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三国之霸王门徒 >

第52部分

三国之霸王门徒-第52部分

小说: 三国之霸王门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北部虽然名为七郡;但地广人稀、汉胡混杂。就纯实力上来说;还不如内地的两郡的人口。并且大多还为为牧场;农耕也仅仅是一小部分。甚至有些郡也就只有一座残破的郡城罢了;剩余的大部分都是一望无垠的旷野和牧场了。因而;吕布如果不向并中南发展实力根本就无法迅速的壮大。别说兵员不足、就是有兵员也无力供养;向并中南发展也就成为了吕布的唯一出路。

    高干现在已经苟延残喘;覆灭或逃往他处已成定局。曹、吕之间的第二次大战还真的是很让人期待!不知现在那位正牌的并州牧韩遂作何感想?他最好也能来并州一会的插上一脚;我也许就机会还上当年答应边让的愿了?

第八十章 两军会合

    亲卫进来禀报:贾诩率领的大军已经到达;贾诩本人正在前来大营见我的途中。我忙放下手里正在办理的事物扔下一句:〃商去接文和先生。〃就几步出帐;翻身跳上青花骢急驰而去。

    帐内的谋士和将领们中;新归附的谋士和将领均是一脸的错愕和羡慕之色。而总是与我寸步不离的典韦;也快步紧跟着我出帐、上马;一起向大营外驰去。

    大帐内的陈琳不禁叹道:〃这位贾文和先生在主公心中何其重也!〃郭嘉接话道:〃孔璋兄不知文和先生为了主公的大业是何等的竭尽禅智呀!当年黄巾再起;波及到了整个青、兗二州;文和先生以一文弱书生之身,孤身前往青州稳定局势;仅人头就斩下了千颗!待青州局势平稳;文和先生又与袁本初对恃于青、冀交界;数战未让袁本初占到任何便宜。此次又亲率青州之军;仅用两月就横扫了袁绍的起家根基渤海等地。可以说文和先生乃是我徐州的擎天一柱亦不为过也!〃

    旁边见过一次贾诩的韩琼也附和着说到:〃某曾在南皮见过文和先生;当时因其貌不惊人尚轻看之。然数日之后;某观文和先生的军略调度就钦服有加了!可用八个字来形容文和先生的才智:沉稳多谋;狠辣决断。〃

    让韩琼的话把郭嘉也说笑了:〃韩将军真把文和先生形容的入木三分哪!逢此乱世只有象文和先生这样的人;才能助主公完成不世之功业啊!〃

    田丰也忍不住插话道:〃听言观行;想来文和先生亦是个眼界极高之人。但不知主公何以在弱冠之年就能延请到这等奇才为其效力?丰甚惑之。〃郭嘉不禁哑然失笑:〃说起来各位也许不信。当年嘉和君然陪主公历时近两个月;从徐州亲往长安延请文和先生。嘉现在亦疑惑:主公何以知之文和先生有如此的旷世奇才?而又亲往千里之外的狼窝虎穴长安延请之?〃

    提起了数年前创业时的事;让郭嘉也有些意气风发。就首次有些嘴大舌长的又说道:〃当年文和先生以寸功未立为由;欲留在长安策动董、吕父子之间内乱以作进身之阶。当时主公愤言:董、吕父子暴虐成性日久必会生乱,乱则帝室必然蒙尘。而从中策动者;必因策动内乱使帝室蒙尘而留千古之骂名。商绝不允师友蒙垢!当时;不仅文和先生感动非常;就是嘉这个旁观者亦感动莫名。〃

    众人皆唏嘘感慨之际,平时不太说话的太史慈却提醒到:〃主公已亲往。我等是否也该出帐了?〃众人猛醒;鱼贯出帐赶往寨门之处。

    我同典韦后面跟着数名铁卫快马出寨行出数里;前面在铁骑护卫下的贾诩乘坐的马车已经在望。瞬间驰近我翻身下马;把缰绳甩给典韦;急步行向贾诩乘坐的马车。

    这时的贾诩已经得护卫的禀报说我到了;就也连忙掀帘提襟跳下马车;声音有些嘶哑的遥相躬身说到:〃贾诩参见主公!〃我忙紧赶两步上前伸手扶住贾诩;紧盯着满面风尘的贾诩有些哽咽的说到:〃先生愈见苍老了矣!商心甚痛之!〃我紧紧地攥着贾诩的双手一直都没有松开。

    平时雷打不动的贾诩也激动地说到:〃辅佐明主建立不世之功业乃贾诩平生之志。何吝此等残躯也?〃我伸手相扶:〃先生请上车!待到大帐再慢慢叙谈。大业要建;先生的身体也要保重!如先生稍有不虞;则商必将六神无主耳!〃

    为人谨慎的贾诩忙推开我的手;边上车边说到:〃主公切勿作如此之想。我徐州精英荟萃;奉孝、元直、公瑾等之才亦超过贾诩多矣!只是秉性各异而已。贾诩只是得到主公信重;才得以一展所长罢了。〃我忙摇手止住话头示意贾诩上车;自己也接过典韦递过来的缰绳翻身上马;率先驱马回营。

    进帐落座后;郭嘉分别向贾诩介绍了其不认识的谋士和将领。平时就不喜应酬和多言的贾诩也只是敷衍了几句;那副因劳累显得更加苍白的脸上一如既往的无太多的表情。让人感觉他冷漠得有些过分;使人难以接近。其实;这也是原时空贾诩自保的一个不二法门:不结党。

    我有意的岔开了有些尴尬的场面挥了挥手说到:〃两军已经会合;各位以后有得是机会同文和先生慢慢叙谈。此时我大军已经汇聚于邺城城下;不知文和先生对此后的军略可有所言否?〃

    贾诩缓缓的接话说到:〃以诩之见:我大军已征战过久;所得亦颇丰,此时已经不耐久战。所谓贪多而难咽也!况且;袁绍之子袁谭亦稳守幽州而未出;其意大有蓄势以作最后一搏之意。故,我等当利于速战。现在最好是逼袁绍遁往幽州;我军于半途击之尽力消耗袁绍的主力;为下一步攻取幽州作准备。〃我点了点头说到:〃奉孝和元皓也是此意。先生今日暂且歇息;异日当兵抵邺城倾全力攻之。〃

    贾诩在离开南皮时;留下了张辽、管亥、及降将吕威璜镇守,留给了张辽等三万兵卒。自率魏延和武安国;统领着加上降兵在内的八万大军前来的邺城。因而;目前屯于邺城之下的徐州军已有近二十万。可以说是兵多将广;实力上要超过守军一倍有余。

    我也采纳了贾诩和郭嘉等的建议;采用围三阙一之法留下南门;把其他三门围得水泄不通后;开始了不间断的投石、弩箭轰击。并把两军的所有铁骑合并到到一起;统一归魏延和夏侯博统领;预伏于冀、幽交界的必经之路盘河界桥附近;准备在袁绍退往幽州时予以截击或阻击可能来救援袁绍的幽州袁谭之军。

    颜良和张郃也选派了亲信的兵卒混进邺城送信;前去劝降文丑和高览。陈琳也不甘寂寞;让颜良和张郃派出送信的原袁军兵卒;也给与其关系相对较好的辛评和辛毗兄弟俩送信;劝兄弟二人尽早的归附徐州。

    既然当世两个最具才略的谋士聚在了一起;我也就放心大胆的把统军的大权基本上交给了郭嘉和贾诩;自己在一旁做起了看客。以贾诩的稳健和狠辣;郭嘉的灵动和机敏;再辅之以熟悉河北情况的田丰;想要出现疏漏都很难!

    这不;贾诩又提出了一条绝户计:掘漳河之水倒灌邺城。并提出先向邺城射劝降信;信中要以灌城相威胁。如果袁军不降;我军就要掘漳河之水灌城。这样;既使很难让袁绍缴械;也会让邺城人心浮动、寝食难安、人人思变;进而逼着袁绍退往幽州。

    在旁边听着的我不由得插言道:〃吓吓袁绍无妨。如果真行之;则过于有干天和矣!城内的百姓何辜?〃却让贾诩的一句话把我给堵了回来:〃做大事者当不拘小节!主公何以如此的妇人之仁?〃我只好干笑着说到:〃商既已委权予先生等;先生等自可视缘由自行处置。〃

    城内的袁绍自邯郸大败以后;一直就卧病在床不起。一时把邺城的大小属僚急得团团转;不断地以各种理由前往探视以观风向。而袁绍则除了几个亲信谋士和大将之外;均让下人给挡了驾。

    其实;开始败回邺城时;素性高傲的袁绍确实是病了。逢此大败让袁绍半急、半怒、半羞、半愧、半苦、半痛,总之如打翻了五味瓶一般;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一病不起。经过近两个月的修养;其实也早已好了大半。只是由于极度的在意脸面;袁绍还是在装作病体沉重、不愿意出来理事。

    自冀州开战始;奉命主持邺城事物的审配就日夜的操劳;调集粮秣、选派军将、管理政务等等没有一日的空暇。自袁绍亡命的败回邺城、徐州大军压境之后;袁绍又一病不起。作为袁绍第一谋臣的审配就更加的忙碌了!不仅要收拢安抚溃兵败将;还要调兵遣将的组织城防;安抚全城的百姓;以及分派探马借以掌握冀州及并州的全局变化。

    这期间;审配也曾去信同幽州的袁谭和沮授商议,三人(其实是以审配和沮授为主)则达成了一种共识:目前败势已成,徐、兗联军士气正盛;即使加上幽州的几万兵卒也难于扭转颓势。故而;当以稳固幽州为主不可轻动。如事有不谐;还可退保幽州。其实,这也就是袁谭到目前为止没派一兵一卒增援邺城的主要原因。

    对于此项过于重大的决定;审配也曾请示过袁绍;袁绍也只是虚弱的摆了摆手说到:〃正南自决吧!〃就再也不言了。

第八十一章 甄女妙计

    让审配更加憋火的事也同时接踵而来!其一是袁术从甘陵败逃回来之后;开始还羞愧难当的雌伏了几天;待得知袁绍病体沉重之后;就开始了上蹿下跳;四处的宣扬其乃袁氏的长房嫡子;本应成为袁氏的家主。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要争夺权柄;给阴霾笼罩的邺城不免又平添了一重浓云。

    按这个时代的伦理道德规范;袁绍是庶出长子;如果真是遴选家主;在名义上确实也有亏与袁术。但冀、并、幽三洲乃袁绍自行凭能力获取;袁术在此时提出此种异议;不仅有趁火打劫之嫌、也确实有些牵强附会。

    其二是那些跟随袁绍东征西讨的谋臣悍将们;原来不管是强取冀、幽二州、还是驱逐劫掠并州的南匈奴;谋士们智计百出、将领们无往而不胜;一个个趾高气扬的不可一世。

    可是;自对上徐、兗联军以后;则是一败再败;最后造成了谋士们是狗咬卵子直打转转;将领们有一半不是被擒、就是殒命;剩下的甩头耷了甲的既不发一言、也不敢出战。

    本来有着河北第一将之称的麴义把其所统领的军卒完整的撤回了邺城后;让审配绷得欲断的心弦略微松弛了一下。这样;虽然造成了青州军的长驱直入;但毕竟加强了邺城的防守实力;审配也可以减轻一些身上的压力,把统军之权交给麴义这个可以信托之人;自己从旁多多出谋划策也就可以了!

    谁知麴义一战败回之后;就也是一蹶不振、军议时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军卒将佐们还哄传:麴义在阵前同陶商相谈甚欢;两人宛若切磋武技一般;如果陶商阵前要取麴义首级乃是易如反掌之事,但陶商却有意的放回了麴义。其二人的所坐作为,让人也不能不产生疑虑。审配虽然怀疑这是我所施的离间之计;但考虑到袁绍多疑的秉性;又不得不谨慎处之;把刚刚想要放下的统军之权又不得不紧紧的抓在了手中。

    近几日徐州军已经大举围城;连续几天来漫天的巨石、犀利的弩箭不停顿的轰击着城头。让城内更加的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审配也就愈加小心的昼夜不眠、日夜操劳;很怕出现意外的变故。

    谋士中逢纪、郭图、荀谌、辛评等也是各揣心腹事。有的说固守、有的说退往幽州、还有的暗示不行就投降。逼得审配一天数次的往袁府跑;请示袁绍来及时的作出决断。

    而袁绍则根本就是茫然无措、顾左右而言他的不知所云;让审配急得都有了一头撞死的心思了!今日城外又射进了无数封的帛书;威胁说要掘漳河灌城,城内的官吏和百姓更是乱成了一团。而审配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傻呆呆的坐在府衙大堂;两眼发直的望着空旷的大堂而茫然无计。

    此时城外大营中的我;却也有了要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几声、借以发泄胸中的郁闷之气的想法。

    本来有郭嘉和贾诩这两个绝顶谋士的调度;我只是照着去做就可以了;根本不用浪费脑细胞。没想到的是:我正在大帐里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郭嘉和贾诩的禀报;还不断的漫应着“行”、〃可以〃、“照做吧”,真是要多省心有多省心!这时;亲卫禀报留在邯郸的甄宓帐外求见;由于帐内只有郭嘉、贾诩、田丰、陈琳四个谋士,我也就没太忌讳的让唤她进来。

    甄宓进帐后;我向她介绍了她没见到过的贾诩、并向贾诩介绍说她是邺城大族甄家之女。贾诩仍是那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嘴脸,无所谓的仅点了点头;让习惯了郭嘉开朗热情、诙谐幽默的甄宓极不适应;有些脸红的下不来台了!

    甄宓就孩子气的小嘴儿嘟囔出:〃徐州还真是人才辈出呀!既有机灵鬼儿、又有大呆瓜!〃说完还向贾诩吐了吐舌头、作了个鬼脸儿。而贾诩就象没听见似的一样;还是面无表情正襟危坐。

    我无奈的打着圆场半开玩笑的说到:〃好了、好了!文和先生天性不苟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