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455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455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遥遥领先。在跑到半路时,他看见路边果园里边的苹果和梨子成熟了,
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卡瓦查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在参加比赛,拐进果园大吃起
来。吃完他才想起来马拉松比赛还没跑完呢,于是他又上路接着跑,并不时
地和沿途的观众聊天说笑。即使这样,卡瓦查尔还得了第 5 名。

充满刺激的斗牛

一提起西班牙,人们就会联想到西班牙斗牛。勇敢、英俊的斗牛士,身
着镶金挂银的斗牛服,以矫健、潇洒、沉稳、轻盈的动作,挥动红黑两面的

斗蓬,引逗着那凶猛暴躁、角利体壮的公牛,埋头低吼着向自己冲来,然后
向旁轻轻一闪,凶牛扑空,斗牛士在全场观众的喝彩声中,继续挥动斗蓬引
牛攻击,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充满强烈的刺激。
西班牙斗牛历史悠久,留下过不少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勇敢的斗牛士
是人们崇拜的英雄。斗牛,至今仍是西班牙人民最喜爱的运动项目。马德里
有专门的斗牛学校训练斗牛士。每年从 3 月到 11 月,每个星期都有斗牛,遇
有庆典的日子,斗牛更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人们也许还不知道,斗牛并不是男人的专利。女子很早以前就已经活跃
在斗牛场上了,直至今天,她们的身影也未曾从斗牛场上消失。
西班牙洛斯的一座修道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一张画像,画面上是一位女子
手持短剑在斗牛。这就是说,至少在 500 年以前女子便和男子一样参加斗牛
运动了。
18 世纪初,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对斗牛题材非常喜爱,曾作过多幅画,
其中便有数幅是女斗牛士的形象。当时著名的女斗牛士尼古拉萨·埃斯卡米
拉的风姿就是借助戈雅的画笔才得以保存至今的。
女斗牛士最活跃的时期是在 19 世纪上半叶,人们称之为女子斗牛的黄金
时代。这一时期的女斗牛士不仅人数多,而且技术全面。斗牛手(用红斗篷
使牛发怒)、刺牛手(用长矛刺牛)和斩牛手(用短剑把牛杀死)中都有女
子。此外,这些女斗牛士们身着各具特色的服装,更增添了几分妩媚的风姿。
当时享有盛名的刺牛手特蕾沙·阿隆索的几次出色表演都曾被详细记载下
来。
1836 年至 1840 年以马蒂娜·加尔西娅为首,组织了一批女斗牛士。这
些女子专门组织起没有男子参加的斗牛表演。表演中,同时上场的女斗牛士
身着不同服装,有的是乡村少女打扮,有的全副武装。1836 年的一张报纸上
曾这样说:虽然她们的体质是弱的,但是在斗牛场上却显得很果断,能够迅
速、准确地做出各种动作,看上去十分镇定。
进入 20 世纪以来,仍有不少女子从事斗牛运动,她们的身影遍及伊比利
亚半岛和美洲大陆。这些女斗牛士中最出色的有智利人孔奇塔,她很小的时
候便随家人移居秘鲁,曾被误认为是秘鲁人。孔奇塔出生于 1924 年,在秘鲁
成名,后又到墨西哥斗牛,晚年居住在墨西哥。她被认为是本世纪最伟大的
女斗牛士,她能熟练地掌握斗牛的各种技术。在场上,她的动作潇洒、优美。
斗牛是一项体力消耗极大的运动,一般情况下女子很难从事这项运动。社会
上的压力也有许多,18 世纪西班牙国王曾下令禁止女子斗牛,至今仍有不少
舆论认为女子不应参加这项运动。牛的体重均在数百公斤以上,疯狂起来更
是令人生畏,斗牛士稍一疏忽就有受伤、丧生的危险。但是,女斗牛士们并
没有退缩,她们仍像男子一样活跃在斗牛场上。

54 年跑完的马拉松

1912 年,第五届奥运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日本运动员金栗志藏参
加了马拉松比赛,途中他又累又渴,便放弃了比赛,找到路边一个人家休息
睡觉去了。比赛结束后,未跑完全程的运动员都陆续回到了赛场,只有金栗
“失踪”了。他直到次日才回到驻地。他回国以后一直为未能跑完马拉松全
程而耿耿于怀。

1966 年,已经 76 岁高龄的金栗有机会到瑞典,他旧地重游,回想起当
年半途而废的马拉松赛事仍然深感遗憾。于是他找到当年他休息睡觉的那个
人家,又从那开始,向当年马拉松比赛的终点——斯德哥尔摩奥林匹克运动
场跑去。当然,由于金栗年事已高,在途中他是走跑交替进行的。进了运动
场后他也和当年其他运动员一样绕场地跑一周,最后向终点“冲线”
金栗终于跑完了马拉松,了却了一桩心愿,他累计用时为 54 年 8 个月 6
天 32 分 20 秒。事后,瑞典许多家报纸都报导了这一趣事,称金栗创造了一
个“非凡的马拉松纪录”。

绝无仅有的“安慰奖”

第四届奥运会于 1908 年在伦敦举行。在马拉松比赛中出了一件意外之
事:意大利运动员皮特利一路遥遥领先,在进入运动场离终点不到一圈时却
因虚脱摔倒了。大会工作人员把他扶起来,告诉他还有 300 多米就到终点了,
鼓励他坚持到底。皮特利摇摇晃晃向终点走去,经过艰难的拼搏终于到达了
终点。观众热烈地鼓掌向他祝贺,大全工作人员也祝贺他得了冠军。几分钟
后第二名美国运动员德海斯才进场内。但美国代表团队认为德海斯应该是第
一,理由是皮特利得到了他人的帮助。美国代表向大会提出了抗议,大会无
章可循,只得取消皮特利的冠军资格,以至连第二、第三的名次都不能得了。
受到这一意外情况的打击,皮特利又昏倒在地,大会工作人员只好把他送往
医院。观众和大会工作人员都非常同情皮特利,对他只因得到那么“一点点”
帮助就失去了冠军都感到很遗憾,鉴于此情此景,大会专门进行了研究,决
定破例给皮特利颁发“安慰奖”,以表彰他顽强的意志和优异的成绩。这在
奥运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一国两制”的参赛方式

1948 年 1 月 30 日第 5 届冬季奥运会在瑞士的圣莫里茨举行。令人感到
吃惊的是美国竟有两支冰球队来这里参加比赛,他们都称自己是代表美国来
参加冬奥会的,并且互不相让。
冬奥会的历史上,只有在雪橇最初的比赛中,由于该项运动发展不平衡,
参赛国少,才破例允许开展此项运动较普及的国家可以派出两个队参赛,以
后就没有这种事了。来到圣莫里茨的两支美国冰球队,一个属于美国奥委会,
另一个属于美国业余冰球联合会。美国业余冰球联合会不受美国奥委会管
辖,但它却是国际冰球联合会的会员。大会正式开幕前,美国奥委会正式向
东道主发出警告:如果允许美国业余冰球联合会派出的队参赛,它将退出本
届冬奥会。这时国际冰球联合会也向瑞士施加压力:如果不让美国业余冰球
联合会派出的队参加比赛,就撤消对本届冬奥会的财政资助,而这笔资助正
是大会资金的主要来源。东道主权衡利弊得失,决定得罪美国奥委会,允许
美国业余冰球联合会派出的队参赛。不料此时国际奥委会又对此事进行干
预,要求大会必须让美国奥委会派出的队参赛。东道主不得不重新考虑:钱
虽重要,但国际奥委会是无论如何也得罪不起的。瑞士人还清楚地记得,1940
年,圣莫里茨承办冬奥会时,没经奥委会同意就将滑雪列入了比赛项目中,
国际奥委会一怒之下取消了圣莫里茨的承办权。此事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爆发而不了了之,但这个教训不能不记取。组委会绞尽脑汁,费尽口舌,与
冲突各方反复协调,最后终于找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美奥委会
派出的冰球队代表美国参赛,美业余冰球联合会派出的冰球队也参赛,但属
于表演性的。
这种“一国两制”的参赛方式,在冬奥会上可以说是空前的了。

门将直接得分

1900 年,英国的曼彻斯特队和新德兰队交锋。比赛中,曼彻斯特的守门
员威廉在开门球时,大脚将球踢出。对于此球新德兰队门员并没有在意,他
正和后卫队员谈笑。这时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将高高踢起的足球不偏不斜地
刮向大门右下角,新德兰的守门员见球向大门飞来急忙向球扑去,但为时已
晚,足球晃晃悠悠地从球门右下角滚了进去。
曼彻斯特队守门员威廉不仅为本队直接射门得分,而且成为足球史上守
门员直接得分的第一人。直到 1980 年 10 月,南斯拉夫足球队和奥地利足球
队比赛时,南队守门员潘得利茨在离对方球门 92 米处一脚破门,成为第二
人。

雾中赛球的趣事

1945 年,英格兰阿申纳尔俱乐部队与前苏联迪纳摩队进行了一场足球
赛。比赛中因浓雾弥漫,队员有时都辨不清球的方向。阿申纳尔队前锋德鲁
利因严重犯规被红牌罚出场。可仅隔几分钟,德鲁利就利用大雾作掩护,偷
偷跑进场地继续比赛,直到全场比赛结束,裁判和对方队员还都不知道。
1987 年 6 月,在广东梅县体育场,辽宁队和青海队在进行第 6 届全运会
足球预赛。下半时进行到 10 分钟时,辽宁队一次攻门,主裁判眼看着足球呈
弧线进了青海队的大门,他吹哨判此球有效。可跑过去一看竟发现是落在球
网外的,并未进门。原来,比赛当时球场雾气较重,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
使主裁判产生了类似“海市蜃楼”的错觉,以为球进了大门。
1989 年,欧洲冠军杯足球赛上,意大利 AC 米兰队客场迎战南斯拉夫红
星队。AC 米兰队当时的形势是只有获胜才能进入下一轮。下半场,红星队首
开纪录,以 1∶0 领先,而 AC 米兰队又有两人被罚下场,只有 9 人与对方 11
人对抗,败局已基本定了。可是就在此时球场上突然下起了大雾,渐渐地伸
手不见五指。裁判与欧洲足联代表商量后决定,这场比赛改日进行,按着规
则,当天进行的 51 分钟比赛作废。结果第二天 AC 米兰队以一个点球击败了
红星队,而后又过关斩将,夺得了冠军。这真是一场大雾帮助夺得的冠军。

骗了自己

乌拉圭的拉姆普拉足球队,一次迎战利贝普尔足球队。比赛中,拉姆普
拉队的一位前锋接队友的妙传后,带球突破了利贝普乐队的防线,直捣球门。
正当他要起脚破门时,利队守门员奥尔蒂斯“灵机一动”,利用自己平时练
就的口技,模仿起裁判员的哨声来。拉队的前锋竟然上当受骗,以为裁判员
判自己越位了,便停止了射门。但是没想到,真正裁判员的哨声响了,利队

队员被判手球犯规,处罚点球,拉队一前锋主罚命中。比赛结果,利贝普尔
队以 0∶1 败北。
奥尔蒂斯偷鸡不成蚀把米,有苦难言。这一事件一时成为足坛笑柄。

上帝帮助的进球

巴西里奥普雷托足球队的守门员伊兰德是个虔诚的基教徒。他每次比赛
前都要跪在球门口祷告,祈求上帝赐福于他,保佑他能守住大门不被攻破。
不过,上帝也不总保佑他,有一次竟和他开了个大玩笑。那次,比赛已
经开始了,伊兰德跪在地上作祈祷尚未完,球就从他耳边呼啸着飞进了球门,
仅用了 3 秒钟,这次比赛开创了开球后最短时间进球的世界纪录,伊兰德也
因此而出了名。这一进球被后人称做“上帝帮助的进球”。

进球后的“表演”

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进球后都会欣喜若狂,许多人还会情不自禁地来些
“表演”。
英格兰“球场垃圾”温布尔登队,每当进球后便由队长法河努率领,来
段集体舞蹈——拍头、撞头、唱歌,这种肆无忌惮的“表演”令在场的观众
哭笑不得。
喀麦隆老将米拉被称为绿茵场上的“长青树”,1990 年他参加世界杯赛
时已 38 岁了,每当进球后,他都要跑到角旗附近,向观众不停地有规律地扭
摆着屁股。
哥伦比亚“终结者”队的阿斯普里拉,曾经将意大利的 AC 米兰队置于“死
地”,他成名后突然在球场上出现一个新动作,那就是进球后来个“仰八叉”。
球迷们对他的“表演”很感兴趣,为得到他的“仰八叉”彩照,竟开出 100
美元的高价。
斯库特拉维身高 1.92 米,是前捷克斯洛伐克国脚,他进球后总以双手倒
立背翻来庆贺,球迷给他做统计,他的进球数和翻跟头数成正比。
桑切斯是墨西哥的国脚,36 岁时还在踢球。他自 20 世纪 80 年代成名以
来,每当进球都以独特的一个空翻来庆贺,被国际足坛誉为“跟头王”,也
被称为“桑切斯式欢腾”。
封塞卡是乌拉圭的国脚,他最擅长跳拉丁舞,每当进球后他都要来上一
段,他的“表演”不仅观众很欢迎,就连球场的法官——裁判员为了欣赏他
的舞蹈而破例延长了该队欢庆的时间。

1 对 1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