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雄霸西洋 >

第54部分

雄霸西洋-第54部分

小说: 雄霸西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信是文朔从南京发回来的,详细的描述了利用比目国王子身份潜入南京,散发传单绑架朱允炆以及和朱允炆的谈话内容。每一件事都是叫大家吃惊不小,但是最最让大家想不到的是文朔在密信上提到说朱允炆给燕王值了一条阳关道,说是京师的守卫力量已然是最低。言外之意就是告诉朱棣:

    “四叔,侄儿准备好了,你可以放心大胆的来进攻南京了,到时候肯定会成功的。”

    这会是真的吗?会不会是朱允炆故布疑阵?大家都是不相信,但是后面文朔也附上了自己的调查结果,说是经过严密的调查,确实发现京城守备空虚!

    但是这真的可靠吗?

    不但是朱棣,就连道衍和尚也是觉得此事非同小可。

    话说这个时候从北平到南京的话即便是八百里加急也要多半个月的时间,这样远的距离上要是敌人在半路上设伏或者是自己的退路那深入敌军腹地的军队就再也没有回来的可能了。

    所以大家谁也不肯先说话,生怕是到时候会……

    朱棣看看大家都不说话,心里也明白他们都是拿不准于是便笑着说道:

    “看来三保这孩子还真是有能耐,竟然是把皇上都敢绑架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广孝当初看人还真是很准呢。”

    道衍这个时候呵呵笑了:

    “呵呵,殿下太抬举老衲了,老衲当初也确实没有想到三保会做的这样出色。”

    停了一下,道衍继续说道:

    “老衲倒是举得三保这次送回来的消息有几分可信,向来朝廷为了征集北征大军已然将各地的备倭军调动的差不多了。而京师的卫戍部队在朝廷当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自然是成为北征的首选。”

    旁边的朱能听到道衍这么说不高兴了:

    “老和尚,你不要说京城的卫戍部队,就看看从北平到南京这一路有多少重镇吧,德州、济南、东昌徐州等等,还有一道长江天堑横在咱们去南京的路上,这样下来的话咱们即便是到了南京城外还能剩下多少人?”

    朱棣看看朱能说道:

    “朱将军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但是三保送来的情报上说咱们完全可以绕开这些重镇,那要是这样的话……”

    道衍打断了朱棣的话:

    “殿下,如果要是想要攻取南京只有奇袭,这就需要我军完全不必理会重镇的南军,但是要是他们在我军经过之后追击恐怕……”

    朱高炽这个时候看看朱棣再看看周围的人说道:

    “我觉得不应该冒着个险,要知道我北方人马不足南方军一半,如果贸然出击敌军腹地且不说具体收效如何,就是粮草供给也是问题,我们很难为深入地方控制区的部队提供给养。”

    座下的谭忠上前说道:

    “世子倒是不必担心这一点,我们既然是深入敌方腹地我们就可以就近劫掠敌方的粮草辎重,这样也可以大大缓解燕地百姓的负担还可以省下运输粮草的军队用到前线去,这样我们的兵力就会大大增加不少。”

    张武也是赞同这样的观点,表示要是可以的话地方的粮草将是军队首要的攻击目标,这样也可以为大军省下一部分人来。

    张玉这个时候站起来说道:

    “速度!只要我军的速度足够快,在绕开这些重镇的时候保持前进的速度完全可以在敌军反应过来之前到达南京!”

    朱棣眼前一亮,不过作为主帅还是要沉吟一下,这个时候邱福也接着说道:

    “对,只要我军的速度足够快,可以完全不必理会那些守军,咱们直接就绕城而过向来他们是不敢出城迎战的。至于追击的敌军咱们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停下来截击一下就可以了!”

    朱高燧说道:

    “既然是不带粮草,那我们的军队速度上就可以快很多,但是我们现在并不是很清楚敌军的粮草布置情况,我们需要知道具体的地点才能有效的进行攻击。”

    朱棣点点头:

    “好,即刻叫三保在南京查明由南至北一线敌军粮草的具体存放位置。”

    陈亨也是对表示同意这个意见,道衍更是在一旁说道:

    “殿下大事可成矣!”

    当下朱棣就决定自己亲自挂帅前往征讨南京之路,从此持续了三年的靖难战争开始了历史性的转折!

    “向南京!”

    “向南京!!”

    伴随着高亢的喊声,北方军士兵再次踏上了征程。不过这一次他们的目标直接就是南军的中枢所在——南京!

    这个时候的文朔正在曹国公李景隆的府邸里呢,原来自从玄武湖上的风波发生以后,来自比目国的大王子殿下就因为水土不服病了,据说还很严重,见不得风见不得人。这一病就是半个多月。

    这期间,建文帝朱允炆也顺利的回到了皇宫,继续他在大明的统治,对外宣称是自己在那晚不小心迷了路。这个狗血的理由大臣们竟然是信了,然后一道旨意发到各处说是皇上无恙,只是因为迷路在外偶感风寒需要静养,军国大事统统交给了方孝孺等人处理。

    在自己国家,在自己的京城,一个皇帝迷路了,且不说那些挖地三尺四处寻找的禁军、衙役,就是朱允炆自己都不会相信这个理由,但是那确实在圣旨上面写着呢,皇帝的话就是金口玉言说出来不是也就是了。

    李景隆在听说比目国王子殿下因为水土不服病了的消息之后特意送来了人参等一大堆的补品说是关心关心,但是来送东西的人悄悄的对比目国王子说是曹国公要见见这位大殿下,有要事相商。这不比目国的大王子殿下今天病情好转一大早就来回访了。

    得知比目国的王子来了,李景隆大开中门迎接这位来自远方的使者,两个人携手揽腕进到大厅,分宾主落座。

    等到下人们献上茶点以后,李景隆挥挥手说道:

    “你们下去吧,我和大王子殿下有话要说。”

    下人们呼啦啦的都下去了,只剩下文朔和李景隆两个人在大厅上,李景隆笑笑说道:

    “马公公,你的演技不错呀!”

    文朔一愣,能这么叫自己的人肯定是认识自己了,马公公这个称呼即便是燕王朱棣都很少叫起,只是称呼小保或者是三保,而手下的人不是称呼主公就是马公,一下子叫他马公公还真的叫文朔一愣。

    看着文朔发愣,李景隆笑了:

    “呵呵,马公公,当初本公曾经有幸在济南城外见到马公公的真容,不想再在京城遇到的时候竟然成了比目国的王子殿下。本公也曾经叫人暗自查探过马公公身边的人,相信马公公不会觉得本公唐突了吧?”

    文朔的脑子在飞快的转动着,想不明白李景隆这么对自己说到底是为什么,既然他知道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一旦是要向朝廷告发或者是自己带人把自己拿下,那都是首功一件啊。

    可是现在他没有这么做,而是和自己在这里慢悠悠的闲谈,难道说……

    不管怎么说还是赌一把吧,文朔打定主意,朝着李景隆微微一抱拳欠身说道:

    “看来再怎么也是没有瞒过国公大人啊,不过国公大人既然知道了在下的身份那为什么还要和在下说这些话呢?”

    李景隆哈哈大笑,起身来到文朔近前从袖子里慢慢掏出一道黄凌绸缎递给了文朔,文朔简直紧张的要死,生怕是李景隆拿出来的是什么暗器之类的,全身绷紧全力注意李景隆的那只手,即便是看到那只是一卷黄色的缎子也不敢丝毫的放松。

    “马公公可以看看这个。”说完径自转身回到座位上,悠然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文朔展开一看大骇,只见上面是一道圣旨的模样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拟立皇太孙朱允炆为太子,不日将昭告天下。待朕驾崩以后,燕地藩王定会起兵讨伐。兹曹国公李九江深得朕心,若他日朝廷北征九江不得伤朕之四子!

    钦此。’

    文朔看完有点发愣,这是朱元璋的旨意吗?李景隆见他不明白笑着说道:

    “马公公啊,你还不相信吗?这是当年先皇给我的密旨。”

    为什么啊?既然朱元璋知道日后朱棣会起兵造反为什么还要立朱允炆为皇太子并且把江山传给他呢?

    一连串的问题叫文朔想不明白,但是该怎么询问呢?

第77章 正统() 
“你真的以为当今皇上愿意见那几个人在朝堂上瞎折腾吗?”李景隆问了一句。

    看着迷茫的文朔,继续说道:

    “先皇在的时候就十分看重燕王殿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当年太子朱标驾崩的时候,皇上也曾经犹豫过是不是立四子为太子。但是当初先皇犹豫了,因为燕王殿下不是先皇的皇长子,先皇考虑到不能因此而违背了祖法只好在大臣的催促之下立朱标的长子为太子。但是先皇也知道朱允炆根本就不是治国安邦的材料,所以也曾经有密旨给予当今圣上,为他日后做好了周详的安排。

    同样当初先皇就看出方孝孺此人只是个书生,根本就不堪大用。所以先皇才会有意的打压他,但是到了最后为什么有叫他出来辅佐当今陛下呢?这个难道你家燕王殿下不曾考虑过吗?”

    文朔静静的听着李景隆的话,突然发现原来现在的一切竟然是都在老皇帝朱元璋的算计之中,原来老朱在死之前就早已经把这一切都安排好了。

    文朔点点头说道:

    “曹国公对在下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李景隆哈哈大笑说道:

    “没什么意思,就是想叫你知道,其实当初先帝就是属意要立四子朱棣的,但是四子缺少的是名分。而先帝早就把这个名分给四皇子想好了,那就是清君侧诛逆臣。当然了这对于当今圣上来说多少是不公平的,但是对于大明的千秋万代基业来说却是有百利无一害。”

    “原来先皇也是被一个正统的名分所累啊,没想到先皇竟然是如此煞费苦心的安排这一切。”文朔不由的感叹到。

    李景隆哈哈一笑:

    “马公公现在明白了本宫为什么在战场上被称作百败将军了吧?”

    文朔尴尬的笑了,不再说话,但是对于李景隆他从内心里竟然是生出来丝丝敬佩。是啊,为了一个死掉人的想法,这个人竟然是甘愿被天下人唾弃也毫不在意。

    试想现在全天下的人都是知道朝廷征北不利了,而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因为眼前这个人——曹国公李景隆的无能!

    这需要忍受多大的煎熬才能做到这一步啊!

    “你可以给燕王说,现在陛下已经打算再派徐辉祖前往征北。据我所知这个徐辉祖并不在先皇的计划中,是方孝孺极力在陛下面前推崇此人,你知道当今圣上不是一个有主意的人。可能没有经住方希直的软磨硬泡就答应了。不过我已经建议陛下再在京师卫戍部队中抽调十万人派给徐辉祖了,这样南京的城防就只有不足二十万人了,要是燕王真的有心,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文朔没说话,这一点朱允炆早就对自己说了,再说自己的情报已经送出去有段日子了并且已经收到了朱棣的回信,说是叫自己要查清楚南军的粮草储存地。但是这个是不能告诉李景隆的,谁知道现在这一切是真是假呢?

    不过必要的试探还是要有的:

    “不过在下听说徐辉祖和燕王殿下好像还是有亲戚关系的,那这样会不会……”文朔依旧是默默的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一点上你可以放心,陛下会在适当的时候召回徐辉祖的。但是至于你们燕王这个亲戚恐怕是不像错过目前这样一个可以在朝中立足的机会的。”

    错过一个在朝中立足的机会?这句话和是叫文朔玩味,仔细想想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徐辉祖误判形势对于现在的情势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那就是说徐辉祖将是燕王最最强大的敌人!

    但是朱允炆真的会把徐辉祖调回京师吗?这是个问题,并且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徐辉祖是大明开国重臣徐达的后人!

    大将军徐达的事迹大家都是知道的,要是没有徐达恐怕大明朝也不会出现在历史上,徐辉祖作为徐达的后人如果说没有得到徐达的真传是不可能的,再说就目前来说在朝廷当中也只有徐辉祖的军事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由于朱允炆担心他会在阵前倒戈所以也就没有把他派出去。

    不对呀,既然是朱允炆自己乐见朱棣起兵怎么会担心徐辉祖会临阵倒戈呢?

    这是文朔想不通的一点,但是李景隆好像也不太在意文朔到底在想什么,自顾自的说道:

    “现在知道先皇遗愿的不超过四个人,包括徐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