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山河剑影 >

第45部分

山河剑影-第45部分

小说: 山河剑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问道:“你等一上来便称在下为主公,却也说你们的将军投奔了那朱家阵营,但没问清在下身份便胡乱跪拜,难道不怕为此跪拜错人么?”

    “有了我家将军的再三交代,我等断是木头也不会胡乱跪错,你虽隐姓埋名,但我等已认定你是我等的主公,饶是天塌地陷,此事也断然不会弄错。”那张兴言之凿凿,跪在朱元璋身前表忠,朱元璋细细盯着张兴的脸孔,却也看不出对方有半分虚假神色。

    于是他点了点头,道:“尔等既然要这般认为,我也再无多言,你且与我叨叨,你们那口口声声的将军是何许人物,竟能再关键时刻投奔与我,甚至间接地救了我朱元璋一条老命,待我伤好出去之时,也好重谢与他。”

    那张兴道:“主公,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傅有德将军是也。”

    “傅有德?此人神勇过人,名动天下,乃是一代人物也,他却为何会突然想通了,抛弃那陈友谅前来投奔与我?”朱元璋听到傅有德三字,顿时双目放光,撑身而起时,抓着张兴问道。

    张兴说:“那是因为傅将军早已钦慕主公之名,有意前来投奔主公是也。”

    自古立大志成大事者,必然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以自身的才干及影响,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以整合,加以调理,最终达到最好的效果,收到最大的成果,如果说每一个政治家都是投机者,那朱元璋必然是其中当仁不让者。

    如今他拥兵长江,剑指天下,虽然群雄环伺,树敌颇多,但这些问题再他眼里都不会成为问题,因为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因为他眼光看到的是天下,而不是眼前那一点区区利益,因为他手中握着的是山河剑,他是那个可以左右万千生灵命运的人。

    在硝烟四起的元末时代,朱元璋能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和尚成长为一位拥兵千万的将帅,这万不是因偶然而得,更多的来自于他自己的努力,再加上有那么一小小点的幸运,或许,因为他努力,幸运之神才会光临吧。

    那时的天下,除了朱元璋,还有徐寿辉的军队,这是西部的红巾军。

    这徐寿辉曾经是一个贩布的小商人,但是彭莹玉却选择了他来做继承人。

    彭莹玉死后,徐寿辉与人有矛盾,陈友谅干脆杀了这位丞相,成了这支红巾军的领袖。

    再有占领苏州的张士诚,而这张士诚贩私盐,人无大志,不想统一天下,自己当皇帝,理想不过是当个割据力量。

    张士诚的想法很简单,朝廷对我好,就称臣,一旦朝廷对我不好,我就占地为王。

    而上面这两支势力都比朱元璋早成气候,朱元璋与陈友谅比,朱元璋一步步地靠自己的努力做上来,在军士中在民众中的口碑比陈友谅好,不搞阴谋杀人,是得到了机会,这是二人的根本区别。

    与张士诚更不同,张士诚也接受元的赐封,跟元也勾结,不是纯粹的起义军,不与朝廷真对立,而且还没有成就大业的眼光,不过想得点好处,自然也没有大发展,他不是红巾军系统的,是独立的一支,只有朱元璋是纯粹的农民起义的,他是几支势力中最纯粹的,发展也最良性。

    很快,朱元璋打徽州时,得到朱升。

    这时的朱升快六十了,他在元末时,通过乡荐做过学正的官,在当地有威望。

    元末时,战乱,池州也受战乱影响,朱升一看,辞官不做了,在家乡教学,朱元璋请教他,朱升告诉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是把根据地打牢,站稳脚根,广积粮是突出粮食的重要性,缓称王就是不要着急地称王称帝,不是不称是缓称,没到时候就称王,树大招风,成了众矢之的,没好日子过的,这九个字成了朱元璋的立国之本,成了建国根本大策。

    我觉得难做到的是第三句,因为超出了物质层面,走向了精神层面。

    朱元璋把江南占领了,墙有了,手下康茂才打仗不咋的,种粮是好手,朱元璋此时担任了江南等处丞相,实际权力也不太差,朱元璋的官位也够高了,他几年内一步步地走大了。

    徐寿辉是皇上,张士诚是诚王,称王的,朱元璋不过是行省丞相。

    可是他厉害,龙凤政权承认他是江南半壁江山之主,朱元璋此时不能称王。

    当时局面是,他处在中游,上游上陈友谅,下流是张士诚,要发展,二人都会是他的对头。

    如果称王,北有强敌韩林儿,刘福通,不称王的话,韩林儿刘福通是他的屏障,元朝没力量打到长江来。

    这时他不称王,就受到了保护,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身边的两支队伍,缓称王就是重要的一步棋,他想的是有实力时才独立。这时他只做实事,就是高筑墙与广积粮。

    这时有儒士来附,他请教策略,有些人通历史,他就讨教刘邦刘秀李世民等历史人物,他们是怎么成功的,这些人就讲历史,朱元璋听不出新鲜的,不过是乱杀人,要让百姓安心生活,这也不容易呀。

    要让百姓生活安定不容易,朱元璋要解决的间题是让百姓安定生活,把自己的地方管好,这是开始学习管理国家了。

    他的志向比一般人就好,他要建一统江山,要统一全国成皇帝,他打下金华,在这儿立了一块金牌,上写:“奉天都统中华”。

    他是龙凤政权的小官员,可是要中华都归他管,野心看得出来了吧?

    可是,还要表现出忠心,他的旗帜是:“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是大宋的天,这是他的旗号,有野心,可是,却也是遮掩的。

    这些江南控制起来后,朱元璋要发展就得找出路,要向江东发展,敌人就是张士诚,仗一打,陈友谅就是强敌了。

    要向上游发展,陈友谅就是强敌,北是穷困之地,总不能自己去打自己人,往哪儿发展,就费思量,他找到了一个点,向浙东发展。

    这儿富庶,从唐宋后,分成浙西与浙东两块,嘉兴湖州杭州是浙西,其他的地区是浙东,这儿不适合种桑树可是纺织品却是一流等,所以评价他们是“君子尚文,小人习于机巧”。

    君子们在文化上有影响,当地有著名的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这些学派统称为浙东学派。

    这样好的文化传统,核心思想是实事实功,其他地方不讲这些,这儿不同是经世致用,这不得了。有这样的传承,就能出人才,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这些思想了不起,也致使这儿人才辈出。

    浙东有许多了不起的人物,可是元末,这些人才想把自己的抱负才能贡献给国家,贡献不了。这些人只好回到家乡,在家乡自保,当地地方上也一样。

    方国珍是当地名人,本是私贩,经常组织武装与朝廷对抗,要招安就忠诚,元也没办法,任他为左丞相,他常到朝中贿赂权贵,可是他哪管得了呀?

    这时,朱元璋的军队来了,方国珍知道自己不是对手,方国珍就不得罪朱元璋,就弄了许多东西送给朱元璋。

    朱元璋没必要跟他打,愿意投诚,服我,就表面接受他:“福基于至诚,祸生于反覆。大军一出,不可虚辞解也。”

    朱元璋就答应了方国珍,他知道方国珍是缓兵之计,也就用这种计策对他。

    元政府也知道方国珍的这种态度。许多人主张征剿,但是朝中许多人替他说话。

    坚决反对招服的就有一个人,是当时元朝的督师,刘伯温。

    这是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刘伯温与众不同的是,他出生在浙东,受传统学派的影响,而且确实有本事。

    传说中,他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当时他极力主张剿灭方国珍,与朝中不一致。

    方国珍也给他送过礼,可是他不听,拒绝收礼物。

    他跟元朝的观点不一样,朝廷反而老责备他,他一气之下,回到老家。

    他组织当地百姓,没人敢进犯他。

    这样的人物在当地,了不起。

    他看透了元的事,回到家乡著书,组织民兵保卫家乡。

    有著名的卖柑者言,讽刺官员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样的思想与主张,就想改变当时的现实,可是元走向了末路,这时朱元璋来了,朱元璋非要得到这样的人才不可。

第六十一章月圆南国红颜陨【1】() 
北平燕王府侧的一家小院,咣当一声院门被推开;里面走出一个白袍朱衫的中年男人。

    这男子生得仪表堂堂;器宇轩昂;尧眉舜目;高背汤肩;双手过膝;两耳垂肩;年龄四十多岁的样子;竟是白面长须;好生成猛。

    所有人看着这中年人朗笑着走来;潇活不拘;风度翩翩;甚是让人为之仰慕。

    身旁随从甚是笑容可拘;他跟那中年人介绍张信身后的人:“王爷;这些官人也是从南方过来的;却说是有要事与你说道,是也被请了进来。”

    “刘老爹真是有心,朱棣在此谢过了。”燕王抱拳向随从道。

    随从刘老爹也向大家介绍了那前面的中年人:“各位官人;这位来大官人便是燕王,你们可以相认识一下。”

    “王爷;数日闭门不见张信,却是为何?”张信忙抱拳向那朱棣道。

    朱棣哈哈朗笑着;细看了众人一眼;竟也负手向众人行了一礼;亦回道:“幸会幸会;本王等了各位好久了。”

    日月道:“闻得朱兄日前曾受伤;不知身体可已经无恙?”

    “哎;此事说来惭愧;本王见各位远道而来风尘仆仆;定是已困乏之至;本王

    已叫下人烧好热茶;各位可否先进屋饮杯清茶解解乏;其余之事,咱们边喝边聊如何?”那朱棣一脸堆笑;甚是亲切;他见众人一脸疲念;心中不忍;便招呼大家进屋再聊;众人自然求之不得;欢喜应允;刘老爹与那朱棣便引着众人说说笑笑;往家走去。

    那院门十几步的前面;门口有四五棵梧桐,远远看去;仿佛是几位亭亭玉立的仙子;枝叶向四周伸展;仿佛是芭蕉扇;这些巨大的扇子挡雨;作用可真不少;微风吹来;满眼的枝叶翩翩起舞正向人们热情地招手。

    众人进入院内时;却见院中黄泥铺地;但却被压得结实平整;打扫得千千净净;不见一点灰尘;院子东侧架下的石磨上;一个七岁的孩童正在专心写字;脸蛋红红的;眼珠像一对黑宝石;目光闪闪;英俊可爱。

    见众人进来,便大叫一声:“爷爷。”

    小鹿一般扑了过来,扑倒那朱棣面前,一把抱住了他的腿,扬起小脸说:“爷爷,詹基已经写好五十个字了,您现在可以教詹基兵法了吧?”

    “行;爷爷此刻就教你兵法。”朱棣低头抚摸着那孩儿光溜溜的脑袋;微笑着跟他说。

    原来这孩子是朱棣的孙子;与朱棣美系十分亲密;适才朱棣要出去迎接客人;便与他约定;只要他写好自己教给他的五十个字;便教他兵法;那孩儿虽不知道兵法是什么东西;但是他还真把五十个字给写好了;而且一字不差工工整整;着实让人惊奇。

    朱棣亦不食言,牵着那朱詹基在葡萄架下的石磨边坐下,与其讲起了兵法,端听他说:“当年秦国奔袭楚国房陵得手后,楚国朝野震恐,发誓要夺回这个大粮仓。楚威王命田忌统率楚国的战胜之师,乘灭越声威兼程北上,要将秦军消灭在房陵!田忌对楚军实力已经熟悉,但对秦国新军却很生疏。秦国齐国,一东一西相距千里,历来很少交战,进入战国这两个大国还没交过手。但田忌明白,山地的长途奔袭战只能是精兵轻装,不可能是秦国的重装铁骑。楚军战力虽差,但以精简后的十万楚军对三两万秦军,胜算还是有的。

    身为大将,若能打破秦国新军锐士不可战胜的神话般的声威,也是田忌的莫大声望。

    大军未动,田忌便派出了数百名游骑斥候,秘密探听秦军动静。不久斥候回报:秦军奇袭兵力只有两万余,占领房陵后尚未撤出。

    田忌立即兵分两路兼程北上:东路,前军主将子兰率领四万骑兵,沿汉水谷地秘密向西北行进,在丹水山地设伏,堵住秦军北撤退路;西路,自己率领重新整编的步骑六万,乘舟师大船越云梦泽、出郢都,正面进逼房陵与秦军决战!

    无论从那方面说,这都是一个周全的决战方略。

    楚威王认定这次大战“万无一失,楚军必胜!”郢都连北上灭秦的诏书都拟好了,单等房陵大捷便昭告天下,挥师关河!可是,当田忌大军到达房陵山地时,两万秦军却鬼魅般的消失了!

    正在田忌惊疑未定之时,探马急报:秦军奇袭郢都,王城岌岌可危!

    田忌星夜回师,却在彝陵峡谷突遭伏击。

    五万步骑军兵在陡峭的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