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窃国贼 >

第36部分

窃国贼-第36部分

小说: 窃国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维立刻明白刘存的良苦用心,当下重重点头,不再提要求。

    深明大义的徐母缓缓走来,向刘存恭敬施礼:“感谢主上对舍弟和犬子的提携!”

    刘存连忙还礼:“无需客气,应该是我说谢谢才对,纪大哥看似粗犷,实则细致,能写会算,阅历丰富,是个难得的将才,只是此前没有机会显示他的才华罢了;徐盛非常优秀,勤恳踏实,天赋奇高,假以时日,定能成为威震天下的俊杰!能与他们共事,何尝不是我天大的幸运?”

    “主上……”徐母和徐盛齐声呼唤,感动得无法言语。

    刘存望向围在纪维妻子身边的六个半大孩子:“过一段还是回到夏河城安居吧,琅琊书院下月初九就能使用,到时会有不少名士愿意到城东新建的琅琊县学担任先生,孩子们念书方便。”

    徐母和纪维的妻子连忙致谢,徐盛和他的弟妹们也很高兴,气派繁华的夏河城已今非昔比,人口已增至十二万,城里城外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每条街道都平坦宽阔,街道两边栽种各种树木,一栋栋造型别致的楼宇整齐排列,商铺栉比鳞次,酒肆人流如织,就连别的地方难得一见的大医馆也开了三家,处处秩序井然,安定繁荣,可以说,如今的夏河城已成为无数人向往的地方。

    ***********

    ps:和收藏,谢谢啦!

    ;

第四十二章 琅琊水军 下() 
刘存离开东武城,再次赶赴如同一个巨大建筑工地的黄岛,他此次要查看的不是黄岛西面的一排排民居,不是方圆十里的城区周围开垦出的数万亩田地,而是黄岛北部的天然避风港和大型造船厂的建设进度,为麾下水军寻找一个适合修建大本营的基地。

    海水环绕中的黄岛此时并未与陆地相连,刘存下马走上十丈宽一里长的水上栈道,来到栈道中停下脚步,仔细查看栈道边沿用硕大石块修砌的坚固基座,拍拍手满意地夸奖身后几名匠师,然后望向两里外以同样方法建造的造船工坊和大码头。

    “这两个月的水情测量结果如何?”刘存遥望位于狭长岛屿环抱中的天然港湾。

    造船工坊大总管祁清浓郁的徐州口音响起:“最低潮位时,码头前方及周边水域水深六米五,最**位时水深七米八,整个海湾无论潮起潮落都很平缓,两个月来不管外海风浪如何,港湾里的浪涌不过一尺左右,得天独厚啊!哪怕将来造出载重千吨的巨型海船,现有码头和在建的八个船坞也够用了,要是还不够,只需在前方海湾入口内侧那片弯月形山脚,再建个一里长的深水码头即可,同样不受海浪和大风的影响。”

    刘存抬起头,仰望自北向南延伸十余里的反c型山岗,再看看环抱在山岗和陆地中的平静港湾,一时难以决定将水军大本营建在何处。

    四十二岁的祁清似乎看出了刘存的心思,指向海湾内侧在建码头东面的延绵山岗:“主上看到那座山上数百人在伐木吗?”

    刘存凝神望去:“看到了,怎么了?”

    祁清回答:“根据主上九名弟子的测量结果,那座山岗延绵三里半,最高峰高达一百六十米,山上有大大小小十七个泉眼,其中两个出水量最大,流向码头那条十五米宽近一米五深的小溪,主要得益于两个大泉眼,溪水在码头后方约一里半的地方拐个大弯,那里地势较高,方圆三里较为平坦,属下本想在那地方建个木工作坊和几排库房,后来发现砍下的大树能造大船的不多,所以还在犹豫,如果主上用得着尽管用,要是建营房的话,直接开采山脚的石料即可。”

    刘存大喜:“走!带我看看去。”

    一个时辰之后,琅琊水军的大本营终于确定下来,刘存放下一大心事,派人前往枳城通知大匠师霍坚,拉上祁清一同离开黄岛,沿着宽阔平坦的沿海官道,赶往南面的珠山码头。

    徐盛是第一次走沿海官道,策马掠过延绵不断的稻田,经过一片片红砖灰瓦的新村和一座座坚固的桥梁,看到无数辛勤耕作的农人和碧波万顷的大海上的点点鱼帆,心中的震惊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跑出三十里后,再顾不上扑面而来的尘烟,扯开嗓子大声询问并驾齐驱的秦义:“秦大哥,大道边上安置了多少流民?”

    “共二十五个村子,差不多四万人!”秦义大声回答。

    “都能吃饱饭吗?”徐盛再问。

    秦义哈哈一笑:“没看到路边的稻子和海里的渔船吗?再有一个月人人都能吃饱饭,收完稻子接着种冬麦,接着打渔,日子就好过了,明年这四万父老乡亲就能自食其力,主上也就放心了,这几个月四万张嘴吃饭穿衣建房子,没一个人饿死,全是从主上的钱袋子掏出来的,哈哈!”

    徐盛终于明白为何主上刘存整天为钱发愁了,当下不再询问,默默望着前方马背上起起伏伏衣衫飘飘的刘存,觉得主上是那么的英武伟岸。

    金色秋阳缓缓隐入大珠山后,海面上波光粼粼归帆片片,翻身下马的徐盛来不及擦拭满脸尘土,跟随刘存快步走进大码头侧边的整齐营区,六名身穿步兵皮甲的年轻军官大步迎上,齐声向刘存致礼问候。

    “免礼,你们鲍都尉还没从冀州回来?”刘存边走边问。

    “估计在路上,船队过了东牟角,就能顺风航行,最多两天就能回来。”刘存的十七岁弟子穆衡大声回答。

    刘存走到军用码头边沿,遥望在海上训练的十几艘桨舵的小型木帆船,转过身来逐一打量又黑又瘦却倍感精神的众弟子:“累吗?”

    众弟子最小的才十五岁,看到师父露出熟悉的笑容,都不好意思地笑了,最后还是年纪最大的穆衡出列回答:“累,但很值得!三个月来,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测绘海岸达两百里,之前师父传授的测绘基础中不明白的地方,在不断的实地勘测和计算中逐渐明白了,还和师弟们一起改造了大型船载床弩的基座,得到鲍都尉和大匠师的认可,下个月就能开始随船队学习远航了。”

    刘存非常满意:“干得好!你们六个和在小珠山测绘的九个师兄弟,是咱们水军的第一批军官学员,再过几年就是领航员、航海长、战舰大副甚至舰长,正如我三个月前在水军成立仪式上说的那样,你们身上不止寄托我的希望,还寄托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希望,大海很宽广,这个地方只是你们征服大海征服异族的起点,所以别怕累,别叫苦,坚定不拔走下去,你们定成为我大汉民族的英雄!”

    “感谢师父教诲!”六名少年巍然肃立齐声高呼,眼中闪烁炽热的光芒。

    刘存点点头:“我将在此停留七天,已经让人通知你们的另外九名师兄弟,从明天起,每天下午我检查你们的学业进度和武技,然后给你们授课,晚上只要海况允许,都和你们一起登船出海,利用墨家大匠师秘传的牵星术和我设计的简易六分仪,观测紫薇星座和北斗星座,然后根据观测数值计算所在的方位等等,时间很紧,只有七天,我和两位墨家大匠师只能将一些基本的测绘方法和计算公式教给你们,寄望于你们在日常训练中自行领会,融会贯通后逐步提高。”

    六名少年高兴得差欢呼起来,稳重的穆衡连忙低声喝斥。

    刘存摆摆手示意没关系,带上秦义和徐盛赶往隔壁造船工坊,今晚哪怕不睡觉,刘存也要把水军黄岛大本营建设蓝图定下来,如今的水军实在太过弱小,刘存已经等不及了。

    傍晚,最先赶来的大匠师霍坚和两位高徒领衔的设计小组与刘存一起,对设计的三百吨级改型战舰展开最后的讨论。

    随着一张张图纸的铺开,结合摆放在大方桌上二十比一的精制船模,刘存与霍坚等人对眼前这艘由三百吨货运福船改良而来的战舰展开紧张论证,从长宽三比一的到尖艏方艉的设计,从二十余米长的整体龙骨到四根主副桅杆的布置,从梨木船板的拼接工艺到十三个水密舱的结构等等,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要不是由霍坚两名高徒绘制的系列图纸极其详尽,还预留了较大的余地,所采用的造船材料均是最好的百年珍稀木材,而且对刘存参与设计的这艘新式战舰评价很高,对精致的精钢船钉、专门的金属紧固件和总结出的先进建造技法拥有很大的信心,刘存恐怕还真不敢拍板建造。

    毕竟这样一艘耗费近二百斤黄金承载一百二十余名官兵的远洋战舰太过昂贵,之前也没有的先例可循,大汉朝的造船工艺虽然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是建造的战船都是航行于江河之上的大型楼船,或者往来于近海水域的划桨型小型快船,这些船都是平底船,长宽比均在二点五必一左右,在结构上与更适合远洋航行的尖底福船差别很大,由不得刘存不谨慎对待。

    ;

第四十三章 名声鹊起 上() 
中平二年,九月初九,重阳。

    天色刚亮,处处透着喜庆色彩的夏河城便已热闹起来,一辆接一辆的四轮马车驶出城里城外的大街小巷,循着同一方向赶往东南方濒临大海的琅琊台。

    与久旱无雨满目凋零的大汉各地相比,山清水秀海天一色的琅琊如同人间仙境,从大汉各地而来的数以千计名流雅士,乘坐本地商家无偿的四轮马车,沐浴金秋和风,面对满眼的苍绿与繁花,心旷神怡之下不时高呼低吟,感慨万千,更多的人则是相互打听大师郑玄和国君刘玺等人乘坐哪辆车子?文武双全白手起家的刘子鉴是否和刘子扬一样也是落魄皇亲?仪式结束后,是否允许各地学士入住书院潜心求学?

    朝阳东升气象万新,规模宏阔磅礴大气的琅琊书院前方满是人流,每一辆马车来到用琅琊山石修造的三门重檐式牌坊前方都会停下,走出车厢的各地名士学者一个个正容肃立,非常潇洒地荡两下翩翩长袖,恭恭敬敬地面朝牌坊弯腰行礼。

    礼毕,抬头,纷纷对牌坊上方正中央镶嵌的国君墨宝“琅琊书院”四个篆体大字啧啧称叹,叹完国君端庄内敛淳朴超然的,又惊叹整座牌坊造型浑厚古朴典雅,牌坊下方两座一丈五尺高的镇山石狮,更是引来阵阵赞叹。

    穿过牌坊,沿着两排桧柏中间平整如镜的道路前行百步,就是各地士子和数千民众站立的长宽各为四十九丈的宽阔广场,几乎人都在仰首凝望正前方高二十四、宽三十六丈的三层藏书台,无不为其恢弘气所震撼,惊叹声赞美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国君来了!郑师来了——”

    “子鉴大人和子扬大人也来了——”

    “天哪!我看到了邴师和管子、终于看到了……”

    三辆宽阔稳重毫不奢华的四轮敞篷马车缓缓通过正南面的书院牌坊下方,穿过欢呼人流让出的道路广场,围绕广场中心方圆九丈的花坛转一圈,转而向东缓缓驶入正东方向整齐排列的学舍区,在两排学舍中间的参天榆树下缓缓止步。

    第一辆车上的国君刘玺一身普通文士打扮,身边是须鬓灰白隆鼻凤目的郑玄,两人在各自弟子的搀扶下脚踏实地,双双走向树根下的巨石,第二辆车上的邴原、管宁和国渊等人也下车跟上,一同细细品读刻在巨石上的两行诗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好!道出了读书的真谛,好啊!”邴原大声喝彩起来。

    郑玄转向大步走来的刘存和刘晔:“子鉴、子扬,巨石上是哪位名士的佳作?”

    “喏!就在这,兄长子鉴的手笔,龙飞凤舞力道雄奇的也是他写的,可他怎么也不愿意署名,硬说不是他做出的诗句。”刘晔乐哈哈地介绍。

    郑玄凝望不好意思的刘存频频点头:“子鉴的胸怀果然非常人可比,仅是这两行道尽了读书人艰辛证道、毕生追求的上佳诗句,就能传遍天下,流芳千古啊!”

    刘存嘿嘿一笑,拱拱手颇为愧疚地致谢,众人又是一番赞扬,国渊还要求刘存写成条幅赠送与他,他要挂在自己的书房里时时自勉。

    刘存连忙请众人参观学舍,并向大家演示用粉笔在黑板写字的方便,众人又是一叹,很快领回其中的好处,兴致之下一个接一个上去试手,直说如此一来给学生授课比原来方便百倍。

    走完半圈回到原地,高瘦容貌清癯的邴原非常满意,指着四面的宽大学舍大声赞道:“子鉴、子扬,这十座学舍,里里外外处处都透出不简单啊!青砖灰瓦,石条筑基,方正简约,古朴厚重,难得啊、难得!再看看周边,幽径连绵,古树参天,无比的清雅自在,你们是如何办到的?”

    刘晔笑道:“学生只是按照图纸监造,其他一概不管。”

    众人看向刘存,刘存嘿嘿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