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229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29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用这架原始的水下摄影机,拍摄了大量的海蟹、游鱼等多种海洋生物的
照片。但是,由于当时还没有研制出水下摄影用的闪光灯,这些摄影只能安
排在天气晴朗而且较浅的海区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照相需要的足够的光
线。这样一来,照相的时间和海域都受到了很大限制,为水下照相带来了极
大的不便。这个法国人又经过了不断的实验,终于制造出一种水下闪光灯。

这种水下闪光灯其实就是一个大玻璃球。球里面放上一盏酒精灯和一些镁
粉。大家知道,镁粉遇热燃烧会发出明亮的光来。下水前,只需把酒精灯点
燃,这样酒精灯就会诱燃镁粉发出阵阵明亮的光来,就可以进行水下摄影了。
这个玻璃球和水面上充满空气的大酒桶相连接,可以保证有充分的氧气燃
烧,因而球里面的灯火也就不会窒熄了。遗憾的是,这种水下闪光灯经常发
生爆炸,有时也会伤害一些摄影人员,所以这种方法很快就不使用了。这位
法国人布当仍然继续进行水下摄影照明的研究。最后,他终于制造出一种防
水的弧光灯。用这种弧光灯进行水下摄影,可以在 50 米的海洋深处拍到效果
非常好的照片。这位法国人还专门写了一本介绍水下摄影的专著,为后人留
下了宝贵的资料。
    继法国人布当之后,进一步发展水下摄影事业的是美国人列·普里也尔,
他为水下摄影机设计了一个不锈钢的外壳,胶片装在一个发条机构上,潜水
时使用这样的摄影机,一次可以连续拍摄 35~36 个镜头。美国电气工程师德
米特里·列比科夫,又研制出一种水下自动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的外壳像一
个鱼雷,是一个长长的椭圆形;壳体是不锈钢的,浮力为零,不升不降地处
于悬浮状态。壳里面装着摄影机、聚光灯和电池组。壳的外面装上电动螺旋
钉,可以在海中自动前进。壳里面的摄影机也是自动装置的。于是,这种水
下自动摄像机可以穿越海洋中狭小的通道,拍摄下沉船内部和水下岩洞的情
况。后来,人们又经过不断探索,发明了深海摄影机。这种摄影机的原理是
这样的:摄影机上附着一个重物,这块重物携带着照像机迅速下沉,当重物
与海底碰撞时,照像机上的照明灯会自动打开,启动快门,转动胶片,同时
把重物弹射开,这样摄影机又浮上了水下面。这种深海摄影机可以拍摄深海
中的许多景色,可以在几千米的深海中照相。
    现在水下摄影机已经十分普及了,而且种类繁多,功能齐全,对焦距、
拨光圈、转底片都可以在水下进行,水下闪光灯也比较完善了。

           潜水技术

           古代潜水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辽阔深邃的海洋使人们心中充满了神往和迷惘。
变幻莫测的海上风云,早就引起了人们无限的憧憬和遐想。但那时人类还没
有遨游海洋的能力,只能把美好的愿望编织到神话和传说里去,借以满足人
类的某种希翼和期待。于是就有了海底龙宫、避水珠、宝葫芦、聚宝盆之类
的神奇故事。其中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大概要算《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
龙宫的故事了。孙悟空靠着一套“避水诀”,在大海里来往自如,几番在龙
宫中冲杀往返,最后从龙王那里借来了“如意金箍棒”。在这里,作者充分
表达了人们渴望到海洋深处去寻珠问宝的心愿。可是,人类要回到祖先的居
住地,却远没有神话中孙悟空那么容易。深深的海水,设置了重重障碍。人
类从开始尝试跨越这些障碍,到可以自如地在水下漫游,经历了几千年漫长
的努力。在潜水史上,中国和外国的潜水技术发展都很缓慢,大体经历了裸
潜、通气管潜水、重潜水、轻潜水、饱和潜水几个阶段。
    在古代,居住在海边的人们为了捕捞鱼、贝和海产品,常常要赤身、屏
气、不采用任何装具潜入水中,然后回到海面换气休息,这种潜水方法叫做

裸潜。这种方法传至现在,我国南方的沿海渔民仍在使用;另外,这也是一
项潜水体育运动。现在,世界上竞技潜水的最高纪录已经高达 101 米。
    但是,这种潜水方法由于不能在水下呼吸,因而潜水的时间是有限的。
如何解决人在水中的呼吸问题呢?2000 多年前,人们从多次观察大象过河中
得到了很大的启示。人们发现,大象过河时,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里,唯有
象的鼻子伸出水面,自由地呼吸着新鲜空气。人们从这种现象中得到启示,
于是发明了呼吸管潜水法。

           呼吸管潜水

    最早用的呼吸管是用芦苇制成的。潜水者把呼吸管的一端含在嘴里,另
一端露出水面。这样,潜水者在水下就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了,大大延长了
潜水时间。后来人们又发明了水面通气管式潜水服。这种潜水服用皮带扎紧
在身上,头罩顶部用一根通气管与水面相通。这样,潜水员不但能呼吸到新
鲜空气,潜水员的双手也得到了解放,可以打捞海产品和进行各种水下作业。
除此之外,还用两个动物的膀胱做成浮子浮在水面上,以便和水面上进行联
系。这种方法在 500 年前被广泛地应用。
    呼吸管潜水虽然延长了人在水下的停留时间,但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只适
用于浅水中,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人在水上呼吸的空气是 1 个大
气压;水下越深,气压越高。每下潜约 2 米,人身上就要多承受 1/10 个大
气压。用呼吸管潜水的潜水员所呼吸到的空气是水面上的 1 个大气压的常压
空气,而身体却处于高压状态;这样潜水越深,人吸入的空气的气压与人身
体实际的受压就越不平衡。所以要想再往深处下潜,就必须让潜水员呼吸到
压缩空气,以保证人的体内外的压力维持平衡。另外,通气管式潜水服头罩
里的二氧化碳的积聚问题也要解决,因为潜水员呼出的二氧化碳不能自我消
散,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大大缩减潜水员在水下的停留时间。为
了克服这些问题,人们经过反复研究,不断实践,终于又研制出一种新式潜
水装具——潜水服,使潜水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潜水服

    200 多年前,英国人发明了木制潜水头盔、金属潜水头盔和装甲潜水服,
并在水面上用风箱或手揿式压气机给潜水头盔供给压缩空气。这样一方面解
决了呼吸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断地自动排出头盔内多余的气体,这就是
最原始的通风式潜水装具。后来,人们又对这种潜水装具进行了某些改进。
在金属头盔上开了一个透明观察窗,把金属头盔和潜水服联接在一起,头盔
里装置排气阀,使得头盔里面的气体保持一定的压力,并可以自动向外排放
一部分呼吸气体,供气也采用了双缸手揿式压气机。潜水服也设计得能够更
好地防水保暖。潜水员身上一般都携带着重物,脚上穿着笨重的金属靴子,
可以帮助下潜;上浮时,潜水服充满了气体,鼓得圆圆的、胖胖的,身后还
拖着两根长尾巴(其中一根是供气软管,一根是信号绳),样子非常滑稽可
笑。潜水员在水下作业时,水面上还会不时冒出串串连珠式的气泡,以至人
们常常称这种潜水员为“冒气的魔鬼”。这种潜水装既大又笨,人们称它为
重潜水装具,相应的潜水方法叫做重潜水。

    这种潜水在早期的下潜深度还是有一定局限的。当时它的极限下潜深度
为 60~70 米。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我们平常所呼吸到的空气实际上
是一种混合气体,其中 78%是氮气,21%是氧气,剩下的 1%是一些杂质、
灰尘、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气体处于 1 个大气压的状
态下。但是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越深,气压越高;在 60 米以下海水深度
时,潜水员呼吸到的高压空气中,氮气的大气压达到了 5.6 个,氧气则达到
了 1.4 个。高压的氮气会使潜水员发生氮麻醉,思维不连贯,精神恍惚,动
作身不由己;而高压的氧气也会产生氧中毒,出现恶心、耳鸣、眩晕和全身
不适的症状,严重者会呼吸停止以至死亡。鉴于这样,所以当时的潜水深度
都要在 70 米以内。如果再想继续深潜,使用压缩空气是明显不行了,必须另
外寻找一种合适的气体做为呼吸介质。后来,人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叫氦
气的气体。这种气体对人体没有什么不良作用。于是人们在潜水中就使用了
氦—氧—氮或氦—氧人工混和气体。在混合气体中,氮或氧的比例加以人为
控制,以确保它们的含量不至于引起氮麻醉或氧中毒,其余的成分都为氦气。
但是氦气是一种比较昂贵的气体,人们为了有效地和经济地使用氦气,又发
明了一种氦—氧混合气体的喷射再生式潜水装具。这种潜水装具和前面讲到
的通风式潜水装具差不多,不同的是在头盔里安装了呼吸气体再生装置,当
高压的氦—氧混合气体喷进头盔时,通过一个诱导装置使头盔内气体形成自
身循环;呼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吸收器时,被化学药品吸收,气体得到了净化,
可以再循环使用。毫无疑问,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这种潜水装具已经突破
了早期潜水受到的深度限制,现在可以自如地下潜到 200 米左右了。
    在这里,我们还有必要了解一下潜水员的克星——减压病的情况。减压
病是潜水员最容易得的职业病。潜水员为什么会容易得减压病呢?减压病是
怎么一回事呢?是否可以防止减压病呢?首先,潜水员在水下呼吸的是高压
气体,这些气体在进入人体后会发生不同的反应。进入血液中的氧气在帮助
机体新陈代谢时也就同时消耗掉了;而进入血液和机体组织里的氮气或氦气
是不消耗的。在高压状态下,它们大量溶解在血液和机体组织里。如果潜水
结束时,潜水员突然减压,人的机体组织、血液里的氮或氦气不能马上释放
出来,就会出现像开汽水瓶一样的情况,大量的气泡残留在体内,这样不可
避免地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关节疼痛、瘫痪以致死亡。这种现象就叫做减压
病。不过减压病不是不可避免的。潜水员在上升过程中要根据减压表或医护
人员的规定和安排,在某些深度上停留一段时间,逐渐减压,以保证体内的
气体慢慢析出,最后返回水面。

             轻装潜水

    我们在前面叙述了裸潜、呼吸管潜水和重潜水。采用这些潜水方法,尤
其是重潜水,潜水员已经能够在较深的海下自由地遨游了。但是这些潜水方
法还不能使人完全像游鱼那样在水下自由地行动。即使是水平较高的重潜
水,人的后面也还是甩不掉两根长尾巴。人类怎样才能摆脱这些束缚,轻松
自在地在水下活动呢?科学家们一直没有停止对这些问题的探索。40 多年
前,一位法国海洋学家创造了自动供气的水下呼吸器,人们称之为“水肺”。
这种水肺主要是由呼吸面罩、呼吸囊、二氧化碳吸收器、阀门、管道及高压
气瓶组成。潜水员潜水时,把高压气瓶背在身后就可以供气了。附属的设备

有潜水服、脚蹼等。这种潜水方法称为轻潜水,也叫自携式潜水。今天我们
比较常用的潜水技术就是轻潜水。
    现在世界上又出现了“电子肺”,这是一种新型的水下呼吸器,它是用
微型计算机来控制的。它可以随着下潜深度的变化,自动控制人工混合气体
的成分,来适应人体在不同深度下的生理要求。
    潜水员用的加温器,现在也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大家知道,在冷水下
面进行作业的潜水员是需要不断供暖的。开始只是尝试着把潜水服设计得防
水保暖性能好一些,但这只适用于水温不太冷的海域或海层。一旦在较冷的
水域工作,没有供暖设施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它外形像个小桶,里面有一层
氧化铝和钼的催化剂。它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将燃烧的氢气流(燃烧起来
不带烟)通过喷射器压入催化剂层,使之发生反应产生热量,并借助水衬衫
回收热量,再将变热的水用压缩机从水衬衫里送到潜水员的衣服里。这样,
加温器里面形成了一个循环系统,可以自动地不断地为潜水员供暖。人类的
探索仍在继续,像游鱼那样自由地在水下呼吸、遨游的愿望也日益变得强烈
起来。当前人工鳃已处于研究阶段。这是一种特殊的薄膜,能通过溶解在水
中的氧而不让水通过。有了它,潜水员就可以像鱼一样,直接呼吸来自水中
的空气,不必再携带复杂而笨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