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700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00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辆,并优先装备北海道师。

    钢甲铁马——“勒克莱尔”坦克



    法国“勒克莱尔”坦克是 70 年代开始研制的,号称下一世纪的坦克。该

坦克全长 9.87 米,高 2.47 米,重 53 吨,只需 3 人驾驶。这种新式坦克车体

低矮,并采用了一项革新技术——油气悬挂装置,使操纵动作异常轻柔灵活。

    无论在装甲,还是火力和电子装备方面,该型坦克均超过美国的 M1 型坦

克。“勒克莱尔”外壳敷以复合装甲。这种装甲由最坚硬的陶瓷和较柔软的

金属交替分层混合,就像三明治一样,足以抵挡导弹的打击。它还具有“反

应性”,即在坦克最暴露的部位覆盖着奇怪的“爆炸瓦”,它由 2 张钢片组

成,钢片之间装有火药。这些“瓦片”受到冲击时就会爆炸,因而使打过来

的炮弹偏离轨道,起到主动保护作用。

    美国 M1 型坦克行驶速度超过时速 10 千米时,攻击命中率极低,而“勒

克莱尔”在时速 40 千米的冲刺中,仍可直接命中 3000 米外的一个行进中的

机动目标。它在起动 5 秒钟内速度就能达到每小时 32 千米,最大时速可达

75 千米,它的最大行程为 550 千米。坦克上的变速箱完全自动化,还配备有

履带液压减震制导装置,所以它的推进系统功率强劲,可以在任何地面上全

速运行,能够越过 1 米多高的障碍物,并能在异常寒冷的冬天保证起动。

    迄今为止,坦克的生存问题仍是各国军方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

因为坦克车长很难掌握自己在战场上的确切位置,难以同其他坦克保持通信

联络而不泄密,也难以了解友邻坦克的确切位置。“勒克莱尔”则不然,由

于拥有最先进的数字、信息和光学系统,又拥有外部探测和内部控制、指挥、

和通信系统,所以它称得上是世界上第一种电脑坦克。车内信息系统可以自

动、适时地与一个电脑控制的庞大通信和指挥系统相接。不仅每辆坦克可以

掌握自己在战场上的确切位置,而且可以在战场上同指挥部和友邻坦克协调

行动。

    “勒克莱尔”坦克通信系统能保证车内外具有迅速、保密的通信能力,

乘员、车长或炮手在激光测距、射击诸元计算、瞄准时均可以互相通话。坦

克车上使用的是第 4 代数字军用电台 PR4G,这种电台有转换频率、寻找空白

频道和译成安全密码的功能,因此通信内容难以截获。

    为了显示“勒克莱尔”、的卓越性能,法国军备总局曾组织一些记者参

观了“勒克莱尔”坦克试验中心,并对外宣称,“勒克莱尔”将于 1992 年起

装备法国军队。就在法国军方“自我陶醉”,沾沾自喜时,不少法国工程师

泄露了“天机”:该型坦克许多关键部件采用的是美国新式坦克的先进技术。



    口吐烈焰的坦克——TO—55 喷火坦克



    我们知道,坦克的威力就在于那粗长的炮管、重磅的炮弹。然而,苏军

曾研制出一种会喷火的坦克。这种坦克一旦疾驰战场,不但可以射出炮弹,

还可喷出一股股燃烧猛烈、冒着黑烟的胶状油柱,恰似一条条火龙从“炮口”

飞出,向敌阵地飞去。

    奇特的喷火坦克名叫 TO—55。它实际上是坦克和喷火器的奇妙结合,即

在 T—55 坦克上加装一套专门的喷火装置——ATO—200 型喷火器。它是一种

装在炮塔内的、可以多次喷射的喷火器,在其短而粗的喷火口侧并列机枪的

位置伸出。喷火器由液体部分、气体部分、点火系统和保险系统组成,而喷

火设备则包括空气、油料和电气系统。

    喷火的奥妙全在于喷火器部分。射手按下按钮,电路接通,电点火管先

点燃喷嘴;与此同时,也点燃火药管,进入油瓶的油料被火药气体所推动的

活塞压出喷嘴,再经喷嘴火苗点燃而形成火龙飞出。转鼓轮转动,准备下次

击发,进行新的喷射。

    该喷火器的独到之处在于转鼓上装有 12 个油料点火管和 12 个火药管。

每击发一次,它们便随着转鼓转过一个位置,一共可击发 12 次。油料的供应

也全按击发指令,一次一瓶地由油料桶经输油管、活门,而传送到待射的油

瓶中。

    TO—55 喷火坦克全部油料容量为 460 升,每次喷射油料 35 升,足够喷

射 12 次。每分钟可喷射 7 次,油料出口速度为 100 米/秒,喷射距离可达

200 米。对远距离目标,它可以炮击;而对近距目标,自然采用喷火最为理

想。

    这种喷火坦克在行进途中能在 2 分钟内喷射出 420 升油料,在敌目标或

敌前沿阵地造成火海,有效地杀伤有生力量,摧毁明碉暗堡,破坏装备器材,

为进攻开辟道路,迫使敌人放弃阵地。若用它进行防守时,还可以为前沿防

守部队设置层层火障。



    不同凡响的“铁旋风”——“豹”2 级坦克



    德国的“豹”2 级坦克于 1970 年开始研制,1979 年底装备部队。该型坦

克战斗全重 55.15 吨,最高时速达 72 千米,配有综合火控系统,装有 120

毫米滑膛炮,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破甲弹。

    然而,随着各国坦克性能的提高和反坦克武器威力的增强,德国军方于

1986 年起又对其进行改装,主要是加强了装甲防护。在车体及炮塔结构的凹

陷处,装有最新的复合装甲模块,上面再盖上附加装甲板。侧裙板前部 2 米

处有由钢和复合装甲构成的两层装甲板。它们用铰链与底边连接,运输时可

以折叠起来。侧裙板后部较薄较轻,由复合材料制成。炮塔顶部装有附加装

甲,其内装有炸药以防子母弹。

     除了装甲部分改进外,炮长瞄具的头部现在由炮塔的顶部伸出,因而可

保持炮塔前部装甲的完整性。在炮塔的中心部位,有一个可以四周观察的瞄

具,车长通过它可以实施昼夜观察。

     炮塔内有车长、炮长和装填手 3 人。车长通过直视显示器可显示炮长瞄

具中的图像,还可以使用该瞄具中激光测距机进行精确测距。此外,他还备

有一个带有激光器按钮及火炮发射按钮的控制手柄。炮长也有一个瞄具,并

组合有激光测距机。此外,炮长还备有一台望远式辅助瞄具,装在火炮摇架

上,并用光学铰链与炮塔上装的观察镜相连。

     “豹”2 级的炮塔尾舱中有一台 EMEES15 火控计算机,它能接收所有传

感器的输入信息,以及一系列手动输入信息,例如气象数据及弹种等,还可

以控制炮长瞄具反射镜的稳定性。

     火炮仍旧为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120毫米滑膛炮,这种北约制式120

毫米炮,能使用北约任何一个国家的弹药。其中动能穿甲弹是莱茵金属公司

生产的 DM33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而化学弹则为莱茵金属公司的 DM12 反坦

克破甲弹。出于环境保护的原因,德国反对采用贫铀弹作为动能穿甲弹。坦

克上的 7.62 毫米机枪,可由炮长或车长电击发射击或由装填手手动射击。

     火控系统可采用不同的操作方式。最有效的是“猎手—杀手”方式。车

长用他的周视瞄具单独搜索目标,然后将火炮调到炮长的瞄准线方向上,从

而由炮长攻击目标。此后车长又可自由地重新搜索目标,或者由他监视对目

标的攻击,并随时进行指挥。德军曾对现役 470 辆坦克进行调查,使其先后

完成了 42.5 万千米的道路及越野行驶,而且主炮也发射了 2.7 万发以上的炮

弹。上述试验足以证明,“豹”2 级坦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依旧是世界先

进坦克中的佼佼者。



     战场利剑——“布雷德利”战车



     奥马尔·布雷德利是美国陆军的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在北

非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借

重这位功勋卓著的将军的威风,美国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M2/M3 战车。

     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于 1980 年正式投产,1983 年起装备美军机械

化师和装甲师,用来协同 M1、M1A1 主战坦克作战。M3 和 M2 同出一宗,外貌

相差无几,只是内部结构有所差异。M2 的战斗全重 22.59 吨,乘员 3 人、载

员 7 人;M3 的战斗全重 22.44 吨,乘员 3 人、载员 2 人。

     M2 和 M3 外形均很像小坦克,只是火炮口径小。M2 由地面至炮塔顶部高

2.565 米,比 M1A1 还要高 0.1 米。该战车的主要武器是 1 门 25 毫米链式机

关炮和 1 具“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架。这门以“大毒蛇”命名的 M242 型机

关炮,采用电动链式供弹装置,火力很强,射速有单发、100、200、500 发

/分 4 种。弹种有曳光脱壳穿甲弹、曳光燃烧弹和曳光训练弹。脱壳穿甲弹

的杀伤力极大,在 1000 米距离上可垂直穿透 66 毫米的钢装甲。炮管左侧的

“陶”式导弹发射架为双管发射架,车上共备有 7 枚导弹,可用来打击敌坦

克。该车的火控系统也很先进,包括全电式炮塔传动装置、双向稳定器和带

红外热像仪的昼夜合一瞄准镜,具有行进间射击和夜间作战的能力。

     M2 步兵战车出色的机动性,在于它有一套先进的推进系统。它可完全无

级转向和无级变速,比 M1 和“豹”2 坦克更臻上乘(M1 和“豹” 2 只有完

成无级转向)。

     M2 的车体为铝合金焊接结构,能够防御 14.5 毫米穿甲弹和炮弹破片的

攻击。炮塔正面和顶部为钢装甲。车体两侧垂直面和后部为间隔装甲。为了

防御反坦克地雷,车体前 1/3 部位还挂装一层厚 9.5 毫米的钢装甲。可以说,

M2 的装甲防护在当今世界上的步兵战车中是首屈一指的。

     M3 称为骑兵战车,实际上是当侦察车来使用的。其弹药基数较 M2 高,

有 25 毫米机关炮弹 1500 发(M2 为 900 发);“陶”式反坦克导弹 10 枚(M2

为 7 枚)。此外,车上的 5 名乘、载员都穿“三防”服。

     M2 和 M3 家族中有多种改进型,其中佼佼者当数 M270MLRS 和 M2A2。

     M270MLRS 多管火箭炮系统采用的是 M2 的底盘,装有 227 毫米 12 管火箭

炮,每枚火箭弹有 644 个子弹头,一次齐射可达 7728 发子弹,能覆盖相当于

6 个足球场大小的地域。

     M2A2 步兵战车则是 M2 的第二阶段改进型,改进的重点是战车的生存力,

如重新布置油箱和弹药贮放方式,实现隔舱化;乘员舱内增装防崩落衬层;

改进烟幕施放装置;重新配置装甲;增加挂装式附加装甲等。

     面对如此性能高超的“布雷德利”战车,美国陆军自然趋之若鹜,争相

购买、初步计划在 90 年代初美军装备 M2 和 M3 战车共 6882 辆,其中M2 步兵

战车 3300 辆。由此不难看出,“布雷德利”战车一直到下个世纪初仍将成为

驰骋战场的主力。



     别致玲珑的“狐”式侦察车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方的化学武器搅得多国部队坐卧不宁、忧心忡忡。

为了能有效地探知和防御化学武器可能造成的威胁,及时采取措施,德国紧

急抽调了 60 辆“狐”式 NBC(NBC 是英文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缩

写)侦察车前往海湾。

     “狐”式装甲车族是德国蒂森亨舍尔公司于 60 年代末开始研制、80 年

代初投入生产的一种轮式装甲车族。“狐”式 NBC 侦察车上装有核自动探测

仪,其质谱仪能从 900 多种物质中同时鉴定出 30 种并打印出来。车上还装有

神经毒剂报警器、气象传感器、地面导航系统等。在车的后面还安装了 2 个

地面侦毒采样轮,车辆行进时,2 个采样轮交替落地。当地面有毒剂时,采

样轮沾着的有机物即传递至样头表面,最后由质谱仪分析。车上的通风系统

能过滤化学和细菌战剂及其他有害的粉尘。

    作为一种轮式装甲车,它具有相当出色的两栖机动性。“狐”式战车的

越壕涉水宽度超过 1 米,越障碍高度为 0.6 米。该车战斗全重 17 吨,空地重

量 15.3 吨,最大行程 800 千米;最大行驶速度:在公路上为 105 千米/小时,

水上为 10 千米/小时。“狐”式战车上的装甲可抵御 7.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