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555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55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表音呢?近些年来,人们对形声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进行过一些统计。周
有光把《新华字典》(1971 年版)所收 7000 多字作了统计,用于构成形声
字的声旁共有 1385 个,如果不计声调,现代汉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是 39%
(《现代汉字中声旁的表音功能》)。这说明汉字声旁的有效表音率是较低
的,它只能部分地提供一些字音信息。尽管如此,毕竟还有 40%左右的形声
字还能从形体上找到读音的依据,声旁在帮助认记汉字上仍有不应否定的作
用。

现代汉字改革

汉字字数多、笔画多、结构复杂、难读、难写、难记,难以掌握。从 50
年代开始,在“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方针指导下,我们对字进行了整理
和简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概括起来,主要做了整理汉字字形、精简汉
字字数、减少汉字笔画三个方面的工作。
整理汉字字形  汉字字形混乱,同一个字,印刷体和手写体不同,给学
习和使用汉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965 年 1 月,国家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
字形表》,共收了 6196 字。这个表为这些汉字规定了标准字形,包括字形结
构、笔画数目和书写笔顺三部分内容。新旧字形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字形减少笔画
2.新字形连接笔画
3.新字形改变笔形
4.新字形伸长笔画
5.新字形缩短笔画
6.新字形改变结构
改变字形的目的是便于书写,比较新旧字形的不同,可以帮助我们掌握
汉字的规范写法。
精简汉字字数  汉字不但字形混乱,字数也太多。从 1955 年开始,国
家通过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共精简了 1100 多个汉字。
1.整理异体字。即在一组异体字中确定一个为标准字,其他的一个或几
个作为异体字废除。1955 年 12 月,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收异体字 810 组,被精简的异体字共 1055 个。整理异体字的原则是从俗、从
简,具体说,保留应用较广的,废除较生僻的,如保留“泪”,废除“淚”;
保留便于书写的,废除书写不便的,如保留“峰”;废除“峯”保留笔画较
少的,废除笔画较多的,如保留“凶”,废除“兇”等。确定标准字,废除
异体字,减少了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困难和负担。
2.归并同音字。是用一个笔画较少的字来代替原来的几个同音字,如
“只、隻、校惫椴⑽爸弧保坝唷⑩拧惫椴⑽坝唷钡取T凇都蚧肿
表》中,用这种同音归并的方法共精简了 102 个字。
减少汉字笔画 1956 年,国家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 年公布了
《简化字总表》,共简化了 2264 个繁体字,其简化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省去原字的一部分:
号—號  奋—奮
妇—婦  务—務
习—習  丽—麗
2.改换原字的偏旁:
肮—骯  衬—襯
愿—願  优—優
猫—貓  种—種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繁难部分:
刘—對  归—歸
学—學  对—對
变—變  赵—趙

4.变楷书的连绵笔形为楷书的点画
韦—韋  书—書
为—   齐—齊
专—
5.用简单的同音字代替:
后—后丑—丑
谷—谷里—里
斗—斗只—只
6.另造新字:如:“尘、体、蚕、马、惊、众等”。
7.用简化偏旁或单字适当类推。如由另造新字“马”,类推出“冯、驾、
驯、骑、驻”等;“言”简化为“讠”,类推出“语、说、话、辩、论”等
简化字。这种类推出来的简化字共 1754 个,占简化字总数(2238 个)的三
分之二以上。

汉字的标准化——“四定”

文字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使用文字不规
范、不标准,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作用,所以,给汉字的读音、
写法和用字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汉字的标准化”,具体是:
定量即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编出《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各种专
用字表,做到“字有定量”。
定形即废除异体字,使用规范的简体字,确定现行汉字的标准字形,做
到“字有定形”。
定音即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如确定异读字的标准读音等,做
到“字有定音”。
定序即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规定几种检字法的标准。如部首
检字法,要统一部首的数目,统一同一部首字笔画数的计算方法,统一同笔
画数字的先后次序等,做到“字有定序”。

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在现代通用汉字实现了标准后,我们在一切场合都要严格按照“四定”
的标准使用汉字,做到使用汉字规范化。
1.学习规范字音。即学习汉字的普通话读音。我们国家方言歧异,而方
言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我们学习规范字音,就是要纠正方音,
学习普通话读音。
2.纠正错别字。一般地说,错字和别字都是错字,严格地说,错字和别
字也有区别。凡是把字写得不成字的,就是错字。凡是该写某一个字,却写
成了另外一字,就叫写别字。写错别字会影响思想交流及日常工作生活,有
时甚至因为一字之差,意义全变,使生产、经济等受到严重损失,所以我们
必须认真学习规范字形,尽量不写错别字。
写错别字,大体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思想上对纠正
错别字不够重视,认为写个把错别字无关大局,不必大惊小怪,这种人在写
字时粗心大意,写完后又不认真检查,因而常常产生错误,甚至与原来的意
思相反。如有人把“漠不关心”写成“莫不关心”,意思就恰恰相反了。“莫”
是“没有”的意思,“莫不关心”就是没有不关心的,什么都关心。对这类
错误,我们如果勤查查字典,就可以避免。造成写错别字的另一个原因是汉
字数量多、笔画多、结构复杂,有些字形体非常相似,容易写错、写混。具
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语音相同而造成误写:
供献(贡献)急燥(急躁)
克苦(刻苦)题纲(提纲)
防害(妨害)浮浅(肤浅)
汉流夹背(汗流浃背)换然一新(焕然一新)
欢心鼓舞(欢欣鼓舞)自立更生(自力更生)
2、由于形体相近而造成误用:
仑库(仓库)祟高(崇高)
历害(厉害)烦脑(烦恼)
粉粹(粉碎)针炙(针灸)
赡仰(瞻仰)鸟龟(乌龟)
3、由于笔画减少或增多而写错
村(村庄)料(染料)
国(祖国)祝(庆祝)
接(直接)隆(隆重)
纪(纪念)张(纸张)
错别字的产生既然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原因,所以纠正错别字也要从这两
个方面入手。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认清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对它有个
高度的重视,只要真正认真起来,错别字是不难消灭的。根据产生错别字的
原因,我们还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上的特点,找出防止错别字的方法:
1.注意形体相似字之间的区别。汉字中形声字最多,形声字的形旁跟字
义有关,我们可以联系形旁来记忆字形。如“羡慕”的“慕”、“恭敬”的
“恭”,下面都是从“忄”(心),而不是从“水”,因为这两个字都与心
理活动有关。又如:“衫、被、裸、初、袖、补、袍、裙、褂”等字,都与

衣服有关,所以都从“衤”旁,而“神、祝、社、福、祸、祈、祥”等字都
与神事有关,所以都从“礻”旁,与“衣”的意思无关。以此类推,我们就
可分辨好多形似字了。
2.注意上下字偏旁的相互影响。有些偏旁的形体本来各不相同,可是由
于它们所组成的字经常连用,结果受上面(或下面)的偏旁的影响而写错了。
如有人把“编辑”误写成“编缉”,把“姿态”误写成“恣态”、把“跋涉”
误写成“跋踄”等。要防止这种偏旁类化的错误,一定要注意上下字偏旁的
不同。
3.通过分辨字义来掌握字的正确写法。如“步”,小篆字的写法是,上
面是个正“止”(脚),下面是个反“止”,像正反的两个脚形,楷书把最
后的弯笔写成一撇,所以右下没有一点,而不能写成“步”。又如“针灸”
的“灸”从“火”、“久”声,是中医师的一种医疗技术,而“脍炙人口”
的“炙”是个会意字,是用火烧烤肉类的意思,懂得了它们的意义,也就不
会用错了。
总起来说,比较、分析汉字中常见的形近偏旁,掌握其笔画的差别所在,
就可以举一反三,以简驭繁,避免写错别字,这比一个个地死记硬背要有效
得多。

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历史,从早期零散的原始字算起,大约已有五六千年。从能够比
较完整地记录语言的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五个
历史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
甲骨文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是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
王朝都城旧址,也叫殷墟)的一种用金属刀子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占卜的文
字,也叫“甲骨刻辞”或“卜辞”,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汉字。它的字形
特点是图画的意味非常浓厚,有些字看上去像比较抽象的图画。由于甲骨文
字是我国早期的古老文字,所以它的文字还没有完全定型,具体表现在:(1)
繁简无定。在甲骨文里,常有一个字有几十个形体的。如“羊”字就有四十
多个繁简不同的异体。(2)造字方法无定。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比较原始,又
很灵活,例如“牢”字,有“牢”、“ ”两种写法,像牛羊圈在圈里,只
要把在圈里豢养家畜的特点表示出来就行了,不管里头是牛还是羊。(3)方
向和部位不定。同一个字,甲骨文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倒写,结构比较
自由。如“卜”字。合体字的方向和部位同样无定,如“明”字。(4)行款
无定。甲骨文里,大字和小字并列,每字不限于一个统一的面积,形体繁的,
占的面积大,字形简的,占的面积就小。甲骨文书写以行为原则,但并不严
格,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书写的都有,行款尚未完全定型。
金文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简称,是殷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青铜
是铜和锡的合金。古人称铜为金,因此叫作金文。也叫作“钟鼎文字”,这
是因为钟是乐器、鼎是烹饪器,都是常见的用器,因而就用钟鼎来代表一般
铜器,以前也有把金文叫作“钟鼎款识”的,“款”是刻,“识”是记,合
起来就是“款识”。金文在形体上跟甲骨文非常接近,但比甲骨文整齐匀称,
形体渐趋划一,结构渐趋齐整,笔画一般比甲骨文粗肥、圆转,异体字仍然
较多。
篆书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两种。大篆也称“籀文”,这种文字是春秋战
国时代通行于秦国的文字,本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创新的一种字体,也就是
《史籀篇》上的文字。现存的石鼓文就是这种字体的代表。大篆和金文相近,
但有所变更,字体多重迭,结构渐趋整齐,笔画更加线条化。小篆是秦并六
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
由丞相李斯等人整理文字,改定字体。具体做法是:先参照当时各地流行的
简体字,把大篆加以简化而成小篆,然后以小篆作为标准。废除了那些与秦
文不合的异体字。从而统一了全国的字体,小篆去掉了大篆中繁杂重复、迭
床架屋的部分,不仅简化了汉字,而且还淘汰了不少异体字,对汉字的定型
化、规范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小篆用圆转匀称的线条来转写古文字的曲线,
粗细一致,形体整齐,不但转化了古文的形体,并且确立了汉字的符号性,
把汉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起初只是小篆的快写,是当时老百姓手头上写的
民间手头字体。小篆固然比它以前的字体简易些,但它那粗细一样、圆转弯
曲的长线条,并不实用。秦王朝统一中国后,政务繁忙,官府里经办普通文
书的小官吏们应急求快,便采用民间的手头字体,把小篆简化,于是产生了
隶书。早期的隶书称为秦隶,跟篆书非常接近,实际上就是写得潦草一些的
小篆。隶书因为书写方便,到了汉代,一种新的、更简单、更容易写的汉隶

代替了秦隶,从此,隶书就代替了篆书,成为一种正式的字体。隶书的产生,
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把小篆圆转匀称的线条改为方折平
直的笔画。字体结构由长方变为扁平,从而使字形平直方正,同时又改变了
少数偏旁的形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