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658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58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色)在钟罩壁凝成紫黑色的结晶。最后,把蒸发皿里的生成物倒入有水
的烧杯里,碘化铝就溶解。我们可以在溶液里分别检验出铝离子和碘离子。

木炭跳舞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做出过巨大贡
献。但是你知道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吗?下面你动手做了这个有趣的实验,就
能一目了然了。
黑火药的成分是一硝(硝酸钾)、二硫(硫磺)、三木炭(碳)。我们
选择硝酸钾和木炭来做这个实验。
取一硬质试管,放入 2~4 克硝酸钾固体,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夹
上,用火加热试管的底部,使硝酸钾逐渐熔化,再用镊子夹取 1~2 粒黄豆大
小的木炭放在灯焰上烧红。投入已熔化的硝酸钾试管中(此时移去试管下面
的酒精灯)。由于硝酸钾分解为亚硝酸钾和氧气,使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得更
为剧烈,发生炽热的火花。因为反应有气体生成,使燃烧着木炭的液态硝酸
钾表面不断地在气流中跳动,形成“木炭跳舞”之奇观。
通过实验,还可以说明硝酸盐在高温下是一种强氧化剂。

制作弹性硫

常见的硫磺不是粉末状的就是块状的。硫磺块和粉当然谈不上有什么弹
性。但我们却可以用人工方法,在短时间内制出弹性硫来。
把硫磺研细,放在一只 30 毫升的瓷坩埚内,硫磺的量约占坩埚体积的一
半。将坩埚放在铁三足架和泥三角上,用酒精灯加热,并不断地用坩埚钳夹
住坩埚进行摇动,使硫磺受热均匀。
开始时,熔融的硫磺是黄色的,流动性比较好,继续加热,硫的颜色变
暗,粘度也逐渐变大,最后在硫磺快沸腾的时候,它又变成了棕红色的液体。
此时液体的粘度又变小了。这时停止加热,用坩埚钳把坩埚夹住,慢慢将坩
埚中液体倒入盛满冷水的烧杯中,使它成为一条细流注入冷水内,硫磺就凝

结为柔软的固体。倒掉烧杯中的水,你会发现杯中的硫磺像橡皮管一样柔韧
而富有弹性,可拉长、压扁,拉长后又会自动收缩。
但是“弹性硫”的寿命并不长,过不了多久,它又会变成浅黄色的硬块
了。

人造纤维

人造纤维有许多种,如胶纤维、铜氨纤维、醋酸纤维等。这里我们来制
作一种最易制取的铜氨纤维。
在一只 100 毫升烧杯中盛 10 毫升 1mol/硫酸铜溶液,再加入 4~5 滴氨
水,使硫酸铜转变为浅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然后往烧杯中加 50 毫升蒸馏
水,搅拌均匀,等氢氧化铜沉淀下来以后,把上层清液倒掉(不可把氢氧化
铜沉淀倒掉)。再往烧杯中加 50 毫升蒸馏水,搅拌均匀……按上法重复操作
3~4 次后,把氢氧化铜沉淀转移到漏斗内的滤纸上,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
淀,并检验使氢氧化铜沉淀中无硫酸根为止。
把洗净的氢氧化铜沉淀晾干后,转移到 100 毫升烧杯中,然后用浓氨水
把沉淀全部溶解(浓氨水不可加过量),这时就生成了蓝色的铜氨溶液。向
制得的铜氨溶液中加入 0.1 克棉花,等棉花全部溶解以后,即生成铜氨纤维
溶液,然后用蒸馏水将溶液冲稀 1 倍。
在一只搪瓷盘或培养皿内装满 6mol/L 硫酸,用滴管吸取铜氨溶液(注意
滴管的口要小一些,这样拉出的人造纤维丝就会细一些),然后将滴管斜插
到搪瓷盘或培养皿内的硫酸中,用一只手挤压滴管的胶头,一只手拿镊子,
从滴管口慢慢地把纤维拉出来。
开始时从滴管中拉出来的纤维是蓝色的,但它与硫酸接触一段时间以
后,就会变成白色的纤维了。(注意,因硫酸与铜氨溶液作用以后,生成了
硫酸铜和硫酸铵,而纤维只溶于铜氨溶液中而不溶于硫酸铜和硫酸铵中,因
此纤维在硫酸溶液中又重新析出来了。)

脱化纤衣服时为什么会冒火花

在黑暗中脱化纤衣服会出现小的绿色火花。棉毛品却不会出现。这是为
什么呢?
塑料也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由于塑料、化纤和身体产生摩擦出现的静
电放电现象。这种静电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呢?不会,它甚至还有助于治
疗关节炎,穿涤纶内衣对关节炎患者有一定疗效。
静电可使化纤衣服容易粘染灰尘,但比较易清洗。
在容易引起火灾的地方,不能穿化纤衣服,和使用塑料器皿,比如:油
库、弹药库、化工库等。静电对人有益也有害。

马王堆汉墓女尸为什么可存放 2000 多年

1972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具女尸,它历经 2000 多年却保存完好
如初,令全世界考古界震惊,并引起了极大兴趣。经过研究,测定,女尸2000
多年不腐烂主要有下列原因:

1.密封和深埋是重要条件。女尸共用六层棺椁(guǒ),内三层是棺,外
三层是椁,一个套一个,棺椁板是整料,最大的椁板达 3000 斤,它们封闭得
非常结实、严密,里外都涂有油漆,椁的外面有白膏泥封固。外层有 5000
多公斤木炭铺成 20 厘米厚的木炭层,封土层深达 26 米。
2.尸体经过七窍灌酒,衣物喷酒处理,既可杀菌又可防虫蛀。
3.死者生前服朱砂,(即硫化汞)有抑制分解酶的作用
4.棺中有大量香料,有杀菌作用。
同时,石膏和木炭可以产生防湿作用。使整个墓穴保持一个稳定的干燥
环境。

酱油和醋放久了为什么会起“白浮”

酱油和醋是我们大家都经常用的调味佳品,使我们的食物变得丰富多
彩,可是美中不足的是酱油和醋放的时间一长就会出许多“白浮”,要想知
道其中的奥秘还要从它们的成分说起。
“酿造酱油”是我国独创的技术专利,早在公元前 12 世纪,我国《周礼》
一书中就有制造酱油的记载。它的原料是大豆和面粉,先把大豆蒸熟,拌加
面粉或炒熟粉碎的小麦,让曲霉的霉菌在上大量繁殖。当面粉、大豆上长满
黄色的“茸毛”后,这就制成了酱油的“曲”。在“曲”中加盐水,晒三个
月,曲就发酵成芳香的酱,再把酱压榨,便得到芳香的液体“酱油”了。它
里面含有鲜味的氨基酸和芳香的酯类,还有少量的有机酸、酒精、戊糖、甲
基戊糖,这些加在一起就变成了红褐色。
酱油在空气中对微生物有很大吸引力,其中有“日本接合酵母”、“圆
形酵母”和“醭酵母”等几种野生酵母,它们一旦闯入酱油就会出现一层“白
浮”,实际是一层菌膜。
醋是人们利用醋酸菌在稀的酒精溶液中活动,把酒精氧化成醋酸,也就
成了醋。
消除酱油和醋的菌膜,可以采用加热法、加盐法、加油法,还可以放些
杀菌的蒜头进去,就不会出现“白浮”了。

可以玩的“爆炸”

在硬封面的精装书籍中,夹几颗小粒、干燥的碘化氮,当用力将书合起
来时就可以发出“卟”“卟”的响声。这是因为碘化氮不稳定,稍受压力立
即分解而发生爆炸,发现声响。因为用量很小,火柴头大小的一粒碘化氮可
分割成五六个小粒来做表演,所以尽管是爆炸,但仍然是一种没有危险的小
爆炸。
碘化氮可按下述方法制取:在一个带塞的瓶中盛一些浓氨水,放一些碘
的晶体进去,放置一小时左右,碘片和浓氨水就会慢慢发生反应。产生的碘
化氮是一种黑色不溶于水的晶体,安详地躺在浓氨水下面。因为浓氨水有强
烈的挥发性,所以放置时要将瓶塞塞好。
使用碘化氮之前,用小匙把它从浓氨水中取出,放在疏松的纸上吸干,
乘潮湿的时候将大粒分割成小粒,放在纸上干燥。要注意的是,这种物质一
经干燥,就会一反“温和”的脾气,表现出火爆性格的本性:当有硬物接触

或轻轻敲打时,就会有小小的爆炸产生,同时放出碘蒸气。如果夹在书本里,
就可作精彩的表演;如果洒几粒在地上,人踩着是也会“卟、卟”作响,没
有思想准备时,还真会吓一跳。
虽然这个实验没有什么危险,然而仍要注意安全。干燥时,小粒碘化氮
之间相隔远一些;表演结束后,要把未用完的干燥的碘化氮全部炸完,不能
贮藏。

“看得见”的二氧化碳

人们每天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可是,谁能看见二氧化碳
呢?我们不妨做一个小实验。
我们用两个瓶子,有同样数量的体积,和同样大小的口颈。在右边的瓶
子里,充满着二氧化碳气体。我们探入一个烛火,那火焰立刻就熄灭了。在
左边的瓶子里,充满着空气。我们探入一个烛火,那火焰能继续地燃烧。现
在我们拿出烛火将右边的瓶子慢慢地倒转来,覆在左边的瓶子上,使两个瓶
口相对,正如从右边的瓶子注水入左边的瓶子一样。这时候,我们虽然看不
见上面瓶子里的气体在流入下面瓶子里,也看不见下面瓶子里的气体在升入
上面的瓶子里;但事实上,它们的确是在这样的调位,我们立刻就可以得到
证明。
二氧化碳是较重的气体,所以下降而充满下面的瓶子;空气是较轻的气
体,所以就上升而充满上面的瓶子。稍歇几分钟,待两种气体完全调位以后,
我们把两个瓶子复位,再用烛火来试验。试验的结果是:烛火在右边的瓶子
里能继续燃烧,可见其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已变成了助燃的空气;烛火在左边
的瓶子里立即熄灭,可见其中原有的空气已变成了不助燃的二氧化碳。我们
由此可以知道上面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已经和下面瓶子里的空气相对调了。
由此可见,二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它不能助燃。

自制“小火箭”

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都公认:早在 13 世纪,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
火箭。那时的火箭是以火药为动力的。能发射 300 多米远。而今天的火箭是
用高能化学物质为燃料的,当发射火箭时,景象宏伟、壮观。但是,如果你
要自己制作一只小型的“玩具火箭”,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首先,你去找一小块白色的可发泡沫塑料(它一般作包装仪器和仪表用,
是一种白色泡沫硬块),这种塑料有一个优点,重量非常轻,也很容易用剪
刀或小刀加工成各种形状。把泡沫塑料块做成火箭的箭头形状,在它的尾部
插一根细木棍。
在一只广口瓶上配一个橡皮塞(或用软木塞)。广口瓶的大小以 50~60
毫升为宜,瓶子太大了,瓶内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发射不了火箭。在橡皮
塞上钻两个孔,一个孔内插入一支滴管,滴管是装过氧化氢溶液的,在另一
个孔内插一支玻璃管,玻璃管的粗细要和小火箭尾部的细木棍匹配。细木棍
应尽量削圆,它比玻璃管的内径略细,装在玻璃管中后能够灵活地上下移动。
有了这些材料以后,就可以开始发射火箭了。在广口瓶的底部加少量二
氧化锰固体(广口瓶要干燥),滴管内吸入几毫升 25%~30%过氧化氢溶液,

然后把橡皮塞塞在广口瓶上,再把小火箭尾部的细木棍插进玻璃管内。
在火箭发射中,只要挤压滴管上的胶头,把过氧化氢溶液加到广口瓶中,
过氧化氢滴在二氧化锰固体上,就会立即分解出大量的氧气。
大量的氧气使广口瓶内产生很大的气压,因此小火箭便向上冲出达 1~2
米。

会预报天气的图画

无论是在广播里还是在电视上,每天都有天气预报。人们是用先进的仪
器来观测的。
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除了气象预报外,他要知道什么时候天晴,
什么时候下雨,或者说,现在空气中的湿度是大,还是小,除了凭感觉以外,
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呢?
有一种既简便,又有趣的办法,那就是制作一种气候图片。找一张吸水
性比较好的白纸,在纸的下半部用水彩画出绿色的草原。再用另一支毛笔把
1 摩尔/升氯化钴溶液均匀地涂刷在白纸的上半部,然后把这张图放在炉火上
烘烤,或者把它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直到纸的上半部变成蓝色为止,
如果蓝色不深,可以再涂刷和烘烤几次。这时,你所画的气候图片就变成了
蔚蓝色的天空下展示出一片茫茫的大草原。这蔚蓝色的天空就是无水氯化钴
显示出来的颜色。
每当空气中的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蓝色的氯化钴就会吸水转变成玫
瑰色的六水氯化钴,气候图片上蔚蓝色的天空也就变成粉红色了,它告诉我
们,空气中的湿度增大了,或者说,可能要下雨。
等到天气变晴,空气中的湿度减小了,我们又能看到茫茫的大草原上无
边无际的蓝天了。

火山也可以人造

也许你从电影上或电视里看到火山爆发时的壮丽场面。红红的岩浆像一
头脱缰的野马,带着巨大的热量冲向天空。现在我们要用化学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