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永乐大典 2 >

第86部分

永乐大典 2-第86部分

小说: 永乐大典 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温温如有就。《事君》既终,门弟子会议曰,吾师其至人乎?自仲尼以来,未之有也。仲尼既没,文不在兹乎?易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请谥曰文中子。《世家》天其或者生文中子,以致圣人之用。
  得众贤以广之,以俟我唐,亦天命也。故房卫诸公为其徒,恢文武之道,以济正观治平之盛,今已三百年矣。司空图《文中子碑》比拟。圣人之修者也,孟轲之徒欤?非诸子流矣。《文中序》反说。盖房杜诸公,不能臻师之美,大宣其教,故王氏续经,抑而不振。《文序》体题。河汾大贤。结人亚圣。圣人孔中。慕说。赋偶。志述于孔教兴自隋。续礼乐诗书之旧,明仁义道德之言。三才九畴,既我属矣;五常六艺,伊谁责焉。赋隔。且吾旅,莫如叔起振。文之叹谅,世家是撰,杜淹备正乐之辞。
  【拦江纲】
  体子。哲人至人。续经讲道。大贤亚圣。河汾吉吉人。孝弟仁义。经济献策。劝义谮易。比拟。窃比仲舒。《魏相篇》文中子曰,问则对,不问则述,窃比我于仲舒。
  【赵时韶诗】
  “一脉斯文系大儒,干戈满地独诗书。南风有操无人识,身在汾亭心在虞。”
  【刘后村诗】
  当时三晋地,已有圣人生。不晓河汾氏,为惰策太平。王顺真仙通鉴:顺,采药于终南山得道。今终南山有王顺峰,灵应昭彰,至今不绝。王贾真仙通鉴:贾,在东海山中,诣神仙胡母丘力君,受太极上元年纪之术,服朱草灵芝得仙。其山在海中,望之甚近,而不可到。山上多木芝,灵木,神草,苍灵,龙龟,天地奇物不可名字,洞中有《河洛元命历》等书。王叔明真仙通鉴:叔明,不知何所人也。少好道,居华阳山北,与鲍元治同志修道,不知感遇何仙,修习何术,未显其事,皆得仙去。
  王梵志
  【桂苑丛说】
  梵志,卫州黎阳人也。去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之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因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复何姓名?德祖具以实告。因曰,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志。我家长育,可姓王也。作诗讽人,甚有义旨,盖菩萨示化也。
  王薄
  【通鉴纲目】
  隋炀帝大业七年,王薄,张金称,高士达,窦建德等兵起。帝自去岁,谋讨高丽。诏山东置府,令养马以供军役。又发民夫运米塞下,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耕夫失时,谷价踊贵,于是始相聚为盗。邹平民王薄拥众据长白山,剽掠齐济之郊,自称知世郎,言事可知矣。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以相感劝,避征役者多往归之。平原东有豆子卤亢,负海带河,地形深阻,群盗多匿其中。
  王德仁
  【通鉴纲目】
  大业十年,汲郡王德仁,起兵据林虑山,拥众数万。
  王须拔
  【通鉴纲目】
  大业十一年,上谷王须拔,魏刀儿,兵起。上谷贼帅王须拔,自称漫天王;魏刀儿,自称历山飞。众各十余万,北连突厥,南寇燕赵。
  王爱仁
  【通鉴纲目】
  大业十二年,秋七月,帝如江都,命越王侗留守。杀谏者任宗,崔民象,王爱仁。
 
 
 
 
永乐大典
 
 
卷之七千三百二十八
卷之七千三百二十八
  十八阳郎
  三署郎
  【诸集拾遗】
  秦初置郎中令,其属有三署,一曰五官中郎将,二曰左中郎将,三曰右中郎将。每署又有郎中、侍郎,西汉因之。惟田虫分少为诸曹郎,乃尚书郎。其他如冯唐为郎中署长,直不疑盗同舍郎金,颜驷三世为郎,杨雄为侍郎,郑通黄头郎。以此言为郎,父任为郎之类,皆是三署郎。
  文武郎
  【续汉书】
  方储为郎中。章帝使文郎居左,武郎居右。储正位中,曰:“臣文武兼备,在所施用。”上嘉其才,以繁乱丝付储,使理。储拔佩刀而断之曰:“反经任势,临事宜然。”
  亲御郎
  【晋书】
  《刘曜记》:曜召公卿已下子弟有勇干者为亲御郎,被甲乘铠马,动止自随,以充折冲之任。
  西省郎
  【南史】
  《王韶之传》:晋自孝武以来,常居内殿。武官主书于中通呈,以省官一人管诏诰,住西省,因谓之西省郎。义兴十一年,宋武帝以韶之博学,补通直郎,领西省事。
  同直郎
  【云谷杂记】
  予在龙舒日,得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建经藏记》云,同直郎、守殿中丞、前知太湖县事李钅享撰。观者皆讶同直郎,不知何代之官制。予曰:“作文者,必天圣明道间人。”读至末,果得天圣十年岁月。咸问予何以知之,予曰:“同直本通直,避庄献太后父讳,故云。”庄献同昭陵听政,乃天圣明道间,以故知其为彼时也。明道以后,不复讳矣。盖庄献上仙。臣寮即上言云:“自大行皇后同听政之日,天下章奏臣寮白事皆回避‘通’字,从其先讳。今车并车上仙,山园将毕,不可滥九庙而存讳,宜尽复三朝之遗法。欲乞有若以通进司为承进司,通奉大夫为中奉大夫,通事舍人为宣事舍人,通州为崇州,通判为同判,通直郎为同直郎,通引官为承引官,普通门为普和门之类,及将来举人程式,一切俾复如旧,无有所避。”此事出于一时权宜,而仅行于十年之间。非因石刻,后世无从见之。欧阳公、赵明诚、洪文惠多以碑刻为书传之证,正由此类。
  紫薇郎
  【能改斋漫录】
  刘萃老挚《贺宋舍人启》曰:总为赞书,其任乃古之内史;观诸上象,其文犹天之紫微。《唐六典》:“中书令,开元元年改为紫微令,五年复旧。”《唐会要》:“中书舍人,开元元年十二月一日,改为紫微舍人,五年复为中书舍人。”故开元二年十二月二十日,紫微令姚崇奏:“紫微舍人六员,每头商量事,诸舍人同押。”盖紫微皇居,以比天文紫微宫。有令,有舍人。紫微,宫中官属也。白乐天为舍人诗云:“独坐黄昏谁作伴?紫微花对紫微郎。”然则以紫微为舍人,不可也。
  探花郎
  【戴埴鼠璞】
  《摭言》载:唐进士赐燕曲江,置团司。年最少为探花郎。本朝胡旦榜、冯拯为探花。太宗赐诗曰:“二三千客里成事,七十四人中少年。”《蔡宽夫诗话》亦言:“期集择少年为探花。”是杏园赏花之会,使少年者探之,本非贵重之称。今以称鼎魁,不知何义。《东轩笔录》谓:“期集,选年少三人为探花,使赋诗。”熙宁余中为状元,乞罢宴席探花,以厚风俗。从之。恐因此讹为第三人。
  【王明清挥尘录】
  李昌武宗谔之子昭进,十八岁锁听及第。昭进子杲卿,杲卿子士廉,皆不逾是岁登甲科。凡三世曾鲁为探花郎,亦衣冠之盛事也。
  【宋黄裳演山集】
  《赠探花郎》诗:探花车骑似游龙,未入桃园先阆风。衫上十分新染翠,衣间一点半开红。身如骥子无双俊,人报鳌山第几宫。便是醉仙何处去?上林园在五云中。《代探花郎》诗二首:蟾宫兄弟满清都,竞向花前醉索扶。昨夜碧桃源里去,蕊香多少上蜂须。鞭上芦花柳色中,忽忽须放状元红。东君己播芳菲令,莫倚雕栏待晚风。
  武卫中郎
  【高似孙纬略】
  魏许褚从太祖征马超、韩遂,破之,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中郎号自此始。
  侍芝郎
  【续后汉书】
  《孙皓传》:有鬼目菜生工人黄苟家,依缘枣树长丈余,茎广四寸,厚三寸,《东观案图》名鬼目。遂以苟为侍芝郎,银印青绶。
  平虑郎
  【续后汉书】
  《孙皓传》:有买菜生工人吴平家,高四尺,厚三分,如枇杷形。上广尺八寸,下茎广五寸,两边生叶绿色。《东观案图》名买菜,作平虑草,遂以平为平虑郎,银印青绶。
  夕郎
  【青箱杂记】
  《职林》曰:初,秦汉别有给事、黄门之职,后汉并为一官,故有给事黄门侍郎。余案《汉旧仪》曰:“黄门郎,属黄门令。每日暮入,对青琐门拜,名曰夕郎,亦谓之夕拜。”案:《刘公嘉话》云:“崔造以夕郎拜相。”又,《南唐近事》云:“相弟有呼庐之会,夕拜预焉。”盖唐镐时为给事中也。青锁门在南宫。卫注《吴都赋》曰:“青锁,户边青镂也。一曰天子门,内有眉格,再重青画曰琐。”案:柳子厚云:“夕之名,则朝拜之偶也。”古者旦见曰朝,暮见曰夕。《诗》曰:“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左传》曰:“百官承事,朝而不夕。”《记》曰:“暮不废夕。”又曰:“日入而夕。”晋侯将杀竖襄,叔向夕,楚子之留乾谷,右尹子革夕,齐之辞子我夕,赵文子砻其椽,张老夕。智襄子为室美,士茁夕。皆暮见也。汉仪,夕则两郎向琐闱拜,谓之夕郎。亦出此名也。又应劭注《汉书》云:“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又《汉仪》注:“郊泰田寺,皇帝平旦出竹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颜氏曰:“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此常礼也。郊泰田寺而揖日月,此又别仪《摭言》云:罗隐开平中,累徵夕郎不起。罗衮以诗赠之云:“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
  【容斋四笔】
  唐人呼给事郎为夕郎。
  【步里容谈】
  元间,顾子敦临为夕郎,封驳任情。吕汲公太防,谋之于吕正献。吕曰:“迁临耶?躁进者效之。责临耶?畏懦者不敢。今令治河之议未决,宜遣相河。”因此赏罚,皆由非封驳也。
  【宋北涧禅师诗集】
  《贺陈中书除夕郎》:小舟回擢清苕曲,林下新传拜夕郎。品固自高庸借重,官非因大始腾芳。人都不至天游处,马尚能寻夜直堂。只尺钧衡住无屋,万间庇士可曾忘?
  山郎
  【西汉书】
  《杨恽传》:郎官故事,令郎出钱市财,用给文书乃得出,名曰山郎。张晏公曰:山,财用之所出,故取名焉。移病尽一日,辄偿一沐。注言出财用者,虽非休沐,常得在外,而贫者以实病,却以沐偿之,或至岁余不得沐。其豪富郎者出游戏,贷赂流行。杨恽为郎中将,乃罢山郎。
  正郎
  【事物纪原】
  汉制,尚书郎初上称守郎中。晋武帝始置诸曹郎,中唐以来号正郎。
  【太平广记】
  汉刘禹锡时为礼部员外,方与日者从容。段文昌入谒,日者匿于箔下。既去,日者谓禹锡曰:“员外若图省转,事势殊远。须待十年后此客入相,方转本曹正郎耳。”自是禹锡失意,连授外官十余年。文昌相,方除禹锡礼部郎中。
  【元一统志】
  宋太祖初兴,西蜀未下,三泉县令间道驰骑,赉贺表先至国,太祖喜。平蜀后,诏三泉不隶州郡,遇庆贺许发表章。元符末,龚言序为县尉,妇江第子之薄游至邑,令薄与言序不叶,游山未回。徽宗登极,言序急宣诏称贺,就令子之奉表。曾布当国,将上取旨,特补河南府助教,后亦至正郎。
  台郎
  【抱朴子】
  汉末有祢衡者,年二十三。孔文举齿过知命,身居九列,才举冠群,名位殊绝。始友衡于布衣,又荐之于朝,以为宜使起家作台郎。
  【会稽典录】
  盛宪为台郎,尝出逢一童子,容貌非常。宪怪而差问之,是鲁国孔融,谈接知其不凡,便结为兄弟。
  丞郎
  【唐书】
  潘孟阳,年未四十,为侍郎。母曰:“以尔之才位丞郎,使吾忧之,试会尔同列,吾将观之。”因召深熟者。容至,夫人喜曰:“皆尔仆也,不足忧。”未坐少年何人也?曰:“补阙杜黄裳。”曰:“此人别,必是卿相。”
  【老学庵笔记】
  唐所谓丞郎,谓左右丞,六曹侍郎也。尚书虽序左右丞上,然亦通谓之丞郎,犹今言侍从官也。俗又谓之两制,指内制而言。然非翰苑西掖,亦曰两制。正如丞郎之称。契丹僭号,有高坐官亦侍从之比。坐字本犯御名,或谓丞郎为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亦非也。
  【魏泰东轩笔录】
  种放往华山访陈搏,搏熟视之曰:“君他日甚显,官至丞郎。”后竟如抟之相也。
  【太平广记】
  虑隐,从兄携为相,特除右司员外郎。崔沆不听,沆曰:“员外前日入省,时议未息。今复除纠司员外,省中固不敢辞,他曹惟相公命。”携大怒,驰入曰:“舍弟极屈,即当上陈。”既上,沆乃求假,携即时替沆官。沆谓人曰:“吾见丞郎出省郎,不见省郎出丞郎。”
  朝郎
  【嘉禾郡志】
  宋王明清,字仲言,本汝阴人。宁宗庆元间,寓居是邦,官至朝郎。有史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