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254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254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古巴的盲鱼已成为无眼的瞎子。更有许多鱼类的眼睛形状结构奇特。
    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河流中的四眼鱼体形不大,眼睛外形似蛙眼,长
在头顶上,虽有四眼鱼之名,但也只长有两只眼睛,不过构造相当奇特。每
只眼睛只有一个眼球,但在眼睛的中部,从前到后由一条黑色水平膜隔成两
个均等的部分,使瞳孔和晶状体也平分为上下两部分,这样四眼鱼的两只眼
睛就能够起到四只眼睛的作用。四眼鱼常常小群地停留在水域上层,水面刚
好与眼中横隔膜相平,一半露出水面,一半埋入水中,看起来像是四只眼睛。
眼睛上半部露出水面,注视空中的飞虫,下半部没入水中,监视着水底的鱼,
从容地捕食水面上下活动的昆虫。如果岸边有人,它在 200 米以外就能发现,
并立即躲藏起来,所以四眼鱼很难被人捉住。
    海洋中有一种两眼生在同侧的古怪鱼种,叫做比目鱼,两眼长在左侧的
叫鲆,长在右侧的叫鲽,古时候,人们误认为鲆和鲽是一雌一雄,并说它们
把有眼的一侧向外,身体紧贴并排游泳,好似夫妻并肩而行,故有“凤凰双
栖鱼比目”的佳话。其实不然,鲆和鲽种类都很多,如鲆包括牙鲆、花鲆等,
而鲽包括方眼鲽、木叶鲽、星鲽等,鲆和鲽都是这几种鱼的总称。各地的叫
法也有所不同,北方叫偏口鱼,广东称为左口或大地鱼。而不管是双眼在左
还是在右,一般统称比目鱼。
    比目鱼的眼及奇特的外形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从对它生活史的观察和
研究中发现,比目鱼并不是一出生两眼就在同侧。刚孵化的比目鱼眼睛也是
对称地长在头的两侧,一点也不像它的父母,大约长到半寸左右,幼鱼便游
向近海,同时体形发生变化,头部一侧的眼睛开始逐渐向上移动,经过背鳍,
与另一侧的眼睛并列在一起。紧接着背鳍也向前生长,移至头顶,身体后下
方的臀鳍向前伸长,与背鳍平行。幼鱼经过这些变化,身体呈侧扁形扭转的
特征。在这段时间内,比目鱼行动失常,游泳摇摆不定,像得了中风,更有
不少数量的幼鱼在这期间死亡。存活下来的经过大约 100 天后,鱼体完全失
去原有的对称,有眼、体色深的一侧向上,沉入海底过着孤独的海底生活。
体色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能与环境融为一体,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蜥蜴的眼睛
    爬行动物的眼睛一般有能活动的上下眼睑和瞬膜,并出现了泪腺,眼球
的调节更加完善,睫状体内的肌肉是横纹肌(与鸟类相似),睫状肌不但可
以调节水晶体的前后位置,还能略微改变水晶体的凸度,因此,爬行类可以
观察在不同距离内的物体,这对于生活在陆地环境的动物来说是很重要的。
    蜥蜴的眼睛是爬行动物中极有特色的。结构复杂的蜥蜴的眼睛具有高度
的灵活性,可以“一目二视”,这是其他脊椎动物无法匹敌的。其眼大而突
出,上下眼睑厚且愈合,使眼好似罩有一个圆锥形的鳞盖,仅中央有一个小
圆孔,此孔使瞳孔露在外面,以便视物。左右两眼可以单独活动和调节焦距,
能做到一只眼睛看前方的猎物,另一只眼环顾四周注意敌情。它的视力范围
在水平方向可达 180°,垂直方向达 90°。它可以利用这种望眼镜式的立体
视觉来确定猎物的距离和位置,弹无虚发地捕获猎物。蜥蜴虽然行动迟缓,
但眼睛的优势,可以使它安全地饱食终日。
    鸟类的眼睛
    苍鹰的眼——远视快速变近视的眼。鸟的眼睛都是单眼。不同的鸟眼视
觉细胞在中央凹部集中的数量不一样,视力差别也较悬殊。同时由于眼睛视
觉细胞的种类及组成不一样,所以在强光下和暗光下的视力强弱也是不一样
的。
    猫头鹰的眼——夜间能明察秋毫。猫头鹰是在夜间捕食的,它的眼在夜
间能明察秋毫,这是因为它的眼具有能使瞳孔略微放大的放射状肌,无缩小
瞳孔的环状肌,同时其眼视网膜里含有比其他脊椎动物眼多得多的圆柱细
胞,圆柱细胞只含有一种叫“视紫红质”的感光物质,对弱光敏感,所以适
于夜晚视物。
    麻雀的眼——夜间“失明”。麻雀属于白天活动的鸟,一到夜晚就看不
见物体了。这是什么原因?与夜行性动物相反,麻雀眼的视网膜上只有圆锥
细胞,没有或少有圆柱细胞,圆锥细胞只对强光敏感,夜晚便丧失了作用。
难怪麻雀眼夜晚看不到东西。
    灵敏的鼻子

    人通过鼻子里的嗅觉细胞分辨出不同的气味,再通过嗅觉传导神经传递
到大脑,就可闻出香、臭等好闻和难闻的气味了。很多动物也有嗅觉,但灵
敏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动物嗅觉比人要灵敏得多,如狗的嗅觉就十分灵敏,
是人的嗅觉的成千上万倍,像狼狗的嗅觉就是人嗅觉灵敏性的 100 万倍,它
能嗅出罪犯留下的气味,甚至在案发几小时以后,也能准确地辨别出罪犯留
下的气味。因此,狗可以帮助警察破案,追踪罪犯,搜查爆炸物、毒品等,
真是缉拿犯罪分子的好助手。也有人称狗为“靠鼻子生活的动物”。狗鼻子
的构造比一般动物的构造要复杂,鼻子里面有许多皱褶,皱褶表面的粘膜上
长满了嗅觉细胞,粘膜上分泌出来的粘液滋润这些嗅细胞,鼻尖上有一块不
生毛的地方,上面也有许多嗅觉细胞,所以狗的鼻子嗅觉特别灵,可辨别出
1000 多种不同的气味。
    据国外报道,有的国家还训练猪、白鼠、猫等动物来搜查违禁物品,因
为它们的嗅觉都很灵敏。凡嗅觉灵敏的动物,鼻子常又长又大,鼻孔也大而
湿润,有很多嗅觉细胞。大象的鼻子可嗅出什么地方有地下水,用鼻子去找
水喝;水獭的鼻子有盖子的作用,既可吸气,又不会在水中呛水,能开能闭。

鱼的嗅觉也很灵敏,可它们的视觉不够好,只能靠嗅觉来弥补视觉的不足,
因此,鱼类中的大多数能凭借良好的嗅觉来发现猎物的行踪。如鲑鱼能分辨
出河水的味道,找到自己出生的河流。
    在动物中,鸟类的视觉是比较好的,能发现很远的目标,如鹰眼的视力
是人眼的 20 倍。麻雀的视力也很好,如果你往地上撒一把小米,它们会很快
地飞来啄食。但是鸟类的嗅觉却是动物界中比较差的。如果用异味的化学物
质来防止鸟类接近谷地、麦田及稻田,还有凉晒谷物的打谷场及谷仓,是不
会收到好效果的。因此,农民将许多的稻草人竖立在田间打谷场后,鸟类就
不敢来偷吃谷物了。
    口和齿

    在种类繁多的动物界中,由于生活环境、食性、取食的方式各不相同,
不同动物的口齿也有着极不相同的结构特征。这都是长期进化和不断适应的
结果。
    昆虫的口器
    “昆”谓之众多。的确,整个动物界能配得上“昆”字的非昆虫莫属。
目前有文字描述的昆虫已有 78 万种以上,占已知动物种类的 3/4~4/5,并
且不断发现新种,估计全世界每年新记载的种类约在 1 万种以上。仅昆虫最
大的一目——鞘翅目就超过其他所有动物的总和。昆虫的活动范围也非常广
泛,除海洋还未涉足之外,地球的任何角落它无所不在。昆虫不仅种类繁多,
它的种群密度也高得惊人,一群蜜蜂通常 3~5 万,一窝非洲蚂蚁有 24 万,
逐飞的非洲沙蝗种群个体甚至能达几亿到十几亿,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寸草
不留。
    如此多的种类,如此大的数量,食物之争岂不成了地球上严重的问题?
其实不然。由于昆虫口的结构不同,取食的食物各异,地球上便有充足的资
源供昆虫生存。昆虫的取食工具叫口器,由于食性各异,造就了昆虫不同的
口器。蝗虫以及许多食用固体食物的昆虫,它们的口器叫咀嚼式口器,这是
最原始、最基本的口器,其他种类的口器是由它转化而成的。像蝉、雌蚊那
样刺入动植物体内,吸食生物体内液体的口器,叫刺吸式口器;像蛾、蝶类
昆虫那样像钟表的发条一样卷曲于头下,吃食时伸长,能探入花心吸食花蜜
的口器,叫虹吸式口器;像苍蝇一样可舔吸液体食物的口器叫舐吸式口器;
像蜜蜂那样既能咀嚼固体食物又能吸食液体食物的口器叫咀吸式口器。
    鱼类的口
    像其他动物一样,鱼类也是靠口来摄取食物。但由于鱼类的栖息环境和
生活方式的各不相同,其口的形状和位置也多种多样。
    现存的鱼类多为硬骨鱼类,其口的内部大都由一下颌支持,口位于头部
的前端。但较低等的鱼类其口便比较简单。如圆口鱼类的八目鳗、盲鳗,口
呈吸盘状,没有上下颌的分化。属于软骨鱼类的鲨鱼,口位于头的腹面,呈
半月形,头的前端向前延长形成吻部。
    随着不同鱼类习性及食性的区别,其口也有较大差异,大部分肉食性的
鱼类口较大,上下颌坚硬有力,易于捕获并撕裂、咬食肉类食物。但也有些
鱼类的口发生分化,如生活在海洋中的秋刀鱼和颚针鱼,生性凶猛,它们的
口上下颌延长,形成长“喙”,内中生有尖锐的利齿,常常快速用“喙”攻
击鱼类,刺穿它们的身体或眼睛,然后慢慢享用。还有些鱼类的口呈管状,

靠吸食小动物为主。杨枝鱼在寻找小甲壳类动物的时候,常常是把管状的口
伸入藻类等有食物的地方,把食物吸入口中。海马的口也呈管状,其食性和
摄食方法与杨枝鱼相同。
    如果你仔细观察鱼类的口,会发现它们的形状、位置、取食的方法以及
食性都是有所区别的。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蛇的进食方法和毒牙
    蛇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构造适于吞食捕到的猎物。蛇能够
吞食比它们的头大许多倍的食物,比如蟒蛇能把鹿整个吞下。蛇没有咀嚼齿,
它用牙齿咬住食物,同时用身体肌肉把食物整个推向胃里。
    蛇在吞食的时候,看起来十分困难,一下颌如同脱臼一般。其实,蛇的
下颌骨左右两半并未愈合,而是靠韧带松弛地连在一起;腭骨、翼状骨、方
骨和鳞骨彼此形成能动的关节,因此口可以张开到 130 度(人的口只能张到
30 度),食物入口后,分泌大量唾液,润滑食物。一下颌包住食物,靠一些
骨的交替运动推动食物下移。蛇的肋骨腹端是游离的,食物可畅通无阻地被
送到胃中。
    蛇的可怕在于它的毒牙,在上颌骨上生有大型管状或沟状的毒牙,当蛇
咬其他动物时,毒腺外围的肌肉收缩,毒液便沿沟或管注入被咬动物的体内。
而蝰蛇和响尾蛇的毒牙设计得十分巧妙,毒牙平时向后倒放在口中,张口时
随上颌骨而直立。还有的蛇的毒牙有喷射毒液的功能。蛇毒准确地射入猎物
的眼中,起到杀伤的作用。
    鸟类的喙
    鸟类的上下颌骨伸延构成鸟喙,外套以角质鞘,用以啄食。现代的鸟类
无齿,其功能一部分由喙来代替,一部分由砂囊代替。
    鸟类的喙多种多样,这与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啄食种子的麻雀,其喙
粗短,呈圆锥状;空中飞捕昆虫的家燕,喙短而基部宽广;食鱼的雁、鸭类,
喙扁平具缺刻,可在水中滤食。食鱼游禽鹈鹕,喙大而长,颌下发达的喉囊
适于捕鱼。腿长、颈长的鹭类,喙长而扁直,常涉水捕食。而犀鸟,嘴形巨
大略向下弯,上喙有大型的盔突。森林医生啄木鸟的喙坚硬、有力,像锥子
一样敲开树皮捕捉害虫。鸟类中的称霸者该是食肉的鹰隼类,其喙尖锐而钩
曲,可凶猛捕食其他动物。
    食草哺乳动物的牙齿
    食草动物口内的牙齿与食肉动物的牙齿不同。兔形目动物属食草动物,
它们上颌有二对门齿,分前后二排,前排门齿大,后排门齿小,下颌只有一
对门齿,门齿发达,可终生连续生长。口腔内没有犬齿,在门齿和臼齿之间
有空隙,便于将随草食入的杂物分离出去。
    牛的上颌只有六枚臼齿,没有门齿和犬齿,在犬齿和门齿的部位与下颌
门齿紧密闭合,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即齿板,用很硬的齿板代替了门齿。
牛吃草时,先用舌头卷起饲料,放在上颌齿板和下颌门齿中间,将草切断,
不嚼碎就吞下去了。
    老鼠磨牙的秘密
    老鼠的门齿能终生生长,而且生长的速度还很快。这与老鼠牙齿的结构
有关。形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坚硬的齿质,每个牙的齿质中都有一个空腔,
即齿髓腔。刚长出的牙的髓腔的下端是开放的,血管和神经从此通入。牙齿
一旦生成,下端就封闭起来,齿质不再分泌,则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