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阀 >

第312部分

宋阀-第312部分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85章 真相大白() 
堂上一时议论纷纷,都觉得此事蹊跷得紧。仔细一想,越发疑惑了,金人向来没有信义,对我朝一贯都是咄咄逼人。如果真在徐卫手里吃了大亏,肯定大军压境报这一箭之仇,还怎会派出使臣前来行在质问?议和的时候,金使还挺不乐意,说什么要答应便答应,不答应我们便自己去取。既然有这个实力,你直接把徐卫灭了,不是更省事么?又何必再走邦交这条路子?

    折彦质以他对徐卫的了解,知道这厮打仗从来不拘泥,也很敢冒险。是不是趁宋金议和,金军疏于防范,而猝然发难,打了粘罕一个措手不及?可这也有些说不通,金军折了数万人,还死一名宗室成员,粘罕盛怒之下,必报此仇,为何还派使臣前来行在?难道他们无力应付徐九?

    “官家,不管事情如何,徐卫违背朝廷之意,擅自行动这总归是事实。”吴敏说道。

    这顶帽子可不能乱扣,折彦质适时进言道:“此事还须调查清楚,再下结论,不可操之过急。”

    “哦?折枢密的意思,继续让徐卫在陕西呆着?他敢袭击金军一次,就敢作第二次!议和是朝廷费尽周章争取来的,总不能因为一个徐卫,前功尽弃吧?”耿南仲笑问道。

    折彦质看他一眼,不再说话。赵鼎见状,直身腰板质问道:“耿相,朝廷议和,为的是什么?”

    耿南仲知道他想把自己往圈套里引,只哼一声并不回答。赵鼎遂自顾言道:“议和,便是为争取时间,休养国力,整顿军备,以图恢复!徐卫不正是这样作的么?下官倒是赞同折枢密的意见,不能草率下结论!必须调查清楚!”

    耿南仲斜眼看着他,冷声道:“本相也没说要给徐卫定什么罪吧?只是把他调离陕西前线,召回行在问问清楚。”

    赵鼎正想反驳,不料天子已道:“陕西宣抚制置两司都缺主事,徐卫主持制置司,不可轻动。张浚不是去了陕西么?想必此时已在归途之中,待他回到行在,一问便知。”

    吴敏闻言,请示道:“陛下,那金使处,如何答复?”

    皇帝略一思索,道:“就说,行在正在调查此事,会给他一个交待。”

    “可金使来势汹汹,要我朝限定时日给出答复,这”

    一直没说话的何灌忽道:“西军是在大宋领土上驱逐北夷,抵御外侮。臣曾经作过徐卫的长官,对他有些了解。此人指挥作战虽然勇猛,但还算识大体,顾大局。他这样作,定然有内情。陛下圣明,还是待张浚回到行在之后,再作计较。”

    此话一出,纵然还有人怀着什么异议,也不好再多言。当初拥立官家登基的三位功臣,李纲吴敏都被贬过,唯独他何灌,作为一名武臣,一直屹立不倒。就连宋金议和,金方提出处置有关官员,天子都庇护着他,可见官家还是重视他的。他现在帮徐卫说话,恐怕连耿南仲也不好再纠缠。

    当下议定,只待张浚还朝,问明一切。金使得到这样的答复,自然大为不满,叫嚣着一切后果自负。可叫唤归叫唤,他却一直不走,而从金上京,代表金帝而来的使臣,还是按原定计划,与行在有司商议割地一事。

    而这段时间,在陕西也格外平静。徐卫接连击溃万年耀州之敌后,临近年末,陕西开始下雪,一则不宜用兵,二则物资的紧缺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必须等到开春之后,从四川再运。而金军虽然兵强马壮,却同样陷入缺乏物资的困境。粘罕先后把李植派回河东筹集粮草,又遣签军屯田,并围剿各处义军。同时,在鄜州驻扎精锐,稳固鄜延这个立足点。急盼南方的回音。

    除夕之前,满朝文武翘首以待,终于盼回了张浚一行。李纲一回到行在,连天子的面都没见到,先被处谪居兴化军,没动身,又改为潮州安置,离开镇江府当天,又被贬到吉阳军,也就是后世的海南三亚。别以为那是旅游圣地,在宋代,这地方专门安置不受朝廷待见的官员在此监视居住,条件十分艰苦。或许是赵桓还念着他当初的拥立之功,没有作得太绝,还是给予了相应的待遇。虽然监视居住,丧失自由,但他可以言事,可以上书。不过朝中也有传闻,说这一点点特权,还是当年跟李纲私交不错的次相吴敏专门指示办理的。

    张浚行色匆匆地走在枢府之内,同僚们见他回来,纷纷询问。他也只是点头而已,急冲冲地往里走。

    至枢密使公房,折彦质早就恭候多时。一进门,没来得及施礼,折仲古已经问道:“德远一路辛苦,陕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两人虽然阶次相差悬殊,但都是政和八年的同榜进士,有了这层关系,自然亲近许多。张浚苦笑:“相公总得容下官吃口茶吧?”

    折彦质一拍脑袋,赶紧端过自己的茶杯递上去,可嘴里还是问道:“徐九搞什么鬼?”

    张浚半杯热茶下肚,喷出一团白雾,长舒一口气道:“徐子昂不愧是将门之后,端得是了得!”

    “哦?坐下说,细细说来。”折彦质十分感兴趣。

    两人落座之后,张浚道:“下官刚到陕西,一进长安城,见到有司官员之后,便得知徐经略已经率军前往耀州。当时,下官骇了一跳,飞马去追。但却没有追上,等下官见到徐经略时,人家已经击溃耀州金军回到长安了。”

    折仲古闻言皱眉道:“照德远的意思,陕西的局势并非想象中那么悲观?”

    提起这事,张浚一肚子火,刚端起的茶杯重新放下:“女真人瞒天过海,故布疑阵!其实,陕西虽然丢了鄜延,但西军损失并不严重。徐经略统率八万马步军,几乎没有折损!”

    “这怎么可能?金军数十万,可是足足围了三个月!”折仲古也是将门之后,虽然是文阶,可打仗人家也是个行家,能骗得了他吗?

    “枢密相公有所知。其一,长安得李伯纪经营,物资充足。其二,徐经略提前疏散关中平原,收拢兵力。金军围长安三月,真正猛攻猛打的,一月都不到。而且,非但未能攻破长安任何一门,甚至还折扣数万兵马,耗费无数器械钱粮。在此期间,西军还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摸营偷袭,予敌重创!”

    张浚说得眉飞色舞,折枢密听得神往不已。赶紧追问道:“后来?”,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86章 潼关送别() 
“后来南北议和,消息传入陕西,粘罕也就解除了对长安的围困。但在京兆府治下万年县,以及耀州两处驻兵,等待接收城池户口。”张浚边说,边重新端起茶杯,看来是真渴得不行,只差没把渣都喝下去。

    折仲古趁着这个空档,追问道:“所以徐卫就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了?”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回事情就不太好办了。现在朝中首相次相都力主和议,徐卫的举动悖逆了他们的意思,必遭借题发挥!

    “非也,挑事的恰恰是女真人。金军主力撤退后,驻扎在万年的完颜银术可部,时常祸害百姓。对于此事,陕西方面还是比较克制的,没有过激的行动。银术可越发放肆,竟袭击了运输物资的秦凤军队,抢夺粮食。”

    “所以徐卫动手了?”折彦质又问。

    张浚笑道:“枢密相公莫急,还在后头。金军攻城之时,堵塞了水渠,议和后,徐卫遣帅司部队前往疏通,哪知又遭金军袭击,伤亡惨重。徐大帅一怒之下,才出兵讨伐。数日之内,两战两捷,杀死杀伤金军数以万计,并缴获了一批战马。现在京兆府周边,已经没有金军的影子。”

    折彦质一拍桌子:“好!不愧是紫金虎!打仗都这么有气魄!”可赞叹之后,面露难色,补充道“他固然功不可没,却给自己招惹了麻烦。”

    张浚脸色一变:“枢相此话从何说起?”

    “朝中有人要拿此事作文章,指责徐卫违背节制,擅自行动。”折仲古无奈道。

    “这是何道理?金军主动挑衅,杀我百姓,袭击西军,徐大帅这属于被迫还击。怎会是违背节制,擅自行动?”张浚质疑道。

    折彦质摇摇头:“话虽如此,可别人心里或许不这么想。”

    “哼!徐经略的行动,那都是李宣抚的指示,谁想泼脏水,恐怕泼不到他身上。”张浚冷笑道。

    折彦质闻言一喜:“哦?是李纲的意思?他批准的?那就无妨了!李纲原为宣抚使,有‘便宜行事’之权!徐卫既是遵照他的指示,就不存在任何问题。非但无过,反而有功!走,随我一同入宫面君!”

    “这么急?”张浚有些吃惊。

    “你不知道,粘罕从军前派出使者至行在,闹得很凶。官家也极是头痛呐,就等着你回来大白真相。”折彦质说话间,人已经站起身来。

    张浚拍案而起:“他还敢派人来质问?下官敢和金使当面对质!看谁在理!”

    “若是讲理,还有今天的局面?还得靠打呀。”折彦质由衷叹道。

    “打也不惧!徐经略说了”张浚十分气愤,话头一开就收不住。折彦质却已经催着他赶紧入宫面圣。

    却说天子赵桓,正与德寿宫看望他的老子赵佶。道君皇帝自从退位之后,又尤其是从东南回到京城之后,不得不老实了。他那班子人马,如童贯蔡京等辈,早就被清洗干净,除了老婆,没谁跟他走了。所幸,这位太上皇还算有些艺术追求,不当皇帝了,便作画,写字,弹琴,不然日子该得有多难过?

    此时,父子两个,在一处专事收藏太上皇墨宝的阁楼内。赵佶这会立在一张大案前,正挥毫书写。让了大位,他身上似乎也少了几分威仪,多了一丝平淡,写字时,神态专注,一丝不苟。

    赵桓站在侧面,歪着头,背着手,且看着。太上皇正在写的是一篇千字文,并不是他擅长的那种瘦直挺拔的字体,而是草书。笔走龙蛇,气象万千!当儿子的,没那个书法造诣,只觉得太上皇写得飞快,那一个个字竟如跃上纸面一般!

    “好!好字!”赵桓忽地赞道。

    他一说话,赵佶的笔为之一停,神情倒也不见异样。继续挥毫,可后面写出来的字,怎么看都没有了先前灵气。将笔往架上一放,看着那篇没有完成的作品,默默出神。赵佶当皇帝怎么样,后世评价都不行,但对于他的书画造诣,还是非常推崇的,说是大师级别也不为过。可碰到个不懂行的看客,大师也没辙,尤其是这个看客虽是他儿子,却更是大宋的皇帝。

    钱成小跑着进来,报道:“官家,张浚回来了。”

    赵桓转身问道:“现在何处?”

    “和折枢密在宫外候宣。”钱成答道。

    赵桓匆匆对赵佶一礼,说了几句后,便朝外走去。太上皇头也没回,只将案上那幅未完成的作品揉作一团,扔进了篓子。

    赵官家心急火燎地赶到了垂拱殿,召张浚来见。免不了推金山,倒玉柱,山呼万岁。赵桓劈头就问道:“陕西事终究如何?”

    张浚遂将方才对折彦质说的那番话复述一遍。赵桓听罢,先不喜,而是正色问道:“这些,是陕西官员的片面之词,又或是张卿亲自查证?”

    “回陛下,臣奉诏入陕,自是不敢懈怠敷衍。桩桩件件,都是微臣亲自查证,确信无疑!”张浚坚定地回答道。

    心头大石落地,赵桓背靠着御座,总算是松了口气。朕有意提拔的青年将领,总算还有两个成气候的,也不枉朕栽培一番。

    突然想起什么事,坐直身子问道:“依张卿之见,陕西局势如何?”

    “臣在陕西逗留不久,不敢轻易评判。但徐经略曾有言,他正在酝酿反攻,但此时传出和议达成的消息,因此作罢!”张浚道。

    天子一听:“反攻?徐卫真这般说?”

    “确系徐经略原话,他称,金军入陕西日久,粮草紧缺。必行屯田之事,方可站稳脚根。此时反攻,绝金人窃居陕西之念。”张浚如实答道。

    赵桓喜形于色,竟有些坐立不稳,起身步出御案,来回走动。看样子,是又要犯老毛病,见势不好,大惊失色,一遇转机,心驰神往。还好,这次忍住了,褒奖张浚几句,允诺命有司叙功,便让他退去。

    宋隆兴三年,金天会九年。这一年金军陷入陕西这个泥潭,进退两难。这一时期,金国是两线用兵,一路攻宋,一路追击契丹耶律大石。而两路战线上,都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耶律大石建元称帝,重立契丹王朝。大宋西军,主要是永兴军路帅司的部队,又顽强保卫长安,并伺机反扑。如果不是宋金和议,这场战争金国会更难看。

    金国的统治者开始检讨。大多认为,应该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