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山河剑影 >

第106部分

山河剑影-第106部分

小说: 山河剑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率先锋九千兵马驻防雄县,潘忠给予策应,彼此互为犄角。雄县驻地险要,令军师程济夙与杨松共同坚守。”

    “得令――”众将应声,分头安营扎寨去了。

    杨松兵马驻防雄县后,军师程济夙即向杨松说道:“燕王突然起兵,更兼有张玉、邱福、朱能等部将和道衍军师撑腰,雄心勃勃,将军不可大意!”

    “区区数万兵,敢与我数十万大军抗衡。岂敢轻举妄动?我军今夜可暂休整一时,以备来日会战!”杨松得意地说。

    “不可!雄县城池低劣,四围少有遮栏,今夜月明,我全军如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中,凭燕王和道衍等能战之辈,决不会放弃这可趁之机。杨将军不可不防燕兵突然袭击!”军师程济夙说,“我军必须有一半人马埋伏城外土岗之中。”

    “军师何必多虑?燕军现已被我五路兵马牵制,未必独袭我营。倘若我军今夜不能全盘休整,来日就难以制敌了!”杨松不耐烦地说。

    杨松说罢,遂号令三军乘着中秋佳节,宰牛杀羊,饮酒作乐。

    在怀来军营中,燕王朱棣正与诸将商议进军之事。

    “耿炳文等三十万大军已达真定!”张玉从帐篷外进来说道。

    “其兵马如何布置?我等应如何应对?”燕王问。

    “徐凯驻河间,潘忠驻莫州,杨松驻防雄县,潘忠给予策应。”张玉道,“耿炳文年事已高,潘忠、杨松有勇无谋,俱不足畏。我军欲南下,可先取潘忠、杨松,打开通畅大道。”

    燕王称善,并令诸将移军涿州,兵驻桑娄。

    中秋之夜,天高月朗,燕军人马过了白沟河,直抵雄县城下。

    杨松毫无防备,乘着中秋佳节,宰牛杀羊,饮酒作乐。正当醉饱酣眠之际,不料时至半夜,燕军已缘城沿而上,大刀阔斧,砍入城中。等到杨松从梦中惊起,披挂上马仓皇应敌时,已是措手不及,一霎时,杨松梦中的九千兵士,都被混战而死。杨松、程济夙二人也都死于乱军之中。

    燕王得到了雄县之后,立即招集诸将商议。

    “潘忠驻在莫州,近在咫尺,然而还不知城破。见雄县被围,必引军救援。我等应埋藏伏兵,星夜赶取潘忠的莫州。”张玉向燕王道。

    “此计甚好!”燕王赞同,并向千户谭渊命道,“命你领兵二千,夜渡月漾桥,埋伏水中,俟潘忠军过,守住大桥,断其归路。”

    “得令――”谭渊说道,遂引兵而去。

    燕王自领大军出城,分列两边,严阵以待潘忠的莫州援兵。果然,潘忠引兵前来救雄县,越过月漾桥,直赴县城。潘忠才到城下,迎见燕军旗帜满地,不禁心慌,赶紧前去交战,却见燕军生龙活虎,锐不可挡。潘忠自觉力不可支,只得且战且退。

    “潘忠何不下马就缚――”俟潘忠退到月漾桥边,忽然见到水中跳出数员勇士大叫。

    潘忠尚未能看清对手,就被潭渊手起刀落斩于马下。接着数千潭军一齐杀出,潘军见主将落马,腹背受敌,只得纷纷投水而亡。

    燕军连夜直趋莫州,整军三日。在莫州大营中商议进军事宜。

    “今日我军初战告捷,下面将先取何地?”燕王问诸将,“耿炳文兵驻数处,互为犄角,我辈应先取其何方兵力薄弱之处?”

    “以末将之意,何不径取真定耿军老窠?”大将张玉道,“耿军虽有数十万兵力,然而乃是新集乌鹤之众,我军乘胜进攻,也许可以一鼓而下。”

    “就依将军之言!”燕王说道。

    于是,燕军大队人马向真定进发。

    “启禀燕王!今拿得耿军一员部将。请发落――”途中一批军将把一名耿将押来,并告燕王道。

    “燕王容禀!末将乃是耿将军部下张保。今特来归顺殿下。”耿将急切申辩。

    “将军莫急!”燕王说着,下马走近张保问道,“本藩相信将军能降。可否将真定耿军主力布置情况说出一二?”

    “耿军共逾三十万,先遣人马有十三万,分驻在滹沱河南北两岸。”张保说。

    “好!将军既然诚心归顺,我今就放你回去。你可自称是兵败被捕获,后又偷马逃回。并将这里的所有战况以及我军直趋真定的举动也都如实相告。”燕王说道。

    说罢,令小校给张保一匹马。张保唯唯诺诺,骑马而去。

    “大王直趋真定,本是要趁耿军不备而袭击。为何倒叫他向耿炳文通报?”诸将不解地问燕王。

    “诸位有所不知:原来我不知耿军虚实,只好袭其不备,如今既已知他军分南北,可以南北相顾,我难以速破。所以我当让其知我大军压境。因耿炳文老成多疑,又闻雄县、莫州败状,锐气挫损,他必并南岸之兵于北岸,这正可被我一举尽歼。此乃兵法上所谓‘先声后实’之策呀!”燕王说道。

    众将称妙。于是燕王引军直达真定城下。

    接着,燕王亲领数骑,径往真定东门,擒来两个耿军小卒,经审讯得知,耿军果然南兵北去了。

    “张玉、谭渊、马云,你等各引军三千,绕出城池西、南、北三方进攻耿军。朱能引五千兵马策应。不得有误――”燕王大声令道,“其余兵将,随我从东袭击。”

    说罢,众将大呼,纷纷杀向真定城。连破耿军数营兵马。

    耿炳文正在城中调兵遣将,忽然间见城外人喊马叫,只得仓促应战。燕将张玉挥马扬鞭,率军奋击,两旁杀声震天。老将耿炳文正极力支撑,又遭燕王亲领的万余大军压来。耿军立即大乱,只好惊慌出逃,又加上朱能数千“敢死队”狠命追去。直到滹沱河边,耿军只剩数万。炳文忙重整旗鼓,列队向朱能冲杀。朱能率着英勇军队冒死冲入耿军队中,耿阵受到重创,炳文无心恋战,落慌而走。一时践踏至死的不下数千,弃甲降卒过万。

    副将李坚、宁忠,都督顾成,都指挥刘燧皆被擒去。炳文与军师程济夙带着惨兵败将急向真定城内逃去,闭门固守。

    此后,燕军连日攻城,三日未能下。只好权且收兵,退还北平去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惊见小子入空门【5】() 
建文帝闻知炳文战败。十分气恼,便召齐泰、黄子澄等百官入朝议事。

    “惊悉北方战败,朕夜不能安。炳文老将,尚不能挡敌北燕,如之奈何?”建文帝憔虑地问道,“众卿以为谁可破敌?”

    “胜败乃兵家常事。”子澄出班安慰道,“臣以为曹国公李景隆身为已故上将李文忠之子,深通谋略,可当讨燕之帅!陛下不如命他代炳文前去破燕。”

    “不可!”兵部尚书齐泰忙出来奏道,“景隆虽懂兵法,但如赵括纸上谈兵,怎当讨燕主帅?陛下断不可用曹国公当此重任!”

    “然而,众卿以为有何人能当此任?”建文帝目望两边良久,遂道,“既然诸卿均不能另举贤能,朕只好拜景隆为大将军了。”

    “虽无能将,亦不能让曹国公挂帅。贻误了大事怎能了得?”监察御史韩郁出班奏道,“倘若国无能将,不如就此罢兵,与燕王讲和!燕王虽有不忠,但终是孝康帝之手足,陛下之叔,设若重修旧好,量他也不会”

    “韩爱卿差矣!”建文帝打断监察御史韩郁的话,“近年之情,足可见皇叔不臣之心!”

    “陛下英明!为社稷计,我等万万不可侥幸――”众人齐声道。

    “李景隆听旨!”建文帝遂向景隆说道,“朕且拜卿为讨燕大将军,并赐天犀玉带。出师之日,朕还将亲为饯行于龙江驿上,朕眸望北国,时时都在听卿佳音。讨燕乃保国大计,望卿万勿负朕之重托!”

    建文帝含泪说着。曹国公李景隆伏在阶前激昂听命。

    建文元年九月。北平燕王府。燕王与众将议事。

    “少主已令曹国公李景隆率军数十万大军星夜赶向真定,并收炳文将卒及诸路兵马计五十万余众,进抵河间诸州。军威大振。”邱福出班向燕王报道。

    “形势大好!”燕王喜道。

    “五十万余众压境,燕王为何反而窃喜?”邱福等问燕王。

    “从前,汉高祖用兵,还只能率十万之众。今景隆一介书生竟用兵五十万。他能有何为?少主此着,是自取败亡之举。”燕王向道衍和尚相对而笑后又向众将说道。

    “禀报大王!南将吴高、耿献、杨文举兵已达永平――”突然小校入门报道。

    “待本藩亲率大军前往!”燕王立马跃起说道。

    “大王怎能亲率大军援永平?倘若景隆趁虚而来,如何是好?”众将齐问燕王。

    “景隆本不足畏!他乃色厉而中馁之辈,他见我在,必不敢来。”燕王道,“我出兵援助永平,一可先破吴高,二可诱景隆前来,以便我回马破之。”

    众将称妙。

    “世子高炽听令――”燕王说道,“今我大军将东往永平,令你留守北平。尔等务必坚守勿战,待为父自率军马平定永平之后即可回兵杀败景隆之兵。军中之事,你可与母妃商议,也应多向军师道衍讨教。”

    燕世子高炽得令退出。接着,燕王数十万大军遂浩浩荡荡直向永平奔去。

    南军主将吴高正在帐内沉思。

    “报――”小校忽然进来报道,“燕兵大军数万杀来了!”

    “立即退守山海关――”吴高顿时惊惶失措地叫道。

    于是吴高军马仓皇向北逃遁。沿途丢下粮草、辎重,一片狼籍。

    燕军随后赶来,沿途斩杀南军无数。

    曹国公李景隆知燕王北去,北平空虚,立即挥军到来。

    在北平城下,南军营中。曹国公李景隆与众将商议攻城之计。

    “燕王已去永平,眼下敌寡而我众。我军当以‘人海战术’为宜!各军应齐头并进,步步为营,慢慢逼近北平城门,以减少伤忘,――”主帅曹国公李景隆向诸位部将说道。

    “不可!兵贵神速。”都督瞿能出班说道,“我军远道而来,加上燕王北去不久也将回归,因此我军只宜急切进攻,重点击破,以便速战速决――”

    “此计甚好。急速寻找燕京城垣的薄弱处,以强兵夹击,可能在燕王回师之前拿下北平。北平既下,燕王回来后也无可奈何。此乃关系战略全局大计!”先锋都督陈辉也附和道。

    “此计为冒险之计!”李景隆跳起来向诸位部将说道,“分兵各个袭击,就有某些进攻不利者受到伤亡的情况。前次,耿炳文之败就在于此,所以受到万岁斥责。本帅此番出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已足矣!本帅当以稳妥之计行事。”

    “倘若长期围而不能急破城池,俟燕王回师我军处境不是更难了?”都督瞿能说。

    “胜败乃兵家常事。我辈谁无家眷,敢拿性命来冲杀?”李景隆说,“倘若兵败,我可退守山东德州,休养生息!”

    “如此,我军危矣――”都督瞿能哭道。

    “部将们休再多言!概听本帅号令,每天加紧攻城即可,倘若未能攻克,那是北平城坚,也不是我辈之过。”

    于是,众将陆续退出。李军开始在北平九门筑垒高台,日夜加紧攻城,城内城外,炮火滚滚,杀声振天。虽然轰轰烈烈,但就是数日未能攻下。

    城上的燕军士卒,在燕世子朱高炽率领下,上奔下忙,夜以继日,督城固守。妇女儿童也被驱上城楼,向城下投掷砖瓦。景隆军令不严,竟然纷纷抱头逃避,又遭高炽的夜色勇士偷袭,缒城劫营,自相惊扰,惶惶不可终日。景隆只好引军后退十里,方才驻足。

    “主将身为国公,世沐皇恩,今当为国出力之际,为何却图安逸?”部将都督瞿能愤怒叫喊,“我儿安在?随为父冲锋陷阵去也――”

    都督瞿能自率二子及精骑千余,叫喊着,连夜直扑北平张掖门,并势将登上城楼。

    “都督瞿能目无军纪,却要私自擅出,贪天之功。还不退下?”景隆挥兵赶到,斥责都督瞿能。

    都督瞿能畏于军纪,只好悻然退去。

    “启禀母妃!”燕世子朱高炽急速赶到燕王徐妃宫内,紧张地说,“城内建材大都将用光,加高垒壁材料乃不足。如何是好?”

    “啊!”徐妃叫了一声,接着问,“军师知道?”

    “道衍大师当时在池塘边散步,见孩儿问时,只用手指了指池塘说‘若无砖石就用它们吧!’孩儿百思未能得其解。”

    “就用池塘?”徐妃思忖着,过了一会又恍然大悟,“用水浇城墙?妙――”

    燕妃说罢立刻吩咐人马,准备以水代砖。

    于是,城上燕王守城将卒,在燕王徐妃的带领下,连夜用水浇城,翌日凌晨,结水成冰,光滑如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