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2003年第13期 >

第12部分

2003年第13期-第12部分

小说: 2003年第13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南行》;欢呼申奥成功,高歌了《为中国喝彩》;欢庆党的十六大召开,吟颂了《中国,把龙舟划进世界公园》,等等。这些诗多为长诗,大都属于政治抒情范畴。由于其对时代的关注和对主旋律的颂扬,从而得到了多数读者和诗评家的肯定。《阅兵车驶过金水桥》一诗还获得了全军文艺“新作品奖”。这些与时代同步的涛作,使我更深刻地感悟到时代变革的浪潮汹涌向前、势不可挡,它昭示着一个伟大民族在世界东方的屹然崛起。把这样一个伟大时代的伟大事件化为诗句,似乎是一种象征,一种光芒:21世纪的诗坛中,东方神话也许是最美妙的抵达。
  2000年春节前后,我和年轻的诗友卜宝玉同志谈起长诗的创作,感慨伟大的时代需要激情的歌者。瞻望2001年将迎来党的80华诞,百年当赋万行诗,理应慷慨笔墨,大书特书。于是,击掌拍定,联手创作一部厚重之作,歌颂党走过的80年风雨历程。这部最终定名为《东方神话》的长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80年辉煌历程,兼抒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成果和160年来中国人民为独立、自由、解放、富强而不懈奋斗、顽强求索的历史。长诗上起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和戊戌变法,下至港澳回归、1998年抗洪、世纪大阅兵和建党80周年的红色庆典,尝试了一种阔大自由的时空结构。整部作品分为15章96节,每章4—9节,每节100行上下,全涛共11000余行,始终贯穿党的领导与党的成长的诗意对话。其中第1—6章,描述党由武装的历史走来;第7—10章,刻画党在鲜花和落叶沉思;第11—15章,展现党踏着新时代的节拍前进。既体现结构的系统完整,又能单独成章吟咏,充分调动诗歌的朗诵性、韵律性和语言节奏。创作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诗歌尤其是文学的精粹。我很喜欢追求“难度”和克服”“障碍”,诗歌创作的艰难过程对我是一种魅力,政治抒情长诗的“高难”技巧永远吸引着我。创作中,我们先后借阅和购买了400册与党史有关的书籍,经过10个多月艰苦的业余创作跋涉,11000余行的长诗《东方神话》终于脱稿了。由于工作繁忙,我的诗歌写作也异常艰辛。一行行诗句是在节假日“挤”出来的,是在开会、下部队调研的车中“颠”出来的,是晚上闭门谢客在办公室里“躲”出来的,是从激情澎湃血泪进空的心田中“流”出来的……紧张的创作,简直是一种“自我掠夺性”劳动,几乎每一个灵感的进发,都伴随着艰苦的拼搏。
  2001年3月,这部诗作,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  版后,短短半年时间就连续5次印刷,印数达27100  册,创近期诗歌类图书新高。
  2001年5月,中国作协创研部、解放军文艺出版  社、北京军区政治部联合召开了《东方神话》作品研讨  会。中宣部机关、总政机关、中国作协领导、北京军区  领导及首都评论界、出版界、诗歌界、新闻界的70多  名专家出席研讨会。我们的作品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  家的一致好评。《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解  放军报》、《新华文摘》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  台、《诗刊》、《文艺报》、《文学报》等中央和地方的许多  媒体纷纷刊播有关《东方神话》的消息、评论、专访和  作品节选。在建党80周年庆典中,这部长诗人选中宣  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文联、中国  作协等六部门联合推出的纪念建党80周年“10部献  礼文学作品”。此后,又荣获中国诗歌学会授予的“时  代放歌奖”、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解放军文  艺奖”等一系列大奖。
  《东方神话》创作的成功,对我们两位业余作者来  说,无疑是个极大的鼓舞。我们也清醒地懂得,是中国  共产党在80年辉煌历程中创造的无数举世震惊的人  间奇迹和永载史册的丰功伟绩,激发了我们的诗情,成  就了我们的作品。真正的神话,是绣在红色旗帜上的故  事,是留在红色历程中的足迹,是嵌在红色江山上的丰  碑,是写在红色诗典里的名字。正是在倾听和解渎旗帜
  上的神话时,我们才收获了被评沦界称为描绘20世纪中国历史巨幅画卷的长篇史诗《东方神话》。
  常有诗友问,为文与为仕不能双全,您对此有何见解,今后的诗歌创作有何打算?我的回答是:长期的军旅生涯给了我丰富的政治营养,神圣的历史使命是我创作的灵魂和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是一致的、互补的。业余创作需要静下心来,甘于寂寞,远离市井,减少应酬。人各有志,贵在托起自己,享受平常。今后的创作,视闲忙而定。像农民种田一样,躬身作犁写春秋,坦荡为纸著文章。等退休后时间充裕了,也可能会多写一些。用西山红叶泛上枝头的激情,用激情饱蘸西山尽染的红叶,去燃烧那金色的晚年。
  2003年3月28日jL京西山八大处作者简介
  张庞,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隆尧人,农家子弟,大专文化,少将军衔。
  著有文集《军旅求索》、《逻辑河流的思维浪花》,诗文集《诗与论的灵感互动》,诗集《东方情结》、长诗《东方神话》(与人合著),文艺评论集《聚焦长诗(东方神话)》(与人合著),,诗歌《阅兵车驶过金水桥》获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东方神话》入选中宣部、中国作协等六部门联合推出的纪念建党80周年“10部献礼丈学作品”、荣获中国诗歌学会“时代放歌奖”、解放军文艺奖、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
  栏目主持人:阎延文


灯下翻书
■  商泽军
  编者按:在北京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高洪波率中宣部、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委组织的“中国作家赴抗击非典一线采访团”,深入到北京佑安医院、小汤山医院等地体验生活。商泽军是该团的诗人代表,也是这个团年龄最小的作家。在出征前商泽军曾表示,他创作的以记录这场民族灾难与抗争为题材的长诗要在前线脱稿。商泽军说:“作为一个作家,在民族危难时期,是不能躲在书斋里,应该同那些战斗在一线的英勇者并肩抗击这场灾难,直到最后胜利。”他用自己真诚而透明的心于战役前线捧出了第一部长诗《保卫生命》。在创作中,这部长诗得到了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的关注,他充分肯定了商泽军的创作,并提出了修改意见。目前,作家出版社已出版发行。同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子夜星河》已制作六集配乐诗朗诵在6月22日进行首播,有著名播音员方明、雅坤朗诵。这里选发四章,以飨读者。
  保卫生命(长诗选章)
  
   商泽军
  
   天下母亲
  
   一位七十岁的母亲给她在抗
  击非典前线女儿写信,让她安安心
  心工作……
  一个母亲
  一个白雪淹没了头顶的母亲
  她的一颗心
  还牵挂着早已成年的女儿
  即使女儿再大
  在母亲的眼中
  也依然是孩子
  她见不到自己的女儿
  她
  给她的女儿写信
  她
  代表天下的母亲
  拿起了笔 
  
  中国的母亲 
  
  是最懂国家危难的母亲
  从苏轼的母亲
  从岳飞的母亲
  我们知道
  我们民族的母亲
  是最懂大义的母亲
  当国难当头
  当民族
  让她献出自己的子女的时候
  她总是毫不犹豫
  我们知道
  我们民族有孟轲的母亲
  为了孩子的未来
  她三次搬家
  让孩子向高处延伸
  我们知道
  我们民族有孔繁森的母亲
  在暮年
  让儿子高原献身
  母亲的财富是子女
  为了天下的大事
  母亲
  总让我们感到她毫不犹豫
  献出的那颗
  怦然而动的心
  多好的母亲呵
  黄土上的母亲
  田野上的母亲
  山坳里的母亲
  在战场上的硝烟中
  我们看到这样的母亲
  在洪水冲击的声浪中
  我们看到这样的母亲
  小脚的母亲
  大脚板的母亲
  衣衫褴褛的母亲
  步履蹒跚的母亲
  给我们乳汁的母亲
  这些喂养着
  我们民族的母亲
  在抗击非典的时刻
  我们看到了
  光辉母亲的再版
  这是一个智慧充盈的母亲
  这是一个天下为重的
  母亲
  她给女儿写信
  那是一个一个
  有心的堆积
  那是一句一句
  娓娓的声音
  年已七十的母亲
  白发苍苍的母亲
  她一字一宇的叮咛
  她在家里很好
  她要求女儿的就是工作
  在与病魔的战斗中
  决不当逃兵
  决不弃重拣轻
  一个暮年的母亲
  她写信
  她可能也想到了
  自己的母亲
  如果她年轻,也在医院
  她的母亲也会这样
  写信……
  
  钟南山:一个童话
  
  像安徒生童话中的那个孩子
  那样纯真
  不懂世故
  他指正了真实
  真实是难的
  在有的阶段
  指出了真实和常识
  要付出血的代价
  但
  这是一个与科学相伴的品质
  人们记住了这个名字
  普通的名字
  ——钟南山
  就像记住了
  这片土地的一段河流
  一处风景
  我在镜头里看到了他
  那样的悲悯
  那样的坚毅
  这是一个
  年近七十的长者
  是什么
  要他走在了前面
  是国家?
  是民族?
  是这些
  又不仅仅是这些
  他没有说出
  他仅仅说
  他要执著地找
  那个致命的“SARS”
  病毒后面的“SARS”
  我看到了他的眼神
  焦灼
  他要尽快的
  和那个“SARS”握手
  
  那个神秘的不速之客
  钟南山病了  
  在镜头里
  他只是简单地一带而过
  他说他病了
  但他又走向了病房
  我真有点揪心
  眼前这位年近七十的长者
  在镜头里
  慢慢模糊
  直到泪水流下我的颧骨
  为非典下的那些民众
  
  祝福
  
  为身着隔离服的白衣天使
  那些远离家的
  
  父亲儿子
  
  母亲女儿
  祝福
  为那些从城里慌慌张张逃跑的
  打工的兄弟
  为那些拖家带口的农民
  
  (城里还没有他们的家)
  为他们祝福
  为那些
  不幸感染病毒的人们
  为那些
  无辜的老人壮年青年
  为他们祝福
  为那些死去的魂灵
  祝他们早早的安息
  为他们撒上花瓣
  为他们的灵魂祝福
  为那些
  只为一个孩子
  开园的幼儿园祝福
  为那些
  妈妈去了前线
  而代替妈妈的阿姨们
  祝福
  为那些夫妻同在医院
  值班
  十几个日日夜夜
  没有归家
  家中却遭偷盗的家庭
  祝福
  
  (那些盗贼呀
  
  他们偷的不是财物
  
  是对一个人的良心亵渎)
  为那些在空中
  飞翔的客机
  那些优美的蓝天下的云朵
  祝福
  为满载生命希望的
  奔驰的车轮
  为那些飞速运转祝福
  为那些放弃自己的婚礼
  写下请战书的
  那些医生
  那些护士
  那些推迟的爱情
  
  (种子不会枯萎的爱)
  祝福
  为姜树椿祝福
  为邓练贤祝福
  为钟南山祝福
  为丁秀兰祝福
  为李晓红祝福
  为这些民族的骄傲
  祝福
  为那些以土地为命的
  来自泥土皈依泥土的
  那些农民祝福
  他们善良
  他们勤劳
  他们无助
  为乡村的自治联防队
  
  (像警惕鬼子一样)
  还有村口的“消息树”
  祝福
  为那些闪着蓝光的
  救护车
  和
  巡逻车的红绿灯
  那些时刻绷着神经的
  公安战士祝福
  为那些
  从祖国四面八方
  向京城运送
  粮食、蔬菜,为那些绿色
  祝福
  为那些孩子
  渴盼的眼睛祝福
  为课本
  书包
  空中课堂
  祝福
  
  (为渐渐临近的考期
  
  为那些
  
  逐渐升高的分数
  
  和心情祝福)
  为那些
  在生命前沿采访的记者
  和他们肩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