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568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68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和那里的黑人交上了朋友,每到傍晚,就和孩子们一起围坐在黑人丹尼尔
大叔身旁,听他讲述娓娓动听的故事。塞缪尔热爱这些勤劳朴实的黑人,尊
重他们的智慧和品格,甚至把丹尼尔大叔看做是人类高尚品质的化身。肯尼
波尔城是哺育塞缪尔童年的摇篮,他在这儿找到了欢乐,找到知己,找到了
以后创作的丰富的素材。
塞缪尔的父亲很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12 岁的塞缪尔被送进肯尼波尔城
的印刷厂当了学徒。这里仅供吃穿,不发工钱。他比老板矮半截,却穿着老
板给的肥衣长裤,简直就像钻进了帐篷里一样。后来,他离开了这家印刷厂,
做了一名流浪的排字工人,来往于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各个城市。在密西西比
河上,他经常听到轮船上的水手们测量水深时喊道:“马克·吐温!”意思
是说水有“两寻”深(“寻”是英美长度的旧称,一寻合 1.829 米)。领航
员听到这种喊声就放下心来,引导着轮船安全行进。他把领航员看做是密西
西比河上的“国王”和“主宰”,十分羡慕这个职业。经过刻苦努力,他掌
握了领航技术,做了领航员。他漂流在大河上下,接触到各种脸谱的人物,
洞察他们的心灵,熟悉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性格,长了许多见识。他开
始写些小文章在地方报纸上发表,并且用水手喊的那句话“马克·吐温”作
为笔名。
1861 年,美国南北战争打响了。马克·吐温真正的文学活动开始于这场
战争之后。他的主要作品有:《傻瓜出国记》《竞选州长》《汤姆·索亚历
险记》《王子与贫儿》《密西西比河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给坐
在黑暗中的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战争祈祷》,等等。
马克·吐温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当 1900 年爆发义和团反帝斗争时,他称
赞义和团说:“中国人当中只有他们爱国,我希望他们成功。”他反对“人
国联军”对中国的入侵,要求“让中国人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
美国人民尊马克·吐温为“我们文学上的林肯”。他说“工作是世界上
最大的快乐”,他一生都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不愿意把“真理带到坟墓里去”。
1910 年 4 月,他病在榻上。临终前,他口述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让速记
员记下来,准备发表于天下。4 月 21 日,这位文坛泰斗溘然长逝了。

诗坛泰斗——泰戈尔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近代著名的诗坛泰斗、小说家、戏剧家和
散文家。他是 1913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泰戈尔出生在加尔各答市一个名门望族家庭,弟兄很多,他排行最末。
在哥哥、姐姐中,有的是很有才华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家里的接待室,
每天晚上都是灯火辉煌,客人络绎不绝。他的父亲是位有名望的哲学家和社
会改革家,对文学也很有兴趣。泰戈尔的聪颖从小就在这优越的环境里得到
了培育。
泰戈尔的童年有时也蒙有阴影,他那童年活泼的性格也受过很大的束
缚。他母亲去世很早,父亲又经常在外边旅行。他童年的保护者是几个男仆,
他们为了免除看护的麻烦,就把泰戈尔关在一间屋子,不准自由行动。有一
个仆人,常常叫泰戈尔坐在一个指定的地点,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圆圈,把
他围起来,并且吓唬说,如果迈出这个圆圈,就会有危险。幸亏泰戈尔坐的
地方靠近窗口,可以窥视花园的景色,使他忘却“囚禁”的痛苦。
泰戈尔一天一天地长大,一天一天地渴望着走出家宅庭院的藩篱,去看
看外面的世界。
有一天哥哥去上学,他不禁哭起来,闹着要到学校里去。哭声使他的目
的达到了,家人把他送进“东方学校”。在学校里,凡是不会背诵功课的儿
童都被罚站在木凳上,两臂伸开,手掌上还要堆上石片。泰戈尔厌恶这个学
校,不久就转入师范学校。他专心读书,年终考试得了班上的第一名。一年
以后,他又进了英国人办的“孟加拉学校”,虽然没有碰上什么特别不如意
的事,可他总觉得那个学校死气沉沉,像一座医院。父亲了解他的心情,并
不强迫他去学校,请人在家里教他。他跟着老师学习生物学、物理学、几何
学、历史、音乐以及英国文学等。他读了不少诗歌,对诗歌的兴趣一天天浓
厚起来。
泰戈尔把大自然当做自己的“老师”。11 岁那年,他跟着父亲到喜马拉
雅山旅行。火车一路飞驰,广阔的田野,清碧的溪流,翠绿的树林,都从眼
前飞奔而过。他们走上山坡,见花儿在草木中盛开,瀑布挂在悬崖上。泰戈
尔兴奋地登上山顶,眺望远处覆盖皑皑白雪的高峰。他从这个山峰跑到那个
山峰,原来天地是那样广阔而又多姿多彩。他纵情喊着、跳着、唱着,陶醉
在大自然的雄浑气魄和瑰丽景色之中。
绮丽的自然风光激起了泰戈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创作的灵感。旅行回来
后,他开始写诗。有许多夜晚,他不睡觉,伏在灯下苦读,或者披着月光,
在花园里徘徊构思,尝试着写出了一些优美的小诗。不久,他在家里得到“诗
人”的称号。
17 岁时,泰戈尔随着哥哥嫂嫂去英国留学,开始接触资本主义社会,受
到民主思想的熏陶。他在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研究西洋音乐,同时他也
忘不了美丽的大自然,常常跑到有山有水有花有水草的地方,或者坐在海边
岩石上,或者躺在草丛里,耳听涛声,眼看绿草,诗神又活动在他的脑海里。
异国虽好,故乡更美。泰戈尔时时感到故乡的天空、大地、白云和江河
在默默地呼唤他。他只在英国呆了两年,就回到了祖国。
泰戈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常到乡下去住,代替兄长管理祖上留下
的田产。他接触到劳动人民,看到许多质朴诚实的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就给
他们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他又研究医药学,无论白天晚上,只要有人病了,

他就带药箱登门行医。在同农民频繁的接触中,他关心着农民的疾苦。他曾
怀着深切的同情描绘农民的悲苦处境:“这里有大水,农民割了未熟的稻,
用船载回家去,我听见他们的叹息和忧愁的诉说。……不幸的农民所希望的
不过是能有几粒好谷在谷堆里而已。”
在乡间,泰戈尔写了不少诗歌。1881 年,他出版了诗集《黄昏之歌》和
《晨歌》。诗歌文笔清新优美,使他名声大振。以后,泰戈尔又写了长篇小
说 12 部,诗集 50 余册和几十个剧本。他的作品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对
于传播古老的东方文化和东西方文化交流,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坚持不懈的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近 300 篇
短篇小说和 6 部长篇小说,形象地揭露了资产阶级虚伪、自私的反动本质。
莫泊桑 13 岁那年,考入了里昂中学,他的老师布耶,是当时著名的巴那
斯派诗人。布耶发现莫泊桑颇有文学才能,就把他介绍给福楼拜。
福楼拜是世界闻名的作家,当时在法国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看了看莫泊
桑的作品,对他说:“孩子,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在你带给我的东西里
表明你有某些聪明,但是,你永远不要忘记,照布封(法国作家)的说法,
才气就是坚持不懈,你得好好努力呀!”
莫泊桑点点头,把福楼拜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福楼拜想考一考莫泊桑的观察能力和语言功底。一天,福楼拜带莫泊桑
去看一家杂货铺,回来后要莫泊桑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的货商必须是杂货
铺的那个货商,所写的事物只能用一个名词来称呼,只能用一个动词来表达,
只能用一个形容词来描绘,并且所用的词,应是别人没有用过甚至是还没有
被人发现的。
多苛刻的要求啊!但莫泊桑理解福楼拜的良苦用心,他写了改,改了写,
反反复复,努力朝福楼拜提出的要求奋斗着。
在福楼拜的严格要求下,莫泊桑的学业进步飞快。后来,他就写剧本和
小说了,写完就请福楼拜指点,福楼拜总是指出一大堆缺点。莫泊桑修改后
要寄出发表,但是福楼拜总是不同意,并且告诉他,不成熟的作品,不要寄
往刊物上发表。
刚开始,莫泊桑唯命是从,福楼拜不点头,他就把文稿放在柜子里。慢
慢地,文稿竟堆起来有一人多高,莫泊桑开始怀疑:福楼拜是不是在有心压
制自己?
一天,莫泊桑闷闷不乐,到果园去散心。他走到一棵小苹果树跟前,只
见树上结满了果子,嫩嫩的枝条被压得贴着了地面,再看看两旁的大苹果树,
树上虽然也果实累累,但枝条却硬朗朗地支撑着。这给了他一个启示:一个
人,在“枝干”未硬朗之前,不宜过早地让他“开花结果”,“根深叶茂”
后,是不愁结不出丰硕的“果实”来的。从此,他更加虚心地向福楼拜学习,
决心使自己“根深叶茂”起来。
1880 年,莫泊桑已经到“而立之年”了。一天,他拿着小说《羊脂球》
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看后拍案叫绝,要他立即寄往刊物上发表,果然,《羊
脂球》一面世,立即轰动了法国文坛,莫泊桑顿时成为法国文学界的新闻人
物,同时,他也登上了世界文坛。

洗澡发现了定律的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约前 287~约前 212),古希腊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曾发现杠
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终身从事物理和数学的研究。
阿基米德出生在古希腊的一个天文学家的家庭里,从小就受到全家人的
宠爱。父亲为了使他早日成才,在起名字上绞尽了脑汁,经过反复选择,在
他出生的第 10 天,取名阿基米德。希望这名字给他带来幸福,并能成为一个
真正的希腊人。
阿基米德的童年,是在保姆和奴隶们的照料下度过的。全家人对他要求
很严,行走坐立、穿衣吃饭都有规矩,不准他淘气,也不许他交坏朋友。他
8 岁时进了学堂,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奴隶的陪伴下走很长的路到学校上
课。阿基米德的家里很富有,但他从不骑马或坐车。
阿基米德学习非常刻苦,有时看书,一看就是一天。随着阿基米德年龄
的增长,他的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开始显露出来。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思考、
探讨、学习和写作上,极少想自己的事。为了研究一个问题,常常忘记吃饭,
忘记洗澡。连穿衣服、脱衣服这类事情,都得由别人帮助来做,只要他一思
考问题,就会忘掉自己的一切。
阿基米德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研究简直着了魔,与它们形影不离,
一天总画呀画呀,那么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有一次,在他跨进浴盆洗澡时感觉到身子入水越深,水越往外溢,身子就越
轻,突然,他兴奋地大叫一声,从浴盆里跳出来,一丝不挂地在大街上奔跑,
一边朝家跑嘴里一边喊:“我想出来了,我想出来了!”
人们望着这个赤身裸体奔跑着的怪人,非常惊异,他们哪里会想到,阿
基米德就在洗澡时,发现了一条重要的流体静力学规律——“阿基米德定
律”,即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所排开
的液体的重量。

“医中之王”阿维森纳

阿维森纳(约 980~1037),阿拉伯医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医中之
王”。他在地质、天文、物理、化学、文学等文面也不相当成就。他的科学
著作《医典》代表了当时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影响西方学界达数百年之
久。
阿维森纳出生在中亚细亚布哈拉附近的阿法西纳小镇(今乌兹别克附
近)。他的父亲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任地方税吏,很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
育。在阿维森纳出生后,全家迁至布哈拉。布哈拉当时系萨曼王朝首府,是
阿拉伯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学术上比较开放。阿维森纳两岁时,父亲便
教他识字写字,6 岁以后便以通俗的语言向他讲述各种各样的知识。阿维森
纳幼年时聪明过人,嗜书成癖。他 10 岁时就能诵读阿拉伯和波斯文学作品。
他对数学也很感兴趣,学了 6 种几何图形以后,就能举一反三地演绎出当时
已经很深奥的全部几何学。布哈拉有一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阿维森纳如饥
似渴地阅读图书馆中的藏书,既攻文学,又深入钻研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对
其中的物理学、哲学、伦理学、美学、逻辑学等内容均感兴趣,他还广泛阅

读了神学、医学等著作。在医学方面,阿维森纳更显露了他的非凡才智。16
岁时,已掌握了广博的医药知识,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治病经验。17 岁时,已
成为远近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