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

第234部分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第234部分

小说: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老贼自然是人人得而诛之,可孙坚现在只是小小的长沙太守。手下士兵不多,而且长沙距离都城不近,如果真要带兵前去都城。那就一定要保证安全,不然可能还没到地方,士兵们就会遭受偷袭。

    大军开拔不是小事儿,看似是军事机密,可那么多人一起赶路,目标太大了很容易被人发现。都说董卓手下有一支虎狼之师,这事儿大家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离开自己的地盘很容易,踏进别人的地盘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去都城讨伐董卓是必须的,所以这件事不用讨论。孙坚主持的这次会议,主要内容是讨论如何离开长沙,又如何赶赴都城洛阳。

    这里面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环就是粮草。大军开拔肯定会带上粮草,但是长沙这个地方发展的一般。而孙坚手下人又不多,一直以来粮草都是自给自足。不出远门看不出来,一旦要出征就马上变成大问题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孙坚没有那么多粮食。带兵去都城,一来一回就要小二十天。再加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话,孙坚至少要带上一个月的粮草。

    孙策提议,让部下前去买粮,无论如何都不能耽误大军开拔。但是在这个时候,龙飞站出来打断了大家的讨论。

    龙飞向孙坚提议,大军应该迟几日再出发,最好是等到其他人开始向都城进发以后再动身。

    孙坚当然不想这么干了,因为在他看来,越早赶赴洛阳就能越早开始战斗。董卓已经是罪大恶极了,可不能让他再这么继续胡作非为下去。

    龙飞向孙坚解释原因,希望他可以听一句劝。

    袁绍不仅向孙坚发出了倡议书,而是向整个天下都发出了倡议书。孙坚接到倡议书会选择去洛阳,却不能代表其他人也会响应。有人会一共奔赴洛阳,势必就有人会暗中勾结董卓,甚至会在半路埋伏。

    这种可能性虽然不高,但是一旦真有埋伏,被伏击的队伍一定会损失惨重。这些人一直暗自发展,甚至不惜一切壮大自己的队伍。当然是想有一番作为了,一旦被人偷袭恐怕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龙飞遇事都会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预设,想到最好和最坏的结果。这样不管结局如何,都不会超出心理预期。

    先率兵赶赴洛阳自然有好处,如果能够跟董卓打一仗的话,不管输赢对孙坚都是利大于弊。可是这其中会有不少风险,以现在的局面为前提,大多数势力都是赢得起而输不起。

    这个大多数自然也包括孙坚,所以龙飞想要劝他晚几日动身。等到有人开始响应袁绍的倡议,或者说已经有人开始向洛阳进发之后再动身。

    这话孙坚听进去了,但是在大厅里没做决定。到了饭点,带着大家一起共进午餐。孙尚香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坐在龙飞身边。一直在跟龙飞小声嘀咕,最后还趴在龙飞耳朵上说起了悄悄话。

    都说女大不中留,可现在的孙尚香还是个孩子,这倒让孙坚哭笑不得了。如果他不让孙尚香跟龙飞在一起,最后受到损失的一定是他的宝贝闺女。因为他也很看好龙飞,只可惜这孩子本不属于这个世界。

    有些事自然逻辑解释不清,可是有另一种方式能够解释。就好像龙飞,孙坚不止一次的请人算过,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龙飞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他是从另外一个世界过来的。算不出来他来这里有什么目的,不过现在看来至少不是来搞破坏的。

    一场游戏就会有一场游戏的规则,就像现在的大汉乱局。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可谁也不会第一个动手。

    即便是去了都城,也不会真去攻打董卓。这个问题孙坚早就想到了,但是他身为大汉臣子,就必须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为了大汉王朝四百多年的基业,就算是让他付出最高贵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三日后,各路诸侯均有动静。虽然没有全部响应,但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讨伐董卓。他们带兵离开了自己的驻地,浩浩荡荡的向洛阳城集结。有了几支这样的队伍之后,孙坚率领部下离开了长沙城。

    此次出行,孙坚带上了三个儿子,并未想过让他们上阵杀敌,而是想让他们多学一些本事。在孙坚心里,他最喜欢的是小女儿孙尚香。而他最看重的,是大儿子孙策和二儿子孙权。将来他的位置,一定会留给这两个儿子之一。

    孙尚香根本不听劝,出发前找到龙飞,说什么要跟龙飞同骑一马。当时就把龙飞给吓坏了,龙飞才刚刚考取骑马证。骑马的技术只是个半吊子,一个人骑马都容易出事故,现在还想让他带上一个。

    可孙尚香不听龙飞的借口,竟然还跑去找了孙坚,然后得到了孙坚的同意。这下龙飞算是彻底没了脾气,都说闺女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可孙尚香这个小棉袄为啥不粘着她的父母,而是要粘着龙飞呢。

    想让她跟着只需要一个理由,不想让她跟着就有千万个理由。龙飞吓唬孙尚香,说这次去是为了打仗。打仗是会死人的,到时候大家都冲锋陷阵了,可没有人会留下来保护她。

    这话对孙尚香不起半点儿作用,因为孙尚香也从小习武,而且她还有一支自己的百人护卫。功夫一个比一个了不得,而且他们都只听从孙尚香的命令。平日他们不会出现,百十号人都在暗处保护孙尚香的安全。

    这次集体露面,倒是自打他们成为孙尚香的护卫后的第一次集体出现。龙飞也是第一个见到他们集体出现的人,当时就给惊呆了。

    步调一致身手相同,遇到突发状况不用交流便可配合默契。有这样一群护卫跟在身边,难怪孙坚会让他的宝贝女儿跟着大军一起出发。

    不过龙飞心里还是觉得不妥,不应该让孙尚香去那种会出现血腥场面的地方。可人家小姑娘说了,她很早就已经上过战场了。还杀过人呢,不信可以去问她爹。

    说这话的时候那叫一个嘚瑟,恨不得全天下人都知道她的事迹。没有人能够降的住孙尚香,至少在这会儿还没有。

    (本章完)

第305章 0305,集结十八路诸侯(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倡议书发出去不到一周,十三州内便有不少人响应。他们集结部队向洛阳进发,中途还在不断扩充队伍。

    南阳太守袁术,也就是袁绍的弟弟,这次是第一个赶赴洛阳的势力。先前袁绍是第一个通知的他,可那会儿他不愿意趟这趟浑水。因为他知道没把握能赢,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现在是大家一起讨伐董卓。

    小算盘打的很精,袁术虽然看不起袁绍,但凡做大事者不拘小节,他又怎么会公私不分呢。他看不起袁绍是一回事儿,联合讨伐董卓是另外一回事。公是公私是私,这点袁术一向都分得很清楚。

    长沙太守孙坚,率领手下人马离开长沙城,浩浩荡荡向都城洛阳进发。他等着一天等了很久,现在终于能够讨伐董卓了。孙坚胸怀大志,而且还有两个与他志向一样的儿子。他的底气很足,而手下的将士们士气更足。

    上党太守张扬,他早就看不惯董卓了。平时他作威作福也就算了,现在把都城洛阳搞得乌烟瘴气,也牵扯到了很多洛阳城内的富贾豪绅。不把董胖子灭掉,他们这些大汉臣子岂不是要被沦为笑柄么。

    北平太守公孙瓒,先前一直籍籍无名,可打黄巾军时他出尽了风头。但是没有赶赴洛阳城,而是做了北平太守。有心杀贼奈何实力不足,一接到倡议书马上出发,甚至一刻都不想在路上耽搁。

    广陵太守张超,北海太守孔融,山阳太守袁遗,西凉太守马腾,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徐州刺史陶谦,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

    还有一位,在将来影响了整个战局的发展和走向。此人当时官拜骁骑校尉,姓曹名操。

    该来的都来了,不该来的也来了。大家互相认识,但是没几个关系真铁的。他们都聚集在了距离洛阳城不足百里的地方,在这里安营扎寨,这些人陆续赶到集结地。先自报家门,然后登记手下人数。

    因为各路诸侯都来自大汉版图的关东地区,所以他们这次联盟的名字就叫关东盟军。大家都收到了袁绍的倡议书,也都是因为倡议书才来到了这里。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大家此行的目标是一致的。或许有一些不同的心思,但是他们首先要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干掉董卓。

    倡议书发往十三个州,受到倡议书的人至少过百。但是响应的人不足五分之一,很多人收到了倡议书并未表明态度。不是因为他们漠不关心,而是因为袁绍给他们的信心不够。

    汝南袁家,谁人不知这个名号。四世三公谁人不服,名门望族自然有很多粉丝。很多人是冲着袁绍的名号而来,为的就是能够一睹袁绍的尊荣。然后跟着他一起讨伐董卓,最后说不定能分上一杯羹。

    集结诸侯的主意不是袁绍的原创,原创就在中军大帐之中。但是没有人会注意到他,那会儿的他只有官职没有实权,谁也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把大家集结到一起,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出一个总指挥。各路人马汇聚在一起,如果各自为战一定得不偿失。大家都团结起来,联合作战才有必胜的把握。很多人称他们为关东盟军,可他们自己更喜欢称呼自己为联合军。

    提出集结诸侯建议的人,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因为没人会注意到他,大家现在都在讨论该选谁当这个总指挥。各种名字从不同人的口中说出,却没有听到一个人说起那个被忽视的人。

    因为他根本就不再考虑范围,他甚至都算不上进了这个圈子。虽然他手下也有兵马,但是他手下的兵马少的可怜。情况跟孙坚差不多,出门打仗就捉襟见肘。不是没粮食就是没马料,总会在这种事情上受到限制。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很多事儿都是如此。你默默无闻时没有人在乎你,当你真的一飞冲天了,那些忽视你的人依然不会注意到你。先前是因为你没有资本让他们注视,后来是你跟他们早已不在一个档次。

    在这里跟大家讲一个很奇怪的自然规律,很多人称之为匹配。也就是俗话常说的,鱼找鱼虾找虾乌龟配王八。

    其实这就叫物以类聚,成功的人身边大多数人都是成功人士。因为成功的定义不是金钱一种衡量方式,它有很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成功与否取决于自身能力,或者说是取决于个体对成功的渴望。

    身价百万的人很喜欢跟身价十万的人在一起,但是他身边更多的是身价百万的人,甚至还会有一定的比例是身价过千万的人。并不是要用钱来作为衡量标准,而是这样举例才更加只管,也更容易被理解。

    有人提议袁术,让他当这个总指挥,也就是关东盟军的盟主。有人提议就有人反对,反正反对的那人就是看不惯袁术。

    当然还有人毛推自荐,不过他们毛推自荐不是争夺盟主之位,而是希望尽早讨伐董卓。这帮人手底下都养着那么多人,少则三五千多则两三万。每一天都在消耗,打不打仗都需要吃喝。现在他们远离家乡,在外可耗不起。

    何况这里距洛阳城不足百里,按照他们的想法,就应该先来一次试探性攻击。大家各自带上一半兵力,先去试一试董卓布置的防御。说不定能找到突破口,然后一下子就灭掉了董卓呢。

    说这些话的,都是那些手下将士过万的太守。而反对的,都是那些手下将士三五千的刺史。针锋相对谁也不服谁,联盟刚集结还没开始打仗,他们就已经开始有点儿窝里斗的意思了。

    不讨论出个结果,这帮人就永远不能消停。最后骁骑校尉曹操提议,让袁绍来担任这个盟军盟主。这话一出口就得到了袁术的反对。而且是强烈的反对,他甚至还公然指责曹操,这是在徇私。

    因为世人都知道,曹操和袁绍的关系不错。而且这次召集大家,倡议书上也有曹操的签名。也就是说,其实这次倡议书是由袁绍和曹操二人共同发出的。曹操自知没有那个本事,故而要将袁绍推上盟主之位。

    盟主当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得,不服众就做不了盟主。袁术不行,曹操更不行。因为袁术跟大家不熟,而曹操现在只是个校尉。他这个校尉还并没有兵权,手下的将士都是曹操散尽家财招募而来的。

    有人提议有人支持,大家激烈讨论了几分钟,然后一共通过了曹操的提议,大家一支同意任命袁绍为总指挥,也就是关东盟军的盟主。由袁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