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回大宋守汴梁 >

第7部分

重回大宋守汴梁-第7部分

小说: 重回大宋守汴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仆里黑对完颜宗弼说:“四狼主,这个宋朝的皇帝小儿擅长妖法,我们损兵折将,此时若再不能启用猎鹰武士,对我们的战局不利啊!”听了军师的话,完颜宗弼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他现在这个样子,无论如何也没有脸面去见完颜宗翰,更别提要什么狼牙令牌了。

    刚刚被完颜宗弼从大火中救出的玉箫来到狼主面前盈盈下拜,她说:“幸亏将军搭救,不然奴家将会葬身火海!”完颜宗弼抬起头来看了玉箫一眼,只见她身上衣裳不整,露出了雪缎似也洁白的肌肤。头发已经散乱,黑曜石般黑的眸子里透出一种楚楚可怜的光,脸虽然被烟熏黑了,却有一种别样的妖娆。玉箫这个样子,让完颜宗弼心里一动,但是一场大火刚刚过去,偌大一个营盘里,连个温存的地方都没有了。

    完颜宗弼命士兵重整营寨,这时完颜宗弼才发现,玉兰不见了。

    这些天军情紧急,他根本就没有理会这两个女人,他吩咐士兵去营寨里寻找玉兰,结果玉兰却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此时的玉兰正在战地医院里照顾伤兵,那些胳膊上、腿上中了箭的士兵,已经取出了箭头,涂好了金疮药。听说皇上研制的远程火雷已经发挥了效力,城外金军的营寨中大火弥漫,这些受伤的士兵都受到了鼓舞。

    汴梁城中京瓦伎艺公会也组织了劳军的慰问演出,主张小长的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轮流着来到伤兵营里来唱曲儿,还将赵官家用火雷烧了金军营盘的事编成了小曲儿来唱。赵桓召来王颉,命他趁着金军营寨被大火烧过,军心涣散的机会,冲出城去送信。王颉问:“陛下,不知这书信是送给哪位大人?”

    赵桓说:“送给夔州的李大人。”

    听了赵桓的话,王颉大吃一惊,因为李大人就是赵桓给赶出朝廷的,怎么这几天的功夫,变化这么大?赵桓看出了王颉的惊讶,他也不便解释,此赵桓非彼赵桓,他是二十一世纪的兵棋高手,一不小心附了个身。有些事还是不说的好,事情总是越描越黑。

    李纲本是状元出身,而且还是文武全才,因为议论朝廷过失,被赵桓的老爸徽宗给赶到了南剑州沙县当了一个管税务的小官儿。就在金军围城、内忧外患一大堆的时候,赵桓的老爸突发奇想,把儿子按在龙椅上,马上宣布传了位,这个突然的举动吓得赵桓当场就晕了过去。

    赵桓即位后,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就任亲征行营使,负责东京汴梁的防御。李纲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登城督战击退了金兵。金兵元帅完颜宗望见易守难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当时朝廷上下一致主张投降,只有李纲因坚决反对割地求和,赵桓在朝中众多投降派的劝说之下,将李纲罢了官。汴梁城中军民都站在街头请愿,赵桓发现众愿难违,只好收回了成命,让李纲恢复原职。

    完颜宗望前脚刚刚撤兵,后脚李纲就被扣了一顶“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贬谪到建昌军,后来还嫌李纲走得不够远,再谪到夔州。李纲被贬不久,金兵再次两路南下围攻开封,就是眼下的汴梁之围。

    王颉听说赵桓要重新启用李纲,异常兴奋地看着赵桓说:“陛下,李大人如果会朝,汴梁就有救啦!”

    “好,我已经写好了一封给李大人的亲笔信,你要尽快赶到夔州,让他率兵来解汴梁之围!”

    “末将遵命!”说完,王颉向赵官家深深一拜,然后向着大殿外走去。正午的阳光在他身后拖着长长的背影。

    女真兵不断地跑到护城河来汲水,城上的士兵放箭,好多人胳膊上、腿上,前胸或后背都带着不同程度的箭伤回到了营寨。这些天被火烧伤的,被箭矢射伤的人员大量增加,而金军营中的金疮药和烫伤药已经告罄。当军师把这个重要的情况汇报给完颜宗弼的时候,完颜宗弼非常着急,他知道这种药品只能到汴梁城的生药铺去买,可是两国交战,汴梁被围,里面的人出不来,但外面的人同样也进不去,这可怎么办?

    军师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玉箫,突然心生一计,他对完颜宗弼说:“玉箫姑娘是大宋人,我军后撤,让出一条路来,城里的人会出城,城外的也也好混进去,让玉箫姑娘买药如何?”

    完颜宗弼一听,心中大喜,说道:“就依军师的妙计!”

第13章 药品之争() 
清晨,笼罩在大地上的晨雾散去,城下的树木和被烧得焦糊的营帐东倒西歪。守城的士兵习惯地向着城墙的垛口外面张望,只见金军的营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了。

    这个士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手揉揉眼睛,果然,城下不见了旌旗招展的营寨。“退兵啦!退兵啦!”在城头上,一连血战数日的士兵举起了刀枪,敲起了锣鼓,大家在欢呼着这场胜利。

    “官家!金军退兵啦,我们胜利啦!”赵桓还没有来得及吃早饭,小太监就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告诉了他。此时,待漏院中站满了等待上朝的文武大臣听到金兵退了,大家都喜形于色,纷纷相互道喜,说若不是赵官家有如此手段,用火雷守住了汴梁城,恐怕这会儿,女真鞑子早就攻进城了。

    一场大火过后,金军营寨中已经找不出几顶没有被烧残破的帐篷了。完颜宗弼为了让士兵得到休整,治好烧伤和烫伤,完颜宗弼传令,在午夜时分,女真兵人衔枚、马摘铃,悄悄地撤到汤阴去了。

    汴梁城中的百姓已经被困多日,城中的生意人心惶惶,会仙酒楼生意萧条,武成王庙前的海州张家饼店,皇建院前的郑记饼店,这些天做的胡饼,全都送给了守城的士兵。也要去买进小麦了。

    开鱼行的郑二,原来每天的五更天就来到新郑门、西水门和万胜门,等着城外的渔夫挑着担子进城,每斤鲜鱼一百文。这些天,金军围困,城外打鱼的渔夫都跑得没了踪影。这些天,郑二卖鱼的木桶都快要干裂了,偌大的汴梁城,连一尾鲜鱼的影子都不见。听说城外的金军退了,郑二收拾好卖鱼的担子,打算亲自出城去一趟。贩一些新鲜的活鱼回来,卖个好价钱。

    郑二来到城门口的时候,见城门里面挤满了人,守城的士兵还没有接到太尉府发放的出城命令,所以城门口被人挤成了一个死疙瘩。

    赵桓听到了金军退兵的消息,他急忙来到了金銮殿。他穿过来的这些天,一直忙着守城,还没跟这些文臣武将们见过面。赵桓穿戴整齐之后,来到了金銮殿,只见文武大臣们已经分列两边,只见御阶下站来了紫袍金带,手执笏板的臣子们。站在赵桓眼前的这些人,他一个也不认识,但又不能让别人知道。一个官袍上绣着仙鹤的文官出班跪倒,对赵桓说:“陛下天纵英才,大罗神仙转世,用火雷击退金军,实乃造福我大宋万民啊!”赵桓从他的官服上看,朝服上绣着仙鹤的文官是正一品,应该是丞相了,如果自己说不认识,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他悄声对身边的小太监说:“朕连日劳累,眼睛有些花,这个说话的是谁?”

    小太监有些惊诧,赵官家怎么能连太宰兼门下侍郎张邦昌张大人都不记得了?但他不敢反问官家,只能伏在赵桓耳边说:“他就是太宰兼门下侍郎张邦昌大人啊!”赵桓心中有了数,他在那把很不舒服的龙椅上正了正身子说:“张大人,守住汴梁,乃全城百姓同心敌忾之功,非寡人一人之能!”

    张邦昌再拜道:“官家英明!”站在台阶下的文武也一起说道:“官家英明!”

    这时,宿太尉出班奏道:“官家,金军已经撤退,城中百姓也急着出城去。可是,臣担心金军细作乘机混入城中,所以不敢开启城门,望陛下示下!”

    赵桓将手一挥说道:“开城!”

    “是!陛下英明!臣即刻传令开城!”

    已经多日紧闭的汴梁城大门终于开了,城中被困了多日的百姓就像是掉在岸上的鱼终于游回了水中,各个欢欣鼓舞。只见守城的军卒开启了门闩之后,鱼贯而出,挑着担子的郑二走得急,脚上的麻鞋还被踩掉了一只。等大股出城的人都走光了,他才跳着一只脚。回到城门下,找到了那只已经被人踩扁了的麻鞋。

    金军走了,汴梁城内百姓的日子还要过,郑二担着鲜活的鲤鱼往回走的时候,还看到了坊巷桥头的曹屠户,正往城里赶着几头猪,那猪不知死之将至,一边走一边扭动着圆滚滚的屁股。

    郑二一路走得急,突然有一尾黄河鲤鱼从担子里跳了出来,在地上乱蹦乱跳。郑二搁下担子去追那尾鱼,他只顾低头抓鱼,鳞片上沾满了泥土的鲤鱼终于被他逮住了,只见一袭白色衫襦出现在他眼前。郑二抬起头来往上看,只见一个包着头帕的妇女向他盈盈笑着,见他正看着自己,就向郑二道了万福。

    那女子对郑二说:“奴家住在城外十五里的曹家寨,我丈夫砍柴遇到了金军,被砍伤了胳膊,奴家要进城抓药,还望这位大哥垂怜,带奴家去城内,寻一个专卖金创药的生药铺。”

    郑二见那妇人虽然是一身村妇打扮,但肤色如羊脂玉一般洁白光润,一双大眼睛像是一泓深不见底的潭水。站在那里,宛如一块无瑕美玉琢出来的玉人儿。郑二儿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标致的妇女,她的请求让郑二无法拒绝。郑二连忙笑着对那妇人说:“大嫂!我自幼在这汴梁城中长大,顺着马行街往北走,有大骨傅药铺,往北直走正对着的,是旧封丘门,街道两边有金紫医官药铺,例如杜金钩家、曹家,他们的独家药品是独胜丸,山水李家,主要经营的是口齿咽喉药,石鱼儿、班防御、银孩儿、柏郎中家,都是治小儿疾病的,大鞋任家,是妇产科……你要买金创药吗……还有一家从临清来的西门大郎开的生药铺,里面的药材应有尽有……”

    那娘子听了郑二啰里啰嗦的介绍,不但没有不耐烦,反而非常开心地说:“就按大哥说的,我们去那家生药铺。”

    郑二担着担子,那女子就跟在他的身后,他们走进了城门,金兵虽然退去了,但守门的士兵盘查得十分严密。守城的军兵都认识买鲜鱼的郑二儿,见他身后跟着一个小娘子,就打趣地说:“郑二儿哥好大的艳福,从哪里拐来这般标致的娘子?”

    郑二儿解释道:“守城哥哥说笑了,我郑二儿哪有哪样的福气,这是我的一个妹子,来城里走亲戚的!”

    “你长得尖嘴猴腮,这小娘子却生得如花似玉,怕不是一个娘生的吧?”

    郑二儿一般跟守城的士兵贫嘴,一边担着担子领着那个女子往城里走。他们穿街过巷,来到旧封丘门,在曹家医馆的旁边有一家门前悬挂着一个大葫芦的生药铺。药铺门前的春凳上坐着一个人,只见此有在二十八九岁的年纪,头上戴着缨子帽儿,金铃珑簪儿,身穿绿罗袄儿;脚下细结底陈桥鞋儿,清水布袜儿;手里拿着一柄洒金扇子,风流倜傥。

    郑二儿来到那官人面前,十分恭谨地唱了一个大喏,说道:“西门大官人,这位娘子的丈夫受了伤,她来买金创药!”

    西门大官人的眼睛看也没看郑二儿,口中只说:“好说,好说!”郑二儿发现他的一双眼睛已经掉在了那个小娘子的身上,两个人的眼神儿你来我往,郑二儿顿时感到了自己的多余。他对那小娘子说:“大嫂,我已经把你带到这里,我走了啊!”

    听郑二说他要走,那娘子并不回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有劳大哥!”郑二心中很生气,他带着这个女子绕了大半个汴梁城,若不是送她到这里,自己这会儿怕是早就到家了。

    郑二儿挑着担子沿着原路往回走,刚走出几十步,只见一个俊俏的女子,身后跟着几个军卒,向生药铺的方向走来……

第14章 孪生姐妹() 
郑二儿担着两木桶活鱼垂头丧气地走在汴梁的街上,过了祆庙,只见几个军汉随着一个俊俏的姑娘向这边走来。

    郑二儿心中大吃一惊,因为桥上走来的这个姑娘的样貌跟刚才跟他来寻生药铺的娘子一模一样,只是身上的穿着的襦裙颜色不同。

    按说姑娘家不宜抛头露面,怎奈金军围城,把一个好端端的汴梁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城上的守军大量伤亡,赵官家连自己后宫的皇后和贵妃、宫女全都动员出来,给伤兵治伤了。寻常百姓家的女子还有什么可忸怩的呢?当然要抛头露面,到伤兵营里来做义工。

    城内的红伤药成了紧俏的物品,也有经营生药的铺子趁机哄抬物价,那些黑了心的老板,已经被大理寺卿抓去打了一顿板子,直打得那些生药铺老板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靠着大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