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民间偏方大全 >

第545部分

民间偏方大全-第545部分

小说: 民间偏方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朱丹溪认为,人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为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从心理养生的角度来说,则应不妄贪求、寡欲恬情,以保存阴气。也就是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追名逐利,不任情使性,视金钱、地位、美女于身外之物,把心思用在正常的事业和工作之上。
心境坦荡,心气调合,工作才能有所展开,事业才能有所建树;心情舒畅,情志通达,七情才能不受干扰,脏腑功能才能协调健康,生命才能蓬蓬勃勃,经久不衰。
烹调怡乐 其他 中医养生 烹调怡乐
学习烹调,不管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都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一日三餐的安排,周末假日的聚会,逢年过节的欢宴;如果你能拿出点烹调本事,献上几道色、香、味、美具佳的拿手好菜,让全家老小环坐品尝,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但从事烹调,学习制作,则是美的创造。
要想做出几道拿手好菜,就得钻研菜谱,向行家请教。我国素有“烹饪王国”的美称,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素问》中就曾提出了“五谷的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理论,说明了食品原料是人民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强调“食有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尝”,指出了烹饪技术十分重要,对烹饪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制作出的菜肴味美纯正,绚丽多彩,在菜肴成品的色、香、味、形、器等方面,显示出高超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我们学习烹饪三鲜美,调合五味香,就要掌握煎、炒、烹、炸、爆、熘……等每一个环节,且每一个环节都有每一个环节的讲究。再有就是菜色的搭配,刀法的粗细,佐料的投放,火候的掌握,留心处处皆学问。
人们在一次次看似重复的操作之中,有心之人常常产生新的体验,一次次新的创造,一次次新的成功,一次次均有欢乐可尝,一次次均有美食可享。调和七情,和悦人生 其他 
中医养生 调和七情,和悦人生
我国古代医学认为人有“外感”与“内伤”之说。“外感”指的是“风、寒、暑、温、燥、火”,用现在的话来说,当然也包括微生物的感染。“内伤”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也就是人的情绪。人对周围的事物,在态度上总会有一定的反应,或者是好感,或者是反感。这种心理活动,叫做情绪。
对不良情绪进行调摄,不使其失控,是养生之道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的养生学认为生命活动本于阴阳,只有协调阴阳,使其保持平和,才能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而且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变化始终都贯穿着阴阳二气的作用。生命活动是以阴精阳气为基础的,人的生理功能虽然复杂多变,但都可以概括为阴精和阳气的矛盾运动。因此,生命活动无一不是阴精与阳气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生、长、壮、老整个生命过程,都是由具有推动温煦作用的阳气,和具有营养滋润作用的阴精共同作用的结果。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平衡,人体才能健康无病,不易衰老,益寿延年。因此,七情不协调,甚至失控,就会精神不正常,引起阴阳失去平衡而导致各种疾病。所以,清朝的养生家石成金主张“说七情,和悦人生”,以防患七情失调于未然。说七情,就是不以外界的刺激而使七情波动起伏,使七情始终保持平和的状态。和悦人生,就是以平和愉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际遇和人际关系,以求使自己的七情始终处于平和的情态,不使体内阴阳失调。由此看来,对七情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摄,使其保持平和,是养生的重要方法。
祖国的养生之学在几千年的实践中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了七情调摄方法,它不仅有现代医学的心理疗法,而且还有七情互相调摄的独特方法。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张子和认为:“以悲治怒,以怆恻尖楚之音成之,以喜治悲,以谑浪戏狎之言娱之;以恐治喜,以迫遽死亡之言师之;以怒制思,以污辱欺罔之事能之;以思治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之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自目,易之视之。”七情互相调摄的实际医案在历代医案中都有所见。通过对七情的不同刺激,可恢复体内阴阳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
淡七情,和悦人生,就可避免“七情”过度所导致的各种疾病,有益于健康长寿,这是我国养生之道中的重要内容。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摄生十二少:“少思,少念,少欲,少高,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并说,“此十二少者,养性之要契也”。这十二少中,对于情绪的调摄占了绝大部分,可见,调摄七情在养生之道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防止乐极生悲 其他 中医养生 防止乐极生悲
《儒林外史》中描写了屡试不第的穷秀才范进,当他突然得知自己中了举人,高兴得不得了,以致突发癫狂病。这个故事所描写的情节是有其科学道理的人,人在快乐的情绪到了极点的时候就会转为悲痛,也就是俗言所谓的“乐极生悲”。同时,这个医案也说明“喜”情可以用“悲”情来调摄的道理。因此,在遇到特别高兴的事时,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正常的心态平衡。以悲来调节喜,这是利用情绪之间的对抗来调节喜情过极的一种方法,是根据《黄帝内经》关于五行相胜的说法。运用起来要灵活多变,不要机械照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有一段医话又记述了“恐胜喜”的例子:记有一个病人,由于喜乐过度,便得了一种笑病,整天嘻笑不止。有一位姓庄的医生为其诊脉后不觉失声叫道:“不好!”接着就借口回去取药而离去。病人眼巴巴等了几天也不见医生再来,自思病已无救,害怕得哭泣不止,便伤心地向亲友交代后事。庄医生听说了这个情况后,认为这是他的病快要痊愈的表现,便又来安慰他。果不出所料,不久这个病人就痊愈了。可见,切中要害的以情胜情确有胜过针药疗法的疗效。
调摄过度的喜情,采取以情胜情方法当然不失为是一种方法。但是,如果能够加强精神修养,对每时每刻的情绪采取自控法,使七情永远处于平和协调的状态,则是一种从根本节制喜情的方法。《淮南子》中有言曰:“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人是有理智的,平时注意加强思想意识的修养,凡事都能以辩证的观点看,做到正确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不自视过高,不自满,总是想到自己的短处和不足,谦虚谨慎,严于律已,自觉地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不困一时一事而喜,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永远有一种不自满的精神,那么,就能真正做到有目的、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成为控制不良情绪的主人,不为不良情绪所驱使,永远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情,这才是调摄喜情的根本方法。
最好的是宁静法,就是心理经常存有一个“静”字,没有一点杂念,做到天大的事在脑子里也等于不存在。正如《内经》所言:“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就是说,思想宁静无虑,则正气充聚而不散乱,虽然有很强的致病因素作用,也不能侵害人体。如果能做到如《素问·上古元真》中所说的“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就可“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心地光明磊落,无私寡欲,就能精神自守,真气自会保全。当然,达到这种境界固然不易,但如能以以情胜情法始,继而以自控法调节,是能够一步步地达到宁静养生的境界的。
乐观何以长寿 其他 中医养生 乐观何以长寿
精神乐观何以长寿呢?近代养生家丁福禄的见解颇为精妙:“欢笑能补脑髓,活筋络,舒血气,消食滞,胜于服食药耳,每日须得片刻闲暇,逢场作戏,口资笑乐,而益身体也。”他十分具体地指出了欢乐的情绪可以调节中枢神精,使经络通畅,血气舒展。
乐观长寿是人所共知的常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乐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情绪的欢乐,乐观所包函的内容首先是具有乐观主义精神的世界观,其次是乐观开朗大度的性格修养;再次才是情绪上的乐观状态。因此,俗语所说的“笑一笑十年少”,仅仅是乐观概念的内涵的一小部份,而不是指全部。因此,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修养才能获得乐观长寿。
培养乐观主义精神,树立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一个人要想保持乐观,就首先要从世界观的培养上下功夫,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凡事从大处着眼,不因一时一事的挫折而烦恼。要有“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情怀,才能保持乐观情绪,笑颜常驻,笑口常开。
培养胸怀宽广、气量豁达的开朗性格。开朗的性格能够调畅情志,保持情绪正常,气血流畅,这些都有利于对中枢神经的调节,有益于身心健康。相反,如果性格孤僻,性情必然抑郁,情绪总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中,对身心健康是有害的。性格本身是人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形式。性格是否开朗乐观,当然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和先天的客观基础,但是,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修养和锻炼,是能够改变性格的客观生理基础和先天性的成份的。性格修养的关键当然是从世界观的培养上下功夫,但是也要注意在社会实践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和锻炼。社会生活中的事情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事事不能尽如人意,对非原则问题要多忍多让,多谅解。并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有些事可以开诚布公,有些事又要委曲婉转。总之,只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既能坚持原则又能进行必要的妥协,就能使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平和、稳定的状态之中,长此以往,就会使性格开朗起来,心胸宽广起来。
时刻保持乐观的情绪。笑是乐观情绪的表达方式,而乐观的情绪能调动机体的潜力,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消除对健康有害的神经紧张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乐观的情绪可使肾上腺分泌增加,使血糖增高,碳水化合物代谢加速,肌肉活动能力加强,这些,都是促进人体健康的必要因素。但是凡事都有一定的度,所谓“大喜伤心”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乐观的情绪,应当以开朗的性格和乐观主义精神为基础,保持适度的乐观情绪,这是要切记的。
琴瑟陶情 其他 中医养生 琴瑟陶情
琴棋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生活中的四件雅事。而以琴居首,足见人们对它的重视。
《灵枢·邪客篇》指出:“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与天地相应也”,由此而说明了自然音乐中五音六律与人体的五脏六腑有着一定的关系。在《灵枢·五音五味篇》中又具体地指出了五音(宫、商、角、征、羽)分别对应于五脏调养的种种关系。例如:“商音铿锵肃劲,善制躁怒,使人安宁;角音条畅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宫音悠扬谐合,助脾健胃,旺盛食欲;征音抑扬咏越,通调血脉,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引人遐想,启迪心灵”。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患忧郁之疾,退职家中,屡治无效。后来,欧阳修向友人学琴,“久而乐之”居然“不知其疾之在体也”。他的朋友杨植,因屡试不中,亦情绪消沉,抑郁成疾,他热情地送给杨植一张琴,并写了一篇《送杨植序》,以自己切身的体会告诉杨植“欲乎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他劝尉杨植,以抚琴来寄托情怀,排解愁绪,康复身体。
由此可见,抚琴对人们的精神活动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一般来说,抚琴或演奏其他乐器,都需要聚精会神,排除杂念,身心并用。演奏之中,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使人的感情处于柔和与平稳之中,情绪为之抒发,性情为之陶冶与升华;威武雄壮的音乐,可以使人情绪为之振奋,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描绘大自然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音乐,情绪恬静,达到心旷神怡的境地,从而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健康在心里 其他 中医养生 健康在心里
心理健康即是指对任何事物的认识、情感及欲求都能处于理智的正常的心理状态,意志坚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不妄想妄为。心理健康是身形卫生健康的主导。
人们的心理状态,即精神因素对人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持正常的思维,高尚的思想品德,使个人情绪不受或少受环境的影响和刺激,是心理保健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古人对心理保健的论述很多。《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是说善养生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