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回大宋守汴梁 >

第50部分

重回大宋守汴梁-第50部分

小说: 重回大宋守汴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青见了这个老人,大吃一惊,他惊讶地叫道:“怎么是你?”

    那个头陀并不回答,只是用他仅有的一只手,拉着燕青飞快地走进了里间,燕青看到迎门的地方,摆了一只楠木衣柜,那老人用一只手搬动了衣柜,在衣柜的后面露出一块能移动的墙板,他用手指了指那块墙板,对燕青说:“快点进去,外面的事我来应付。”

    门外传来了官兵粗暴的砸门声,老人用身体将那只衣柜推回到墙边,衣柜刚刚立好,就有几个士兵闯了进来,他们对着老人嚷着:“看没看到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进了院子?”

    那个老人睁开惺忪的醉眼,侧起一只耳朵,说道:“你说什么?”

    “有没有一个年轻的人闯了进来?”那个官兵冲出老人扬了扬手中的刀,用一种威胁的口吻说:“那个人是金国的奸细,如果隐瞒不报,与奸细同罪!”

    老头儿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什么都没看见。

    那官军不甘心,用脚狠狠地踢了两下那只衣柜,然后愤愤地走出门去。

    见官兵走远,那个老人又把衣柜移开,燕青从墙壁的暗道中跳了出来,燕青拉着老人的一只独臂说:“兄长,真的是你吗?”

    那老人也非常激动地说:“不错,正是我……当年征方腊班师回朝以后,我与林教头一起在六合寺中暂住。林教头一心要报灭门之仇,他去了汴梁,我一个人无处可去,也回到了中原,还在汤阴城外放了一阵羊……”

    燕青难过地说:“兄长,你有大功于社稷,为何流浪至此?”

    老人抬起他那仅有的一只胳膊,摆了摆手,说道:“我们与方腊同为起义军,同根相煎,还说什么功劳?”

    燕青说:“你在征方腊的时候断了一只手臂,理应受朝廷嘉奖。可哥哥却躲在寺里,不肯接受封赏,我以为哥哥真的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了。”

    老人说:“那些往事不要再提,小乙多年不见,为何独自来到楚州?”

    燕青就把他奉旨来楚州调兵的事说了一遍。老人听完燕青的话,摇摇头说:“我以为宋江是一个沽名钓誉之人,这一次汴梁城被围,与上一次不同,上次官家发明了火雷,打退了金军,宋江才来勤王。这一次金人掌握了造火雷的技术,战况胜负不明,他一定会做壁上观,断然不会轻易出兵。”

    听了老头陀的话,燕青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更在为远在汴梁城里的官家赵桓担忧起来。

    此时汴梁城内皇宫里的睿思殿仿佛已经变成了一个木工作坊,同时,赵桓发现,金人的火雷还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要想击退金军,就必须提高火药的爆炸冲击力。

    他命令太监给他找来了火硝,硫磺和木炭,用不同的配比反复试验,做出来的样品都送到了城头上,让士兵把官家新配制的火雷扔下去,观察爆炸的效果。经过十几次的试验,终于确定了配方。

    自从燕青走后,赵桓一直在掐着手指头算时间,这些天,城上守城的士兵伤亡惨重,他命令御林军顶了上去。

    看样子,楚州的兵马没那么容易调来,现在一切只能靠他自己了。城外的金军带着铁浮屠,来到城下,如果出城作战,士兵的血肉之躯与铁浮屠对阵,全无胜算。

    如何才能破解被兀术称之为“无坚不摧”的铁浮屠?赵桓想到了飞机,鲁班设计的木制飞鸟就是飞机的早期雏形。可是在汴梁找不到发动机的替代品,赵桓苦思冥想,突然,他想到了可以遥控的无人机,无人机由飞行器机架,飞行控制系统,推进系统,遥控器,遥控信号接收器等构成,如果有了无人机,就可以携带易燃的火药,冲向金军的铁浮屠,然后通过遥控,引爆无人机上的炸药,达到摧毁铁浮屠的效果。想到这里,赵桓突然来了精神,因为他在回到宋朝之前的几天,从网上买了一些东西,正准备组装无人机。他急忙叫来太监,让他去找一找那些元件还在不在。

    太监很快就跑回来了,他气喘吁吁的,手中抱着一个楠木雕花的盒子,赵桓急忙打开看了看,组装无人机的零件全都装在盒子里,他记得太监帮他收拾这些东西的时候,还问过,不知道这些是干什么用的。

    赵桓凭着记忆,把那些无人机组装起来,大概有三十多个,他在无人机的外壳上涂满了黄磷,黄磷是易燃物,只要遇到外力的撞击就会燃烧。

    用新的火药配方制造出来的火雷,比过去的火雷体积小,重量轻,而且杀伤力巨大。赵桓叫来几个太监,用心的比例做成紧急时客户类。绑在无人机的下方,然后来到城头上,然后遥控那些无人机,冲向了城外的铁浮屠矩阵……

第102章 汴梁危局() 
赵桓让太监们拿着那些无人机来到城头上,由于在时光轴逆袭的作用之下,很多前尘往事也都记得不甚真切了。他不敢断定自己可以遥控无人机,准确地接近那些在阵前横冲直撞的铁浮屠,而且,还不能暴露自己的意图,现在的汴梁城中,有金人的眼线,如果他的这种意图被人获悉,很可能还不等无人机接触到铁浮屠,就被女真人的强弓硬弩给射下来了。很可能不能攻击到既定的目标。想到这里,赵桓收起了那些无人机,回到宫中,命太监传扈三娘来见。

    这些天,自从燕青出城去调兵以来,守卫城市的士兵伤亡巨大,守城的士兵被火雷烧伤、炸伤的人数剧增,官家把自己的禁卫军全都调到了城头。如果再继续伤亡下去,汴梁城中已无可以守城之兵。

    扈三娘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宫内,只见官家用手按着额头,好像很疲惫的样子。太监小声扈三娘说:“扈统领,官家已经几个夜晚没有合眼了……”扈三娘明白他的意思,就是不要把更闹心的事情向官家禀报。

    扈三娘走进殿中,向官家施礼之后,赵桓对扈三娘说:“城外,金军的铁浮屠汹涌而来,无论是战车还是武士都用层层铁甲包裹着,我准备施以火攻……但放火需有引火之物,如何才能在铁浮屠上放置引火之物?”

    扈三娘没有回答,因为她也想不出对策。

    赵桓说:“现在汴梁城下聚集着大量铁浮屠战车,配以矫健的战马和武士,我们的士兵敌不过铁浮屠的威力,不战既溃,所以必须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扈三娘不无忧虑地说:”铁浮屠战车是金军南侵的利器,如何能让常人接近,放置引火之物?“

    赵桓说:”现在汴梁城内已经无人可用,不知你能否带领红绡营,潜入敌营,去安置放火之物?“

    扈三娘说:”放置柴草,目标太大,被人发现之后,就会扔掉,我们岂不是白白浪费工夫?“

    赵桓说:”我这里倒是有一个东西,可以安放在不显眼之处……“说着,他让太监将刚刚用新配比的火药做出的火雷拿给扈三娘看,扈三娘发现,这种火雷,是原来火雷的升级版,体积比过去的火雷小,据说威力却是原来的三倍到五倍。

    赵桓说:”我们研制出了新式的火雷,如果能安放在铁浮屠的战车的边缘,待引火之后,引爆这些火雷,不仅可以摧毁金军依仗的利器,同时也能打击金军的气焰,给我们守城争取时间……“

    扈三娘点头说:”末将遵命,我若不把火雷安置在铁浮屠车上,绝不回城!“说完,扈三娘头也不回地向殿外走去。赵桓望着她那娇小的身影消失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后面,一阵风吹起她的战袍,赵桓心中非常难过地想,战争本来就不属于女人,但却不得不把女人送上战场……

    扈三娘知道,只要出城去完成这项任务,几乎没有全身而退的可能,但是为了城中百万百姓的生命,只能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红绡营中的女兵们,经过上次的巨大伤亡之后,终于挺过了这段难捱的日子。这些天,汴梁城上几经争夺,好几次白刃相见,打退了金军的进攻,死守城池,等待援兵。

    红绡营的女兵们几次请战,都被官家给拒绝了。因为这支女兵是一支奇兵,好钢总要用在刀刃上。官家没有同意红绡营众多女兵请战的要求,因为赵桓知道,守城的白刃战,还是更适合男人。

    林冲在城头守了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扈三娘来看过他几次,让店里的伙计们给守城的将士们送来了酒肉,犒劳三军将士。扈三娘几次要求陪着林冲一起守城,都被赶了回来。林冲知道,金军很可能发动夜袭,女人在体力方面,不是金军的对手。现在,女兵们的机会来了,她们今天晚上就要通过地道出城,混入金军的营寨之中,偷偷地安置火雷。但是如果人员众多,很可能暴露行藏。

    扈三娘回到红绡营之后,一直想不出应该带多少人出城才好。她叫来梁红玉,两个人一起商量如何将火雷放在铁浮屠的战车之内。

    梁红玉说:”姐姐,我们不妨将大部分姐妹藏在金营之外的树林里,你我两个人,扮作卖菜的农家姐妹,去金营送些果蔬,伺机找到玉兰,我们等到天黑以后,一起行动,等到金营中火起,我们在帐外伺机放火策应,城中见火光一起,林将军定会带兵冲入金营,这样岂不可以得手?“

    扈三娘听了梁红玉的计策,认为比较可行,但玉兰已经在金营中住了这么久,她是否还能信得过,扈三娘也不知道,万一有变,就会葬送众多姐妹的性命?

    其实,燕青此时远在楚州,玉兰上次掩护燕青在金营盗马的事,扈三娘还全然不知。所以她也不知道玉兰有没有叛变。

    晚上,扈三娘命仁和酒家的伙计送来一桌酒菜,大家饱餐一顿之后,换了夜行衣,身藏利刃,通过地道潜出城外。

    金军围城多日,虽然几次快要得手了,但攻上城头的士兵都被杀了,尽管宋军伤亡惨重,但却非常顽强地坚持作战。宋军超出常人的斗志,让女真统帅兀术非常头疼。

    红绡营的女兵来到了城外,扈三娘命她们藏在树林中,然后,她和梁红玉两个人换上了从城里带出来的两身旧粗布裙,头上插着一根荆钗,两个人去不远的村庄里打听了一回,村里的人差不多都跑光了,只剩下几个老人跑不动的。扈三娘问:此处可能金军来吗?

    一个老汉颤巍巍地回答道:“姑娘有所不知,现在金军经常到村里抢些蔬菜果子,听说大元帅身边有一个夫人,是宋朝人,吃不惯牛羊肉,所以每隔一天,就要来一次,我们这个村子原来的还有一些菜园,可现在人大多跑光了,菜园子里的草比菜都高……”扈三娘听了老汉的话,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她的脑海中逐渐形成……

第103章 乡野村姑() 
扈三娘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递给那个老汉,她对那老汉说:“你把我们两个带到菜园里去看看?”

    老人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有些犹豫,他也许是想起了那句古话,无事献殷勤非奸既盗,那只刚刚伸出来想要去接银子的手,又缩了回去。

    扈三娘见老人犹豫不决,她把银子放在了老人的手中,她对老人说:“我这银子不是白白给你的,我想雇你种菜!”

    “种菜?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也许等不到菜苗长出来,人就没命了,姑娘,我看你还是逃命去吧!”

    扈三娘对老人说:“老丈,我们逃难到这里,真的不想再走了,我们想在这里落脚,借你的菜园,种些果蔬换钱度日。”

    那老汉见扈三娘说得诚恳,顺水推舟地接下了银子,他步履蹒跚地带着扈三娘来到菜园外面。出现在扈三娘眼前的菜园,一派破落的景象,田垄上长满了一尺多深的荒草。

    扈三娘对老人说:“我想把这片菜园好好经营起来,老丈可有办法吗?”

    老人说:“不瞒姑娘说,我有一身种菜的好手艺,过去汴梁城内有名的樊楼也买我家的菜,只是因为金兵来了,我的生意也断了……”

    扈三娘说:“这个最好,如果金兵来了,你就说,我们两个是你的侄女,我们都是樊楼的厨娘,娘家就在村里,我们回娘家的时候,正赶上金军围城,我们回不去了,我们两个都烧得一手好菜,记住了吗?”

    老汉点点头,说道:“我看这位姑娘,并不是普通的厨娘吧?若是普通的厨娘,哪个不怕金兵?”

    扈三娘说:“我们就算是怕,也没有用,人总是要想办法活下去,才是正理。”

    老汉说:“姑娘说得也对,就算金兵不退,我们也要活命不是?”

    扈三娘让老人把菜园里面的荒草除了,又撒下两垄白菜种子。

    梁红玉小声对扈三娘说:“姐姐,莫非真的想在这个村子里安家落户不成?”

    扈三娘说:“要想让别人相信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