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5位商业领袖 >

第2部分

25位商业领袖-第2部分

小说: 25位商业领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一面打工养家,一面刻苦攻读,踏上美国土地的第7个年头,格罗夫拿到了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化工博士学位,毕业后顺利进入快捷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的研发部门。工作5年后,又重回柏克莱任教。    
    话分两头,当时在快捷公司与格罗夫共事的同僚里,恰恰有葛登·摩尔(Gordon Moore),导致了半导体业革命的“摩尔定律”便是此人的天才预言。有这样的才干,当然不甘心久居人下。1968年,摩尔和另一位伙伴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脱离了快捷,打算自己单干。他们排除了很多专业人才,却去请从来没有制造业经验的格罗夫出山。    
     不出意料,三个人果然合作无间。声望高、公关好的诺伊斯提出远景规划,头脑一流的摩尔来想点子,雷厉风行的格罗夫负责执行。    
    从此格罗夫的事业开始明朗化,一条通往成功的淘金之路就此向这个勇敢的逃亡者展开。    
    一句话拯救英特尔    
    虽然加入英特尔三年后,格罗夫就已经全面接手公司的大部分事务,但正式走向前台,还是在1976年。从此他就以偏执狂般的工作热情、杰出的管理才能和战略眼光,从8086、80286、386、486、奔腾等系列芯片的开发与市场推广方面入手,开辟了世界计算机产业的新时代。    
    1982年,经济形势恶化,公司发展缓慢,他果断地推出了“125%的解决方案”,要求雇员必须发挥更高的效率,以战胜咄咄逼人的日本人。这也是“迟到登记表”的由来。公司员工每天要工作10小时,所有在上午8:10以后到班的人都得在专门的记事本上签下大名。一天上午,《纽约时报》的记者居然看到格罗夫也签了名。    
    在销售会议上,他用拖长的声调说:“英特尔是美国电子业迎战日本电子业的最后希望所在。”这一刻,几百名青年男女热血沸腾,甘愿牺牲一切去完成神圣的使命——把生产出来的芯片卖掉!    
    当然经营公司是件难事,让人感觉好像总在最后时刻才绝望地跳进救生船。一天晚上格罗夫梦见自己被一群野狗追赶。他说:“这是一个压力锅。”    
     著名的风险投资家约翰·凡纳尔在20世纪70年代为英特尔工作了6年。他说:“格罗夫不能忍受迟到或没有目的的会议。他是一头拼命的驴。这是行业的特性,没有答错的机会。”    
     1984年的《幸福》杂志,将他评为美国最严厉的老板之一。有时连他自己也觉得太过分了。    
    “125%的解决方案”使英特尔成为血汗工厂,一些不满于此的工程师在头上系上布条来发泄。可是格罗夫的努力仍无法抵挡日本厂商的进攻。    
    1984年,公司存储器业务衰退,产品像山一样积压在仓库里,资金周转失灵,公司危机严重。好在格罗夫创立的目标式管理支撑住了企业运营的轴心,大救星微处理器业务也逐渐成熟。    
     1985年的一天,格罗夫与多年的老战友摩尔讨论公司困境。他问:“如果我们下台了,另选一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业务。”    
     格罗夫说:“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动手?”    
    1986年,公司按照格罗夫提出的新的口号“英特尔,微处理器公司”,毅然把英特尔的主营业务转到微处理器上去。从此日本咄咄逼人的扩张没有了用武之地,英特尔顺利地穿越了存储器劫难的死亡之谷。    
    10倍速的力量    
    一直以来,格罗夫尽力地保护自己公司的利益免受其他人的侵害,而且要求他的手下也必须这样做,但对公司的危机感绝对不会使他的热情降低。    
    格罗夫一直认为,偶然的“某一点”的变化往往会导致决定性的后果,它们通常是不受管理人员主观意志影响的。比如大河之水,如果潮汛到来,就会变成流速10倍于往日的狂暴大浪。    
    他指出, 在通常的管理活动中,最容易发生此类变化的要素大致有如下6类:    
    1. 现有竞争者。    
    2. 补充者。(同一商业系统中的其他公司,例如软件供应商和对应的硬件制造商)    
     3. 消费者的能力。    
    4. 供应商的计划。    
    5. 以其他方式完成现有业务的可能性。    
    6. 潜在竞争者的能力。    
    但格罗夫还是没有预料到真正的致命危机是什么。    
     1994年,一个小小的芯片缺陷,一下子将格罗夫和英特尔置于生死关头。    
    在格罗夫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994年11月22日。我想给办公室打电话,这时电话铃响了,传播部的领导有急事找我,说CNN将派人来公司,他们已风闻奔腾处理器的浮点缺陷问题。这事就要闹大了。”    
     12月12日,IBM宣布停止发售所有奔腾芯片的计算机。预期的成功忽成泡影,一切变得不可捉摸。英特尔的雇员心神不宁,甚至感到恐惧。    
    但格罗夫的冷静战胜了恐惧。12月19日,他决定改变方针,更换所有芯片,并改进芯片设计。结果公司耗费4.75亿美元之巨,相当于公司研发部的半年预算,或奔腾的5年广告费用。    
     庆幸的是,英特尔又一次活了下来,而且更加生气勃勃。是格罗夫的性格和气质救了自己。    
    以更快的速度应付突然出现的致命事件,这就是格罗夫对10倍速概念的最完美诠释。    
    恐惧也是健康的    
    重视纪律的格罗夫,塑造了英特尔独树一格的管理风格。从制造、工程到财务,甚至销售,每件事都有清楚的规范,甚至连公司留言都分为“背景资料”和“重要资料”等不同等级,人人都依此标准而行。    
    格罗夫扮演强硬派的角色,正如他的部下霍根所言:“如果他母亲碍着他了,他也会把她解雇掉。”    
     考克斯也说:“你得理解这一切,诺宜斯是个很善良的人,这使他深受爱戴。因此公司就得有人去鞭策和训斥后进员工,安迪正好擅长这一手。”    
     一次格罗夫甚至对一位女员工叫道:“如果你是男的,我会打断你的腿。”    
    格罗夫一旦谈到工作,其滔滔不绝的陈述,一如在柏克莱讲台上授课时一样细心清楚。接任CEO工作不久,格罗夫已换了不少秘书,多少反映出他严谨精确、不易共事的性格。不过,苏珊·麦克弗兰德最终赢得格罗夫的信任,他称她是“Her Majesty Operations Secretary”,意为“营运秘书女王”。    
    据苏珊回忆,当她初次应聘格罗夫的秘书职务时,看见他办公室墙上挂着十几张图表,用不同颜色的笔填满数字与曲线,虽然复杂却井然有序。尽管办公室昏暗、狭小,但桌面上与地面异常整洁,各项文件档案分门别类。    
     这第一印象并没吓跑苏珊,她钦佩地说:“格罗夫要求他的部属必须在持续不断的压力下工作,他把每个人都逼得很紧,但是,他永远以身作则、逼自己更紧。”    
    格罗夫那严谨的科学训练背景,使得他相信运用标准化的方式,就可以使工厂以最低成本运作,既然当时半导体生产苦于无法提高效率,那么,尽可能降低成本便能为公司带来最大利益。格罗夫将此概念化,成为他称之为“英特尔汉堡”(Mc Intel)的行动方案。格罗夫鼓励员工撰写工作手册,将所有原材料、工厂设备、操作步骤都写进去,就像在世界各地麦当劳分店可以买到相同口味的汉堡一样,格罗夫希望英特尔各个工厂的产品亦能一致化。    
    英特尔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开放自由的文化,人人可以公开讨论任何困难或成就,提出问题的人并不会因此受到责难。这种做法的确能够刺激团队深入问题,并寻求解答。    
    格罗夫自己从未享有特权。虽然身为最高主管,他却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和其他同事一样在7平方米的隔间内上班,每天一样在停车场里为找车位而兜圈子。    
    “疼痛是健康的,它警告你的身体有问题了;恐惧也是健康的,它让你脱离安逸,勇于面对挑战。”在战胜了癌症以后,又一次受到命运之神青睐的格罗夫这样说道。    
    不寻常的方式在适当的时间把安迪·格罗夫带到了适当的行业。沃顿评选组评论其为:正确的心态。现代计算机不能没有微处理器,英特尔也不能离开格罗夫的领导。格罗夫在匈牙利斯大林式的孩童时期形成的坚强的天性,使他在少年的时候逃到纽约。那段经历给了他在选择中成功的决心和动力,英特尔就是他的选择。他并没有选择传统的芯片制造。这有创造性的一击来自格罗夫,在芯片上,有“Intel Inside”的品牌标志。这个品牌运用在世界上80%的计算机中。“Intel Inside”成为本产业的黄金标准。格罗夫的一生没有选择失败的路。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一书中,有一章被他称为“让混乱统治:走出旧的惯例,带来新的视野”。


第一部分第2节 在需要之前改变

    全球第一CEO    
    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是全世界薪水最高的首席执行官,被誉为全球第一CEO。    
    从1981年入主通用电气起,在短短20年时间里,通用电气的市值达到了4500亿美元,增长了30多倍,排名从世界第10位提升到第2位。    
     他所推行的“六西格玛”标准、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几乎重新定义了现代企业。    
     同时这位锐意改革的管理奇才还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哲学和操作系统,该系统依靠一种扁平的、“无边界”的管理模式,一种对人的热情关注以及一种非正式的、平等交流的风格,帮助庞大多元的商业帝国摆脱成熟企业的痼疾——金字塔式的官僚体制,走上灵活主动、不拘一格的道路,他本人也成为世界上最令人仰慕的商界领袖,CEO们争相效仿的偶像人物。    
     作为通用电气的领导者,他在20年间所做的工作就是发现有想法并有能力实现想法的人,并且建立起有利于培养人们产生新奇想法的制度。    
    21世纪的商业传奇    
    1935年11月    
    韦尔奇生于马萨诸塞州萨兰姆市。    
    1957年    
    获得马萨诸塞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    
    1960年    
    获得伊利诺斯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韦尔奇进入通用电气公司后,随即发展了一个新的部门——塑胶事业部,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正当他的努力已经换来不错的回报时,他却决定离开通用公司,因为他自信自己应该得到更多。    
    此时,一位高级经理已经发现了年轻的杰克·韦尔奇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给了他一个较高的职位并盛情挽留,韦尔奇因此留了下来,并很快被任命为一个新工厂的总经理而进入了通用公司的行政部门。    
    1968年    
    他所领导的通用塑胶事业部实现了1年2 600万美元的盈利。    
    1971年    
    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化学与冶金事业部总经理。他勇敢地接受了“一年4个亿的销售额”这个挑战,而且赢得了这场挑战的胜利。    
    1973年    
    通用取得了更大的突破,在他促成一个投资商业的战略计划后,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了20亿美元。    
    1979年8月    
    韦尔奇成为通用公司副董事长。此时,通用电气的前任CEO即将卸任,对于下任CEO人选有7个人,韦尔奇在他们之中年龄最小,资历也是不足以和其他人相比的。但他是一匹有超强实力的黑马,他以独特的领导气质、不知疲倦的努力以及他的坚强和自信享有崇高的声誉。    
    1981年4月    
    年仅45岁的韦尔奇成为美国最大而且最著名的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CEO。    
    此时的通用电气还保持着25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的利润,市场价值在全美上市公司中排名第10。作为拥有100多年悠久历史的公司,通用电气是全美企业界的典范,其领导层的管理方法,还作为一个经典实例被收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