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446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46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很显然,这是一份决定诺曼底登陆战役命运的气象预报。当晚,气象联
合小组对 6 日的天气又作了一次较为详细的预报:上午晴,夜间转阴。这种
天气虽不很理想,但起码满足了登陆的基本条件,对于“霸王”计划来说,
已是求之不得的好天气了。兵家最忌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绝不能再放弃这
仅有的机会了,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当即拍板定案,6 月 6 日被定为登
陆的发起进攻日。做出这一决定,是综合考虑了条件、可能、得失之后作出
的理智的选择。
要说德军对美英联军这样大规模的登陆计划也并非一无所知,从 1944
年初德军在东线遭到惨败以后,他们就已预感到西线的打击正在悄然迫近,
因而从战场和兵力部署上,德军已做了拼死防守和一举歼灭美英登陆部队的
打算。可惜,就是在气象问题上,最终使得德军的这一切准备都成为落花流
水。盟军在发起进攻之前的几个小时,曾破译了一份德军的天气预报:“从
目前的月相和潮汐。
来看,恶劣的天气形势还将在英吉利海峡持续下去。”正是这份不高明
的预报,使德军西线司令官隆美尔认为,盟军根本不可能在最近组织登陆战
役。正因为如此,他才于 6 月 5 日清晨和他的副官一起回德国本土为其妻子
过生日去了。临走时他还交待:“部队长期处于紧张戒备状态,目前气候恶
劣,可以考虑休整一下。”看,由于气象预报的原因,那些本来能够提前发
现进攻舰队的空中和海上警戒被取消了,盟军的扫雷舰队已经驶到了肉眼可
见的距离,德军竟然没有一个人报告……。
气象和战争有着不解之缘,气象预报准与不准,常常对司令官能否正确
判断形势、下定决心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词之差引起战争

100 多年前,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埃塞俄比亚(下称埃国)的战略地位
和经济地位变得极为重要。当时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都想控制埃国。1889
年,埃国迫切需要外援,意大利趁机与之签订了《马查里条约》,企图利用
条约来控制埃国。意大利在条约的用词上玩弄了一个花招,条约的第 17 条写
道:“埃塞俄比亚与其他列强或政府所发生的一切交涉中,可以借助于意大
利政府。”其中“可以”的含义是,埃国同外国发生交往或纠纷时,可以请
意大利参与或帮助解决,也可以不请。但条约还有一个意大利文本。在这个
文本中,意大利别有用心地把“可以”改为“必须”,这就意味着埃国同别
国发生的一切交往和纠纷都必须接受意大利的干预,埃国必须服从意大利。
埃国的主权由此受到了威胁。但是,埃国忽略了条约的两个文本中的一词之
差,在条约上签了字。1890 年,意大利得意洋洋地向各国宣布:埃国是意大
利的“保护国”!埃国为此惊诧万分。埃国在弄清自己是在条约中受到了意

大利玩弄的一词之差的愚弄之后,立即宣布《马查里条约》作废。但意大利
岂肯善罢甘休?由此便引发了两国之间的战争。这真是,一词之差引起了一
场战争。

蛋中藏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尽管索姆河前线德法交界处的法军哨兵如林,对过
往行人严加盘查,但德军仍对协约国军队的驻防情况了如指掌,并不断发动
攻势,使他们陷于被动。对此,法国情报人员感到莫名其妙。
一天,有一位挎篮子的德国农妇在过边界时受到了盘查。哨兵仔细察看
篮子,见里面装的都是鸡蛋,毫无可疑之处,便准备放行。由于闲着无事,
他顺手抓起一个鸡蛋无意识地抛向空中,又把它接住。哪知,这时却意外地
发现德国农妇神情紧张,这引起了哨兵的怀疑。鸡蛋被敲开了,只见煮熟的
蛋清上布满了字迹和符号,哨兵大吃一惊。
原来,这是英军的详细布防图,上面还注有各师旅的番号。在很长一段
时间内,德军就是用这种办法传递情报的。这个办法是德国的一位化学家给
提供的,其作法并不复杂:用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干了以后,再将鸡
蛋煮熟,字迹便奇迹般地透过蛋壳印在了蛋清上,外面不留任何痕迹。

奇招制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与土耳其军在西奈沙漠地区作战。当时,双
方势均力敌,都无法突破对方的防线,处于对峙局面。
英军司令阿伦比在苦苦思索作战方案时,经常到前沿阵地观察敌情。他
发现敌方物资供应极为困难,生活十分艰苦。一个新的作战方案在他脑中产
生了。他下令马上生产 12 万包含有大量鸦片的香烟,并用飞机空投在土耳其
军队的阵地上。土军士兵因断了香烟,早已烟瘾大发,难过之极,一见空投
下成箱的香烟,纷纷上来抢着就往回跑。他们顾不得上级的警告,管它里面
有没有什么名堂,都痛痛快快地过了一阵烟瘾。
第二天,英军早已养足了精神,集中了 12000 名士兵向土军阵地发起猛
烈的进攻。土军士兵由于吸足了英国“赠送”的香烟,一个个鸦片中毒,昏
然入睡,束手就擒。
就这样,英军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土军防线,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假报纸攻心战

1917 年,德奥联军在发动卡波列托战役前调查到,对手是由北意大利皮
蒙特人组成的部队,而皮蒙特人地域观念极强。德奥联军作战部门根据掌握
的情报,决定用假报纸攻心,涣散意军斗志。
他们派人伪造了大批的北意大利报纸,在上面刊登了所谓皮蒙特居民同
当地警察流血冲突的消息和图片,并公布了死伤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职
务等材料。德奥联军在发动战役前夕,将这些伪造的报纸扔到意军战壕里。
意军士兵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报道,并未怀疑其真实性,顿时悲伤不已,根
本无心打仗。德奥联军在心理战成功的情况下,乘机向意军发起猛攻。意军

不战自溃,仓惶逃窜。德奥联军一举突破意军前线,歼敌 40 多万。

蒙哥马利的“三戒”

蒙哥马利元帅是英国的著名将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他为英国立下了
赫赫战功。蒙哥马利元帅戎马生涯中的“三戒”,颇为值得称道。
24 岁时,蒙哥马利从桑赫斯特军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英军派往印度
的军团服役。在那里,他看到很多军官不思进取,沉迷于花天酒地,这给了
他很大刺激。他深感一个人要想献身军事,成就事业,就必须除掉不良习气。
为此,他给自己定了“。三戒”,即戒烟、戒酒、戒奢,并一生身体力行。
有一次,邱吉尔首相到蒙哥马利指挥的部队参观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
两人共进午餐。邱吉尔问蒙哥马利:“你喝点什么?”蒙哥马利回答说:“水。”
这令邱吉尔对他大加赞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战事紧张,事务繁多,蒙哥马利始终未因身
体欠佳而中断过指挥,这与他的“三戒”是不无关系的。

15 个法郎赢了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法国军事学院学习的戴高乐上尉就预感到:
“下次战争将是坦克战。”为此,他潜心研究机械化战争,并在 1934 年出版
了《职业军》一书。这本书指出,精良的装甲部队以及在航空兵支援下实施
机动作战,将是未来战场上决定胜负的主要突击力量。但是,当时法国的军
事领导人因循守旧,对戴高乐的军事思想根本不予重视。与此相反,纳粹德
国的将军们却十分重视这一新的军事思想,古得里安对《职业军》一书给以
高度评价。
1940 年 5 月,法西斯德国运用集群坦克闪电般出击法国,使用陈旧武器
的法国无力抵抗,只支持了一个半月就战败投降。为此,法国人痛心地说:
“德国人赢了法国,只花了 15 个法郎。”这 15 个法郎,正是戴高乐那本书
的售价。

风与军事行动

风,这种因气压分布不均而产生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每时每刻都与世
间万物的生存、成长密切相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风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也
很大。
《孙子兵法·火攻篇》中写道:“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
《孙膑兵法·地葆》一篇论述:“八风将来,必勿忘也。”看来,掌握风的
变化规律,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战争史上,借风之力而成功
者颇多。汉将卫青与匈奴军在汉北作战,汉兵 5000 人,匈奴兵 10000 人,兵
力敌优我劣。卫青乘风沙扑面,两军对面不能相见之机,指挥军队从两翼迂
回,匈奴军不知虚实,首尾难顾,顷刻大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著名的
赤壁之战中,也是借助风力,使火势与风向相辅相成,从而使曹操的连环战
船在大风大火中化为灰烬。历史上不识风情,受风之害的,也不乏其例。元
世祖忽必烈,由于没有掌握日本海的季风特点就冒然发兵,第一次侵日,900

艘战船被风袭沉了 200 艘,幸存者慌乱逃回;第二次侵日,4400 艘战船全部
被台风袭沉,14 万大军仅有 3 人得以生还。
近现代战争史上用风助战的例子更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利用较
稳定的西北风对法军施放毒气,毒气在风的作用下能扩散 25 公里,使法军损
失很大。4 天后,德军又照旧施放毒气,由于风向突变,反而使德军自己大
受毒气杀伤之苦。1955 年 1 月,盘踞在浙东大陈岛港内的蒋介石海军舰队,
对我军构成较大威胁,我军早就想将其歼灭。但蒋军清晨出港,天黑返回,
使我航空兵很难抓住它。1 月 8 日晚上,北方冷空气南下,沿海有 7~8 级偏
北大风,10 日天晴,风仍很大,蒋军 10 余艘舰艇不能出港。我军航空兵抓
住这一良好战机,迎风出动轰炸机等 76 架,轰炸大陈岛港,炸沉“中权号”
坦克登陆舰 1 艘,炸伤各类舰艇 5 艘,重创蒋军舰队。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战场上,风向、风力等因素与作战行动的关
系则更为密切。飞机不明风向就难以展翅,舰艇不知风情就难以巡航,炮兵
不精确测风就难以打准,就是我们习惯说的“风雨无阻”的步兵,不辨风势
也难以顺利完成任务,如:部队移动,顺风增速逆风减速;战场观察,顺风
视野远,逆风眼界窄;战场掩护,不精确计算,盲目射击和施放烟幕就难奏
效;各种枪弹和炮弹在运行中也要受到风的影响。风对原子武器、生物武器
和化学武器的使用效果影响更大,当风向与核爆炸冲击波传播方向一致时,
动压增加,破坏力加大,而风速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反之破坏力就小。可
以预见,在未来战争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将会经常遇到。
指挥员要想取得作战胜利,就要借风利,避风害,准确掌握作战地区的风向、
风力以及各种季节、时间的来风规律,并由此设计出破敌方案。

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决定要发动太平洋战争。1941 年 1 月,日本联
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重要
基地珍珠港的作战方案。
日本为了达到战争发起的突然性,同美国进行了频繁的和平外交,以麻
痹对方。1 月下旬,新任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以和平使者的面孔赴美就
职,日本报纸就此大加渲染,称其为“日美关系新纪元的前夕”。3 月,野
村大使与美国国务卿会谈,表示日本政府愿意重新建立与美国的友好关系。
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样的和平外交会议不下五六十次,借此制造日
本诚心诚意以和平外交手段处理两国关系的假象。在日本国内也弥漫着和平
烟幕。9 月,日本首相近卫秘密邀请美国驻日本大使共进晚餐。席间,近卫
表示赞同美方关于维持太平洋现状的意见,还再一次提出在夏威夷举行日美
首脑会谈,共商两国关系的建议。在战争准备进行到最后阶段,日本加派“和
平特使”赴美,协助野村进行谈判。11 月底,开战迫在眉睫,日本外相东乡
在给日方谈判代表的电报中还训告:“不要给美国以谈判将要破裂的印象。”
在日本全方位的和平外交烟幕中,12 月 7 日,日军舰载飞机倾巢出动,
突然袭击珍珠港。由于美军毫无准备,仅 2 个小时的空袭作战,美军就损失
各种舰艇 40 余艘,飞机 260 余架,伤亡 4500 多人,美国太平洋基地一度陷
于瘫痪状态。日本终于摘下了和平面具,公开对美宣战,这时,美国才完全
从日本“笑里藏刀”’的把戏中惊醒过来。

美妙乐曲招横祸

那是 1940 年夏秋之交的一个夜晚,微风给伦敦市民们送来了阵阵凉爽。
在这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