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827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827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级合作社。到 1956 年,全国农村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 96.3%,基本上完
成了杜会主义农业改造。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存在争论的。农业合作化要不要
搞,是否具备条件,有没有优越性,对此人们是存在不同认识的。但是如果
不搞农业合作化,农村就会出现新的阶级分化,出现新的地主和富农,封建
土地制度就会再次形成并继续阻挠我国农业的发展。甚至会由于农村阶级矛
盾而影响到全国政治安定,后果不堪设想。更重要的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建设的需要。个体农民经济是自给自足的,不能提供国家工业化建设所需要
的商品粮。所以,尽管存在种种阻力,党和人民政府还是领导广大农民坚持
走上了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道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广大农民是拥护农业
合作化的,特别是那些贫苦农民积极性更高。在这期间,我国农业生产又有
新的发展,1956 年尽管遭受较大自然灾害,粮食总产量还是达到了 1928 亿
公斤,较 1952 年增加了 17.6%,平均每年递增 4.1%。
    从 1956 年到 1966 年,我国农业反复比较大。开始是 1958 年搞“大跃进”、
“人民公社”,不切实际地盲干,到处乱刮“共产风”、“浮夸风”。有的
地方甚至提出“亩产土豆 120 万斤,一棵白菜 500 斤,小麦亩产 12 万斤,皮
棉亩产 5000 斤”,真是昏了头。结果从 1959 年起,我国农业生产大幅度下
降。1960 年全国粮食供应极度紧张,普遍发生了饥荒,人们没有粮食吃,只
好吃野菜草根。这种状况直到 1963 年才好转。在这期间,党和人民政府采取
了不少措施,纠正前一段工作中的错误做法,如实行包产到户,给农民划分
自留地等,为我国后来 80 年代农业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1966 年 1976 年,是所谓“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时期。这段时期,我
国农业遭到很大破坏。但是农业生产仍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1976 年粮
食总产达到 2862 亿公斤,较 1966 年的 2140 亿公斤,增长 33.7%,平均每
年递增 3.3%。
    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以此为标志,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从而我国社会主义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党和
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农业改革措施,推动农业向前发展。其中具有决定性
意义的是,改变以往那种集体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做法,在保持集体所有
制不变的前提下,将土地分散承包给农民家庭经营,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由于这一条,再加上其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
措施,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粮食
(包括大豆)产量短短几年,即由 1978 年的 3048 亿公斤,猛增至 1984 年的
4071 亿公斤,增长了 33.6%,平均每年递增 4.9%。我国 10 亿人民的吃饭
问题初步得到了解决。
    至于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中共十四大已经给我们指明了,那就是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农业。首先,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不会改变。有
人担心中国社会主义会不会垮台。我们的回答是不会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一定会坚持发展下去。有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中国社会主
义事业不会垮,它一定会坚持发展下去,前途一定是光明的。我国社会主义
农业的前途也一定是光明的。
    其次,我国农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封闭起来,自给自足,而应积极走向
市场,参与社会化大生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至多只能维持温饱,不可
能实现小康,更不可能达到富裕。因为小康生活的富裕生活所需要的许多用

品,如电视机、电冰箱等,是农业本身所生产不出来的,只能向市场购买。
而要向市场购买,自然就必须先向市场增加商品农产品销售,于是又需要增
加农业生产,需要购置先进的农业生产资料等等。所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农业,是今后我国农业的大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人口太多,并且增长太快。如前所述,
当前我国粮食总产并不少,单位面积产量并不低。但由于人口过多,平均每
人占有粮食就非常少了,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也很少。这是一个
非常严重的问题,并且严重制约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
法只有一条,那就是坚决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一方面控制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积极用当代先进农业技术改造农业,
把农业推向市场,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就会继续昂首阔步,高歌猛进了。

世界历史之谜

        图坦卡蒙陵墓探秘


    被人遗忘的一座王陵

    驰名世界的“帝王之谷”,是考古学家们的乐园。千百年来,这里也是
盗墓贼们经常光顾的地方。这里是古代埃及首都底比斯的所在地,距今开罗
市西约 100 多公里。自从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一世在这里建造了第
一个隐蔽的地下墓室后,他的后继者们竞相仿效,经历了约 5 个世纪的漫长
岁月,共修建了 30 多座法老的陵墓。
    这里的古陵,由于殉葬品丰厚,历史年代久远,一直是盗墓贼们觊觎的
目标。到了本肚纪初,那些古陵几乎没有一处未被骚扰、劫掠。
    然而,“帝王之谷”内,却有一座陵墓保存得非常完好,为后人保存下
了 5000 多件珍贵的文物。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距今 3000 多年前古埃及第
十八王朝的法老图坦卡蒙。
    撩开它的面纱,使人们大开眼界。它不仅使人们看到了 3200 年前新王国
时期法老的葬制、礼仪以及法老本人的形貌、服饰、日常生活用品、珍贵的
艺术品、车马武器等,还真实地反映了 3200 年前新王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政
治思想、宗教文化、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情况。一些考古学家激动地把图坦
卡蒙的陵墓称誉为“埃及新王国社会的缩影”,应该是毫无夸张之嫌的。
    1922 年,当这一发现公诸于世后,举世为之震动。1972 年、1976 年,
图坦卡蒙陵墓中出土的部分珍贵文物和一些稀世珍宝在伦敦、华盛顿展出
时,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欧美观众。

    几近中断的考古发掘

    完成图坦卡蒙陵墓的寻找和发掘工作的是英国的埃及学家霍德华·卡
特。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帝王之谷”涌进了大量的“不速之客”,他们
中既有为科学而献身的考古学家,也有心怀叵测的“旅行家”,“帝王之谷”
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很多陵墓被胡乱挖开了,大量的珍宝不翼而飞。就在这
时,卡特也来到了埃及。他将被挖掘的王陵的主人的名字同埃及古文献进行
对照研究后,断定还有一位早逝的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埋藏在谷内,不为人
们所知。卡特在一位英国富翁的资助下,制定了庞大的科学的发掘计划,然
而又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被迫搁置起来。直至战后,他的计划才得
以实施。
    然而,浩繁的工程,巨大的耗资,从 1917~1921 年的两次挖掘又都一无
所获,使卡特的资助人几乎丧失了信心。就在这事关成败的关键时刻,一个
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经科学鉴定:1907 年发掘出土的某些器物是制作图坦
卡蒙木乃伊大典时使用过的礼器。这说明图坦卡蒙的陵墓已经近在咫尺了。
这一科学的推断,无疑给卡特的资助人注射了一支兴奋剂,决定继续他的投
资,才避免了挖掘工作的中途夭折。
    挖掘终于成功了。古老而神秘的图坦卡蒙陵墓得以重见天日。这消息震
动了世界,在考古和历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坦卡蒙猝死之谜

    据埃及古代史料和传说谈及的图坦卡蒙生平,仅限于下列一些情况:他
约生于公元前 1370 年,原名图坦卡顿。公元前 1361 年左右,他即位为埃及
国王,当时年仅 10 岁,娶第十八王朝国王埃赫那吞的 12 岁的公主为王后。
他约在位 9 年,18 岁(有人认为是 19 岁,即公元前 1352 年)时,突然去世。
对于他的死因,埃及古文献上没有作任何详细的记载。他是病死的吗?历史
学家深表怀疑。因为从他死后的一些情况看,不得不使后人产生一些疑问。
直到他的陵墓被发现后,人们才排除了他“病逝”的可能性。
    图坦卡蒙的木乃伊,密封在重重的棺椁之中,外面的 4 层是镀金的木棒,
最里层是用黄金制成的棺罩,而且制作成法老本人的形象,盖在木乃伊上。
当揭开裹在他的尸体上的最后一层亚麻布时,考古学家大吃一惊:在他的脸
上靠近左耳的地方有一处致命的创伤!由此推断,他不是因病致死的,而是
因利器突然刺人而毙命的。他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如果是被人谋杀,凶手
又当是谁?年轻的法老是怎样丢掉性命的?这还是一个千古难解之谜。要解
开这个谜,还得了解在他生活的时代埃及国内存在的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形
势。
    当时,埃及的统治阶层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以国王为首的新
兴军事贵族;另一部分人属于宫廷贵族及地方贵族,其中也包括势力显赫的
阿蒙神庙集团。阿蒙是当时埃及人信仰的最高神灵。祭司长凭借神的权力干
涉朝政,甚至能控制国王的废立,有时直接担任宰相,执掌国家政权。国王
认为这是对王权的严重威胁。在图坦卡蒙的岳父埃赫那吞统治时期,他便依
靠军事贵族,试图以宗教改革的形式,禁止对阿蒙神和其他地方神的信仰。
他封闭了阿蒙神庙,赶走了权势显赫的祭司,下令将所有出现在公共场所或
私人墓葬中的“阿蒙”形象或字样通通磨掉,并迁都底比斯城以北 300 公里
处的新城,取名“埃赫塔吞”,以图长期摆脱阿蒙祭司集团的影响和控制。
然而,埃赫那吞逝世后,他的改革彻底失败了。继位的这位没有政治经验的
小皇帝,又决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政策,他只得向阿蒙集团和地方权力集团
妥协。因此旧的统治秩序重又死灰复燃。为了表示自己对太阳神的崇拜,他
将自己的名字由图坦卡顿改为图坦卡蒙,意为“太阳神阿吞的化身”,以示
他对太阳神的虔诚信仰。
    这一重大的复辟举措,表明他已经完全背叛了他岳父的政治主张,这能
不引起一些利益集团的嫉恨?这与他的被害完全没有联系吗?
    另外,还有一个事实,即图坦卡蒙摔死之后,年轻貌美的王后曾请求赫
梯王国派一名王子与她结婚,以便继承埃及的王位。可是,当兴致勃勃的赫
梯王子来埃及完婚的途中,却出人意料地遭人暗杀。而曾经与图坦卡蒙同掌
政权的老臣阿伊,却出人意料地继承了王位。这一事实,又难道与图坦卡蒙
的死没有因果关系吗?
    不过,现有的零散资料与据此作出的判断并不能作出公正的历史结论,
谜底的揭示,还有待于人们进行深人的研究与探索。

      摩亨佐·达罗毁灭之谜

     20 世纪初,一个振奋人心的考古发现,解开了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为之争
论不休的一个科学课题——谁是印度古代文明的主人。随着哈拉帕和摩亨
佐·达罗古城的发现和发掘,迷雾终于拨开,历史以其无可辩驳的真实,向
世界宣布:是黑色皮肤的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印度古代灿烂的文
明,而不是入侵的雅利安人。印度河流域无愧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辉煌的哈拉帕文化

     这两座古城遗址连同此后在印度河流域陆续发现的其他古代城市文化遗
址,分布在东西约 1500 公里,南北约 1100 公里的广袤地区,历史学家将它
们称之为哈拉帕文化。这些古城中又以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城规模最为
宏大。
     从遗址的发掘中,人们惊异地看到了古代达罗毗荼人非凡的创造历史的
伟力。
     这两座古城的建筑形制大致相同,周长均在 3 英里以上。其中摩亨佐·达
罗占地达 260 公顷,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四周建有高耸的塔楼。
城内有大浴池、大粮仓、宽敞的会议厅以及其他许多公共建筑。除此以外,
古城还有宽阔的大道、合理配置的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精致的汲水井等。
这些都显示了古达罗毗荼人建造城市时的周密设计和高度的技术水平。
     遗存在城里的还有各种农业生产器具和手工业工具;农产品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