

小说: 从酋长到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们急忙道:“我们记下来,将来也会写在家训中流传下去的,若是有人能够用尺规将角三分,我们一定会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的。”

    有个顽皮的孩子忍不住说道:“那要是用个特别大的规尺划出个圆,好比几万步才能走一圈,除以三百六差不多就……”

    话没说完,李何以气的双目圆睁,拿起一旁的木杖怒道:“算数里没有差不多!”

    那孩子还小,嗖的一下就跑开了,旁边的孩子心想你逼着你儿子学这东西,我们可未必喜欢,倒是更喜欢听听别人讲讲当年打仗的故事。

    只不过对于李何以来说,那就是一张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坚信算数是很神圣的,但是这种神圣却应该和生活相关,至少在每个人都明白算数之前不应该超越现实;而另一群人则坚信算数不只是算数,是超越一切在一切之上的,所以可以将圆分成二百五十六份,至于常见的角不是整的,那都无所谓,肯定会有一个数是可以应对上的。

    双方的这种没有硝烟和血腥的战争已经持续了很久,尤其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后,新一代从小接触这些东西的孩子们长大后。随着李何以他们也当了先生,这种战争更加的激烈。

    这场战争起于几何的圆和角,却决战于算数的加减乘数。

    因为圆和勾股的出现,让支持李何以的那些孩子们确信算数应该和现实融为一体,利用人为定义的方式改变最基础的东西,从而让常见的东西可以让大部分人理解。可是对方那一派的却用最简单的办法给予了回绝,最简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那个数,就没有办法用整的或是几分之几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会笔算开方的办法,有人算了一个月还是没有看到二开方的尽头,这是常见的东西,又用什么样的数可以定义这种数不到尽头的数呢?

    李何以的弟子们给出了一个很随意的定义,认为一个数开方后是另一种数,不需要算出来到底是什么,只需要加上一个符号代替这个数被开方了就行,并不会影响到计算;另一些人则坚持算数是玄奇的,这个定义并不能让大家信服,既然给出了一个算不出来的数,那么这个数一定代表了某种难以琢磨的内涵在其中,可以究其本源找出一种新的算数的方法从而让这些看起来没有尽头的数字变得有尽头,甚至于一开始的本源就错了所以才有这些解释不清楚的数字存在。

    随后李何以和弟子们也展开了胡搅蛮缠的反击,按照把圆分成二百五十六份来算,三百六那一派的四十五,是和二百五十六那一派的三十二是一样的。

    那么是不是就能证明四十五和三十二一样呢?如果不一样,也就意味着叫什么名字并不会影响到最终算的结果,也就是所谓的本源是没有意义的。

    双方从这里开始撕,一直撕到他们的王上只给出然却没给出所以然的勾股、分角、开方之类的看起来是对的东西,开始考虑最基础的这几个东西是为什么,以此慢慢确定了撕逼的新境界——先坐下来弄出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基础定义,别再出现三十二等于四十五之类的诡异情况,再在这个大家都认同的定义上继续撕——比如最基础的、他们撕逼的开始:什么是圆?圆是什么?

    这种战争对于此时屋内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毫无意义,只是李何以和几个当初的同窗和弟子们乐此不疲。

    不过他不是那种因为沉浸其中而有些看起来呆傻的人,看着弟弟们和子侄们毫无兴趣的模样,只好不再作声说他想说的故事。

    孩子们暗暗欢呼了一声,拉着另外两个看起来不可能会说这些无趣的事的爷爷或是叔叔们问起来当年的故事。

第一百二十六章 那些人,那些年(七)() 
“当年?当年我在冶炼司做炮,打铁,那时候可是个累的活,王上天天跟着,每天忙出一头汗。”

    李大家的后辈子嗣们顿时觉得有些神奇,惊道:“三爷爷,那时候你总能见到王上吗?”

    “能啊,当然能。那是三十七年,我们之前正忙着做大炮的模子,王上去了粟城。回来三个月后第一次铸炮,结果就失败了……”

    “三个月?为什么要那么久?为什么失败了呢?”

    李三回忆了一番,叹息道:“哪里有那么容易呢?要先建造一个高台,方便熔炼的铜汁可以灌进模子中;还要在高台上建个炉子,用生铁变熟铁的那种炉子,中间有墙隔开,一边生火一边是已经冶炼过的铜和锡,再次融化才能灌进去。”

    “王上说煤、炭里面都有些杂质,直接和铜在一起熔炼不干净,会很脆,所以只能用那种炉子,这又花了些时间。炉子倒是不难,当初冶炼司的第一批冶铁炉配套的就有那种炉子,无非就是火从上方走,用墙隔开铜料和煤、炭之类,靠热气去化铜。”

    “结果三个月后第一次灌注,大家心都凉了。作为炮芯的泥棒,冷却后和铜炮粘合在一起了,都烧成砖了,怎么抠也抠不出来,弄出来个没有炮膛的铜疙瘩。”

    “只好重新熔炼,想办法改进,又是两个多月,做模子太麻烦了。”

    “这一次做完后,芯模能取出来了,可是里面一点都不光滑。拿着细长的铁棍,一端烧红了,借着烧红的铁光看看里面,很多砂眼,根本不行,又得重新改。”

    “就一直这么折腾到三十八年,总算是弄出来一个烧红的铁棒伸进去看不到砂眼的炮膛,可这还不行,眼睛看起来里面是光滑的,但是实际上一点都不平。”

    “里面装了火药,试了一次,没炸,王上当时就很高兴,说没炸就能凑合用。”

    “之后又要弄出铁的或是硬铜的旋刀,小心地一点点地往里面旋。一个大车轮样式的东西,车轴的地方是一根铁杆,铁杆一端装着旋刀,转动大车轮,带动细铁杆,那车轮转一圈旋刀也转一圈,可是车轮多粗,旋刀多细啊?所以可以切的动铜。”

    “每天不能旋的多了,要一点点地用湿的羊毛毡子覆在铜炮的外面,随时要换,里面一旋就热,热了就得停下。”

    “旋了好久,总算旋完了,还要钻火门,要不然怎么点里面的火药?钻火门也不容易啊,必须要钻到炮膛的最里面。稍微靠前了,一点火药,那火门后面的火药一炸,炮就歪了。”

    “用油一点点地加在火门上,也不能着急,别的城邑可以用木头钻玉,我们当然能用铁或是青铜钻炮,可就是慢啊。”

    “我们这边弄炮的时候,木工司那边也忙着弄炮架子,王上那时候每天的上午都在冶炼司和木工司这两边来回。”

    “那时候整个榆城都围着这两个作坊转,所有的好东西都是优先这两个作坊的。除了留下了一部分造铁农具的,冶炼司的人基本都围在这边观看,每个老手都要带三五个人一起干。”

    “我记得从三十六年开始做模子,一直到三十八年九月份吧,第一门小炮才算是弄好。有多大?你想想三斤的铁丸子才多大?那小炮就是打那种三斤的小铁丸子的,又能有多粗了?”

    “当时装了火药,炮架也弄好了,后面挖了土堆撑住,用的点火绳剩下的人都跑到远处。对准的是一百五十步外的一堵墙,轰的一声那墙就被轰塌了!当时我们可都叫了起来,想想吧,这要是打在人的身上那是什么样?后来又试了试,那三斤的铁丸子能打三四百步远,大约能在一百五十步远的地方打穿三四个人。”

    “当时大家可都乐的疯了。要知道东夷人的弓箭很好,当时夏国人又不善射,都想着要是弄出一百个这小炮,那还怕什么?”

    “结果王上一瓢冷水就浇到我们头上了,说是这一门炮造了二十次,只有一门可以用的,用了两年多时间,夏国七万人撑着、其余城邑的铜、锡、人、粮食之类的养着,这才弄出来。别说一百门,十门都造不起。”

    “我们当时都奇了怪了,心说这要是不造这么多,怎么非得让大部分的冶炼司的老手都来学这个?王上说不去造那么多和不能造那么多不一样。”

    “因此从那之后,那些造炮的只留下的一部分。除了要造这种三斤的炮,还要造一批更小的、能打一斤左右铁丸子、两三个人扛着就能跑的小炮。”

    “看过了之后,王上便选了一部分人专门负责铸炮,但是没有选我。”

    “那时候煤已经能够跟烧炭一样烧出焦了,原本的冶铁炉子还是用炭,但是生铁变熟铁的炉子就要用焦了。之前生铁炒熟铁的炉子根本不行,温度不够,搅合搅合铁就硬了,拿出来后还是一堆的杂质,还需要一点点地砸出去。”

    “换了焦,按说这回热度够了,但是那炉子的墙壁被烧化了!那些砖根本承不住煤焦的热度,这没办法,王上又找的月玫回到了月邑,帮着在那边建起了烧更好、光滑的陶的炉子,又建了一个专门烧粘土砖的作坊,这来来回回又是大半年。”

    “等这一切都弄完了,已经是三十九年的夏天了。你们的四爷爷那时候都被选中练习操炮去了,我们还在那继续挖土垒炉子。”

    “换了烧好的黏土砖,这边是煤焦的火,中间是墙,火和烟从上面走,隔着墙加热那些生铁。”

    “生铁的下面是些铁矿渣铺着,等那些生铁融化后,拿着铁棍子在能烫死人的地方搅拌,一天盐水要喝三五罐,热的喘不动气。”

    “说来也怪,那些原本融化的生铁搅合一阵,就黏糊糊的像是粥一样了,越发搅合不动了。热度还是那些,但是就是不能再化成水了。”

    “把这些铁拿出来,那就简单多了,去了下面的渣滓,就是熟铁了。可以砸,而且怎么砸也砸不断。”

    “当时就分了两批人,一批人用小块的熟铁砸甲片,我们则是用这些熟铁砸枪管。有水锤能砸甲片,甲做起来就快得多,可我们这群卷枪管的却只能靠手来一点点地敲。”

    “那时候也不知道是砸枪管啊,但是让砸就砸呗。”

    “我手下两个人,一个铁砧子,铁砧子上面有个凹下去半圆的槽,一把大铁锤、一个带风箱的小铁炉、一把夹铁的钳子、一人一块一尺长的铁板、一根一步长的圆的铁棍。”

    “就这点东西,先把熟铁打成铁板,放在风箱炉里烧红,趁着热在铁砧子上砸弯,把铁棍伸进去,继续砸,什么时候砸的那铁板围着铁棍围成一圈,就算是完事了。”

    “我从三十九年十月份领取了第一块熟铁,砸到四十年六月,整个冶炼司第一个砸出来一尺长的圆管。八个月啊!砸了八个月,放在现在的铁匠看来,只怕非要笑话我们太慢,可当时王上那是好好奖励了我一番。”

    “我们这枪管特别厚,这么说吧,比现在要厚半圈,因为怕炸啊。另外还有一批人也打了一些一尺长的,里面的铁棍一样粗,只不过他们的一边是粗出来一些,两根铁管烧红了,粗的那一小截套上我们的,再用力砸在一起,变成一根两尺多长的。”

    “我们只负责打枪管,另外有人负责钻枪管,有人负责做木托,有人碾火药,有人熬铅丸,有人钻火门,有人搓火绳,有人做丝锥,各有各的事。谁做的就要在你做的东西上刻下你的号牌……要不然你们的四爷爷也不会知道那只炸了他眼睛的枪管是我做的了。”

    “我算了算,就当时的情况,不算火药、木托、引火盒之类的东西,单单是枪管的打和钻,六个人忙半年或许能弄出来一支。也就是三个人一年什么也不用干,专门打和钻弄出一支枪管。而且这三个人里肯定还要有一个冶炼司的老手。”

    “这哪里是件武器啊,分明是拿钱堆出来的。当时当家都不理解,有那么多钱,那么多铁、那么多粮食,其实可以养更多的士兵,哪怕这些人都去打甲片,那也是一人一件铁甲。要是一人一件铁甲,谁能打得过?要火枪做什么呢?”

    李四郎唉了一声,把话接过去道:“何止是你们,我们这些第一批摸到火枪的也是怨气满满。”

    “一柄弓最多两三斤,一支长戈又有几斤?你们可知道当时那一支笨重的火枪多沉?十斤!”

    “沉还算好说,最难的就是往里面装填、引火。拿枪后面后火门,火门外面有个小引火盒,引火盒里面倒上火药,火绳点燃了里面的细火药,再燃到火门里面点燃里面打出去铅丸的火药。”

    “大家身上背着十斤的枪、腰上悬着一柄青铜剑、八罐火药、一盘火绳、铅丸、一人一把木叉子以便把火枪架在上面开枪。”

    “下雨不能用,刮大风不能用,晚上不能用……”

    “排队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隔的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