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脉经 >

第13部分

脉经-第13部分

小说: 脉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嗥幔砝锞阈榻摺W淦鸲费#腿仍谄し簦赈蟛坏妹摺2恢钙洌艉诠卦记晌匏乘嗥渖怼?腿扔κ卑眨趵醵窈乇欢仓钩龆搬郏逄瓒终瘢”阄⒛选:蛩ⅲ骞炔蝗菁洌槐浞闯Τ觯叩共坏冒玻肿阄⒛妫砝涠诜场3儆雍缶龋部筛醋坊埂!  
  脉浮而大,浮为气实,大为血虚。血虚为无阴,气实为孤阳,当小便难,胞中虚,今反小便利而大汗出,法卫家当微,今反更实,津液四射,荣竭血尽,千烦不眠,血薄内消,而成暴液。医复以毒药攻其胃,此为重虚,客阳去有期,必下如污泥而死。   
  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下之所为也。荣卫内陷,其数先微,脉反但浮,其人必坚,气噫而除。何以言之?脾脉本缓,今数脉动脾,其数先微,故知脾气不治,大便坚,气噫而除。今脉反浮,其数改微,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杀谷,潮热发渴。数脉当迟缓,脉因前后度数如法,病者则饥。数脉不时,则生恶疮。   
  脉数者,久数不止,止则邪结,正气不能复,正气却结于脏,故邪气浮之,与皮毛相得。脉数者不可下,下之必烦,利不止。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其汗,无阳故也。阳已虚,尺中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脉浮大,应发其汗,医反下之,此为大逆。   
  脉浮而大,心下反坚,有热属脏,攻之,不令发汗。属腑,溲数则坚,汗多即愈,汗少便难。脉迟,尚未可攻。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复不彻,因转属阳明,欲自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不可下,下之为逆。   
  结胸证,其脉浮大,不可下,下之即死。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不可下之。   
  太阳与少阳并病,心下痞坚,颈项强而眩,勿下之。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病欲吐者,不可下之。   
  太阳病,有外证未解,不可下,下之为逆。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痞脉浮紧而下之,紧反入里,因作痞。   
  夫病阳多者热,下之则坚。   
  本虚,攻其热必哕。   
  无阳,阴强而坚,下之必清谷而腹满。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下之益甚,腹时自痛,胸下结坚。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甚者则欲吐,下之不肯止。   
  少阴病,其人饮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此胸中实,不可下也。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死。   
  伤寒,发热,但头痛,微汗出。发其汗则不识人;熏之则喘,不得小便,心腹满;下之则短气在腹满,小便难,头痛背强;加温针则必衄。   
  伤寒,其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则脉欲厥。厥者,脉初来大,渐渐小,更来渐大,是其候也。恶寒甚者,翕翕汗出,喉中痛;热多者,目赤,睛不慧。医复发之,咽中则伤;若复下之,则两目闭,寒多清谷,热多便脓血;熏之则发黄,熨之则咽燥。小便利者可救。难者必危殆。   
  伤寒发热,口中勃勃气出,头痛目黄,衄不可制。贪水者必呕,恶水者厥。下之咽中生疮。假令手足温者,下重便脓血。头痛目黄者,下之目闭。   
  贪水者,下之其脉必厥,其声嘤,咽喉塞。发其汗则战栗,阴阳俱虚。恶水者,下之里冷不嗜食,大便完谷出;发其汗,口中伤,舌上苔滑,烦躁。脉数实,不大便六七日,后必便血,复发其汗,小便即自利。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而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承气汤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大便,但头坚后溏,未定成其坚,攻之必溏。当须小便利,定坚,乃可攻之。   
  脏结无阳证,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阳明病,潮热,微坚,可与承气汤;不坚,不可与。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可少与小承气汤,腹中转矢气者,此为有燥屎,乃知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头坚后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满不能食。欲饮水者,即哕。其后发热者,必复坚,以小承气汤和之。若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之。   
  阳明病,身汗色赤者,不可攻也。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当心下坚满,不可攻之。攻之,遂利下止者,死;止者愈。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其汗,小便自利,此为内竭,虽坚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猪胆汁,皆可以导。   
  下利,其脉浮大,此为虚,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属当归四逆汤。       
病可下证第七    
  大法,秋宜下。   
  凡可下者,以汤胜丸散,中病便止,不必尽三服。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属大柴胡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属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满不大便者,急下之,属承气汤证。   
  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其心下坚者,可下之,属承气汤证。   
  阳明与少阳合病而利,脉不负者为顺,负者失也。互相克贼为负。   
  滑而数者,有宿食,当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   
  伤寒后脉沉,沉为内实,下之解,属大柴胡汤证。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微热者,此为实,急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太阳病未解,其脉阴阳俱沉,必先振,汗出解。但阳微者,先汗之而解;但阴微者,先下之而解。属大柴胡汤证。   
  脉双弦迟,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属承气汤证。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即和。   
  病者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可下之,属大柴胡汤证。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续在,其脉微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此热在下焦,少腹当坚而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属抵当汤。   
  太阳病,身黄,其脉沉结,少腹坚,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属抵当汤证。   
  伤寒有热而少腹满,应小便不利,而反利者,此为血,当之下,属抵当丸证。   
  阳明病,发热而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但头汗出,其身无热,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属茵陈蒿汤。   
  阳明证,其人喜忘,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虽坚大便必黑,属抵当汤证。汗出而谵语,有躁屎在胃中,此风也。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   
  病者烦热,汗出即解,复如疟状,日晡所发者,属阳明。脉实者,当下之,属大柴胡汤,承气汤证。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而反不能食者,必有燥屎五六枚;若能食者,但坚耳,属承气汤证。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乃可攻之。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坚满,引胁下痛,呕则短气,汗出不恶寒,此为表解里未和,属十枣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即愈。其外未解,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属桃仁承气汤。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小便不利,少腹微满,属茵陈蒿汤证。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属大柴胡汤证。   
  但结胸,无大热,此为水结在胸胁,头微汗出,与大陷胸汤。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其脉沉紧,心下痛,按之如石坚,与大陷胸汤。   
  阳明病,其人汗多,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坚,坚者必谵语,属承气汤证。   
  阳明病,不吐下而心烦者,可与承气汤。   
  阳明病,其脉迟,虽汗出而不恶寒,其体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如此者,其外为解,可攻其里。若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坚,属承气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满大而不大便者,属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下。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其脉滑疾,如此者,属承气汤。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者,复与一升;如不转矢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此为里虚,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愈,属承气汤证。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属承气汤。       
病发汗吐下以后证第八    
  师曰:病人脉微而涩者,此为医所病也。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而发热,无休止时。夏月盛热而与著复衣,冬月盛寒而与裸其体。所以然者,阴徽即恶寒,阴弱即发热,医发其汗,使阳气微,又大下之,令阴气弱。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与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与裸其体。又阴脉迟涩,故知亡血。   
  太阳病三日,已发其汗,吐下、温针而不解,此为坏病,桂枝复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而治之。   
  脉浮数,法当汗而愈,而下之,则身体重,心悸,不可发其汗,当自汗出而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和,即自汗出愈。   
  凡病苦发汗,若吐,苦下,若亡血,无津液而阴阳自和者,必愈。   
  大下后,发汗,其人小便不利,此亡津夜,勿治,其小便利,必自愈。   
  下以后,复发其汗,必振寒,又其脉微细。所以然者,内外俱虚故也。   
  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其汗,表里俱虚,其人因冒。冒家当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表和,然后下之。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再三下之,不能食,其人胁下满。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与柴胡汤,后必下重,大渴饮水而呕,柴胡汤不复中与也。食谷者哕。   
  太阳病,二、三日,终不能卧,但欲起者,心下必结,其脉微弱者,此本寒也。而反下之,利止者,必结胸;未止者,四、五日复重下之。此挟热利也。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其脉浮者,必结胸;其脉紧者,必咽痛;其脉弦者,必两胁拘急;其脉细而数者,头痛未止;其脉沉而紧者,必欲呕;其脉沉而滑者,挟热利;其脉浮而滑者,必下血。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坚,下利不复止,水浆不肯下,其人必心烦。   
  脉浮紧,而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伤寒吐下、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坚,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阳明病,不能食,下之不解,其人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即发烦,头眩者,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   
  虽下,其腹满如故耳,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而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为医下之也。   
  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也。   
  吐、下、发汗后,其人脉平,而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太阳病,医发其汗,遂发热而恶寒,复下之,则心下痞。此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火针,因而烦,面色青黄,肤瞤,如此者,为难治。   
  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服桂枝汤,下之,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属桂枝去桂加茯苓术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