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705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705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抗破坏性好。西方国家的小型反潜鱼雷对这种水下庞然大物难以奏效。

     “台风”潜艇的首端和指挥台围壳均为流线型,而且双体结构的潜艇外

壳只有几个通海孔。后部长度相对短些,装有核反应堆和庞大的蒸汽轮机及

辅机。

     一般来说,前苏联海上发射的弹道导弹比美国的同类弹道导弹要长粗一

些,这也是前苏联潜艇一般大于西方国家海军潜艇的缘故。“台风”级装设

有 SS—N—20 弹道导弹,可在前苏联近海海区作战,或者在北冰洋的冰下作

战。

     该艇的鱼雷发射管共有 6 具,全部设于首部,每个耐压艇体大概安装 3

具。这些鱼雷发射管在耐压艇体的每侧上下纵向排列,全部是 533 毫米直径

的,使潜艇能发射 SS—N—16 反潜导弹和最新的 65 型鱼雷。

     在指挥台围壳下的球状隆起内,装设有第三个耐压艇体,其直径约 6~

6.5 米,里面设有潜艇的攻击中心和通讯室。据称,“台风”级潜艇特别适

于在冰层下活动,它的长而坚固的指挥台围壳,以覆盖在第三个耐压艇体上

的隆起为基础,能够顶碎坚硬的冰层,穿出水面进行水面发射导弹。“台风”

级的尾操纵面比前苏联早期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尾操纵面既高且厚,这也有

助于破冰时的机动动作。

     “台风”级的双耐压艇体、双反应堆和双蒸汽轮机带来许多优点。两部

主推进装置(每部由 1 座反应堆、1 组蒸汽轮机和 1 根轴系组成)彼此独立,

各自安装在分工的耐压艇体内。即使其中一部推进装置损坏或因战斗破坏必

须停止使用时,潜艇仍能继续进行战斗。而且从长期的经济性来考虑,它不

需要西方国家核潜艇上的辅助推进器和应急电机。每个耐压艇体都有自己独

立的供电系统。

     若从“台风”级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来看,其庞大的身驱和巨大的吨位肯

定会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容易被敌方主动声呐探测到;比起小型潜艇来,

它的机动性差,同时需要在较深的海区活动。但大也有大的好处,“台风”

级巨型潜艇续航力大、生活设施好、载荷量大,且可应用被动探测技术进行

反潜作战。因此,前苏海军不遗余力地加紧建造,即使在国内局势动荡、军

费急剧削减的情况下,仍然没有衰减的迹象。



     水雷的“坟墓”——双体反水雷舰



     远洋双体反水雷舰是法国海军 1987 年 5 月决定建造的一种新型舰船。该

舰设计长为 46 米,宽 15 米(单体最大宽度 5 米),满载排水量约 900 吨。

它的舰体部分将由法国里昂造船厂建造,而水雷的探测和处理系统则由法国

汤姆森·森特拉 ASM 和 ECA 公司制造。

     该型舰虽然没装减摇装置,但具有双体不易横摇、容易机动的优点,而

且还有良好的海上适航性和续航力。它的问世既克服了侧壁式气垫船拖曳载

荷小的不足,又解决了不增加排水量而扩大尾甲板面积的矛盾。

     双体反水雷舰的设计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声、磁场较小。这种舰的

上层建筑、舱壁和甲板将用玻璃纤维/树脂混合物,加轻木或合成泡沫塑料

的夹层来建造。就连船体也将用多层玻璃纤维混合物来建造,这种结构可能

厚度大,但它能减少许多加强筋。舰上装有两台独立的推进系统,分别驱动

各自变距螺旋桨。每一台 1000 千瓦柴油机可使舰以略小于 15 节的巡航速度

航行;噪音较小的电机可使舰以 10 节速度进行搜索。

     二是舰上装有两个主动舵,可用来提供特殊的机动性。它还装有两个侧

向推进器,能在强风大浪和强流中保持阵位。此外,舰上还安置了一部起重

机,专门吊放拖曳声呐和处理水雷的自航遥空深潜器。

     显而易见,这种新型反水雷舰主要是监视和扫除水雷。为了实现上述目

的,它特地配置了 2 部有换能器基阵的拖曳声呐和 1 部监视水雷自航深潜器。

     舰上的拖曳声呐是一种能发射多波束的主动侧视声呐,能在水深 80~

300 米、流速 10 节、风力 5 节的情况下工作,并可覆盖深潜器左右两侧 200

米的范围。更令人惊奇的是,它一次可完成目标的探测和分类。自航深潜器

的主要目的在于精确地绘制出海底图,以确定危险海域的最安全航线。一旦

水域中出现新的可疑物,它立即就能检测出来。而且勘测的数据不需人员处

理,可自动记录于磁带上,然后由直升机或返问母港时发送回中心,以供存

贮和进一步分析。

     该舰的战术系统包括一台能编制监视和消除水雷程序的计算机,两座装

有彩色显示器的控制台。其中一台显示战术情况,另一台则显示监视声呐传

送来的数据。

     该舰扫雷设备一应俱全、性能优越:不但有能在 300 米深度作业的机械

扫雷具,而且还装有音响和磁性扫雷具。此外,自航深潜器上还装有黑白和

彩色电视摄像机、100 千克爆炸装药或一个操纵臂及两套切割装置。

     这种双体远洋反水雷舰的应用和服役,将使法国海军的反水雷能力更臻

上乘。为此,法海军将积极订购该型舰,预计到 2000 年可望达到 2000 艘。



            导弹的家族



     身手不凡的“战斧”巡航导弹



     “战斧”巡航导弹是 70 年代初由美国海军正式提出研制的。按用途可分

为 4 种型号:潜射攻击型 BGM—109A、舰/潜射反舰型 BGM—109B、舰/潜射

对陆常规攻击型 BGM—109C、陆基机动核攻击型 BGM—109G。

    “战斧”导弹外形采用长度比较大的一字形正常式中弹翼平面布局。其

头部呈卵形,中段为圆柱形,尾部为截锥体,尾段后部串接无翼式固体助推

器。弹身中部装有一对窄梯形的折叠式直弹翼,腹部装有涡扇发动机及收放

式进气斗,尾部装有二字形折叠尾翼。平时,弹翼折叠在弹身纵向贮翼槽中,

发射后打开。为了达到隐射效果,“战斧”头锥天线罩和进气斗均采用吸收

雷波能力较强的复合材料,以减小雷达散射截面。弹翼和尾翼则采用雷达波

传播能力强的表面材料。动力装置为涡扇发动机。

    海湾战争的头一周,美海军就从巡洋舰、战列舰和攻击型核潜艇上向伊

拉克的重要目标发射了 240 枚 BGM—109C“战斧”巡航导掸(舰/潜射对陆

常规攻击型),成功率在 90%以上。为什么“战斧”有如此出色的成功率?

这应该归功于它采用了先进的惯性导航+地形匹配+数字式景像匹配区域相关

器。由于巡航导弹的飞行时间较长,误差也较大,因此需要地形匹配和数字

景像匹配相关器来修正误差,从而修正航向。地形匹配辅助导航装置由 1 个

雷达测高计及 1 部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内存储有导弹飞行航线中某些地区的

地形图像,当导弹飞到事先选定地区上空时,雷达测高计立即测出一个实时

的地形图像,计算机从而指示自动驾驶仪修正航向,使导弹飞回到原来的航

线上。

    数字式景像匹配相关器是对目标所在地区的地形进行光学扫描,将所得

的图像与导弹内计算机存储的目标所在地形图像加以比较,然后令计算机作

出航向修正。“战斧”导弹采用了地形匹配加景像匹配相关技术,使导弹命

中精度更加精确。

    “战斧”导弹的攻击过程并不复杂:导弹发射后先经助推段爬升至预定

高度,然后以 7~15 米的高度掠海飞行。在此阶段,导弹只靠弹上测高雷达

和惯性导航系统控制飞行;进入陆地后,导弹转入惯性导航与地形匹配复合

制导。弹上计算机实时地将实际飞行航线与原定飞行航线进行比较,得出飞

行误差,及时纠正飞行方向;临近目标时,导弹转入景像匹配末制导段,制

导系统把成像传感器所得的图像与计算机内存储的目标图像不断加以比较,

不断纠正误差,控制导弹直至命中目标。

    “战斧”导弹并非十全十美,它也有与生俱来的缺点:弹上的数字景像

匹配相关器易受夜暗、烟尘和恶劣气候的影响,不能进行全天候的工作。适

应能力较差,不能根据作战情况的变化迅速作出反应。其航速慢、飞行时间

长、突防能力低,也易被对方发现和击落。

    为了适应未来作战,提高精确制导和灵活性,美海军不惜血本,对“战

斧”大加改进。再给它装上“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使导弹能利用

定位系统数据对地形匹配进行补充,进一步修正飞行航向。必要时,这套系

统可以完全取代地形匹配系统,改进数字景像匹配相关器,使其对昼夜和季

节引起的景像变化效应不敏感,从而提高制导精度,增加攻击选择能力,缩

短攻击时间。为了能使导弹全天候作战,用红外成像和毫米波技术作为巡航

导弹末制导的研制工作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声名大振的“爱国者”导弹



     海湾战争爆发前,多国真有点对“飞毛腿”导弹谈“腿”色变。1991 年

1 月 18 日凌晨,伊 2 枚“飞毛腿”导弹升空,驻沙特的美军不得不使出夺囊

绝技——“爱国者”导弹迎敌,一举摧毁了 1 枚射向宰赫兰美军基地的导弹。

在其后的 42 天战争中,“爱国者”导弹,频立战功:伊军发射的 83 枚“飞

毛腿”导弹中,有 58 枚是美国的“爱国者”导弹拦截的,由此开创了反导弹

时代的先河,一位军事专家说得好:“这一惊人的成就,犹如用一颗子弹击

中另一颗子弹。”

     “爱国者”是美国 1967 年开始研制的防空导弹,1982 年交付样弹并批

量生产。该弹从武器体制到技术方案,都是当今地对空导弹的佼佼者。它长

6 米,重 950 千克。最大作战半径 80~100 千米;作战高度最大 24 千米,最

小 300 米;最大飞行速度为 5~6 马赫,机动过载可达 25~30g;发射方式为

4 联装箱式倾斜发射。1 台国际最先进的多功能相控阵制导雷达和 1 部自动化

程度很高的指挥控制计算中心,可保证“爱国者”导弹能够以大于 80%的杀

伤概率飞向来袭目标。

     “爱国者”导弹系统的相控阵雷达可以监视正面 120°(±60°)、高

低 0°~90°范围内的 100 批目标;可同时跟踪 8 批目标、制导 8 枚导弹;

雷达的主天线探测距离为 150~160 千米。当发现敌目标后,所有经过处理的

信息都显示在 AN/MPQ—104 指挥控制车上。车上的 1 名指挥官和 2 名操作手

通过控制台即可完成作战全过程。

     当伊军“飞毛腿”导弹一起飞,美军中最先获信息的是预警飞机和雷达

情报网。由于“飞毛腿”导弹的飞行弹道是在地面装定的,起飞后航向确定,

不易转弯或机动,因此美军可以根据预警机提供的信息很快估算出“飞毛腿”

所要攻击的目标,加上地面雷达的配合,随即得出“飞毛腿”飞行的弹道。

当多枚“飞毛腿”导弹来袭时,指挥控制车首先确定优先攻击的目标和拦截

时间,选定最适宜的发射架,并将飞行数据装入导弹,严阵以待。“爱国者”

导弹起飞后,按预定控制程序完成飞行转弯,同时相控阵雷达的制导天线不

断发出指令,修正导弹的飞行弹道。导弹在飞行中,头部制导舱内的小型相

控阵天线也在接受目标反射的雷达探测信号,一旦探测到“飞毛腿”就即行

跟踪。令人叫绝的是。该系统的相控阵雷达能根据目标的飞行速度和进入角

度来判断目标究竟是飞机还是导弹。如果目标是导弹,还要计算其落地点。

确定落地点是在无关区,就不再发射“爱国者”导弹进行拦截。比如,在伊

军用“飞毛腿”导弹对沙特阿拉伯的一次袭击中,美“爱国者”导弹仅对袭

击利雅得市的 9 枚“飞毛腿”进行了拦截,而将其余的“飞毛腿”放过不管,

任其飞向水域。

    “爱国者”导弹的战斗部引爆后被炸裂成无数碎片,一块碎片的打击力

相当于一辆重型卡车以每小时近 130 千米的速度撞击一堵砖墙,故只需用其

碎片即可击毁目标。

    “爱国者”采用的是无线电指令和半主动寻的制导相结合的复合制导方

式,所以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