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长生处处开宝箱 >

第313部分

长生处处开宝箱-第313部分

小说: 长生处处开宝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安禄山的大军势如破竹,各地都受到攻打,奏折也雪花般飞往长安。面对这么多奏折,所有人都在说安禄山谋反。

    直到十一月十五,也就是六天之后,李隆基这才相信,安禄山是真的造反了。

    “这怎么会,他还有什么不满意……难道他想当皇帝不成!”

    李隆基坐在大殿上满脸的错愕,接着就是恼怒愤恨。半晌反应过来,这才连忙传召杨国忠,商议对策。

    一番讨论之后,长安这边终于做出反应。

    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任命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募兵东征!

    此时,唐朝的精锐大军都在边疆,一时间难以赶回。没有办法,封常清和高仙芝只能在长安、洛阳临时征兵。但大多都是市井子弟,没什么战斗经验,也没有时间训练。

    就率领这么一群新兵,封常清和高仙芝迎战安禄山的虎狼之师。而且最重要的是,此时是杨国忠坐镇后方调度。

    如此一来结果可想而知,也只是暂时阻挠安禄山,等到十二月十二,安禄山便攻入东京洛阳。

    洛阳留守李,以及御史中丞卢奕,两人被俘之后拒不投降,被安禄山以阿鼻剑斩杀!河南尹达奚吓破了胆,投降了安禄山。

    封常清和高仙芝率领余部,退守潼关。

    “潼关险要,只要我们严防死守,叛军定难攻克!”

    “不错,叛军作战在于迅速,咱们只要坚守拖延时间,民心所向加上各路大军驰援,必定可以最终取胜!”

    退守潼关之后,封常清和高仙芝分析局势,决定坚守不出。

    正如他们预料的那样,安禄山想要速战速决,立即发动凶猛攻势。但潼关自古就是易守难攻,几战之后都没收到什么成效。

    “可恶的封常清和高仙芝!”

    叛军大营中,安禄山双眼通红暴跳如雷。不论什么理由,他毕竟是起兵造反,最怕的就是拖延时间。此时被挡在潼关之外,时间越长就对他越不利。

    “阿弥陀佛,将军不必着急,我们的人已经行动,封常清和高仙芝命不长了。”

    正当众将噤若寒蝉的时候,忽然一名大和尚出列,笑着告诉安禄山。

    “哦,这样……哈哈,若是真如大师所言,那真是太好了!”

    从几年前,这和尚忽然来到安禄山身边,对安禄山诸多帮助,而且没有算不准的。此时听他这么说,安禄山不禁心中大悦。

    与此同时,长安之中。

    “大胆封常清!大胆高仙芝!”

    大殿之上,李隆基冷哼一声,将一份密奏扔到地上。

    这是潼关监军送来,那监军是个宦官太监,但极得李隆基宠信。在密奏中说封常清、高仙芝消极怠战,叛军耀武扬威,唐军却一个个萎靡不振毫无斗志。

    “来啊!下旨,封常清、高仙芝失律丧师,就地处斩!”

    越想越恼怒,李隆基当即下旨。

    圣旨飞出长安,径直送到潼关,就这样,难得的两员忠臣良将,就这么被处斩。

    “来啊,传旨哥舒翰,封其为兵马副元帅,率领二十万大军,镇守潼关!”

    杀了封常清和高仙芝,但三军不可一日无帅。李隆基当即下旨,任命了陇右节度使哥舒翰。

    “臣遵旨!”

    哥舒翰也是一代名将,但此时正值病中,在病榻之上领旨。紧接着拖着病躯,率领大军即可赶赴潼关。

    “封将军、高将军,你们死的冤枉呐。”

    分析眼下形势,哥舒翰发现,最好的策略就是坚守不出,拖延时间。封常清和高仙芝正是这么做的,却被宦官诬告斩杀,想到这里哥舒翰也不禁一声长叹。

    但十多万叛军在外,此时顾不上伤感。哥舒翰立即下令,加固城池、加深沟壑,全力戒备敌人的进攻。

    就这样,依旧采取坚守策略,哥舒翰将叛军主力挡在潼关之外。

    战事紧张,时间一晃一个半月,等到第二年,安禄山忽然又有一个大动作。

    “大师,你觉得这合适吗?”

    “将军,哦不,是陛下。陛下您受命于天,正所谓当仁不让,又有什么不合适的?”

    “那好,既然大师这么说,那就这么做了,哈哈!”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自立为帝,建国大燕,改元圣武!

    轰!

    安禄山称帝,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各地,各方的反应也不一。而此时,在修道之人眼中,却不是那么简单。

    “好霸道!”

    米小侠立于云端,遥望长安。只见大唐国运动荡,时不时发出闷雷般的巨响。

    在东面洛阳方向,属于大燕的气运出现,形状如同一头猪龙。猪龙面目狰狞,冲着长安的真龙一通嘶吼。真龙羸弱,气势一而再降低。

    如此一来,大唐国运瞬间衰减下一大截!

    看到这里,米小侠嘴角冷笑,这定然是佛教搞的鬼。让安禄山称帝,以这种手段强行分去大唐国运。

    对于凡人来说,财力、军队代表国家,但在修道之人看来,却是气运。只有气运加持,一个国家才能存在。如果没了气运,就算实力再强,那也是海滩上的沙堡,不堪一击。

    所以此时安史之乱,道教和佛教的角力,实际是国家气运的争夺!

    “一定要护住哥舒翰,以及李光弼、郭子仪他们!”

    与此同时,看到大唐国运衰败,道教一方也是一阵慌乱。但好在很快镇静下来,知道此时要做什么。

    安禄山虽然称帝,但毕竟是自立,名不正言不顺。其像猪龙,也并非真龙,可称王称霸,但当不了真正的皇帝。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所谓的大燕,根本没有魏印这种国器承载气运。此时虽然气象强大,但只要稍一牵动,就会分崩离析。

    此时佛教这么做,其实是一个狠招。说白了是利用安禄山,让他拉着大唐一同灭亡,造就一个分裂的乱世!

    如此一来,再慢慢寻找真龙,建立他们的佛教皇朝。

    “休想!”

    道教大能也看的清楚,大唐国运虽然衰败,但还不到灭亡的程度。此时只要护住这几位主要将领,战事持续下去慢慢就会出现转机。

    在道教的暗中辅助下,战事的发展确实开始往好的方面进行。

    首先是哥舒翰方面,一直坚守潼关,数次打退叛军的进攻。一方面挫了叛军锐气,一方面争取了大量时间。

    趁着这个机会,李光弼和郭子仪率领大军,在河北讨伐驻守的叛将史思明。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正在向安禄山的老巢范阳进发!

    照这么下去,只要再有一年半载,李光弼和郭子仪断了安禄山老巢,再和潼关前后夹击,必定能剿灭叛军。

    “老神仙,您来了。”

    东宫之中,米小侠忽然出现,李亨连忙迎上来。

    “准备的如何了。”

    “什么准备的如何?”

    李亨眨眨眼睛,不知米小侠指的什么。

    “我是说陈玄礼!”

    米小侠脸色一沉,瞪了李亨一眼。

    “哦哦,原来是这事,我通过身边心腹太监李辅国,已经拉拢了陈玄礼。”

    李亨连忙禀报,有些畏惧的看了米小侠一眼。

    “那就好,通知你的儿子李豫,你们随时做好逃离长安的准备。”

    “逃离长安?”

    李亨一怔,难以置信的看着米小侠。

    “此时战事进展顺利,叛军连潼关都过不了,为什么要逃……”

    “过不了……哼,你做好准备就是。”

    米小侠冷哼一声,接着又离开东宫。

    李亨一头雾水,但米小侠既然这么说了,他不得不堤防。接着便命人,将李豫叫来……

    此时已经是五月,看似一切顺利。但米小侠根据他所知道的历史,战事恐怕很快就要有个急转直下,一件大事又即将发生!

    “兵不满四千,皆羸弱无备……”

    朝堂之上,李隆基看着奏折中所说叛军情况,轻哼一声当即下旨,令哥舒翰出潼关,前去收复洛阳!

449 长安失陷

    潼关城高沟深,哥舒翰坚守不出。眼看李光弼和郭子仪势如破竹,安禄山急的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陛下可用计,引诱哥舒翰出兵。”

    “哥舒翰狡诈奸猾,只怕没有这么容易中计。”

    “陛下只管诱敌就是,其余的事情交由我们来做。”

    这时身边大和尚,给安禄山出了一个主意。其实很简单,就是示敌以弱。安禄山虽然心中疑惑,但此时没有其他好办法,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安禄山命令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精锐部队则隐藏起来。天宝十五年六月初四,哥舒翰果然率领十八万大军出了潼关。

    安禄山惊喜异常,再看旁边的大和尚,却面色平静,一副早知如此的模样。

    实际上,佛门渗透各处,除了一些小吏之外,也包括朝中重臣,比如杨国忠!

    杨国忠现在是宰相,跟大唐可谓一损俱损,当然不会帮着佛教毁了大唐。但只要掌握他的脉门,让他做些事情还是很简单的。

    比如这次,正是佛教暗中撺掇杨国忠,说哥舒翰拥兵,日后必将威胁到他的地位。出于这种担心,杨国忠这才上奏李隆基,加上安禄山老弱病残不满四千的假象,李隆基这才下旨哥舒翰出兵。

    哥舒翰明知出兵必败,奈何皇命不可违,只能含恨出了潼关。

    第二天,在灵宝西原,哥舒翰大军与崔乾佑部相遇,崔乾佑是安禄山手下大将,早已布置好埋伏。

    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佑将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初八的时候和哥舒翰决战。

    唐军五万大军在前,十万在后,另外还有三万在黄河北岸高处擂鼓相助。两军交战之后,只见叛军阵势乱晃,军旗丢的到处都是逃走,便乘胜追击。

    “不好!小心埋伏!”

    一直追到山谷之后,哥舒翰察觉不对就要后退。但是已经太迟,十几万大军哪那么容易掉头。

    “杀啊!”

    紧接着,两边高处喊杀声震天,出现大量精锐叛军。与此同时,大量滚木石从山坡落下,狠狠砸向中间的唐军。

    “冲!往前冲!”

    眼见大军挤在山谷,一时间死伤惨重,哥舒翰连忙下令,让车马在前冲锋,试图强行打开一条生路。

    但是可惜,叛军在前面拥堵了大量草料,焚烧之后浓烟滚滚,根本辨不清方向,唐军越发混乱。

    如此一直持续到日落时候,十五万唐军就这么打败。黄河北岸的三万大军,见状也溃散逃走。

    哥舒翰只带着区区几百骑,狼狈逃回潼关。潼关外面有三条沟壑,都是两丈宽一丈深,唐军逃回的人马掉进去,很快就填满,后面人马再踩着尸体过去。

    可怜十八万大军,逃回潼关也只八千余人。

    第二天,崔乾佑攻破潼关,哥舒翰狼狈撤到远关西驿。

    哥舒翰张贴榜文,想要召集失散的士兵,继续把守潼关。但是没想到,此时吐蕃将领火拔归仁带领人马将驿站包围。

    “将军二十万大军,一战全军覆没,如何面见天子?想想封常清和高仙芝的遭遇,与其被皇帝杀死,不如投降安禄山!”

    “我等食君俸禄,怎可做这种不忠不义之事!”

    “那就得罪了!”

    哥舒翰拒不投降,结果火拔归仁等人直接把他绑到马上,连同其他不顺从的将领,一起去投降了安禄山。

    李隆基利令智昏,再加上奸臣鼓动,错误估计形势,过早的出兵反击,使得潼关沦陷人地两失。

    如此一来,长安没了防护屏障,叛军占据洛阳、潼关两地,如同下山猛虎一般扑向长安。

    “我大唐难道就这么完了?”

    潼关沦陷,消息很快传到长安,这天早朝,看着下面区区两三人,李隆基悲从中来。盛世大唐,难道就这么亡了?

    “朕不甘心啊!来人,下旨,朕要御驾亲征!”

    李隆基满心愤恨,接着在勤政楼下达一条旨意。

    “御驾亲征?”

    听到这个消息,百官士兵都是一怔,接着又是一阵摇头冷笑。

    “鬼才信呢!”

    当天晚上,禁军仪仗迁到大明宫,由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编六军,赏赐了大量银钱,然后从马厩挑选出九百匹快马。

    这些事情暗中进行,皇宫外面一无所知。眼看叛军逼近,等到天亮黎明时候,李隆基带着他的杨玉环姐妹、皇子皇孙,以及其他后妃,连同杨国忠、陈玄礼等近臣,从延秋门逃出长安。

    李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