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三国美人志 >

第163部分

三国美人志-第163部分

小说: 三国美人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蜜的时候确实是不多了。第二天,董卓醒来,也不知做了什么梦,反正叹气道:“太后也不过如此!”

    沈峰偷偷将董卓送出皇宫,然后再带太后上朝。

    这次早朝,董卓得到了消息,袁绍怕他报复,把司隶校尉的印绶挂在了洛阳上东门上,独自出逃了。

    “你养的好侄子呀!”董卓跟袁隗说道。

    袁隗只能干笑道:“我真是不知道他得罪了董公!”

    董卓道:“罢了,昨天跟你侄子也说过。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我们今天正好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敢沮众者,军法从事!”

    董卓说完军法从事,他手下的西凉兵纷纷抽出配刀,将满朝文武围住。众人面色惨变,不知如何是好,唯有卢植大叫不可。

    董卓听到卢植反对。立即要杀他。其它大臣连忙相劝,说卢植是海内大儒,全国知名,如若死了肯定让董卓名声受损。董卓于是免了卢植的官。将卢植赶了出去。

    卢植被赶出后。董卓又对众人道:“还有谁反对?”

    众人一片沉默。

    “袁太傅,你的意思呢?”这个时候,董卓当然是要问官最大的袁隗了。

    袁隗道:“一切听董公安排。”

    董卓道:“太傅既是国家重臣。理当主持新帝登基之事。”

    袁隗没有办法,只能上前去解下刘辩向上所佩戴的玉玺,然后扶她下殿称臣,太后何蜜呜呜大哭,满朝文武兔死狐悲。

    接下来,袁隗又请出刘协,让他坐上皇座。就这样,年仅八、九岁的刘协当了皇帝,董卓的权势一时无人能比。

    “司空这官,还是太小了些。”董卓轻声道。

    袁隗一听这话大惊。三公可以说是天下最大的官了,能比三公再大的,唯有大将军和他这个太傅了。

    “老臣德薄,实在不宜居太傅之位,我觉得董公正适合此位!”袁隗说道。

    董卓哈哈笑道:“此言差矣,我只懂得带兵,太傅还是你当合适!”

    袁隗忙道:“董公既然懂得带兵,理当担任太尉才对!”

    三公之中也有次序,一般来讲太尉是三公中最大的,所以袁隗又将董卓的官位抬了一级。不过现在朝廷的太尉是幽州牧刘虞,远在幽州,突然给人家解职了有点说不过去。董卓想了想,让刘虞担任大司马,自己当了太尉。

    这个大司马是什么官呢?其实大司马就是太尉,历史上太尉这个官被改过名字,改成了大司马,后来觉得不好,又改回来了。这个时候董卓想上位,也就不管什么官职重复的问题了,给刘虞一个大司马,自己来个太尉,这样既不得罪刘虞,自己也升了官。

    董卓当上了太尉,朝中众人都觉得让他这么胡来下去早晚要玩完,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人趁机建议他纠正桓帝、灵帝在位时的过失,提拔天下名士、豪杰,以安民心。

    董卓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就把讨黄巾有功的豫州牧黄琬征回朝廷,担任司徒,以前的太尉杨赐之子杨彪担任司空,这杨彪就是那个才子杨修的老爸。

    除了这两位,其它名士也都被挖了出来,韩馥被任命为冀州牧,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张咨为南阳太守,沈峰的岳父蔡邕,被请回来担任侍中,董卓手下的重将,没有一个身居要职。

    周毖、伍琼看到董卓听话,又为袁绍求情:“董公,袁绍不懂事,是怕你杀他才跑的,并不是想谋反作乱,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天下,倘若他煽动豪杰生事,那就麻烦了。不如给他一个郡守当当,袁绍一看你大人不计小人过,肯定会不再动别的心思。”

    董卓想了想道:“那就封袁绍为渤海太守吧,渤海可是个好地方,给他弟弟袁术封个后将军,我现在领前将军之职,他是后将军,这官够大了吧?还有他那个好友曹操也来个骁骑校尉……”

    将一大堆名人能士封了大官,董卓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掌权者就要这样任用天下贤人为已用,才是绝代名君。想到以后那些名人会为他歌功颂德,他还真有点小激动。

    其实董卓这一步走的实在是大错特错,真正明智的选择应该是任人唯亲。虽然任人唯亲会被无数人骂,但基本出不了大事,而他现在任命的这些名人贤士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又素来不服他,将州牧、刺史、太守的位子丢给这些人,纯属是为自己挖坟。

    下了早朝,沈峰走出崇德殿,带着何蜜、刘辩、刘协返回宫中,就听到有人来访。

    “谁要见我?”沈峰问。

    “李儒。”

    原来董卓让皇帝退位后并不放心,特意派李儒前来将何蜜、刘辩毒死。沈峰当然配合李儒,让她们退出了历史舞台,转入到领地镇魂石中。

    送走李儒,又有一个人来访。

    “你的干女儿显思姑娘已经房里等你了!”负责报信的充黛说道。

    “我这就过去!”沈峰道。

    这位显思姑娘就是袁绍的大女儿袁谭,此时已经十七岁了,长得如花似玉,清雅动人。沈峰在上个月就偷偷地让她契约了兵符,并跟她来往过多次,领地中还养着她的两个私生女。

    “干爹!”袁谭一看到沈峰,就坐在了沈峰的腿上。

    “好女儿!”沈峰将她抱在怀里,亲了一口。

    “干爹,我爹得罪董公的事你听说了吧?现在他逃了出去,留书给我和妈妈、妹妹,让我们也逃出洛阳呢!他还给了你一封信!”

    沈峰问:“信在哪?”

    袁谭道:“在我的胸口处,你自己拿!”

    沈峰在袁谭的胸口处摸了半天,然后问:“根本没有!”

    “哦,那可能是我记错了,你再向下摸。”袁谭道。

    “又淘气!”沈峰将袁谭的衣服全部扯下,终于找到了那封信。

    “傲天,十八年前你、我、孟德一同斗鹰,巧遇张角盗我大汉龙脉,我与孟德奋而前击,得龙脉相助,赶走贼道,想必你也记得。龙脉衰,汉室气数渐尽,这些年来你我都深有体会。

    你我交好多年,自不用多说,前日斩杀宦官,我引兵至你采女宫下,实是兵士之意,非我本愿,我一直很欣赏公公。现在我被董贼所迫,逃出京师,准备潜往冀州,你也是一代人杰,希望能来助我。如有你相助,我定能混一北方,挥兵南下,重演光武帝故事。

    本初留。”

    “你们准备去冀州,投奔你爹?”沈峰问。

    “嗯,谭儿没有干爹在身边可不行,干爹一定要陪我去!”袁谭说道。

    沈峰知道这是当初他的那个袁曹之辅任务奏效了,他可以辅佐袁绍或曹操,成为他们的开国功臣。以前他一直打算辅佐曹操,但袁绍这边也有他数个女儿,不好得罪,所以最好两边都能照应道。

    “你和你妈妈先走吧,我随后就到!”

    “妈妈希望你能护着我们一起走,我和妹妹们也希望!”袁谭道。

    “谭儿,你都这么大了,可以护着妈妈和妹妹们了。我这里还有点事,一时走不开,不过我会去找你们的。”

    袁谭很不高兴地道:“干爹,有什么事能比你的干女儿更重要?”

    “当然有了,我的女儿可不只你一个。”沈峰心里暗想,不过却不能说出口,只能用小动作封住了她的口,让她没有意见……

    教育了一会儿女儿,沈峰总算把袁谭哄好了,并送她离开,这时又有一个人来拜访了。

    “孟德,你找我有何事?”

    曹操道:“乱天下者,必是董卓,现在本初已经出逃,我也不能坐以待毙,你可愿同我一同出逃?”

    沈峰道:“既是孟德相邀,虽万死也不能辞!”

    曹操道:“我就知道此时城中可信之人唯有你!事不宜迟,我们快逃吧!”

    沈峰看到曹操走得如此之急,只能跟他一起逃跑,并用好友功能通知方晴、方雨她们守好门户,别在这段时间出了意外。

    当然,洛阳城中的一切他还是丢不开的,反正他有一头神驴,跟曹操逃跑后,再用神驴传送回来即可。董卓、袁绍、曹操,他一个都不想得罪,准备脚踏三条船。(未完待续。。)

    ps:  感谢喵呢嗓打赏100!

第237章 相国

    且说沈峰骑着瘸驴翠花,跟着曹操一路出逃,路上惊险无数,还斩杀了悲剧的吕伯奢。不过遇敌之时,他都用采花面巾蒙脸,不被npc认出,以防得罪董卓。

    大约天快亮了的时候,两人逃出了司隶的河南郡,到达了东边的兖州陈留郡。三国演义中说曹操回家起兵,但其实曹操的家根本不在兖州陈留,而在豫州的沛国,两地之间还是有一段距离的。那么曹操为什么在陈留起兵,而不回家起兵呢?原因很可能是因为陈留太守是他的好基友张邈。

    要知道现在可不同以往,黄巾之乱已经闹了数年,每个太守手中都握有大量的精兵,拥有平叛大权。在别的地方起兵,人家太守打不过黄巾贼,还打不过你吗?你前脚扯旗,后脚人家就爆了你的菊花,然后给朝廷上书,把你的首级当作战功领赏。

    但是在陈留郡起兵,就不会有这个问题,陈留太守张邈是曹操的发小,与曹操、袁绍关系很铁,不但不会带兵灭他,还会在暗中支持他。有了张邈这棵大树遮挡,曹操就可以乘凉了。

    将曹操送到他的基友张邈处,沈峰就向曹操告了一会儿假,然后传送回领地给众女儿喂奶。女儿们吃饱之后,他又赶去早朝,和董卓客气一番。

    这个早朝,董卓又逆天了。他虽然当上了太尉,但仍觉得不过瘾,因为太尉说到底只是三公之一,还有个太傅袁隗。比他官大。于是今天,他鼓捣出来了一个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总算与普通的大臣们彻底拉开了关系,太傅袁隗都比他低一级。

    这相国到底是什么官呢,这么牛?

    其实,在四百年前,相国就是丞相。也就是现在三公之一的司徒。只不过汉初的时候萧何功高。刘邦特意为他改了个名。再后来,萧何,以及继任的曹参死了,这官又改回了原名。继续叫丞相。

    丞相的称呼。一直用的西汉末年。西汉末年流行复古。掌权的王莽更是复古狂人,他觉得丞相什么的是秦官,跟着秦朝学没品位。丢人,还是跟着周朝学比较高大上一点儿。所以当时的三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被改名叫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因为周朝的时候就是司马、司徒、司空管事。

    刘秀建国时,太尉仍然叫大司马,丞相仍然叫大司徒,御史大夫仍然叫大司空。刘秀觉得都是大xx太难听,于是让大家把“大”去了。不过司徒、司空去了大字无妨,没有重复的官,但司马是带兵的,前些年打仗的时候,军队副官都叫司马,已经成了习惯,大司马突然变成了司马,就跟那些小官们重复了。

    既然大司马改名叫司马,好像司令改名叫班长一样不好接受,那就再换一个名吧。于是刘秀又把太尉的名字翻出来,让大司马改叫太尉。从此以后,东汉的三公,就一直是太尉、司徒、司空,与西汉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区别不大。

    虽然相国就是丞相,就是现在的司徒,不过这个官名毕竟好几百年没出现了,还是汉朝第一开国功臣萧何的官,所以董卓就把这个官名拿出来唬人了。

    董卓这个相国,与四百前的相国完全不同,他比其它官都大,还什么事都可以管。原本的三公他也没取消,司徒黄琬当了太尉,司空杨彪当了司徒,光禄勋荀爽当了司空,算是他升官,大家都跟着升了。

    不过这几位官升了,但却没什么大用,因为国家大事历来是三公处理的,现在董卓这么一搞,大权独揽,把事情全管了,太尉、司徒、司空全成了虚职。

    董卓在三公之上设了这么一个相国,自己却是没用多久,因为迁都之后他又跟王莽学,刨出了另一个古官叫太师,并且让大家尊称他为“尚父”。不过这样一个大权独揽的相国,却被曹操学了去。曹操日后掌权,比董卓谦虚一点,没叫相国,只叫丞相,但管的事儿却不比相国少。

    再后来,刘备、孙权也跟着曹操学,设立了丞相,不过他们的丞相与曹操不同,只是作为自己的副手,统管朝政,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大家都知道,吴国也有数个丞相,不过魏国建立之后,一直没有丞相,只有将亡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相国,就是司马昭,因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此时担任相国的董卓可能不会想到,他这次设立相国,其实是一个划时代的改革,他这样把三公架空掉了,此后数千年中三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