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501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01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动监视得很严。他一贯指责学生参加打球之类的运动,干涉他们的衣服式
样,更不准留学生进教堂,可是,留学生和美国的学生接触多了,生活方式
渐渐受到了影响。他们总觉得,脑后拖着条辫子不太雅观,穿着长袍活动也
不方便。有些学生提出,要像美国学生一样穿西服;胆子大一点的,甚至提
出要剪掉辫子。
这样一来,可惹下大祸了。留学生要穿洋人的服装,这还了得!尤其是
那根辫子,清政府把它看做是自己统治权力的象征,要把它剪掉,岂不是想
丢掉根本?如果这样,学了技术对清政府统治还有何用?为此,吴子登将这
些事报告给清政府,说如果让这些学生成了异端,贻害无穷。清政府接到报
告后,立即命令留学生全部回国。
詹天佑还算幸运,是取得学位的两个学生中的一个。他抱着满腔的热情
和希望,要把自己学到的本领献给祖国。
1881 年 7 月,詹天佑和他的同学们回到祖国。10 月间,他被派到福建水
师学堂学习驾驶海船。原来清政府以为,大多数留学生没有完成学业,所以
在国内让他们重新学习。詹天佑学的是铁路,竟派他去学轮船驾驶。詹天佑
无法反对。便在水师学堂里认真学习。第二年 6 月,他以一等第一名的成绩
毕业。11 月,就被派到“扬武”号军舰上担任驾驶官。
中法战争爆发后,法国军舰开进马尾港,包围了福建水师。中国军舰却
接到命令,不准先开火。于是,福建水师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詹天佑见情
势危急,就对管带张成说:“法国军舰来了这么多,显然是想消灭我们。我
们虽然接到不准先开火的命令,但也不能不做好应战准备。”张成也赞成这
个意见,所以命令全舰士兵严阵以待。果然,法国军舰偷袭,“扬武”号军
舰立即发炮回击,在闽江口与法国军舰激战近 6 个小时。这艘军舰上有 5 个
学生,他们都学有所长,所以在战斗中技术操作非常熟练。詹天佑的表现尤
其突出。在战斗中毫不畏惧。当军舰中炮,有士兵落水时,他奋不顾身地跳
进水中,仗着留学时学得的高超的游泳技术,一连救起了好几个人。
但是,由于法国军舰多,中国舰队的指挥也不恰当,这一仗,中国水师
的损失很大。
1881 年,詹天佑忽然接到命令,要他离开福建水师,前往中国铁路公司
工作。詹天佑高兴极了。铁路是他的专长,现在终于有了发挥他专长的机会。
詹天佑被公司总办伍廷苏聘请为“帮工程师”,作为外国工程师的助手,
参加修筑唐山到天津的铁路。
在铺设唐津铁路的工程中,詹天佑直接到工地指挥施工,从早到晚,从
不吝惜自己的精力。经过 80 天的努力,铺轨工程完成了。
这条铁路的关键性工程,是滦河铁路。1892 年,这项工程开始。由于滦
河河床的泥水很深,打桩难度很高。当时,英国的施工技术是世界第一流的,
金达便决定由英国人喀克斯包工承建。可是施工时,还是遇到前所未遇的困
难;加上施工时水涨流急,喀克斯失败了。在无法进展的情况下,他请日本
人来帮忙。日本人的技术并不比英国人高明,对此也无能为力。喀克斯又只
得再将工程包给德国。德国工程师采用了空气打柱法的新技术,但结果还是
失败了。

詹天佑接受任务后,立即仔细研究了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和其他方面的
资料,并且穿着工作服,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他发现,在这里
打桩,确实难度极大,怪不得英、日、德三国工程师都失败了。经过反复比
较,他选准了合适的筑桥地点,并决定用压气沉箱法进行桥墩施工。这种方
法,在中国从未使用过,是否能成功没有把握。因此,詹天佑加倍小心,仔
细计算。当潜水员潜入水底施工时,他常常站在现场的岸上,随时研究和解
决出现的问题。
终于,这个新方法试验成功了。桥基工程顺利完成后不久,滦河大铁桥
的工程也全部按期完成。这一成功,解决了唐津铁路的关键问题,詹天佑也
因这次成功而名声大振。那些富有经验的外国工程师,不得不佩服这位初露
才华的中国工程师。
1905 年 5 月,詹天佑接受清政府的一项任命,担任由北京到张家口的京
张铁路总办兼总工程师。以前,中国的铁路的建筑都是由外国人承包的,京
张铁路则是中国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重要干线。因此,詹天佑肩上的担子不轻。
京张铁路全长 200 公里,并不算长。但是它要经过内外长城间的燕山山
脉,沿途要穿越许多险峻的山岭。其中尤以南口到岔道城的“关沟段”最为
险峻,工程十分艰难。詹天佑负责修建这条铁路的消息传开后,国内外许多
人都认为,这条路不可能修成。
接着,他便全力投入了筑路工程。当时中国非常贫穷,要花费大量的资
本投入这条铁路,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詹天佑在筑路时,提出了三项修筑要
求: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
施工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找一条最合理的工程路线。詹天佑搜寻了大量
的文字资料,还亲自访问沿线的居民。他冒着塞外的寒冷和风沙,骑着一头
小毛驴,带着助手们在崎岖的山上奔波。白天翻山越岭,测绘地形,晚上在
油灯下核对资料,绘图计算。他几乎走遍了整个京张路工程地区,取得了全
部有关资料和数据,制定出三条线路方案,最后选择了最理想的一个。
线路大多在崇山峻岭中穿行,这给工程造成了无数困难。为了克服这些
困难,詹天佑把总工程师办公处搬到工地上,与工程人员一起工作,及时解
决难题。
八达岭是个天险,铁路经过这里,只能挖掘隧道。隧道深长难挖,詹天
佑经过仔细考虑,决定采用分段施工和中距离凿进的方法。分段施工,就是
分别从计划的隧道的两端向中间同时凿进;中距离凿进法,则是在计划的隧
道中段上面开一口大井,直达隧道的深度,然后再向洞的两端开凿。采用这
种方法,时间快,但是必须做到十分精确,为了保证精确无误,詹天佑总是
亲自定线、定位,甚至检查每个炮眼的直径、距离和位置。
过八达岭,全用隧道是不可能的。隧道只能有一定的长度,还需要设法
使火车安全地爬上八达岭,这就需要解决坡度大的难题;尤其是青龙桥地段,
山多坡陡,火车爬上来既困难又危险。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詹天佑做出了一
项创造:他运用“折反线”的原理,设计出了一段“人”字形的线路,使火
车沿着斜的陡坡上山;经过一段距离后再折返,朝另一方向斜着爬坡。这样
就降低了坡度,不用挖隧道,由两台机车一拉一推,就可以使列车安全上坡。
经过詹天佑和全体技术人员、工人4年的辛勤劳动,京张铁路终于在1900
年 8 月全线竣工。比计划提前了两年,还结余了 28 万余两白银。
这条 200 公里长的铁路,共有 4 条隧道。总长 1700 多米。架桥 125 座,

涵洞 200 多个,动土石 2 亿立方,工程是十分浩大的,当时有人称赞它是“祖
龙望而夺气”,意思是说,造万里长城的秦始皇看到这条铁路,也要被吓倒
的。詹天佑出生在广东,前来参观的广东代表兴奋地向他祝贺说:“詹总办
独运匠心,不借助外国人一分一毫的力量,造好了这条铁路,为中国人扬眉
吐气。”詹天佑听了这些赞扬的话,谦虚地回答:“这是造铁路的一万多员
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力量。”
1919 年 4 月 24 日,詹天佑因病去世,年仅 58 岁。他在世上的时间不算
长,但在中国铁路史上做出的贡献,却是十分巨大的。

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 年),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
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
不仅圆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
作。根据他的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
油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国际上他也享有很高的声
誉。
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东南方,紧靠长江北岸有一个叫黄冈(今黄州市)
的地方。这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是历代州府所在地,史称黄州。
1889 年 10 月 26 日,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李四光,就出生在黄冈县城北大
约 25 公里的一个叫下张家湾的小村庄。
李四光本名李仲揆(ku),李四光这个名,是后来李仲揆去上学的时候,
í
需要填写报名单,李仲揆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随手就写了个“十四”,这
是他当时的真实年龄。可是,他马上便发觉填错了栏目,这下可怎么办呢?
聪明的李四光就在“十”字上加了几笔改了“李”字,可“李四”这个名字实
在不好听,正在为难的时候,李四光抬头看见堂中上方挂着一块大匾,上写
“光被四表”,他灵机一动,在“李四”后面又加上了一个“光”字。从此,
李仲揆又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就叫“李四光”。
李四光童年的时候,家庭生活是非常艰辛的。一家数口仅靠父亲办私塾
收缴(jiǎo)学生的一点学费来勉强维持,如果遇上灾荒年,私塾的学生少
了,就有断粮断炊的危险,不得已时也只好从当地的地主家里租借。所以,
李四光的母亲也经常纺线织布,换些零用钱。特别是李四光的父亲为人耿(g
ěng)直,爱打抱不平,曾经因与黄冈的革命党人有来往被迫逃离家乡,去南
京躲了一年多,家庭生活就更加艰难。这一切,对童年的李四光影响很大。
当他 50 多岁的时候,还不时想起幼年的苦难,深为自己的父母所忍受的种种
苦楚而痛心。
正是在这个家庭的影响下,李四光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他常常帮
着妈妈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
事情都能干。
5 岁的时候,李四光开始跟一位姓陈的老先生启蒙,6 岁转到父亲的私塾
里,随父亲念书。李四光学习的时候,刻苦认真,勤奋用功。每天从早到晚,
朗读、背诵、练字、作文忙个不停。他不贪玩,老师不在的时候,依然能独
自学习,而不像别的孩子一样,爬桌子,踩凳子,闹翻了天。
李四光从小就喜欢动脑筋,问问题。有一次,他和小朋友一起捉迷藏的

时候,看到村头的一块特别大的石头,他就曾产生过这样的疑问:这石头是
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周围没有这种石头呢?也许是个偶然的巧合。他后来果
真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还曾科学地回答过他孩童时的疑问呢。
李四光小时候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什么小船啦,小汽车啦,各种
色彩的灯笼啦什么的。他心灵手巧。同龄的孩子都喜欢他,佩服他。特别是,
他富有同情心,对左右邻里的穷苦人有很深的感情。
有一次,天气很冷,一个小偷摸进私塾里把同学盖在被子上的棉衣偷走
了,被同学捉住后,你一拳我一脚地狠揍了一顿,最后还被吊了起来。但是
只有李四光没有动手,他只是悄声不响地拿来一条板凳,垫在小偷脚下,劝
诫说以后不要再做坏事了,不然挨这么多打,可怎么受得了呢?
1902 年 5 月,湖北省开始兴建大、中、小各种学堂,少年有志者,都愿
意来武昌上学。消息传到黄冈后,李四光也向父母提出了上学的要求。父亲
很支持他,从乡亲手里借来路费,母亲也支持他,特地将自己出嫁时的嫁衣
给李四光改制了一件棉袍子。李四光告别父母,第一次远离家乡,前往省城
武汉求学。
1902 年冬,李四光进入武昌第二高等小学堂读书,由于该学校是寄宿
制,全部食宿均由学堂供给。李四光全家都很高兴。
在这里,李四光学习非常用功,他如饥似渴地吸取各种知识,学习成绩
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没有人帮助疏通关系,直到 1904 年 7 月,他才被破格
选派去日本官费留学。李四光回黄冈向父亲辞行,随即乘船去日本。但官费
有限,他只好买了统舱票,以便节约开支留作它用。
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学习,李四光心情无比激动,特别是当船驶出上
海吴淞口,眺望大海,波涛汹涌,茫茫无际;小小少年,心旷神怡,站在甲
板上,久久不愿回舱。他的思绪随着海风海浪飘得很远,很远……
经过漫长的旅行,轮船终于抵达日本的横滨港,后又乘汽车来到东京,
但不巧的是,临行前,亲友饯(jiàn)行,李四光多吃了些甲鱼之类的荤腥,
在海上又着了点凉,所以一到东京便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